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直面错误

2023-02-13 2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咬文嚼字杂志敢于直面错误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说好处之一是,让不看书的人,也知道莫言了。在我而言,欣赏他的作品,但更敬佩他敢于认错的勇气。
事情源于2010年,以纠错闻名的杂志《咬文嚼字》发动读者向莫言挑战,从他的作品中挑出许多历史常识和文字错误。
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写孙眉娘见知县时描述道:起身后“又打一躬”。有读者指出,孙眉娘“打躬”,这不合当时妇女的礼节习俗。“打躬”,指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这是旧时男子使用的礼节。古时女子向人敬礼应该是“万福”。清朝时女性见了知县可以跪拜,也可以道个万福,但不该打躬。
在《生死疲劳》中,说到蓝大头,让人想起了“金庸的《天龙八部》中的那个九十多岁了还面如少女的天山童佬,那小老太太双脚一跺,就蹦到参天大树的顶梢上,像鸟一样地吹口哨”。莫言想说的应该是那个“天山童姥”。“姥”指年老的妇女,“佬”多数是指男人,而且含有轻视的意味,如“肥佬”“乡巴佬”等。

从《酒国》开篇一句“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中可看出,莫言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他把属于司法人员的“侦查员”写成了属于军事人员的“侦察员”。“侦查”是司法术语,指公安、检察机关为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侦察”却为军事术语,指为弄清敌情和其他有关作战方面的情况,进行秘密察访等活动。很明显,莫言混淆了“侦查员”和“侦察员”的概念。
《咬文嚼字》把这些错误汇总后分两次寄给莫言。莫言第一次看了读者意见后坦言:“挑得很对,非常感谢。”第二次他又说:“读者提得对。我认错。”随后,他感慨道:“说实话,我连小学都没毕业,能有现在的成绩,是读者对我的错爱,还被戴上一顶‘著名作家’的帽子,实在让我汗颜。既然读者能在我的几本书里找到错误,说明大家依然喜欢我,也对我是个莫大的鞭策,那我就更要善待读者,一丝不苟地继续写下去。我肯定,在我的书中,还有很多错误,我非常欢迎大家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一定虚心改正。”

敢于直面错误的议论文

直视错误,勇于改过自新的人,往往不会在同一错误处再次跌倒。因为他将这次错误作为了教训,时时提醒自已。而摔碎了缸,头也不便走的人,会一次摔碎自已的缸,因为他把错误当做了负担,维恐避之而不及。事实证明,回避错误虽然带来了苟安却永远不会长久,只有直视错误,寻找原因,才能避免再犯。这一直视,固然痛苦,但只有去直视错误,才是不再犯错的必要条件。

纳粹德国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虽然时隔多年,但是这件事就象阴霾一般笼罩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勃兰特的总理驱散了有的阴霾。

访问波兰时,勃兰特参加了纪念二战间被屠杀的犹太人的活动。看着纪念碑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勃兰特心中愈来愈感到沉重。他不住的用手拭去额上的汗,当听到解说员讲述纳粹如何杀死犹太人时,勃兰特的手越攥越紧。终于“扑通”一声 在了纪念故里前,说道:“愿主原谅我们,愿死者得到安息。“后来,全场和勃兰特一起,进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一跪,是对错误的忏悔,是她对错误的直视。敢干直视错误的德国最终被世人原谅。我曾记得犹太王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不,他错了,一切都不会过去。错误可以改正,但绝不会过去。认为错误公过去的了,只会困惑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之中,直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却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中披荆斩芾,高歌猛进。可以说,直视错误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回避错误,只会让自已寸步难行。

同样作为德国总理默多克就少了这样的勇气。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到德国时,默多克十分高兴,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出自已愉悦的心情。但这却引起朝野的极度不满,因为默多克所在的政党名为“德国民主基督党”,它认为“生命是平等的”。而默多克这一做法显然有悖于此宗旨。虽然默多克极力回避她“口误”这一话题,但一波又一波的质问向她袭来,甚至影响了她的支持率。

两位德国总理的反差令人瞠目。直视错误的勃兰特令世人原谅了德国,并赋予了这个国家新的希望,而默多克想极力掩饰的“口误”却一次又一次影响了她的政治前途。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不会过去。直视错误化解成警醒,回避错误化做沼泽让自已越陷越深。回避错误,只会再次打碎手中的瓷缸,直视错误,才能让自已抓紧手中的瓷缸。让我们直视自已的错误吧,不要再蹈以往的复辙,因为一切都不会过去。追答

那一次,我真的错了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些错误,令人自责.记得在小时候,有一次周末,爷爷奶奶都出去了,家里没人,我当时想帮爷爷奶奶做些事,让他们高兴,我于是想到了——打扫房间.因为当时我年龄小,就学着大人那样把抹布冲了一下,去擦门,柜子,桌子等.可当我擦桌子时,没想到的事情居然发生了:因为我手一滑,把奶奶视为贵重物品的花瓶碰到了地上,打碎了,看着花瓶七零八碎的时候,我惊呆了,心想:这可是贵重的物品,这可怎么办啊,如果奶奶知道是我打碎的,可饶不了我.我越想越急.就在我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弟弟居然来了,而且没有发现那打碎的花瓶,这使我茅塞顿开,想到:如果这件事推到弟弟身上,我不就没事了,我好高兴,心里的石头落了下去,可是仅有八岁的弟弟还可爱地叫我:“姐姐,陪我玩吧!”看着弟弟那可爱的样子,我真的不忍心,可是又想到了自己,不骗家长就该被打了,“算了,就骗他们一次”我喃喃的说到.于是我陪着弟弟玩了起来.快到中午了,爷爷奶奶快回来了,我的心跳得很快,“咚咚”,门声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的爷爷奶奶回来了!弟弟欢快地跑过去,边跑还边喊:“等一下哦!”弟弟把门打开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几秒钟后,“这是怎么回事?”奶奶喊道.我和弟弟闻声跑了过去,我装出一副惊奇的样子,说:“不...不是我弄的,可能是弟弟不小心...碰到的吧!”一向诚实的我居然说谎了!奶奶是相信我的,就开始质问弟弟,弟弟带着哭腔说:“不是我弄的.”奶奶对弟弟说:“打碎花瓶不要紧,要诚实.”弟弟的脸都涨红了,一直摇头,我看了真替弟弟感到委屈,但,我没有去认错.最后,爷爷出马,把这件事和解了.虽然已经没事了,但我想起弟弟那天被冤枉的样子,我就非常后悔与自责.我为什么当时不去认错,还让弟弟帮我承担这份痛苦,我知道自己错了,不敢诚实的面对现实.弟弟至今还不知道他有个狠心的姐姐,依然笑着面对我.我对不起弟弟!那一次,我真的错了.

我错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是人们心中常挂的格言。

是啊!我们谁都不能避免错误,记得发生在我十岁时的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今天是星期六,我在家中看电视,无意中看到电视旁的10块钱,心里痒痒的。

即欢喜又难受,心里总想到用那10块钱来买零食,那种甜美的味道使我有了一个荒谬的想法:“拿着钱去买零食,可一旦被妈妈知道的话我就够受的了。

”我还是难以抵制美食的软磨硬泡,拿着那10块钱跑去了超市。

我买了巧克力和其它一些零食,我一路吃一路走,独自走在公园里享受着零食的美味,这可能叫乐不思蜀,没有想事后的严重的后果。

回到家后,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在看电视。

妈妈回来了,看到电视旁的状况后,用严肃的表情望着我说:“是不是那电视旁的钱去买东西了?”我的心越跳越快,还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有呀!我不是出去玩了吗!”“哦!”一声后,妈妈就出去买菜了。

我怎么了,是不是我做错事了!老师常说我们要做个好孩子,那现在我是不是变成坏孩子了,我心里越来越难受,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一直想,默默地想……爸爸和妈妈回来了,我是不是该去承认错误,可面对爸爸平时我犯错之后的神情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不知什么时候我脑海里响上这一句话。

我豁出去了,我想妈妈和爸爸都坦白事情的过程,虽然妈妈平时唠叨了点,可现在她什么话也没说就原谅我了,爸爸也在一旁说话了:“错误也许对你认为是被打骂和阻碍你的绊脚石,其实错误是为你的成功做了铺垫。

”听了爸爸了一句话,我更加惭愧。

虽然我承认错误妈妈原谅了我,但我仍心中十分有愧,对呀!错误是每个人必经过的,只要我们错而能改,就为时不晚。

关于写认识自己的作文范文:勇于改正错误的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发生过许多的事情,而有这么一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儿童节,它使我惭愧,催我深省。

六一儿童节的那天,姐姐带我去石景山游乐场。

那里人山人海,眼花缭乱。

当我想玩旋转木马时,因为人太多我排了好久的队最后便打算挤进去。

可是,不料撞倒了一个小弟弟,他的妈妈看见后跑过来对我说:“你那么大的孩子,抢什么抢呀,你看都把小弟弟给撞倒了,”我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撞得,”说完我便去玩旋转木马了。

虽然,我抢到了我喜欢的那匹木马,但我心里仍然不开心。

因为我感觉四周有许多人在看我,他们的目光是那么的严肃,那么可怕。

这时,我想:“这可怎么办?去道个谦吧!又怕被阿姨责怪,脸挂不住;不去吧,我心里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非常的内疚,哎,真是难办”。

玩完后,我从木马上下来,站在旁边的姐姐看出了我的心事,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去到个谦吧!”我连忙摇头说:“不去。

”姐姐又说:“如果你知道自己错了,诚信地去给弟弟和阿姨道个谦,他们会原谅你的,这样你心里就好多了,玩起来会更开心的。

阿姨不会说你的,”我还是有些犹豫,姐姐又说:“你知错就改,知道自己的不对,同时又明白了尊老爱幼这个道理,这也说明你今天没有白来。

”听了这句话,我看了看姐姐,如释重负地走到阿姨面前说了一声:“阿姨对不起,”这是,阿姨那么气愤了,她面带着微笑,没有了刚才凶巴巴的样子了,摸着我的头说:“没事,知错就是好孩子,阿姨原谅你了。

”当时,我惭愧极了,我应该早一点认错或者及时把弟弟扶起来,这样就不那么被动了,没有那么尴尬了。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错误,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但是,如果在犯错后错误的对待错误,那就不对了。

那是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一下子坐在沙发上,只听“啪嗒”一声,我一看,原来是电视遥控器掉在地上摔碎了一个角,这下糟了,妈妈知道了肯定会非常生气。

我后悔极了。

这可怎么办呢?我连忙找了一个地方把遥控器藏好。

我到书桌上写起作业,表面上我在写作业,其实心里却忐忑不安。

对了!我可以用万能胶把遥控器粘好啊。

我站起来去找万能胶。

终于找到了万能胶,我赶忙用万能胶把遥控器粘好了。

我仔细地看了看,粘的真好,根本发现不了是粘上的。

我把粘好的遥控器偷偷的放回了老地方。

心里暗暗的庆幸这一下不用再挨妈妈骂。

可是我却不知怎么搞的,心里总是不能平静下来。

到底要不要向妈妈坦白呢?向妈妈坦白了她会骂我吗?经过我的再三思考,我决定向妈妈坦白一切,我来到妈妈身边抱歉对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你能原谅我吗?”“什么事啊?你又闯什么祸了?”我低下头,把事情的经过给妈妈讲了一遍。

我惭愧极了。

“呵呵,你个小东西鬼点子可真多。

”妈妈笑着说起来。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发说“航航,能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又能主动的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好了去写作业吧!妈妈不怪你了。

”我见妈妈没有生气,心里如释重负。

通过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懂得,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都要勇于承认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善。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

要求:请以“错误”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和字数不限。

[审题指导]: 错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

“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人生的路,没有坦途。

人生中的一些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是探索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有了这样的立意,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错误”是你成长过程的趣事,为促进你成长起了作用;有哪些“错误”的认识,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代价。

把这些切身的体验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既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过程进行思考,也可以给别人一些启迪。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

正如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溺水的危险。

但只有经历呛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采和快乐。

保留错误也是一种美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时犯错.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就人生的必然因素. 从我们"惊天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犯错,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我们逐渐让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我们所熟悉而温馨的家园.错误中,我们会跌跌撞撞走路;错误中,我们会咿咿呀呀说话;错误中,我们用稚嫩的双手,写字画画;错误中,我们会用我们浅薄的智慧去赢得老师家长的夸耀;错误中,我们便会用手指敲打键盘,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腿脚博得阵阵喝彩;错误中,我们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知识步入竞争的行列. 我们都在被纠正错误中长大,懂事,成熟.可是生活中,保留一些错误却可以创造生活的美好. 身为劳动农民的父亲,在他孩子面前吹牛说他读书的时候英文可了得,孩子不服气.当父亲把那些英文字母乱说一气的时候,孩子咯咯地大笑.父亲的错误成为了逗乐孩子的方式,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吗? 孩子一天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红苹果,而当父亲看到时,却"自做多情"地说:"这个苹果是给爸爸准备的吗?真懂事!"而孩子用孩子最天真的笑容清脆地说:"是的,爸爸.你吃吧!"这又是一个错误,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错误,铸就了美丽真挚的亲情.谁能说,这错误需要纠正呢?相信,在以后,孩子想到就不仅仅是自己而已了. 不是错误都要纠正,不是纠正了就是正确的.有时候,错误也是幸福与美丽的一种特殊路标.保留下某些错误的痕迹吧,那是另一种美丽的所在! 错误也是一种美分类 一个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叫到办公厅罚站,这在教育中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在我看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得人心者得教育,青春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作为老师,需要的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而后去改正错误.如果是一味地强调师者的威严,那我想,我们得到的不是学生的心悦诚服,而更多的是学生心口不一的空头承诺. 其实错误也是一种美,关键在于当事者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在赞美爱迪生成功的同时,也在欣赏他在发明过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因为有了这无数次的错误,爱迪生最后带给人类的灯光才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大海都有潮汐,人生又怎能没有起伏呢?我现在觉得,人生中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有时还觉得它们很可爱.因为有了它们,这人生才不会变的死气沉沉,完全"正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北宋的苏轼几百年前对于人生都有这样的发现,今天的我们又何苦去孜孜以求那象梦一样的完美呢?给别人多一点宽容,这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给错误多一点欣赏,这世界就会多一点可爱.身为凡人的我们,请在为那些安安静静的学生鼓掌的同时,也别忘了给那些"调皮捣蛋"生几许温柔的目光.因为只要我们的心有多大,教育的舞台就有多大.

1.错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成长的前提。

但是,在生活中的错误会带给我们不可代替的启示。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以发明灯泡而闻名于世界,你可知他发明灯泡做了多少次实验?那几千次实验无一重复,这足以体现他那仔细认真的态度,还有他的坚强。

假使他在几次实验后就放弃,或者他并没有想到这个实验,那我们现在还会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吗?假设可以,那会在多少年以后?我们这一代会是吗?无怪乎他被称之为发明大王,如果不凭借耐心,大概他的一切发明都不会存在,或许现在的文明会倒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从小到大,犯的错不少,得到的教训也不少。

但在这些教训中,我得到了最有价值的经验:数学是强项,但却因为粗心大意,使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上五年级后的一次考试,本是信心满满,不料,母亲却告诉我,我只打了五十分。

果然,老师念成绩那天,第一个不是我,第二个,第三个……当我的名字从老师嘴里蹦出来时,五十个人大惊失色,一个人面不改色,当然,这不包括我。

试卷发下来后,我仔细地寻找出错原因,且慢,试卷正面干干净净,一道题也没错,那——一阵迟疑,我将卷子翻了过来,只见一道路程计算题的旁边画了一个超级大叉,还有几行红艳艳的批语:“你做作业时曾经做错过这道题,现在你又做错了,扣你五十分。

”十分的题被扣了五十分,从此,我长了记性:同一类型的题,我再也没有错过两次。

这个教训虽然使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却并未根除我真正的缺点。

小学毕业时的几次测验,让我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负七的绝对值是负七”!相信看过这道题的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学生做的。

可巧,它就是我这个在诸多老师眼里所谓的“高材生”所做。

这道题的旁边有一行批语:“你错了不该错的题,有必要惩罚一下。

”此后我便与几个犯了同样错误的好学生在讲台前与地面为伍,一天中两到三节数学不等,在讲台前一“坐”就是40分钟,双腿多次麻木,一直坐了十余天…… 错误可谓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一个两个并不起眼,如果你不搬动,它将越积越多;如果你舍不得弯下腰,那么它将成为你不可攀越的山峰……2.记得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总是把它带在身边。

它是一幅很小的印刷品,是从杂志中裁下来的,其实就是一张薄薄的画片。

喜欢它体现出的中国文化中那种虚静的时空观,一壶茶与已散去了的友朋,卷起的芦帘和屋外的月色,有着李泽厚先生所言的禅的意味:“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从喧闹繁华的大街中回到自己栖居的小屋,从疲惫而又烦躁的文字操作中停下来,看见它,我便会沉静下来,面对它真是有一种在瞬间的直观中获得万古长空般的永恒之感。

这一次,不知怎么了,我在体会它的意境的同时注意起了它的细部,而过去我从没有这样注意过——只要有着基本的天文知识,都可以知道画上的月亮根本不是新月,而是残月。

一般的人不知道农历的日子,只看月相很难分清怎样的月相是新月,怎样的月相是残月。

对于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小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

他说残月的时候,月亮看起来正好像是“残”字拼音的字头“C”,新月的凹面则与残月相反,所以只要记住残月的形状,自然也就知道了新月的形状。

作为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是中国一代漫画大家。

据现在可以收集到的资料证明,《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还是丰子恺先生发表的第一幅漫画呢。

1924年,丰子恺的好友朱自请把这幅画稿拿了去,发表在了朱自请和俞伯平当时合办的一份不定期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一幅古诗新画,画题来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

丰子恺先生曾言:“我觉得古人的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

我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段话。

这一句我吟咏之不足,往往把它译作小画,粘在左右,随时欣赏。

” 这幅画发表后,被郑振铎看到,他也非常喜欢,说:“他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了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时所得到的印象,较之我读那首《千秋岁》(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为尤深。

” 可见,郑先生也被这幅画感染,甚至被迷住,他也认为丰子恺先生在这幅画上所画的月亮是新月。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许它的珍贵就像错版的邮票。

我甚至想找一个机会,求我的画家朋友把它临摹下来,裱了挂在屋里,只是把画上的残月转一个方向,让它与题款一致。

我对朋友这么说的时候,我的朋友却说我多事。

他说:错误如此美丽,又孰论新月残月。

3.错误与真理比邻而居,因此人们常常困惑…… ——题记 一 人生故事的帷幕,是以生命之锦丝编结而成,而且织织拆拆永无休止。

帷幕的每一根丝缕上,有我们流过的眼泪,有我们留下的微笑…… 错误与真理比邻...

在我记忆中的五味瓶里,我翻过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错误。

然而,唯独这一个错误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上课啦,当英语老师发下测验卷的时候,我心中的兔子跳上跳下的,弄得我浑身不舒服。

试卷发到我手上了,我一看:“喔耶!我得了一百分!”正当我拿着试卷到处炫耀时,我意外地发现老师改错了一道题,这怎么办才好呢?无疑是对我的晴天霹雳呀!忐忑不安的我焦急万分。

这时,心中的天使与魔鬼开展起了大辩论。

魔鬼说:“主人,快点趁没人时改了答案,这样,主人您才会得满分!”天使又争着说:“主人,您千万不能改呀,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主人你管他说个狗屁不通的,您还是快点改了呀,不然没时间啦!“主人,诚信是金呀,如果您真的改了,那也是个假一百分,那样,您就对不住家人,老师同学,更对不住自己呀!”听到这里,我后悔不已,我既想拿一百分,又想讲诚信。

正当我急得头昏脑胀时,我突然想起关老师曾经说过:“做人要讲信用,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时,我站了起来,大步流星地走向讲台告诉老师我的真正得分。

尽管我从一百分变成九十八分,可是,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可能这就是面对错误的双重效果吧。

从这次错误中,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做愧对良心的事,这样才是从错误的道路上把脚收回的好孩子!

“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

”这是卡莱尔说的一句话,这句名言使我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一个早晨,轮到我们这组值日,我想偷点懒便迟去了一会,我一路上慢悠悠地走着。

当我来到学校时,已经是7点55分,同学们早就扫完地坐在班上做课前准备了。

我来到班上不一会便上课了。

老师来后,我们这组组长立刻跟老师说了我今天没来扫地,老师让我明天早上不扫一天就行了,我随口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我还是完了一步,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谈了很长时间。

首先我还不以未然的站在办公事里,突然她说:“你为什么总是不去扫地。

”我昂着头一句话不说。

“我希望你能知错就改,做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努力作一个全新的自己”最终我还是被老师那诗一般的语言所感动了。

随后几天我天天准时到校值日,为了弥补我以前的过错我一个人包揽了扫地倒垃圾等几项工作。

这时老师来了,他看见我这么辛苦的工作着,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我点头答应了。

我看着老师那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开心极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偷懒的毛病,作学生的好榜样。

我们要勇于去面对错误;错误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你读懂它,你才会成熟。

希望大家像我一样面对错误克服错误,做一个敢于面对错误的好孩子。

...

知错就改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了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认识自已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类进步。

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

知错能改是一种品德。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可能会影响自已的前途,比如有二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嫌饭菜不合口味,准备倒掉,却被一个中年男子拦住说:“请不要浪费粮食”。

有个大学生说:“我花钱买的,想倒就倒,关你什么事?”而另一个大学生却谦虚地认识了错误,结果,前者被辞退了,因为,那个中年男子就是公司的总经理。

如果,这三个大学生能及时认识自已的错误,并马上改正,肯定不是这种结局。

所以,知错能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知错能改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为廉颇后来明白,自己的错误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因此,他改正了错误。

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

知错能改是一种进步。

唐太宗善纳谏言,只要大臣们指出不对的,就必然会改正,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

知错能改这种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的,唐太宗都能放下帝王的架子,知错能改。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掩饰自已的错误呢?我们的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也放过严重的错误,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后,才有了著名的尊议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最后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所以,我们要知错能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能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能使我们进步,能使整个社会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错能改。

晋江这些年变化最大的就是新城区的扩建,特别SM广场一带相当不错,还有老城区的改造,如原的延塘一带,都改得差不多啦,现在阳光路的步行街相当漂亮;还有就是这两年的路桥扩建改造也使交通更便捷啦.最差的就是市内青阳一带那个路灯呀,真是没法说,一个灯杆几十个灯炮,再套个玻璃罩,耗钱巨大,又难清洗,三年多啦,一个个黑乎乎的,形象工程变成了个烂摊子,真是有够"射败"呀!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敢于直面错误的议论文

如何看待《咬文嚼字》杂志及其代表的一种「咬文嚼字」精神?

不可否认,语言文字和这个世界大趋势一样,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风险的。《咬文嚼字》其最大意义可以认为是规避降低语言文字变化中的风险,是一种人类欲望的反作用力,让语言文字更健康地变化延伸。

教你“三板斧” 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清朝名臣李鸿章有个亲戚不学无术,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可一道题也不会答,于是,他想攀点关系,便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备注:此处应为“亲戚”。)

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备注:谐音:取)。”最终,这个亲戚落第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若是自己胸无点墨,错别字一堆,想攀点亲戚都难。

现实情况是,报刊杂志、广告牌、电视剧字幕等,认真观察一番,错别字还不少。

在上,我在阅读文章时找到错别字也会汇总起来,在月末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详见我的以往文章)。

结合个人方法,在此抛砖引,谈谈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的“三板斧”,供大家参考。

河流要想彻底治理,必须从源头治理,正本清源。同理,要想征服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格外重要。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遇到不确定的字词确认下,这有利于扩大词汇量,能让你对文字有种熟悉感。

提高了文字功底,在遇到错别字时,你的心中会有种违和感,虽不能说是如鲠在喉,但一扫而过,终究有个问号留在脑海——这个字词是这样写(用)吗?

此时,千万别让学习机会溜走,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查字典或者上网都是好办法。

2、用心发现身边的错别字

或许是强迫症所致,看到电视剧字幕、书报、广告牌等,我都会关注是否有错别字。

例如,我在公交车内告示中发现,“老弱妇孺”居然被写成了“老弱妇儒”。

在一家赣菜馆吃饭,发现宣传文字里提到的“滕王阁”被写成了“腾王阁”。

一则广告中,将“绅士”误为“绅仕”。

从身边的文字中发现错别字,能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此外,你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当事人用错字词的原因(有场景、有语境), 暗自庆幸有了前车之鉴,自己能避开陷阱。

3、整理错别字并自测。

发现身边的错别字数量有限,你还需要关注、搜集常见的错别字并做自我测试。

比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曾经整理过《100个常见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每年年底会公布当年十大语文错误 (我的中整理了近十年的十大语文错误,欢迎阅读) ,这些都是不可错过的学习机会。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错误的用字打印出来,再自己修改,正所谓“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会记忆深刻。

文章写好后,不要急着发布,先自查。自查流程参考:完稿后,先默读几遍,挑出笔误,然后打印出来校对,进一步减少失误,最后,大声朗读文本,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眼、耳、脑,有利于聚精会神找出错误,同时,大声朗读有利于培养语言的音律美,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个过程有些像车轮战,第一轮先上一批敢死队,消灭敌军部分有生力量;第二轮围追堵截、痛打落水狗;最后发动总攻,一举拿下阵地。

每个人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因此,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虚心请教。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面对错别字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多几个人参谋,征服她的胜算就增加不少。

在一篇文章中,一位朋友对香是“柱”还是“炷”拿捏不准,于是,他发到微信交流群里求助。 (此处可插播某群广告,但我偏不,别问为什么,任性!)大家各自 搜集资料,最终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炷”的本字是“主”,意为灯心,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一炷香。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如一炷香的工夫。

敢于直面错误的议论文

直视错误,勇于改过自新的人,往往不会在同一错误处再次跌倒。因为他将这次错误作为了教训,时时提醒自已。而摔碎了缸,头也不便走的人,会一次摔碎自已的缸,因为他把错误当做了负担,维恐避之而不及。事实证明,回避错误虽然带来了苟安却永远不会长久,只有直视错误,寻找原因,才能避免再犯。这一直视,固然痛苦,但只有去直视错误,才是不再犯错的必要条件。  
纳粹德国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虽然时隔多年,但是这件事就象阴霾一般笼罩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勃兰特的总理驱散了有的阴霾。  
访问波兰时,勃兰特参加了纪念二战间被屠杀的犹太人的活动。看着纪念碑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勃兰特心中愈来愈感到沉重。他不住的用手拭去额上的汗,当听到解说员讲述纳粹如何杀死犹太人时,勃兰特的手越攥越紧。终于“扑通”一声 在了纪念故里前,说道:“愿主原谅我们,愿死者得到安息。“后来,全场和勃兰特一起,进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一跪,是对错误的忏悔,是她对错误的直视。敢干直视错误的德国最终被世人原谅。我曾记得犹太王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不,他错了,一切都不会过去。错误可以改正,但绝不会过去。认为错误公过去的了,只会困惑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之中,直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却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中披荆斩芾,高歌猛进。可以说,直视错误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回避错误,只会让自已寸步难行。  
同样作为德国总理默多克就少了这样的勇气。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传到德国时,默多克十分高兴,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出自已愉悦的心情。但这却引起朝野的极度不满,因为默多克所在的政党名为“德国民主基督党”,它认为“生命是平等的”。而默多克这一做法显然有悖于此宗旨。虽然默多克极力回避她“口误”这一话题,但一波又一波的质问向她袭来,甚至影响了她的支持率。   
两位德国总理的反差令人瞠目。直视错误的勃兰特令世人原谅了德国,并赋予了这个国家新的希望,而默多克想极力掩饰的“口误”却一次又一次影响了她的政治前途。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不会过去。直视错误化解成警醒,回避错误化做沼泽让自已越陷越深。回避错误,只会再次打碎手中的瓷缸,直视错误,才能让自已抓紧手中的瓷缸。让我们直视自已的错误吧,不要再蹈以往的复辙,因为一切都不会过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