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每个人出书都有目的吗

2023-02-12 00: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每个人出书都有目的吗

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落后,因此能被后世留存下来的书籍主要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典籍,如《史记》、四书五经等。到了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出版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文人墨客们出书的热情也渐渐被点燃。

历史上第一个出书的高潮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那一时期的作品。到了明清两代,书籍出版就成了常见现象,大量作品纷纷面世。那么,古人出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早期,出书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如《论语》;二是为了让后世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些风土人情,如《世说新语》;三是记录重要历史事件,让后人可以以史为鉴,如《史记》。

当然通过出书,也可以让作者青史留名,这是让古代许多作者最有出书动力的地方。比如《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自费召集了一批文人编纂的。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后世谁会知道他刘义庆是谁呢?

相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官衔,成为一个出色的文人,更能流芳百世。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可有几个人会关心李白在朝廷当过什么官呢?

此外,出书也能成为作者在仕途上的一块“敲门砖”。《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在晚年被拜为宰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沾了《资治通鉴》的光。

从元末明初开始,印刷技术日趋成熟,出书除了上述目的外,还可以获得实质上的收益。当时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书坊。所谓书坊,就相当于今天的图书出版公司兼书店。一些大城市还有专门的图书铺子一条街,里面卖书的叫坐商,还有走门串巷的书客。定期有书市,运输有书车、书船,物流非常发达。

正因如此,从元末开始,大量小说流传于世。对当时的文人来说,最理想的事情当然是通过科举入仕途,从此平步青云。但如果科举不顺,那写一些大众都爱看的小说,赚笔丰厚的稿费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书籍出版时套用笔名也是在那一时期开始流行。因为在当时,小说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作者虽然想通过写小说赚钱,但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名誉,所以就用笔名来出书。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至今都是个谜。

刘晓庆、大鹏、孟非等非作家的名人,为何热衷出书?

这些明星“出书”之目的无非两样:名和利!

作为娱乐圈的名人,刘晓庆是影视巨星,大鹏是导演新贵,孟非是主持大咖,郭德纲相声大师,每个人在各自领域都能独当一面,都具有很高的人气和粉丝,影响力非同一般!

而现在都是讲究流量经济,粉丝越多,潜在的财富越大,所以导致现在演艺圈小鲜肉横行,而真正有实力有演技的人员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他们几位也是娱乐圈出书的几个代表而已,其实还有很有很多公众人物也会选择出书!

首先,出书可以通过粉丝带来财富!

本来他们在本职的领域有很强的号召力,所以他们的粉丝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这些粉丝都非常喜欢他们的艺术风格,所以就爱屋及乌,凡是与他们有关的活动都去参与,凡是他们代言的广告都去支持!当然,他们出书也会受到粉丝的热捧,奉为经典,而书本身的内容倒被忽略了,可能更多就是一些“心灵鸡汤”或者“清水煮白菜”,没有什么价值和营养,主要是“名人效应”太大,能够转化为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而只需要他们动动手指就可以,为何不做呢!

第二,出书能够显示有素养有内涵,增加名气!

很多人对娱乐圈这些名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更多的觉得他们都是没有太高的学历和文化素养!而这些名人也会通过重重方面去表现自己并非这样,所以他们就会选择通过出书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素养,同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名气,这是一举两得!但他们为新书做宣传的时候,很多粉丝就会疯狂支持,也会让更多的人好奇:哟,不错嘛,还会写书!也会好奇的去看看这些作品,当然,也会有人去买,关注一下,这样有一些人觉得书写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觉得很不错!这样是不是又能吸引一些观众,就又能收获更多的好名声呢!

我觉得娱乐圈名人出书早已司空见惯,这些作品良莠不齐,有的有一些深度,有的只是借名气捞钱,这种受众当然更多的是他的粉丝,反正粉丝都是潜在的财富,不消费白不消费!

其实这样过度消费粉丝的行为,已经很常见!对于他们来说,如果出不来好的作品而一直消费粉丝,迟早会被粉丝抛弃!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出好作品,这样他们的粉丝才会持续关注,而如果在不同领域都去消费粉丝,我觉得肯定会反感!

希望他们能多出本领域作品,而非其他!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