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岀过两本书,可以谈谈个人岀书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相信,从小爱好文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岀来。而想收集岀书,那更是许多人不想奢望的!
所以,我能岀书,感受很深。
一是满有成就感。觉得也有自己的书了。
二是自豪感。平时与人交往,送本自己的书给人家,很有面子,很高大上。
三是满足感。别人升官发财,那是过眼云烟。我岀书,是可以传代的。
所以说,岀本书比奖励几千块钱或几万块钱是更加高兴的!
你们有自己的书吗?有什么感想?
你有出过书吗?我就出过书,一共出版了17本书。都是写西藏的风土人情,写西藏军人的喜怒哀乐。还有13本书与出版社签了合同,其中有6本书就等着下厂印刷了,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了。据说国家出版总署对西藏和台湾的书把控很严,能否上架就成了未知数。
个人出书是一种什么体验?写点东西是我的爱好,小学成绩不错,从中队长做到了大队长。当兵进西藏后,结合工作写,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消息,写通讯,写散文,写小说,写诗歌,还有报告文学。写好后就不断向报刊杂志“砸”去,开始两年基本上是泥牛入海。但我始终不气馁,不断的写稿,不断的投稿……当然,也不断的收到退稿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篇文章《墨脱情》在湖北日报发表了,捧着报纸心里美滋滋的。以后就有文章不断在西藏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西藏文学、四川文学、西南军事文学、西藏 旅游 、民族团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剪报都有三大本。捧着剪报就滋生了出书的念头,运气不错,除了开始那3本书是自费的以外,其余的都列入了出版社计划书,有的还进行了再版。
请关注@读走西藏谢谢
你好,我是出版人和作家,策划编辑了几十本市场书,有些书卖出10多万本,自己也创作出版了6本(套)图书,有些真切的体会和经验,现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评论。
言归正传,一共5条体会或经验。具体如下:
1、先多读,再开写
可以肯定地说,读的书不够多,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就算勉强写出来,出版社也很难认可。当然,这里指的是市场书,就是作者自己不出钱,出版社免费给你出版,或给你稿费的书。
至于说到底读多少本,才算多?这个没有标准,毕竟题材不同,涉及到的知识面不同。但个人经验,你如果写专业书,该领域的书起码读50本以上。
只有把专业领域的知识研究很深了,嚼烂然后吐出来,这样的东西才有价值。
2、认真对待每个字
可别小看了你笔下的文字,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你认真对他,他会给你回报。这种回报可能超出你的预期。
很多人拿到一本书,经常说,这是什么破书啊,我肯定比他写得好。所谓知易行难,真正让他写,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站在读者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作者写书,比较自我,一种我就这么写了,你爱看不看。如果他写的书不好卖,会斥责别人说不懂自己。
别人真的不懂你吗?或许,是有部分人不懂,但有无想过,你写的内容,是读者需要的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换位思考,站在读者角度想问题呢?
4、不要和编辑吵架
无论你写的书是自费书,还是市场书,要想正规出版,拿到书号,都要经过图书公司或出版社的严格审核。
在出版过程中,或许编辑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技术问题,但很容易被自大的作者误认为是故意刁难。
拜托,人家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刁难你?就算对方有点情绪,你有无认真想过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5、不要轻言放弃
根据我自己的创作经历,有时遇到瓶颈了,真的很想放弃。好在我都坚持下来了。
毕竟,写本书至少都是10万字起,没几个月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如果拖拖拉拉,几年才写完的也多。总之,遇到困难是肯定的,但不要轻言放弃,一步步接近目标,总会开花结果!
从2012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时尚 佛学》到现如今,我已经出了三十多本书了,其中还不包括给一些名人(比如某些知名和尚)代写的。
我的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不过读大学时,尚没有怎么写过东西。直到研二,才开始通过写稿子来兼职赚取稿费。只不过读研时兼职写的,多是 星座 、 娱乐 、八卦这一类。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跟文字情怀更是不沾边儿。
研三即将毕业时,同学们都在讨论就业问题。我说,我想做个自由职业者,写写东西什么的。后来,通过一位老师帮忙联系,结识了一位从事出版行业的师哥,他是一位很有情怀也很敬业的编辑。我有好几本书,都是与他合作的,比如《高僧说什么》、《平常心》等。
最初,稿约比较少,毕竟是新人么。2013年,经由朋友介绍,与一些书商开始合作。其中有位老书商,好多年过去了,我们至今仍是合作伙伴。跟这位老合作方共事七八年,我们合作出版了八本书,包括女性励志、佛学修心以及女性财商培养等这样几个方面。
其他的合作方有青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时代华文书局、浙江人民出版社等。此外,我也帮一些所谓的名人代笔写书,毕竟他们有出版需要,又没有稿子,就只能找人代写。也挺好。
最初的时候,每次自己的新书出版上市,我都可期待啦。在期待之中,也略微有些忐忑。我会想,读者会不会喜欢呢?这本书销量好不好呢?合作方还会继续和我约稿么?以及最重要的,稿费不会被拖欠吧。
说起来大家别笑,从业多年,我就碰到过好几次被拖欠稿费的情况。还好,最终都妥善解决了。
除了写书之外,我也写过专栏,主要是关于冥想的。合作的编辑小姐姐非常有爱,每次都给出中肯的建议。虽然我们的杂志后来停刊,可曾经共事的日子却非常愉快!在这里对她道声感谢!
专职写作这些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稿费。因为我的很多书都是买断的,就是那种书商一次性支付一笔稿费(通常是一万多)。也有一部分书是版税,就是出版5年之后版权到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还可以再版。不过,版税形式的稿费也不多。
我觉得,写作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性格。我原先的性格特别内向自闭。我不认为内向不好,但过于自我封闭就不好了,因为这不利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通过写作,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之中,既有合作编辑,也有我的读者。编辑老师们给了很多帮助,读者朋友们给了很多支持!
不忙的时候,我也会和唐山本地的朋友一起做线下书友会活动。比如,之前在朋友的咖啡馆里就做过多场新书发布会和书友会,反响都不错。去年开始与唐山新华书店联手,我来担任“新华读书会”的讲师,每场活动之中,都能与读者朋友们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非常有收获!
有时候,我也做一些线下公益讲座,不收费。但有些时候,会有高校邀请我围绕创意写作等方面,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讲座。于我而言,这既是收获,更是锻炼。
经常有些朋友问我:“写书赚钱不?”其实,实体出版已经很难很难了,不仅作者稿费少,编辑们更是操心、累心。
说句实在话,绝大部分专职写作的作者,能靠写作维持温饱,这就很不错了。有不少专职作者的日子过得极为狼狈。
要说写作变现,那就是自媒体写作。因为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再到获取稿费,流程实在太长了!
出了15本,感动过,现在麻木了。
出过书出过3本书。
莫啥体验,平常,平静。
文学是我一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牺牲了很多东西。进入文学圈后,我才发现,像我这样的基层写作者,文学只能自娱自乐,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更不可能成名成家。 社会 地位就更不用说了, 社会 上根本就看不起搞文学的人,他们认为,搞文学是不务正业,是一群莫名其妙的疯子。
现在想明白了,与其搞文学,还不如去当个一官半职的,这样既有 社会 地位,又有人捧有人吹,还一点都不累。可现在懂这些道理已经晚了,年龄过了,没有机会了。
出书都是自己出钱,自己销售,感觉好傻。从今以后,再也不干那样的傻事了。
辛辛苦苦写岀来了,不岀觉得可惜,岀了,要花一笔血本。硬着头皮,岀了,送给朋友。以书会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创作,尤其喜欢天文地理科学幻想之类的。一开始是在各种文学报刊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后来就开始进行大部头的科幻小说创作。加入作家协会之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出版了十部中长篇少儿科幻小说。还有几部被压在出版社,等待时机再行出版。
喜欢文学创作人都知道,它就像食物,水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是一种精神信仰和精神寄托,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心血付诸实践,确实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出过4本。出书是感觉自己作品成熟了,想推送给读者交流,同时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我认为,出书是要有勇气的,不要盲目自信。作品写得怎么样,放在读者面前,接受审阅、评论、研讨,结果是好是坏,都要有心理准备。还有,出书前一定要作市场评估。如果你的书出了送人,其他的都卖不动,那很可能变成一堆废纸,出书的钱就打水漂,最后变成了自娱自嗨了。
写书难 出书更难 卖书难上加难
什么是个人出书?自费出书有什么好处?
我们大家都知道出版社是主要的书籍出版机构,不过近几年开始流行了个人自费出书的热潮。自费出书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出钱然后发行书籍,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可能是为了推广个人品牌形象,也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是为了评选职称,这些都是个人出书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通过出书然后销售来赚钱,很多知名作家都是从这个时期过来了的。
我们现在个人的出书方式有两种,公费出书和自费出书。
第一种,公费出书。就是那些知名企业的老板为了更加推动自己的企业或者为了宣传某种新型产品而选择出书的方式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度,一般这一类人出书都是出版社直接找他们进行合作的。
出版社也是需要衡量书籍出版发行之后的销量问题的,类似成功企业家他们本来就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出书之后当然也不用发愁书籍的销量,肯定会被很多人接受的,所以对这一部分的人,出版社才会公费替他们出书,另外毕业时推广它们出版社的一次大好机会。
第二种,自费出书。虽然出版社有公费出书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满足他们公费出书的条件,对于新手作者或者市场前景无望的文稿他们肯定是不会替他们出书的,他们也是要为书籍销量考虑的,试想一下谁会愿意投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家的书籍,说不定投放市场都没有人知道,更别说会有多少人购买书了。但是这一部份人又特别想要出版书籍, 所以就会选择自费形式出书。
自费出书是目前个人出书里面最为常见的方式,主要是由作者本人支付前期所有的出书费用,包括书号的申请费、文稿编排设计费、审核校对费用和最后书籍印刷的费用。然后自费出书主要的回流资金的发送就通过最终的书籍销量来回的一定的报酬,所以对于书籍的销售渠道就显得至关重要,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选出和推广工作,另外也可以和出版公司相互配合通过他们专门的渠道协助你销售书籍。
个人出书其实是一种自我书籍把握的方式,主要是作者自己出资出书,也让广大民众出书有了更宽的舞台,自费出版的书籍有他固定的人群,如老师评职称、企业用书、政府用书、各类宣传、大众出版等等,针对学术类的、个人合集、在出版前景未知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采用这类形式。
首先个人出书必须有一本写好的书稿。没有书稿的话是不能完成出书的。出版社现在都是实名制,只有拿着书稿、作者简介等先申报选题,才可以 通过选题列入出版社计划之中。其次只要有书稿,就可以联系出版社,或者是选择出版社代理机构。我国出书版社就是国有制单位,办公成本较高。
当作者完成书稿,找出版社或者出书公司,出版社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去了,都是找出书公司。当出版方案商谈定下以后,作者将完整的书稿以及作者简介交于自费出版代理公司,由公司帮助作者完成选题申报工作。这个工作对于任何一部书稿来都是相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无论什么书稿,只有通过了出版社的选题论证,才可能得到出版社的批准,最终才能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发行。
你是需要在新华书店等正规书店销售还是自己用来赠送或者是网上销售。这是书号的问题。目前的书号管理费一般都在1万上下,如果是比较知名的出版社可能更高。部分出版社还需要另交编审费。总之建议大家在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出版社。
时下,出书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写自己与名人的交往,还是写自己成功的经历,出书成了名人为自己镀金的法宝。吕不韦,一个鼎鼎大名的商人,对此感触可谓颇深。他虽然在赵国作生意时,发现了一件奇货可居的商品,通过囤积居奇现在早已是名利双收,但是总有一件事让他感觉到生活中有些美中不足,那就是没有文化财富流传于市。他如果能有一部著作流传于市,那么他的文化品位将会大大的提升。
凭借自己多年在商场中练就的一双慧眼,吕不韦早就洞察到了蕴涵在市场中的无限商机。现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已被打破,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在未来的发展中,谁拥有更多的一流人才,那么水就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都通过各大媒体在显要位置打出“不拘一格”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的计划。且不论国籍、出身、学历,只要有能力都可破格录取。不但不看背景,而且还许诺众多优惠条件。此举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各国精英都不远千里拿着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前来应聘。他们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著书立说,向社会公开宣传自己的学术成果。一时间,“百家争鸣”蜂拥而起,它不仅促进了各流派的交流与竞争,而且也为作者与出版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犝庖痪薮蟮纳桃道润使得吕不韦也想跃跃欲试。在这一巨大利润的刺激下,他召集其所有的宾客,要求他们写出他们的所见所闻。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编辑,就汇集成了这部由他担任主编的“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该书共26卷,共20余万字。是以儒家学说为骨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集合各家学说融于一炉的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出色总结,作为该书的主编,吕不韦为了验证此书的含金量,经过和其他编委讨论,吕不韦命人将其书悬挂于咸阳城楼上,并兑现有人能“改”其中一字予以千金的重赏。巨大的诱惑使得众多才高八斗之人都乘兴而前来败兴而归。无人能改其中的一字让吕不韦对自己的编写非常满意,于是他信心百倍的把自己的处女作《吕氏春秋》书稿寄给了出版社。几年过去了,别的“超级作家”及主编凭借一本书很快就走红全国,开着名车,出席各级新闻发布会,下榻五星级宾馆。可如此火暴的书市,自己的“一字千金”之作却很少有人问津,尤其稿费更是寥寥无几,还不够买只“烤鸭”。
冷落的市场让吕不韦马上调查市场行情,经过与众编委的深入分析,他马上调整策略,决定对《吕氏春秋》做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整顿。他让人重新在咸阳城楼上挂上原稿,同时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声称谁能给该书“增”一字予以千金。果然,此令一出,前来增字的人门庭若市。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一部千万字的鸿篇巨著《吕氏春秋》即将问世。接着他马上联系有关部门,召开新书上市前的新闻发布会,并邀请走红的著名影星前来助阵,举行义演,为自己在全国最大的书城签名售书做舆论宣传、壮大声势。当人们在翘首企盼新版《吕氏春秋》上市的时刻,吕不韦早已与几家出版商联系好了出版协议。新版的《吕氏春秋》经专家精心设计,平装改为精装,前有序,后有跋,中间不但字体视觉效果良好,而且配备了详细的现代版的注释,每页都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精美的插图。无论从手感,还是从视觉效果,都可谓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是《吕氏春秋》”成为本年度最时髦的广告词。
果然,此版一上市,当即就被抢购一空。无论是后来的再版、还是三版,总是供不应求。如此火暴的市场前景,于是《吕氏春秋》的少儿版、成人版、图画版、电子版、游戏版,及其吕氏春秋》的系列丛书都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邮政公司正准备发行“《吕氏春秋》出版”纪念邮票一套。很快,各新闻媒体都开辟了评价了《吕氏春秋》的“专栏”。“春秋烂,秀才半”,“《春秋》一出,几令诸子减价”,“开口不谈《吕春秋》,读尽诗书也枉然”等各赞美之语接踵而至。看着丰厚的稿酬,吕不韦已开始构思他的《吕氏春秋续集》了。
最近有不少作者在问一个问题,我的作品辛辛苦苦写出来,想要走出版,但是找出版社无门,且几次碰壁,如果是自费出书的话有意义吗?
这样分怎么说了,看作者老师想要出版书籍的最终诉求是什么?
有的老师说,我就是想出版书籍后,能挣大钱,书籍畅销,然后通过书籍获取经济利益。如果是抱有这样的目的,除非是作品质量很好,且能符合大众的认知,书籍经过严格的稿件审校排版,封面设计等这些环节之后,出版出来,再通过一些发行渠道,上架宣发,得到海量铺货,让更多读者有接触到书籍的机会,这样,书籍的畅销是有可能的。作者认为的,书籍出版的意义,也就达到了。
有的作者老师,书籍作为自己的心血,就是出版出来,让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能够被很多人看到,书籍能得到广泛传播,抱着这样的心态的老师,书籍出版,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上架宣发后,很有可能结果预期要比自己想要的还要多,其结果就会皆大欢喜,收到很好的反馈。
当然,还有作者,出书就想评奖,或者进协会之类,不多举例,有的作者老师,就是想自己的心血能成书成册,然后便于子孙后代看到,自己收藏,馈赠好友等,不一一赘述。
所以,要问自费出版书籍有意义和价值吗?
当然有,要看作者的诉求是什么,是否能通过一些途径达到作者的诉求,这个是比较关键和重要的,认清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