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以内
通常,普通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30%以内;核心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20%-25%以内,有的等级比较高的出版社也会要求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15%以内;而国家级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10%以内,不过有些论文类型比较小众的也需要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
土木工程学报杂志为专业技术性刊物。登载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主要栏目有:桥梁结构、建筑结构、隧道地下结构、基础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重大工程施工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问题一:以论文的附件形式上转是什么意思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 *** 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详细提纲举例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问题二:什么是论文的附件形式 论文的附件形式,是指用邮件发送的时候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给对方。
问题三:论文附件是什么? 有吗?我们写的论文重来没有要求什么附件的啊
问题四:“word档附件添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论文用word编辑,电子邮箱邮寄稿件时添加附件
在下图中点击添加附件,找到你的论文,点确定就行!
问题五:附件是我的论文草稿,请查收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附件是我的论文草稿,请查收
Attachment is my paper draft, please check
问题六:大学论文的格式?附件是个啥?怎么还要加统计表呢?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问题七: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 赵**
(***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
1.1 *******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
1.1.1 *******
1.1.1.1*******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 *** 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 *** 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 *** 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
[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 传真
通信地址 邮编
E-mail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问题八:毕业论文的附件文字算重复率吗? 30分 全选检测,肯定是所有都检测的
知网检测,就是用一定的算法将你的论文和知网数据库中已收录的论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你论文中哪些部分涉嫌抄袭。目前的对比库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互联网资源
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等)
港澳台学术文献库
优先出版文献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
关于学校查重率、相似率、抄袭率:
各个学校不一样,全文重复率在30%一下(而有的学校,本科是20%)。每章重复率应该没有要求,这个每个学校会出细则的,并且学校也出给出他们查重复率的地方――基本都是中国知网。具体打电话问老师,每界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
相关查重系统名词的具体作用:
查重率的具体概念就是抄袭率,引用率,要用专业软件来测试你的文章与别人论文的相似度,杜绝抄袭。基本就这意思。
一个是自写率 就是自己写的
一个是复写率 就是你抄袭的
还有一个引用率 就是那些被画上引用符号的 是合理的引用别人的资料
修改重复率或抄袭率论文的经验:
CNKI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3个字,万方是连续的字数相同不能超过15个字。否则就会标注出来,算进重复率。我们学校规定是CNKI检测重复率不能超过30%.两种数据库检测重复率会有结果上的误差,一般CNKI会更严格一点,先在用万方检测一下,然后对照重复段落,句子反复修改一下,最后用CNKI检测一下,就放心了。
现在是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应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但是我们许多同学缺乏严格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抄袭,什么情况下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在这里我想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简单的讨论。这仅仅只能算是个抛砖引玉而已,目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什么是抄袭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就是抄袭。“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于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至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那么如何使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呢?美国哈佛大学在其相关的学生手册中指出,“如果你的句子与原始资料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语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你注明出处,这也是抄袭。你不能仅仅简单改变原始资料中的几个词语或者对其进行摘要总结,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彻底地重塑你的总结,要不就直接引用。”(引自哈佛大学的相关规定,该原文是我1年前看到的,现在找不到出处了)。 可见,对别人的内容的使用必须进行全面的重写,否则就有抄袭的嫌疑。但这里要避免胡乱拼凑和揉合。 总之来说,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智力......>>
问题九:基金结题的附件中需要研究生学位论文是什么意思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 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问题十: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中用什么字母表示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互联网+(创新创业类大赛,目前可以说是最火的比赛之一,甚至一些学校让学生用毕设参赛,和挑战杯的参赛在部分项目上重叠,高新技术、工程、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比较吸引人)(综合类+偏理工)挑战杯-大挑(学术作品大赛,部分顶级高校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实验室的结晶了,比如一个学术作品转化成了多少专利、多少paper、有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一般也是理工科专业的学术作品容易做好)(综合类+偏理工)挑战杯-小挑(创业大赛,和互联网+类似,很多企业都愿意与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等项目挂钩)(综合类+偏理工)ACM-ICPC(团队编程大赛,应该是本科阶段可以参与的含金量较高的程序设计大赛赛事,但是在211以下的院校普及程度一般,目前广西赛区由桂电和广西大学开始积极筹备ACM类的程序设计大赛,于18年五月第一次举办省赛,隶属于CCPC。在今年10月底的时候,桂电成功举办了一次CCPC的分站赛,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也代表了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视程序设计大赛了。然而,很多沿海地区省份,早就以WF作为最终的目标了,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是一所值得所有普通高校学习的一所大学。由于良好的训练,去年和今年都有着进入WF的好成绩。不过很欣慰这19大竞赛中没有忘记这个比赛,在以前的很多所谓的国家级A类榜单中,都没有这项项目,让很多老师感到非常恼火。)(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数学建模(应该是普及程度或者说参与学校最广的基础学科赛事之一,其实都想把这个之一去掉。可能你问一名稍微成绩好点的本科生,问他有没有参加或者听说过数学建模竞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不论是官方组织、还是培训机构、甚至是独立个人,在数模培训上投入的应该是最多的了。这项比赛影响了无数学生的保研资格、国奖特奖评选、甚至考研复试。其投入成本低,获奖收益高,成了大多数大学生都想参与的一项赛事。而且比赛参与院校普度众生,不管是清北还是大专都有院校参与,也都有院校获得国家一等奖。2018年的国赛查重,查违纪,死掉了很多队伍,这也为未来的比赛蒙上了一层阴影。。。)(综合类+应用数学/统计学+经管+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设计(这项比赛是电子类在19大竞赛中的血统比较纯正的一个比赛了,桂电在这个方面是十分重视的,每年大概能出10+的国家一等奖。最近这些年中,桂电和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列全国一等奖数全国第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更多地考察一个学校的精心准备程度,这一点和数学建模竞赛有点类似,精心准备的院校肯定比裸考院校要强很多。比如去年令人惊艳的中国计量大学出现了满额全国一等奖的情况。作为电子系的一名成员,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没有参与过电子设计竞赛多多少少有一些可惜,不过比赛的大体流程还是清楚一些的。比赛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四天三夜做一个作品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地做出来。做好上报,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彻底封闭设计电路阶段,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这一块就凉凉,这样很难拿到国家一等奖)(电子/自动化)化学实验(不敢乱写,我没有参与过任何和化学类相关的赛事,只能作为外行来看看这个比赛了,这个比赛的介绍:中国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是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学科最高级别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该赛事旨在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总体水平。所以,放在评价体系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化学类、化工类)临床技能(不能乱写的比赛,同样属于知识盲区,如果有医学部的朋友参与过这项比赛,可以补充一些自己对于比赛的看法。看了一些互联网上的资料,认为这应该是医学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项比赛了,所以项比赛放在这个榜单里面也是比较合理的)(医学类)机械创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个比赛被传为是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赛事。在传统工科里面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比赛,而且这个比赛很注意创新与模型的实物展示。因为都是同一个题目,可能全国好多队伍做的千篇一律,如果你有出其不意的想法,那么就是团队脱颖而出的机会。我觉着这个比赛很重要的是过程虽然艰辛,但如果能咬牙坚持下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如果能拿到国一的奖项,也很可能会被珍藏在学校的展览馆呢哈哈)(机械类、机电类、电子/自动化类)结构设计广告艺术智能汽车交通科技三创赛节能减排工程训练物流设计外研社杯-演讲(我觉得通过外研社杯演讲大赛来作为英语比赛的代表,虽然可行,但是也值得讨论。首先,演讲比赛就不单单是外研社杯一家,有很多类似的比赛,比如21世纪杯同样含金量也不错。其次,外研社杯还有新增加的阅读和写作大赛,我觉得也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功底。再次,外研社杯还有一项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比赛,即为辩论赛,而且赛制比较长,更能筛选出英文水平较好的综合选手。不过演讲比赛确实给的指标很少,一所大学最多派其中1-2名选手参赛,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层层PK,可以算得上是每个学校的佼佼者。最后不论是省赛还是国赛都非常考验一个选手的综合素质。在这场比赛中,我止步省级最终PK环节,没拿到特等,不过也算满足了,和其他专业演讲的选手相比,我在最终决赛和他们还有一些差距。外研社杯的演讲为即兴演讲,基本上拿到题目后准备一小小就需要上台演讲,因此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背景积累和英文功底。如果不是我抽到的题目和我本身有很大关系,我想或许在比赛中,我未必比得过很多选手。还有演讲的仪表也挺重要的,由于有做报告的经验,在台上不算紧张,演讲还挺流畅的。后面就是回答评委问题,这个就需要听力过硬了,如果能流畅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么会给评委一个良好的印象。大概这个比赛就是如此吧,挺有意思的)职校技能上述19大竞赛在最近这些年可能会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比赛,也就是在竞赛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逐渐往这上面靠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所大学对于竞赛等级的划分都是如此。所以最为关键的还是自己寻找自己学工部关于评奖评优相关规定,再结合这个19大竞赛榜单,做出正确的取舍。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比赛的还是主要以工程类学科为导向,因此在工科大学就读的同学,在很多学科竞赛上参加的氛围会较为浓厚一些。最后,我来谈谈我对于本科生竞赛的特点的总结,我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科理论型竞赛这一类比赛大多为考试型的比赛,而且一般为个人赛。当然也有类似程序设计大赛这样的团队赛。这项比赛非常看重一名学生的理论功底以及基本功扎实的情况。所以参与这类比赛想要取得较为出色的成绩,一般而言是不太容易的,而且比较令人头疼的是,这一类比赛在很多高校的文件中和其他类型的比赛相比,往往不是特别受到重视,因此有可能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这类比赛由于注重基本功,甚至吃老本的情况出现,因此决赛一等奖的选手大多来自本科不错的院校。如果自己的基础不是特别扎实,除非特别感兴趣之外,不建议在这上面钻太多的牛角尖,很有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甚至对这个学科失去兴趣的可能。对于本科生来说,这类比赛基本上选择一项钻研即可,除非基础十分扎实。而且,不建议跨专业参与,强行越级打怪这样的事情出现也不太好。比如工科生作死参加一些数学类比赛就会非常难受,当然想感受氛围除外。这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很大概率就是学校实力排名榜单。比赛的结果一般也为绝对实力,当然在判卷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还是相对公平的。代表比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这个大家看看就好。。。数学巨佬无视我吧)、ACM-ICPC、CCPC、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写作、演讲、辩论)大赛、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等。第二类:学科应用型竞赛这一类比赛同样是短时间(一般为3-4天)作品赛,作品的形式可能是一篇学术报告(比如数学建模),也可能是提交一个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作品(电子设计、机械创新)甚至可能只是一张海报或者一份PPT。这类成果多为中小型成果,并且比较粗糙,无法真正实现应用甚至转化成产品,但是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比赛一般是团队赛,也是大学生主流竞赛。绝大多数参与过竞赛的本科生一般也是参与这一类型的比赛,即通过几天几夜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然后提交进行评审。这类比赛对于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没有学科理论型竞赛要求那么苛刻。这项比赛由于存在团队合作,以及开放性比赛,因此也考察了学生软实力的水平。比如,文献查找、团队沟通、学术写作等能力,这与大学生甚至未来做科研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这类型比赛如果取得成绩不错,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同时也可以注意到,相当多的加分甚至和保研挂钩的比赛也和这类比赛相关,数学建模比赛由于出题的普及型几乎快成了本科生必参加的一类比赛了。准备这类比赛,通常也是周期性准备,一般是大一准备,大二上第一次比赛,大三上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由于考察的知识比较冗杂,因此对于知识的深度可能不如第一类比赛要求那么好,掌握好课内的东西,融会贯通,适当学一些新东西就问题不大了。最重要的是,组一个靠谱的队伍。好的队伍,基本上就是最终成功的一半。这类比赛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由于这类比赛的作品通常十分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项赛事的传统强校一般也会一直强下去。而且,由于对基本功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只要学校愿意重视愿意投入这项赛事中去,起色会非常快。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设计大赛上,可以算得上TOP10甚至TOP5的高校,这就是传承和重视的力量。这类比赛主要为工科类比赛,因此获奖名单非常具有院校学科特点,电子设计大赛一般就是电类院校牛逼,结构设计大赛一般是土木强校厉害,光电类竞赛也是光学工程牛校更有可能独占鳌头。总之,对于本科基础一般,但是想好好学习专业的同学,这类比赛是最适合不过的比赛,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工程能力。代表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一些企业级的比赛,如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平台、Kaggle平台也是极好的。第三类(2.5类+3类):创新创业及实践类(可能不能算做狭义的学科竞赛,但是由于存在很大的影响力姑且放这里吧)如果说从微观到宏观,那么理论、应用、实践则是不断地把一个知识点综合起来,最终走向社会,造福人类。这类比赛的特点通常是周期十分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两年的准备周期。比如大挑和小挑,基本上都是隔一年参赛,但是想要获得很好的成绩,基本上需要尽早准备,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出来,这一点是与第二类比赛截然不同的地方。这类比赛应该来说是最为锻炼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了,大挑的最终作品,可以认为基本上是一个课题组对这一两年做的相关学术成果的一次展示,比如论文、比如专利、比如产品应用到社会中与相关部门的备忘录。从0到1再到无穷大,每一步的心血只有自己才知道。类似节能减排等申报类的比赛,也基本上必须拿出比较硬的成果出来,才能在所有申报作品当中脱颖而出,而准备作品也不是和电子设计比赛一样,有好的命题可以马上去做,而应该去思考社会上的痛点问题,深入解决。创业类大赛,分为不同的赛道,有些是创意类,可以天马心空但是也需要脚踏实地。有一些是初创类,更加看重核心竞争力的潜力。而已经运营一些时间的企业,则更加看重生存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这类比赛最大的缺点就是,投入其中,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于学业本身来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深造的同学,还是更多地喜欢参与第二类比赛。所以反过来说,对于已经读研的学生,不妨考虑第三类比赛,这类比赛更加注重自己转化能力,学了这么多东西,也应该真正拿出来用一用了。总而言之,这类比赛还可以细分两类。第一个我称为2.5类吧,类似节能减排这样的申报赛,也就是申报一个大作品去进行评选。而大挑+小挑+互联网+比的则是一个系统,这不是某个作品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能你们的作品、可能你们的人气、可能你们答辩的风采、甚至可能是你们演讲的PPT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不管怎么说,享受比赛吧。这类比赛虽然存在“黑幕”、“作秀”这样的弊病,但是总的来说,应该是代表大学和社会交汇的一个很好的接口吧。代表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创青春)、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一些地方政府或者一些投资公司承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值得大家参与,不过难度或许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了。
互联网+(创新创业类大赛,目前可以说是最火的比赛之一,甚至一些学校让学生用毕设参赛,和挑战杯的参赛在部分项目上重叠,高新技术、工程、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比较吸引人)(综合类+偏理工)挑战杯-大挑(学术作品大赛,部分顶级高校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实验室的结晶了,比如一个学术作品转化成了多少专利、多少paper、有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一般也是理工科专业的学术作品容易做好)(综合类+偏理工)挑战杯-小挑(创业大赛,和互联网+类似,很多企业都愿意与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等项目挂钩)(综合类+偏理工)ACM-ICPC(团队编程大赛,应该是本科阶段可以参与的含金量较高的程序设计大赛赛事,但是在211以下的院校普及程度一般,目前广西赛区由桂电和广西大学开始积极筹备ACM类的程序设计大赛,于18年五月第一次举办省赛,隶属于CCPC。在今年10月底的时候,桂电成功举办了一次CCPC的分站赛,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也代表了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视程序设计大赛了。然而,很多沿海地区省份,早就以WF作为最终的目标了,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是一所值得所有普通高校学习的一所大学。由于良好的训练,去年和今年都有着进入WF的好成绩。不过很欣慰这19大竞赛中没有忘记这个比赛,在以前的很多所谓的国家级A类榜单中,都没有这项项目,让很多老师感到非常恼火。)(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数学建模(应该是普及程度或者说参与学校最广的基础学科赛事之一,其实都想把这个之一去掉。可能你问一名稍微成绩好点的本科生,问他有没有参加或者听说过数学建模竞赛,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不论是官方组织、还是培训机构、甚至是独立个人,在数模培训上投入的应该是最多的了。这项比赛影响了无数学生的保研资格、国奖特奖评选、甚至考研复试。其投入成本低,获奖收益高,成了大多数大学生都想参与的一项赛事。而且比赛参与院校普度众生,不管是清北还是大专都有院校参与,也都有院校获得国家一等奖。2018年的国赛查重,查违纪,死掉了很多队伍,这也为未来的比赛蒙上了一层阴影。。。)(综合类+应用数学/统计学+经管+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设计(这项比赛是电子类在19大竞赛中的血统比较纯正的一个比赛了,桂电在这个方面是十分重视的,每年大概能出10+的国家一等奖。最近这些年中,桂电和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列全国一等奖数全国第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子设计竞赛更多地考察一个学校的精心准备程度,这一点和数学建模竞赛有点类似,精心准备的院校肯定比裸考院校要强很多。比如去年令人惊艳的中国计量大学出现了满额全国一等奖的情况。作为电子系的一名成员,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没有参与过电子设计竞赛多多少少有一些可惜,不过比赛的大体流程还是清楚一些的。比赛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四天三夜做一个作品出来,要求学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地做出来。做好上报,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彻底封闭设计电路阶段,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这一块就凉凉,这样很难拿到国家一等奖)(电子/自动化)化学实验(不敢乱写,我没有参与过任何和化学类相关的赛事,只能作为外行来看看这个比赛了,这个比赛的介绍:中国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是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学科最高级别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该赛事旨在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总体水平。所以,放在评价体系表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化学类、化工类)临床技能(不能乱写的比赛,同样属于知识盲区,如果有医学部的朋友参与过这项比赛,可以补充一些自己对于比赛的看法。看了一些互联网上的资料,认为这应该是医学学生比较重要的一项比赛了,所以项比赛放在这个榜单里面也是比较合理的)(医学类)机械创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个比赛被传为是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赛事。在传统工科里面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一个比赛,而且这个比赛很注意创新与模型的实物展示。因为都是同一个题目,可能全国好多队伍做的千篇一律,如果你有出其不意的想法,那么就是团队脱颖而出的机会。我觉着这个比赛很重要的是过程虽然艰辛,但如果能咬牙坚持下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如果能拿到国一的奖项,也很可能会被珍藏在学校的展览馆呢哈哈)(机械类、机电类、电子/自动化类)结构设计广告艺术智能汽车交通科技三创赛节能减排工程训练物流设计外研社杯-演讲(我觉得通过外研社杯演讲大赛来作为英语比赛的代表,虽然可行,但是也值得讨论。首先,演讲比赛就不单单是外研社杯一家,有很多类似的比赛,比如21世纪杯同样含金量也不错。其次,外研社杯还有新增加的阅读和写作大赛,我觉得也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功底。再次,外研社杯还有一项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比赛,即为辩论赛,而且赛制比较长,更能筛选出英文水平较好的综合选手。不过演讲比赛确实给的指标很少,一所大学最多派其中1-2名选手参赛,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层层PK,可以算得上是每个学校的佼佼者。最后不论是省赛还是国赛都非常考验一个选手的综合素质。在这场比赛中,我止步省级最终PK环节,没拿到特等,不过也算满足了,和其他专业演讲的选手相比,我在最终决赛和他们还有一些差距。外研社杯的演讲为即兴演讲,基本上拿到题目后准备一小小就需要上台演讲,因此非常考验一个学生的背景积累和英文功底。如果不是我抽到的题目和我本身有很大关系,我想或许在比赛中,我未必比得过很多选手。还有演讲的仪表也挺重要的,由于有做报告的经验,在台上不算紧张,演讲还挺流畅的。后面就是回答评委问题,这个就需要听力过硬了,如果能流畅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么会给评委一个良好的印象。大概这个比赛就是如此吧,挺有意思的)职校技能上述19大竞赛在最近这些年可能会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比赛,也就是在竞赛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逐渐往这上面靠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所大学对于竞赛等级的划分都是如此。所以最为关键的还是自己寻找自己学工部关于评奖评优相关规定,再结合这个19大竞赛榜单,做出正确的取舍。不过总体而言,这些比赛的还是主要以工程类学科为导向,因此在工科大学就读的同学,在很多学科竞赛上参加的氛围会较为浓厚一些。最后,我来谈谈我对于本科生竞赛的特点的总结,我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学科理论型竞赛这一类比赛大多为考试型的比赛,而且一般为个人赛。当然也有类似程序设计大赛这样的团队赛。这项比赛非常看重一名学生的理论功底以及基本功扎实的情况。所以参与这类比赛想要取得较为出色的成绩,一般而言是不太容易的,而且比较令人头疼的是,这一类比赛在很多高校的文件中和其他类型的比赛相比,往往不是特别受到重视,因此有可能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这类比赛由于注重基本功,甚至吃老本的情况出现,因此决赛一等奖的选手大多来自本科不错的院校。如果自己的基础不是特别扎实,除非特别感兴趣之外,不建议在这上面钻太多的牛角尖,很有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甚至对这个学科失去兴趣的可能。对于本科生来说,这类比赛基本上选择一项钻研即可,除非基础十分扎实。而且,不建议跨专业参与,强行越级打怪这样的事情出现也不太好。比如工科生作死参加一些数学类比赛就会非常难受,当然想感受氛围除外。这类比赛的获奖名单很大概率就是学校实力排名榜单。比赛的结果一般也为绝对实力,当然在判卷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还是相对公平的。代表比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这个大家看看就好。。。数学巨佬无视我吧)、ACM-ICPC、CCPC、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写作、演讲、辩论)大赛、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等。第二类:学科应用型竞赛这一类比赛同样是短时间(一般为3-4天)作品赛,作品的形式可能是一篇学术报告(比如数学建模),也可能是提交一个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作品(电子设计、机械创新)甚至可能只是一张海报或者一份PPT。这类成果多为中小型成果,并且比较粗糙,无法真正实现应用甚至转化成产品,但是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比赛一般是团队赛,也是大学生主流竞赛。绝大多数参与过竞赛的本科生一般也是参与这一类型的比赛,即通过几天几夜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然后提交进行评审。这类比赛对于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没有学科理论型竞赛要求那么苛刻。这项比赛由于存在团队合作,以及开放性比赛,因此也考察了学生软实力的水平。比如,文献查找、团队沟通、学术写作等能力,这与大学生甚至未来做科研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这类型比赛如果取得成绩不错,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同时也可以注意到,相当多的加分甚至和保研挂钩的比赛也和这类比赛相关,数学建模比赛由于出题的普及型几乎快成了本科生必参加的一类比赛了。准备这类比赛,通常也是周期性准备,一般是大一准备,大二上第一次比赛,大三上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由于考察的知识比较冗杂,因此对于知识的深度可能不如第一类比赛要求那么好,掌握好课内的东西,融会贯通,适当学一些新东西就问题不大了。最重要的是,组一个靠谱的队伍。好的队伍,基本上就是最终成功的一半。这类比赛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由于这类比赛的作品通常十分具有借鉴意义,所以该项赛事的传统强校一般也会一直强下去。而且,由于对基本功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只要学校愿意重视愿意投入这项赛事中去,起色会非常快。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设计大赛上,可以算得上TOP10甚至TOP5的高校,这就是传承和重视的力量。这类比赛主要为工科类比赛,因此获奖名单非常具有院校学科特点,电子设计大赛一般就是电类院校牛逼,结构设计大赛一般是土木强校厉害,光电类竞赛也是光学工程牛校更有可能独占鳌头。总之,对于本科基础一般,但是想好好学习专业的同学,这类比赛是最适合不过的比赛,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工程能力。代表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一些企业级的比赛,如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平台、Kaggle平台也是极好的。第三类(2.5类+3类):创新创业及实践类(可能不能算做狭义的学科竞赛,但是由于存在很大的影响力姑且放这里吧)如果说从微观到宏观,那么理论、应用、实践则是不断地把一个知识点综合起来,最终走向社会,造福人类。这类比赛的特点通常是周期十分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两年的准备周期。比如大挑和小挑,基本上都是隔一年参赛,但是想要获得很好的成绩,基本上需要尽早准备,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去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出来,这一点是与第二类比赛截然不同的地方。这类比赛应该来说是最为锻炼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了,大挑的最终作品,可以认为基本上是一个课题组对这一两年做的相关学术成果的一次展示,比如论文、比如专利、比如产品应用到社会中与相关部门的备忘录。从0到1再到无穷大,每一步的心血只有自己才知道。类似节能减排等申报类的比赛,也基本上必须拿出比较硬的成果出来,才能在所有申报作品当中脱颖而出,而准备作品也不是和电子设计比赛一样,有好的命题可以马上去做,而应该去思考社会上的痛点问题,深入解决。创业类大赛,分为不同的赛道,有些是创意类,可以天马心空但是也需要脚踏实地。有一些是初创类,更加看重核心竞争力的潜力。而已经运营一些时间的企业,则更加看重生存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这类比赛最大的缺点就是,投入其中,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于学业本身来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深造的同学,还是更多地喜欢参与第二类比赛。所以反过来说,对于已经读研的学生,不妨考虑第三类比赛,这类比赛更加注重自己转化能力,学了这么多东西,也应该真正拿出来用一用了。总而言之,这类比赛还可以细分两类。第一个我称为2.5类吧,类似节能减排这样的申报赛,也就是申报一个大作品去进行评选。而大挑+小挑+互联网+比的则是一个系统,这不是某个作品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能你们的作品、可能你们的人气、可能你们答辩的风采、甚至可能是你们演讲的PPT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不管怎么说,享受比赛吧。这类比赛虽然存在“黑幕”、“作秀”这样的弊病,但是总的来说,应该是代表大学和社会交汇的一个很好的接口吧。代表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创青春)、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一些地方政府或者一些投资公司承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值得大家参与,不过难度或许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