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民日报精选文章2021

2023-02-12 0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民日报精选文章2021

人民日报以下时间发表过格局文章:

2021年10月09日第1302期:

古往今来,凡成事者,必有格局。

何谓大格局?格局是关于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行为、见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天之大,能容浩瀚星海;地之大,能养万物生灵;海之大,能纳百川奔流;人有大气,则天地沧海尽在心胸之间。

2021年10月30日第1322期:

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就如一个池子,只有当它的方寸够大时,不管往里倒多少水,都兜得住。

2021年12月1日第1354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电影院看个电影,入场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部电影,心想钱都花了,坚持看完吧,结果还多搭上一个下午;有事出门为省钱不愿打车,在公交站等了10分钟车还没到,心想等都等了,再等一会,结果在寒风中傻等了20分钟。

亚科斯曾说过:“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其实,很多时候,比坚持更难的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踩下刹车。

“不甘心”有时候不会让你峰回路转,懂得及时踩下刹车却可能是一场自救。

2021年12月17日第1370期:

“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琐碎的小事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自在沉静,豁达从容。

2021年12月23日第1376期:

人活一世,不需要跟任何人攀比,唯一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得丰盈饱满,让生命充满质感。

2022年1月8日第1392期

人民日报:致敬大爱守护者,哪些人是大爱守护者?为了社会他们付出了什么?

如今春节已经将近,然而在今年的春节,很多人都选择不回家过年而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这一次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致敬一些大爱守护者,其实这些大爱守护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默默的为我们做贡献。例如说清晨的扫地工他们是大爱守候者,即使在非常很冷的天气,他们也会起得很早,为我们打扫道路上的垃圾方便,人们出行,同样让市容变得更加整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例如说医务工作者,餐厅服务员,列车员,消防官兵等。

特别是现在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又开始隔离,在这个过程当中志愿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将每家每户的物资送到门口,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完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行动。其实天气也非常寒冷,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自己服务人民的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志愿者,他们只是90后或者80后。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老人,他们也非常愿意加入志愿活动当中,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舍弃自己的小家保护大家。

而在马路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交警,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在凛冽的寒风下指挥。有的交警他们甚至冒着暴风雪在道路之间为来往的车辆进行指明。同样让我们非常敬佩的还有厢房官兵,他们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刻他们是逆行的英雄。在所有人都逃离大火的时候,只有他们冲向火海去挽救被困在火海中的人。

在这其中许多医务工作者依然选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在疫情爆发时期,许多医务工作者他们为了挽救人民生命,不顾自身安危。虽然他们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在祖国面临危难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还有许多列车员,对于许多人来说春节都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许多列车员在春节的时候也无法回去与家人团聚,为了服务人民。而在2021年春节,许多地区都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地过年,为了减低人口流动性,而也有很多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他们只能在外地过年,即使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相信在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大团圆。

人民日报新年贺词

人民日报2021年新年献词: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我们还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广大军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大家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今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新年将至,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扩展资料:

2020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4K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各外语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所属网站、新媒体平台将准时播出。

“一勤天下无难事”

来源:人民日报

助跑跳高的高度能达到1.5米,原地起跳能轻松摸到篮球筐,立定跳远超过3米……这几天,一组中国举重队的训练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为了让全身肌肉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举重运动员不仅要练力量,还要练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力大无穷,还身轻如燕”,这既刷新了网友对举重运动员的认知,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举重队争金夺银的不容易。

同样是这段时间,第三十二届奥运会中国 体育 代表团载誉归来后,不少奥运健儿纷纷晒出在隔离期间的锻炼照片。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通过绑在门把手上的弹力带练习挥拍动作,蹦床运动员朱雪莹在房间利用弹力球训练,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通过蹲腿、倒立等练习基本功……把训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锻炼融入日常生活,这是对 体育 的热爱,也是自律的习惯。正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支撑着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一勤天下无难事。”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赛场之上,确实有场地适应、状态调整、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倘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缺少相应的积累和沉淀,又何以把握住宝贵的机会?何谈战胜自己、超越他人?四名中国姑娘在女子4 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拿下那枚“看似不可能”的金牌,背后何尝不是刻苦训练而来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倘若不是“憋着一股劲儿”地勤勉备战,中国组合徐诗晓/孙梦雅何以让中国皮划艇选手第三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训练中流下多少汗水,赛场上就有多坚实的依靠,拼搏就有多强大的底气。

体育 如此,做其他事也同样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朴素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呕心沥血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肯下苦功夫、笨功夫,也是一种大智慧。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曾讲过,做学问有两条经验,一条是,在脑子里经常装一两个问题,有空就想想,读书、看报、听广播、交谈、参观时,遇到有关材料就及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问题往往就解决了;另一条是,多练笔。两条经验,归结起来,无外乎一个“勤”字。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勤学、勤思考的习惯,艾思奇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自身的能力怎样精进?事业的瓶颈如何突破?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肯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肯花气力、肯下苦功。

每一次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之后的路还要脚踏实地,更坚定地走下去。”面对未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这样说。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必有收获。(王 帅)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4日第04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