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格式

2023-02-13 1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格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办刊宗旨为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及当地教育、电视教育现状,立足教育现状,立足职教前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探讨职教理论,引导职教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双月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哪一级期刊

按照刊物级别划分的规定,普通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为省级
所以此刊为省级刊物
刊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主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遂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2094
CN: 51-1645/Z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川北教育学院院刊;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7

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期刊《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办刊的主要特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4年9月,由四川省建设厅主管,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是一个凸显建筑科学特色且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中文季刊的内部刊物。学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深入贯彻“双百”方针,严守学术规范,维护知识产权,丰富人类科学,播种文明火种。
一、办刊宗旨与内部交流范围
办刊宗旨: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推广建筑行业技术,推动建筑科学发展,立足服务社会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内部交流范围:学院内师生和科研人员.
二、主要栏目
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城镇规划与建设、建筑设计与论坛、建筑装饰与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与电子技术、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高教研究与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
三、主要特色:
凸显建筑科学特色,兼容教育科学、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
四、现任主要领导
主 编:李 辉(1963-),男,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院长。
副主编:胡兴福(1963-),男,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胡晓元(1955-),男,副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卢 正(1957-),男,副教授,副院长。
副主编(执行主编):林升乐(1952-),男,编审,编辑部主任。
编 辑:姜建敏(1958-),男,副教授,教务处处长。
袁建新(1954-),男,副教授,经济管理系主任。
戴明元(1956-),男,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
李金丹(1965-),男,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
廖宗蓉(1965-),女,副编审,高级工程师。
胡 斌(1971-),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王 海(1965-),男,美术教研室讲师。
五、刊号、开本
内刊,大16开,5个印章80页,季刊。
六、联系方式
电话:
通信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嘉陵江西路4号
邮政编码:618000 E-mail: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12763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6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恢复中专建制。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主持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

主要院系

机电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材料工程系、旅游管理系、体育工作部、外语系、艺术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2月15日,学院教职员工近1400人,其中正高75名、副高252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专业8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该校有4个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

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4个):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数控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和焊接技术中心。

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数控技术。

国家精品专业(1个):数控技术。

国家示范性专业(8个):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1个):数控技术。

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省级精品专业(3个):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营销。

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旅游管理。

省级重点示范专业(1个):市场营销(汽车营销方向)。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数控车削加工及质量保证、典型焊接接头焊条电弧焊实作、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零件几何量检测、住宅室内设计、零件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制造。

省级精品课程(19门):高等数学、数控加工工艺、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组装与维护、电工基础、市场营销学、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低压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公共体育、装饰施工技术与质量检测、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工业网络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机床数控改造、设计素描、铸造工艺CAE技术、CAD/CAM技术。

教学成果

该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大基地”,2006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搭建产学研平台,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1221”模式的“工学结合的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学生获奖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学生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04年参加了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获数控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学院获奖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园林式校园等称号。

对外交流

截至2017年6月,该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合作。

学校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三方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开展产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6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成立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四川检测实验室,建设有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应用创新中心,有11个研究所(中心)。

中航集团检验检测中心: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中航集团军民融合工程项目)。

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装备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应用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与德国KUKA共建)。

科研机构(11个):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所、云技术应用研究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智能控制研究所、电气技术中心、汽车与机电技术研究所、建筑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艺术设计与创作中心、现代企业管理与咨询中心、旅游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6月,该校有各类科研成果近30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2篇,承担省科技厅、德阳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专利21项。

学术期刊

《装备制造与教育》(原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内部综合性学术期刊。《德阳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创刊,2005年更名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

文化理念

校训

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科学民主”寓意该校师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求实”是该校师生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创新”对于发展和壮大中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弥足珍贵,不可或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怎么样?

400版面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