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2019烹调知识杂志2期

2023-02-13 16: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9烹调知识杂志2期

冬至,在周秦时代可是以冬至为岁首。也就是说那时候,不是正月初一过年,而是冬至这一天过大年!

民间直到现在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国南北方过冬至的习俗稍有差异,南方冬至多祭祖、吃汤圆,北方则少不了吃饺子,甚至有民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说到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相传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以及他的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人,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当其准备告老还乡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张太守看到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很多人耳朵都生了冻疮,甚至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

为了给乡亲们治病,他让手下人搭起了棚子,支起了锅子,熬起了自己配置的祛寒娇耳汤,汤中主要原料是羊肉和驱寒药材,把这些药材煮熟后,将羊肉和药材捞出切成碎末,和面包成“娇耳”,然后再将其煮熟,分给老百姓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从冬至那天起,一直忙到年三十儿,老百姓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后,只觉得浑身发暖,耳朵发热,冻坏的耳朵也慢慢痊愈。后来每到冬至,百姓们就学着张仲景的方法,包起“娇耳”,预防冻伤。就这样,“娇耳”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饺子。

其实冬至吃饺子,本质上来讲是中医食补的一种。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健康。

冬至如何食补

除了吃饺子,冬至到过年这段时间是冬补的黄金时期,俗话说得好,“冬令进补,来年打虎”,正确进补可以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但进补也是需要看体质,什么体质吃哪些食材,是有讲究的:

1.老年人、儿童、女性及体弱的男性,不妨吃一些补而不腻的食物,如:动物筋腱、肉皮冻、猪耳朵等,煮粥时可加入银耳、百合、黑芝麻、枸杞、蜂蜜等进行滋补。

2.如果是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吐白粘痰、皮肤及头发出油、大便黏不易冲,怎么办?不妨多用白豆蔻、薏苡仁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也可以用砂仁皮、厚朴花、玫瑰花泡茶来喝,这些都是可以助阳化湿,改善体质的药物。

3.对于肾阳虚、气血虚的人群,不妨试试当归生姜羊肉汤,温阳补血效果一绝。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能够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

羊肉1斤,生姜2两,当归适量。

做法:① 取1斤羊肉,清洗干净,切成大小适中的块;

② 将羊肉冷水下锅,煮开后捞出沥干;

③ 生姜2两切片,锅中倒油,放生姜爆香;

④ 放入焯好的羊肉,翻炒一会儿后放入适量凉白开;

⑤ 加入适量当归,转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适合在这时候补阳气。冬至以后气温降低,气血运行不畅或肾阳虚的朋友耳朵容易生冻疮,这时候不如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运行,同时防治冻疮发生。

如何按摩保健

1.拉耳垂: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可以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20次,直到发热发烫。

2.提耳尖:双手拇指、食指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当地向上提拉耳尖,边拉边按揉,同样直到发热发烫为止。

3.摩耳轮:以拇指放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揉的同时往上提拉,直到耳部发热发烫即可。

还可以按揉劳宫穴,调节心脏,安神助眠。

冬至吃什么?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后将迎来九寒天,也是一年中特别冷的时候,这天不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在北方地区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形状似“耳朵”,因此也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寓意:温暖健康。而南方的冬至更偏爱吃汤圆,各种甜汤圆、咸汤圆都很受欢迎,不仅好吃,还寓意:团圆美好。

1、饺子

冬至吃饺子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了,在我国北方和部分的南方地区,冬至这天都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不仅好吃,还很营养,里边可以包裹着各自营养的馅料,可以做猪肉馅料汁、羊肉馅饺子等等,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也是非常暖身滋补的。除此之外,冬至吃饺子还有着美好的寓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饺子外形类似“耳朵”,冬天很寒冷,民间也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寓意:温暖健康。

2、羊肉(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也是很多地区都有的饮食习惯,南北地区都有,羊肉温暖滋补,是冬季进补的好食材,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冬至九寒天吃点暖身驱寒又滋补的食材,羊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炖羊肉煲吃,也可以炖羊肉汤喝,寒冷的冬天来上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除此之外,冬至吃羊肉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3、冬至面

冬至这天部分地区的人有吃冬至面的习惯,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冬至吃冬至面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以前的冬至面比较简单,就是热乎乎的鸡蛋挂面,大冷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现在的冬至面也是花样百出了,随意搭配,冬至吃上一碗也算是应了个节气了。

4、汤圆

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可咸可甜的那种,用磨糯米粉,搭配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料,包裹的汤圆,也都是各有风味。寒冷的冬至天,来上一碗热乎乎软糯的糯米汤圆吃,别提有多舒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圆滚滚的,还有团圆美好的寓意。

5、酒酿糯米丸子

南方部分地区还有冬至吃酒酿的习惯,姑苏地区的人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酒酿的吃法也有很多,可以直接喝也可以拿来煮酒酿鸡蛋汤、酒酿糯米圆子都是非常美味的吃法,冬季寒冷吃它能驱寒暖身,是日常不错的美味。冬至吃酒酿不仅能够驱寒,还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寓意生活温暖和谐。

6、年糕

在江浙一带冬至也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除了过年要吃之外,冬至也是不能少的,在春节和冬至,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白糖年糕、红糖年糕、以及现在的花样年糕,吃法也是花样百出,年糕搭配不同的馅料,也是风味独特,软糯香甜,很多人都爱吃。冬至吃年糕不仅好吃解馋,还有年年长高,图个吉利的美好寓意。

蔗糖、葡萄糖、白糖,究竟哪种糖更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过或者听说过的常见糖有蔗糖、葡萄糖、白糖、红糖、冰糖、麦芽糖、果糖。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蜂蜜是糖吗?枫糖是糖吗?喝牛奶容易腹泻与乳糖有关吗?糖尿病与糖有关吗?

白砂糖及用白砂糖制成的方糖

除了红糖是来源于甘蔗之外,另几种来源于甘蔗和甜菜。

红砂糖及红砂糖制成的红糖块

清香的蜂蜜来自于花的精华和蜜蜂的勤劳

糖枫树(糖槭)提炼的糖浆

如果大量摄入上述这些糖类,包括会消化成这些糖的碳水化合物,对健康就是不利的。其中尤其是果糖会造成脂肪肝及影响尿酸代谢和排泄,造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经常超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添加糖及能量过剩,会造成超重、肥胖,进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引发二型糖尿病。另外还会因为产生过多的糖基化终产物造成皮肤衰老,体内炎症等。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或你的朋友有用,请不要忘了点击关注并分享,有问题可私信或者点击下面评论。跟我一起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做好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管理者。

红糖究竟是“糖”,还是“药”

你知道吗?这些在我们身边常见的食物,含糖量却非常高!

老酸奶中含糖量达到4%~12%;

番茄酱中含糖量达到15%~25%;

山楂片中含糖量达到70%~80%;

牛肉干中含糖量超过16%;

粉条中含糖量超过80%;

……

大家都知道吃糖太多对身体不好,那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甜蜜的陷阱

为了弄清楚糖对健康有哪些影响,澳大利亚有名导演Damon Gameau拍了个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他把自己当做“小白鼠”,连续60天,每天吃40勺糖(约160g),除此之外不吃糖果、汽水等高糖食品。

实验结束后,Damon做了一份体检,他发现自己这段时间体重增加8.5千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安全范围,而且还出现了脂肪肝。医生说如果继续这样的生活,他的身体很可能进一步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可能导致他患上2型糖尿病。

可见过度摄入糖分,对健康危害有多大。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糖饮食会导致以下危害:

1.诱发头痛

2.加速皮肤老化

3.增加血管压力

4.饥饿感增强

5.诱发脂肪肝

6.让人精神差

7.诱发心脏病

8.导致胆固醇紊乱

9.导致糖尿病

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糖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知道利用粮食和麦芽来制作麦芽糖,后来又从甘蔗中榨出了红糖,经过滤精制,获得了白砂糖。

你知道吗?其实糖也可以算是一种药……

糖是种药

常见的红糖、白糖、麦芽糖等,传统医学中都有记载其药用价值。

01

红糖

红糖由甘蔗提炼,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它具有补中暖肝、活血化瘀、和中散寒等功效,红糖中含有蔗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钙、磷、锌、铁、锰、镉、维生素B2、胡萝卜素、烟酸和叶绿素等营养成分。

中医记载,红糖可以治疗痛经、风寒感冒、脘腹冷痛、产后恶露不尽、口干呕秽、虚赢血痢等。

02

白糖

白糖往往是通过红糖提纯精制的,主要成分与红糖类似,功效主治却有少许差异。中医认为白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润肺生津、止咳平喘、和中益肺、舒肝滋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等病症。

03

麦芽糖

麦芽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麦芽与粮食一起制作而成,中医认为它可以排毒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食品。

除了上述三种糖外,还有蜂蜜、乳糖、果糖、枫糖等,都有其对应的作用,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

前文我们说了,过多吃糖对身体不好,其实正常摄入糖类物质还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毕竟糖类属于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糖的摄入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为了预防超重、肥胖和龋齿,我们每天应将添加糖的摄入量降至每天所需总能量的10%以下。

根据年龄和性别,可以查看下表。

如何控制每天摄入糖的量呢?

1.每天精细粮和粗粮搭配吃,既可以满足多种营养元素的补充,还可以减少糖的摄入。

2.可以自制鲜榨蔬果汁,外面的果汁、饮料为了口感,会加入大量的糖,摄入这种饮料无疑会增加进入人体内的糖类物质。

3.拿果干当甜味剂,可以用枣干、葡萄干、苹果干、杏干、桂圆干等果然给食物调味,但切记不要购买糖渍、加油的果脯蜜饯,否则反而额外增加了糖、盐等物质。

4.按时吃饭,少吃零食和甜点,可以保证体内血糖稳定,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

为了减少糖的摄入,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代糖食品、无糖饮料,这些饮料、零食安全吗?

图源:网络

代糖也要控制量

随着控糖、减糖等养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无糖”的心理预期,许多厂家打出了“0蔗糖”“0卡无糖”等理念,他们的产品配料表中,不仅无糖,能量低,尝起来还很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主要是代糖在其作用。

代糖并不是糖,让我们感觉到甜味,却不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热量。虽然代糖所含热量比较低,但也不能长期食用,长期食用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热量低会产生饥饿感,刺激人们过量进食;扰乱肠道菌群平衡从而生病。

由此可见,无论是糖类食品还是代糖食品,都讲究一个量的问题,过量摄入,都可能出现健康危机。

图源:网络

有哪些适合老年人看的杂志?

我给父母定适合中老年看的杂志,可以选择《老派杂志》!这个杂志涉及的东西很多的时尚打扮、家庭生活、健康养生、心理保健、旅游休闲等多方面内容。你可以选择老派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