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3-02-13 18: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68
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
作者:高东晓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
2/68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董国英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
3/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倪斐 陈洁
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
4/68
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邓毅光
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
5/68
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沙红芳
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
6/68
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洪朝晖
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
7/68
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
作者:王怡
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
8/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王晶波
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
9/68
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作者:任玉伟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
10/68
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何红
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
11/68
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例
作者:张沉香
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
12/68
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
作者:孙凌
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
13/68
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耿阳
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
14/68
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少如
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
15/68
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邱坚娜
刊名:发展.2007(5): 133-134
16/68
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陈学凯
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
17/68
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娟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
18/68
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丽军
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
19/68
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淑君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
20/68
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卫东
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
21/68
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顾春红
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
22/68
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增美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
23/68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计道宏
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
24/68
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刘姁
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
25/68
题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海庆[1]
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
26/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
27/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
28/68
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毕跃忠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
29/68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春金
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
30/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玉华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
31/68
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正虎
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
32/68
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佟洁
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
33/68
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谢媛媛
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
34/68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俎媛媛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
35/68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彩琴
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
36/68
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丽萍
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
37/68
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曾庆敏
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
38/68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
作者:司雅琳
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
39/68
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石兴波
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
40/68
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微
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
4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
作者:何贵芬
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
42/68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乔春颖
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
43/68
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作者:申洪军
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
44/68
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作者:王素莉
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
45/68
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琦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
46/68
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慧玲
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
47/68
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梅
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
48/68
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
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
49/68
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罗彬彬
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
50/68
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美华
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
5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张小曼
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
52/68
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
作者:林冰虹
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
53/68
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侯卷娥
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
54/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
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
55/68
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张作功
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
56/68
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
作者:宫娇
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
57/68
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江丽琴 涂翔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
58/68
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治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
59/68
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
作者:张庆芳
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
60/68
题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
作者:刘丽军
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
61/68
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
作者:王梅
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
62/68
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禄颖
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
63/68
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董振周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
64/68
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廖成英
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
65/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夏盛昭 邹锦
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
66/68
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阿春林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
67/68
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宏
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
68/68
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艳玲
刊名:活力.2004(6): 53-53
〖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
1/100
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蓉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
2/100
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陶小洁
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
3/100
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姚景丽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
4/100
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龙娇
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
5/100
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
作者:郑超萍
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
6/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
作者:李旭东 李灏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
7/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
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
8/100
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宇红[1] 孟冬[2]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
9/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李丽红
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
10/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海泉
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
11/100
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覃建宁
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
12/100
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居设
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
13/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迎晖
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
14/100
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潋
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
15/100
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
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
16/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竹
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
17/100
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
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
18/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山成才
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
19/100
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
作者:王岩 何英
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
20/100
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承贤
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
21/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国荣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
22/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群芳
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
23/100
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连益芝
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
24/100
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洋
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
25/100
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晓红
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
26/100
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晓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
27/100
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黄芳
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
2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凌
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
29/100
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勇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
30/100
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坤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
31/100
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作者:王丽峰
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
32/100
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柳静
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
3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福珍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
34/100
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雷术海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
35/100
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尹洪佳
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
36/100
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杨朋
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
37/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志国
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
38/100
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
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
39/100
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者:郭整风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
40/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俊媛
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
41/100
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卜绛雯
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
42/100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
作者:赵若英
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
43/100
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艺
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
44/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王冬青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
45/100
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
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
46/100
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德斌
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
47/100
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邵静
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
4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作者:武守群
刊名:高考.2002(5): 39-41
4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雁生
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
50/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卫红
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
51/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传香
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
52/100
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作者:王志玉
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
53/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昱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
54/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
作者:刘斌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
55/100
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小云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
56/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芳
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
57/100
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
作者:耿民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
58/100
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玉玲
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
59/100
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古莉
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
60/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作者:关剑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
61/100
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跃 李红梅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
62/100
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进
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
63/100
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孔艳波
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
64/100
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白红梅
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
65/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
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
66/100
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关剑
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
67/100
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朝英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
68/100
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玉娟
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
69/100
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志红
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
70/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琴
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
71/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
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
72/100
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红英
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
73/100
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巴岩 李寒冰
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
74/100
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晓红
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
7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俊轩
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
76/100
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向阳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
77/100
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惠克宁
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
78/100
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周幼明
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
7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晗
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
80/100
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周梅艳
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
81/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
82/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
作者:颜新祥
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
8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
作者:孙晓秋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
84/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
85/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
作者:萧民
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
86/100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
作者:何玉敏
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
87/100
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牟金环
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
88/100
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
作者:陈文
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
89/100
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秋菊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
90/100
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培 黄玉兰
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
91/100
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方碧姬
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
92/100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国凤
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
93/100
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文强
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
94/100
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海燕
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
9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
作者:陈金荣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
96/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
作者:秦莉
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
97/100
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蔡晓斌
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
98/100
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海燕
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
99/100
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建平
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
100/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
作者:许爱侬
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是不是cssci

你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不是cssci。

《从西溪湿地看湿地旅游的发展》论文怎么写,很急,高手看过来!!

浅谈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内容摘要]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发展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西溪湿地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新尝试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
很多游客和旅游组织者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者对生态旅游一词缺乏认识和理解,片面地将生态旅游仅仅理解为走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正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国际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时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区域的旅游;“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是1983年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从各种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不改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在经济上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二、西溪湿地现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约100种。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为杭州市城市形象的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
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类似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并不多见。西溪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
1、地理资源
从地理资源看,在西溪湿地区域内,70%是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
2、生物资源
从湿地的生物资源看,西溪湿地内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惟一一块城市湿地。
3、文化资源
从文化资源看,杭州西溪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盛会”。每年端午,四邻八乡的村民划着龙舟汇集在蒋村乡深潭口村,热闹非凡。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
(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
西溪湿地的正式保护和开发开始于2003年。在这之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溪这一不可多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西溪湿地逐渐被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人类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阻塞,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此外,还有居民建筑杂乱,风格不协调,历史遗迹遭严重破坏等许多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这一规划,西溪湿地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控制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总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工程预计投入资金为30-40亿,分三期实施。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有限开园;2007年10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又顺利实现有限开园目标。2008年,坚持“六大原则”、“四化”方针、“三大理念”、“五保”要求,又好又快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
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西溪湿地自南宋至明清渐渐由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一再的人为大破坏,自然环境风貌大大递减,文物基本毁弃,目前尚存一息的湿地资源仅剩原先的1/10左右。
(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
西溪湿地的人工化或人工介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晋以前的少量居住生活介入、晋至北宋的佛教文化介入、南宋的有限生活和生产介入、明清至民国前期的园林化介入、民国后期至今的废弛毁坏和无序的城市化介入。其中南宋至今对西溪湿地及其文化的影响最大。期间西溪湿地的原生态环境被彻底改造,其植被和水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大量加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但由于表面上与自然湿地形态相近,这种性质改变没有为人察觉。
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大量增加,截污设施又不完善,西溪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污水直排,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淋洗进入水体,养鱼饵料等投入,使直接污染源增多。其中保护范围内也有粮食、生猪、淡水鱼、家禽和工业产品大量产出,有生猪4万多头、家禽1万余只。导致水体溶解氧严重偏低,高锰酸盐指数偏高,非离子氮含量高,水质富营养化,自净和更新能力较差,湿地功能已大大退化。
(二)环境风貌一再递减
西溪湿地的环境风貌破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军大肆烧杀,焚毁大片植被和各种文化遗产,许多居民伐桑作薪,整个西溪湿地一片荒芜。第二阶段自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面积毁坏自然环境,大量增加工业设施和影响环境的低水平住宅。其中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溪湿地南部丘陵坡麓地带建起大量工业设施和住宅,多数文化遗产被毁。70年代又建起大量低水平多层建筑。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化对整个西溪湿地形成包围之势,保护范围内建起了不少企业和住宅,周围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群。西溪辇道已基本被天目山路取代,其他还建有大量硬化路面。河道淤积严重。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大幅度蚕食西溪湿地,使可作为保护范围的湿地面积由约50平方公里缩减至约11平方公里。紫金港以东的由原属蒋村乡骆家庄村、五联村改建的文新街道,以及古荡街道,已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新的商住区,环境风貌已完全失去湿地性质。文新街道和古荡街道约有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15万,总计约25万之多,对环境压力也非常大。
(三)文物资源毁弃严重
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毁弃殆尽,所剩寥寥。1950年秋雪庵、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的佛像被砸,文物散失。1966年后秋雪庵被夷为平地,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改建为厂房或民宅。1958年法华寺、东岳庙等被毁。目前寺庙庵祠、文人物业、辇道牌楼等毁弃已尽,桥亭台阁、墓葬等则毁去大半,仅残剩少量桥亭、河埠、墓葬等遗址。
(四)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新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一开始的思路主要出于经济开发方面的考虑。近年来,西溪湿地的政府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较大误差。原生态的湿地要素被加以全面的人工化改造与“翻新”,河道被重新开挖,堤塘被砌石加固,洲渚被人为剪切,植被被重新布置,连原始的芦花也大半毁去,新植品种对不上号,整个景观风貌逐步向西湖靠近,特有的野趣可能会完全丧失。而且,湿地原有的生物链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打乱。这个问题需迫切地被引起重视。
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
(一)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
1、区位优势突出,游客资源充足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交通便利,天目山路、文山路、文一路、外环公路均可直达,距杭州市中心店武林门仅6km。而杭州则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陆路、空中及水运交通便捷顺畅,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钱塘江、大运河“黄金水道”将杭州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明显。
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积极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大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项目,并免费开放环西湖旅游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来杭参观考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据统计,2008年来杭的国外游客有221万人次,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及湿地科普教育,有着丰富的游客资源和广泛的受众群体。
2、物种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丰富
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们的保护意识造就了西溪湿地动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植被类型。西溪湿地鸟类区系十分丰富,包括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等多种类型,共有鸟类15目39科126种。已鉴定的昆虫共133科417属477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蒋科毅等,2008)。鱼类14科35属45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5目7科14种。
西溪湿地有野生维管植物91科204属254种(李紫芳等,2007),植物区系特征明显,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自然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植被亚型为主。
3、景观特色浓郁
西溪湿地共有4种景观类型,即水体、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QulckBird影像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图分类后产生大量斑块,总数目达到13343个(戎良,2007)其中耕地景观斑块数目为6153个,斑块总数的46.2%,是斑块数目最多的景观类型,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分别为3429和2314个,数目最少的是水体景观斑块,共1447个,仅占总数的10.8%。
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小依次为水体、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景观,湿地内成片连通的水体形成较大的斑块,有利于湿地整体环境的重塑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文化积淀深厚
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而西溪风景区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后改址于凤凰山,但有大臣上请旨问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敕“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历代文人墨客或游览赏景或雅集,为西溪留下大量优美的诗文、书画,清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
作为次生湿地、农耕湿地、人文湿地、西溪湿地承载着湿地农耕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脉,体现出中国湿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
5、地方经济发达,且具备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最具经济活力的上海经济圈、苏南及环杭州湾经济圈三个经济板块交汇区,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81亿元,财政总收入91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总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杭州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保护、开发西溪湿地,2003年8月启动、总投资近90亿元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以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项目便是很好的例证。
杭州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杭州在西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造,湿地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文景观的发掘展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二)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
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是有机生命系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此类有机生命的机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的研究成果应用起来成本也相当大。西溪湿地统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既相互映衬又各有边界,缺乏文化减弱西溪湿地的魅力,过分文化化则危及其生命循环。西溪湿地还是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与杭州城市的发展互动,二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深度矛盾。解决西溪湿地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任务。
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
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被较彻底打破,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等研究成果,恢复其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基本毁弃,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分析前人有关西溪湿地规划建设的成果,也为当今的保护工作所不可或缺。但尽管有关西溪湿地的文献资料繁多,由于历代散逸,包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内的大图书馆均收藏有限,有关西溪湿地的人文历史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建议编纂有关西溪的大型图书。除收集国内图书馆资料外,还须在收集民间资料和海外资料方面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向社会全面开放资料。充分利用省、市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组织对西溪湿地进行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文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西溪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整个杭州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保护和建设好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实现“蓝天、碧水、净气、森林、绿地”生态建设目标的基本标志之一。
规划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从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的本体上切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统合各种关系,有效保护和有效开发,在较高立意上确立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形象。杭州市和西湖区、余杭区两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规划建设的不平衡局面。
2、借鉴国内外有关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
中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湿地是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责,中国政府已制订《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但目前国家的湿地保护项目侧重于大型自然湿地,相对忽视城市内的较小型湿地,因而保护城市湿地尤其应引起城市执政者重视。西溪湿地保护应该遵循《国际湿地公约》、《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从湿地的基本定义着眼。
西溪湿地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替原理和生态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风景配置三个主要方面,实现湿地系统的全面优化。
3、遵循湿地演替规律建设自然化的亚热带次生湿地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是指导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西溪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根据生态演替规律,配置以多种植被类型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规模,并保持或扩大水体范围,防止农作物撂荒地旱化、湿地生植物侵入水体使其干化、湿地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演替,以维持湿地生命。
西溪湿地以自然淳朴见长,自有其特色和个性。其建设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清明洁净的绿色城市公园、怀旧思古的文化故乡,与西湖明显不同。所以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精雕细刻,应大面积恢复和保育自然生态,尽量选用乡土的、自然的植物,削陡坡变斜坡,在水体与基-渚之间建立湿生生态系统过渡带以构造湿生环境,发展生态建筑,避免采用园林植物而与城市园林雷同,提高西溪湿地自维持能力,减少人工化维持和运行费用。
五、结语
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特色和地理品牌个性体现在自然旖旎的湿地风光、深厚多样的人文积淀、质朴古老的民俗风情、江南特有的生态文化以及现代人的休闲方式。进一步发掘西溪湿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特色,突显其城市湿地的地理品牌地位,与西湖并联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加快“东方休闲之都”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贠丽霞,生态旅游浅谈,《原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5期
[2]叶建东,发展生态旅游,《上海经济》,2007年1月第1期
[3]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湖西进湿地为例,《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11月第22期
[4]缪丽华,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 《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3月第3期
[5]张五钢,杭州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保护与社区参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6期
[6]何洪杭,华晨,李亿冰,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9月第18期
[7] 耿英姿,张鸿鸣,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9期
[8]钟伯坚,浅谈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甘肃农业》,2006年2月第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