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个人出书散文随笔

2023-02-11 21: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个人出书散文随笔

俯首,沧桑,友情,岁月。是谁在独自呻吟今生的淋漓

轮回,信仰,豆蔻,年华。是谁在暗叹深思前世的琉璃

弱水三千,谁举杯孤独自饮,繁华落尽,谁又为谁满面黄花。

红尘陌上,谁悠然抚琴轻吟,琉璃瓦碎,谁又为谁易老了青春。

——题记

如果你不曾真爱过,也许你永远都不会体会什么叫心碎,又如果你不曾珍惜过,也许你不会感觉失去的时候会那么无力。回头想想你是否曾经后悔过某一个决定,是否曾经深深的爱过某一人,却害怕自己会受伤,推开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直到他从你的世界消失,在也找不到了!

曾经你说要好好保护的那个她,现在在哪里?曾经那个说会永远宠着你、让着你的那个他,如今又在哪里!伤过了也许你就明白了,那些你深深爱着的人或深深爱你的人有一天都会离开,承诺在某些东西面前会变得一文不值!比如金钱。。。。。

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在明明的不经意间你会突然得变的沉默,突然的会去回想一些明明已经忘记,不在意了很久的事,然后你会一直哭一直哭,可是哭完以后谁也不明白你为什么哭,其实放不下的不是人,而是那些事,那些只属于你们两个人的记忆。

忘记了一切是怎么发生,忘记了这一切是何时发生,也忘记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发生,我们开始变得沉默,变得小心,甚至变得没有安全感。他在你心中留下了真的太多太多。你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某一个在你心中很重要的人,那个人也许重要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你是否扪心自问过,你真的爱他吗?他真的爱你吗?你们会有将来吗?其实两人的差距太大,不管你们都爱,都请好好考虑,记住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从来都只出现在童话里!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

星期天,我忽然想到三孝口新华店买几本书。好多年没到这个书店来过了,这里原先是科技书店,现在早与四牌楼新华书店合并为一家,站在书店的楼下,曾经年少时在这里购买文具,挑选翻阅书的记忆,还历历如浮现在眼前。仰望这个三孝口商业圈的地标式建筑,外颜内貌却已是焕然一新。

走进书店的一楼,一层是“精品馆”,设有咖啡区,手机产品体验区,名牌手表展示区,以及文具,工艺品,文房四宝等等。我没有在一楼逗留,而是直接上了天桥转进书店二楼的大门,掀开严实的挡风帘子,拉开玻璃门,门口"站着 "几位严肃无情的门卫:“红外线扫描仪”,这就意味着谁也甭想因为爱惜某本书,又没有钱,或者根本不想付钱,而把书“窃”为己有的可能了。

二楼是“创意馆”,镂空的中庭挂满了用花朵点缀的鸟笼,显得既有纵深感,又充满文艺气息。 装潢考究的中空货架上是一些非常精美的茶艺品和创意文具之类,琳琅满目,赏心悦目。大厅的东边是茶艺坊,浪漫温馨的卡座仿佛构成一间一间小小的品茶书房,古雅幽静的布置令人耳目一新。看,三两对小情侣相依或相对而坐,有的埋头看书,桌上放一两瓶时尚的饮料或冒着热气的香茗;有的埋头看手机,手指灵巧的在智能手机上划动,不知道在体验新手机还是在浏览什么网页?

三楼是“时尚馆 ”:精美的陶艺,骨瓷,花卉和各种生活艺术品。因为没有买礼品的需求,穿过回廊我直接踏上了往四楼的楼梯。记得以前的书店简单粗陋,那些大理石的台阶,狭窄陡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现在是悬空的榆木花纹的木质楼梯,平坦,清爽,美观又大方,楼梯掩映在四楼高大的一排书架下,抚摸着光洁的栏杆,走在楼梯的每一个台阶上都仿佛能嗅出浓浓的书香味儿。

站在四楼的入口,“阅读顾问”(以前的营业员现在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阅读顾问)告诉我四楼至六楼是图书区域,分文学和艺术等种类。我放眼望去,整个书店的风格没有了过去一点儿的影子。以前靠墙都是高大的一排排书橱,中间是矮一点的书架,上面满满的书,每天来买书和看书的人拥挤不堪,看书的人站累了就直接坐在地板上。营业员经常忙碌的在读者和顾客间穿梭,书店的管理混乱,书籍分类混乱,又没有防盗措施,尽管工作人员很多,只靠他们的一双手和一双眼睛是看不住那么多读者的,很多书籍还是被少数怀着不良居心的读者“窃”走。(呵呵,读书人盗书不为盗暂且就认为是“窃书”吧。)再看看现在的书店规划有序,书籍分类明朗,一目了然,需要什么书籍直接就能找到,方便时效。阅读顾问再也不用盯着每位顾客,只管做好导读和电脑收银。

大厅里非常安静,轻缓的音乐飘荡在书店的每个角落里,飘进了每本书的扉页。与传统书店相比,这儿更强调图书的人文特色,也更强调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体验。静音地毯令一切活动和谐有序,书架间的工艺小摆件儿不但增加了图书的格调,也让读者感觉这里处处体现着“文艺范”儿。随处可见的座椅,书桌或古雅或时尚,书桌上的小笔筒还为读者备了纸笔,公共区域有饮水机,书架旁边有小巧精美的手推车,这些细节似乎都在为读者营造一个更舒适,唯美,温馨,浪漫的阅读空间。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加上网络的发达,网上书店也方便快速,逛书店的人越来越少。虽然书店的环境是如此温馨和优雅,可是看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且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她们)有的坐在角落的书桌边或柔软舒服的沙发里看书,一两个干脆直接坐在静音地毯上,斜倚着书架,低头看着躺在腿上的书籍;竟然还有一个男孩坐在两类书籍中间的地毯上,目不转睛的在平板上玩着游戏,那神情比看书的人还要专注。

倘佯在书的海洋里,曾经自认为读过不少书籍的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孤陋寡闻的.可怜;扎堆在书山间,才深切感受知识的匮乏。江山辈有才人出,如今的现代著名作家如雨后春笋,他们很多的作品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流连在每一位作者的系列作品前,翻翻这本,看看那本,很多都是爱不释手的,脑袋有点发胀,一下子就被塞得满满的。作为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平时没有时间来光顾这么美好的地方,可是又不能把每本都买回家吧,怎么办呢?我决定挑选几本自己喜爱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书籍。

浏览到曾经偏爱的女作家三毛,张爱玲,萧红,琼瑶,······那些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作品在我眼前闪过,想想崇拜她们的我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尽管现在依然欣赏,可是我没打算买她们的作品。那些中国的古典名著,书名耳熟能详,也不大记得书中的内容或细节了;还有那些外国名著,一本本熟悉的名字跳跃在眼前,学生时代的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去啃过,现在在脑海里都是烟消云散;再看看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记忆把丁点的印象都还给了每一位文学前辈,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由于生活的忙碌和艰辛,已经把很多对文学的记忆抛掷在脑后了,自己对当代文学的了解几乎成了盲点。

暖暖的空调,内心迷茫的焦灼感使得我全身温度骤升,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一边是对知识的焦渴一边却是对文学海洋的浩瀚而迷惘。我如一个在无边沙漠上穿越的旅人,找不到方向,看不到绿洲;又如一条遨游在大海里的小鱼儿,在浩瀚的海洋里是那样的渺小,看不见头顶的蓝天,探不到海洋的深浅,更不知道无边无际的海洋的尽头在哪里?

在书海里漫步,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人这一辈子,物质上的匮乏我们可以忍受,可是精神一旦匮乏了,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的意义。在这个物欲洪流的社会里,我们可以忍受物质的贫穷,却无法忍受精神的贫穷。人的物质享受是没有界限的,如果没有能力满足这种虚荣,那么我们还是在精神上充盈自己,让这颗贫瘠的心灵浸泡在书籍的乐园,精神才会越来越丰满。

终于在诗歌,散文,旅行,短篇小说集,70后长篇小说,古典诗词解析,·······甚至连佛学也不忘选了一本星云大师的佛学经典。看着满满一车子的书籍,还是不大满足,自知书是贪多嚼不烂,看完了下次再买吧,在心里宽慰着自己。

由于时间紧迫,我不能在这里享受读书的乐趣。付完款走出书店的大门,还不忘回头羡慕又留恋的看看这个矗立在市中心,容文化,艺术,生活与一体的现代化新概念书店,它的主旨是创造一个家,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这里与音乐相伴,氤氲在茶与咖啡的香味中,陶冶着文学艺术浓厚的氛围,感受现代化大都市的时尚气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唯美艺术的境界里,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洛阳人真好!我抱着孩子,一上车就有人给让座。”国庆假期,我正和家人漫步在武汉东湖湖畔,突然听到旁边传来这句夸赞洛阳人的话。

扭头一看,说话者是一位三十四五岁的女士,手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我惊喜地问:“您什么时候去的洛阳?我就是洛阳人啊!”

这位女士很高兴地告诉我,她是襄阳人,今年四月带着孩子来洛阳看牡丹,每次上公交车都有人给她让座。她觉得洛阳真是花美人也美!

这位女士的话让我马上联想到自己和她相同或类似的经历——

自9月1日开始,我和夫人轮流承担起了坐公交车接送孙女上学的任务。每天,我们一老一少上车后,常遇到车上人多座满的情况,虽然有个别坐着的年轻人或扭头看窗外或低头看手机,但很快就会有其他人给我们让座。有一天刮风又下雨,孙女穿得比较单薄,在车站等了好半天才上了车。车上人爆满,我只能用两手扶着与司机相隔的栏杆,用胳膊肘尽量撑开一点空间,保护孙女免受车厢内站立乘客不由自主晃动的挤压。意外的是,好半天竟没人给让座。我仔细一看,原来前边座位上都是老人、孕妇或抱孩子的妇女。正在我不再抱被让座期望的时候,旁边座位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扯住我孙女的胳膊说:“乖乖,来奶奶跟前。”我忙说谢谢,让孙女走了过去,站在老妇人座位旁边的高台阶上。没想到,老妇人抓住孙女的手心疼地说:“看把乖乖的手冻哩冰凉冰凉的,来,坐奶奶身上!”老妇人说着就抱住了孙女,接着又解开她的对襟上衣扣子,把孙女整个包了起来——这一幕让我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回到家讲给夫人听,夫人感叹道:“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呀!我领着孙女一上车也都有人让座。”

襄阳女士对洛阳人的夸赞,显然是在和其他城市坐车情况对比后发出的由衷感慨,比我和夫人的感受更为客观。作为热爱家乡的洛阳人,当时真的是倍感自豪,情不自禁地说:“我们洛阳是全国文明城市,公交车上让座已蔚然成风!”

事后冷静想一想,尽管这些年我们洛阳人的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毋庸讳言,还存在着部分人过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即便是得到襄阳女士夸赞的“公交车上让座”,如我前边所述,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面对外地人的夸赞,我们可以自豪,但绝不能自满!

诚然,让不让座、闯不闯红灯等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每个洛阳人乃至每个中国人倘若都能从让座等小事做起,传播文明和爱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美好温馨的大家园。

初冬的天气,寒意浓浓,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阵阵寒风直往骨头缝里钻。而此时的网络公司会议室却如春风荡漾,暖人心脾。11月30日下午,《微型小说选刊》名誉主编黄令山老师,郑允钦老师应邀来南康,跟南康文友交流创作心得,回味创作的苦辣酸甜。会议室里,高朋满座,笑意浓浓,掌声不断。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都已退休,年已花甲。大部分退休的人员都希望好好地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然而却有这样的两位老师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从没有停下过追求和探索的脚步。两位始终怀揣着一颗对文学事业热爱之心,在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着。我怀着对老一辈文学家的崇敬和愉快的心情,在施总的关心下有幸近距离的听到两位老人的讲课。他们娓娓讲述着他们的辛苦创作路,以及他们春、夏、秋、冬的四季人生。

黄令山老师说,他从少年时期开始,就显现出了文学创作上的天赋。从初中到高中时期,他的作文常常都是满分,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在课堂上阅读。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赏识让他更加有了创作的热情。

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一次比一次好,于是就开始翻阅大量的文学书籍,查阅资料。初中开始就进行了业余的创作,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在《上海新闻日报》和《北京连环画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故事《我今年六岁了》。

1958年年仅19岁的他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用‘骆雅’的笔名发表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小说《未出嫁的妈妈》。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坚强的妇女主任带大两个革命遗孤的故事。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当时还只是处在懵懂年纪的他为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生活和心里活动,就向自己周围的邻居、家人了解和观察他们的生活。经过几经修改和仔细的揣摩,使得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当年的11月就被翻译成外语发表在《人民中国》上向世界各国发行、传播。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喜爱他的读者的来信,甚至有部分的读者从他的笔名和细腻的字里行间中认为他是一个女作家。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乌龙”,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的成功。从而也使得小小年纪的他便初尝成名的滋味,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真正踏上了文学这条路。

郑允钦老师,《微型小说选刊》主编,国家一级作家。他出版童话专集12部,其作品曾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童话名家邀请赛金冠奖等30余项文学奖。1999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xx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20xx年11月,被推举为江西省作家代表出席全国第七届作家代表大会。获奖童话专集《吃耳朵的妖精》被中国作家协会选入“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郑老师人很随和,看上去有点顽童般的调皮。他郑重其词的对我们说,那时候他四处投稿又四处碰壁,可以说,当时感受最多的是旁人的嘲讽。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这样容易保护自己的隐私,他的每一份投稿被退回来时,都要受到厂里同事的奚落和嘲笑。收发室的同志经常故意将他的名字吊着嗓子叫着,手里扬着那一沓厚厚的原稿。那种感觉,真是让人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呀!

两位老师的创作人生路是多么的艰辛万苦,他们大胆勇敢地讲述着当初被人羞辱的滋味。老师们的鼓励让我增添了自信。一直对自己的写作抱怀疑态度的我很自卑,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总是感觉自己书读得太少。特别是在那么多高学历的作家面前我更显得畏缩不前。

宣传部廖部长鼓励我们要多写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大胆创作,放开胆子写,说真话,抒真情,文学要有想象力,企业要跟文化同步。我们的城市、环境污染等要我们用文艺的形式来塑造大家的形象。用文艺形式来提高市民的修养素质。

网络公司潘总也提出了我们要用文艺、电视来宣传,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记得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然后是琼瑶的《窗外》。写《窗外》,琼瑶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下了这部小说,她大胆地写她自己的故事,却遭受了父母的严厉谴责。另外,我还看了她的《我的故事》。受琼瑶的影响,我也试着写了我两儿子的成长记录——《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这部书稿是我的坎坷人生的写照。近20万的文字,凝聚了我五年的心血。目前该作品还在校稿,即将付印出书,两儿子作了序。此书的出炉离不开我两儿子、还有《南康文艺》的文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给了我自信和力量。今日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写作之路更加充满了信心。

信念随笔散文

风,安静地回旋,仰头望这胜景,凌乱飘扬,绝丽的樱花蹁跹而坠,柔弱而顽强的生命,给大地铺上一层淡淡的粉白色。

春日的蓝天,如同被洗涤过般明亮干净透彻深淼,绒绒的阳光镀过茂密的丛林,空气中游离着微小的浮尘。站在黄山脚下,那不可逾越的高度足以动摇我那颗想要一览高空美景的心。

之前的一切变得朦胧,像隔着一层纱。泪水裹夹着汗水,调皮地穿过发梢,划过脸颊,一滴一滴落下,似断了线的珍珠,迸裂在干燥的土壤,只留下斑斑水影。坚持亦是放弃,我迷惘了,徘徊在两者之间,踟蹰着,不一次踏上那数不清的台阶时,我就知道,这一定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果然,未走上半山腰便气喘吁吁,四肢瘫软无力,轻轻绵绵。凌冽的风呼啸耳畔,沙沙作响。雾霾迷茫,绵延起伏的山路曲折地展现在眼前。眼敢向前。

都说“人要脸,树要皮”,放弃的心终究抵不过我倔强的性格。又一阵风拂过,飘进我的耳膜,透过我的发梢,同时也在悄悄触动着我的信念。缓缓向上移动,寻找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支撑物。爬爬爬,猛然间,我的脚踩到了一阶布满青苔的台阶,一个重心不稳,身体往前倾,一连滑下了五六个台阶,慌乱中,我扒住了一块突兀的石头,膝盖着地,这才停止了下滑。泪水再一次不争气的冒了出来,影影绰绰的阳光落下,渲染着伤痕累累的我。强忍着疼痛,抹去脸上的泪水,坚定站起身,抹去身上的泥土,支起颤颤巍巍的双腿,再一次迈向台阶,眸光炽热,却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比一次的坚定,终于,在仅有的转角过后,是沐浴着阳光的终点。

向前,向前,虽然步子摇晃蹒跚,但依旧坚持,直至登上山顶。余晖点染了半透明的天空,血色的霞光裹挟着丝丝暖意,如火如绸,悠然洒满大地。

背后摇曳着花草纵情在春阳里生长,参差花叶遮掩着蒙上光晕的剪影,婆娑的光斑勾画着那被藏匿的信念。

时节已入秋,窗外飘起寂寞的雨。不是在借秋事之阑珊而发凄迷的感叹,也不是在口角春风地为自己的情绪添加让人觉得可以慰藉的色彩。只是希望能从这寂寞的雨丝中找到一些记忆的端倪,或许只有这样,思绪在这个季节才不会迷失方向。

由于手机的普及,所以许许多多问候的降临都取代了古老而又传统的书信。以至于今日得信,倍觉感激与兴奋。信自一位别兹五载的学友,满满的三页纸,刚劲的标楷体,流畅的语言组合如风般掠过我的心房,久久地漾着涟漪。只是因为季节的缘故,即使在南方也能感觉到有丝丝的凉意。

睹物便可思人,触景必然生情。我是一个悲伤的孩子,但在颠沛流离的人生路上,我很感谢学友在远方的那份牵引让我的脚步在飘泊中少了的踉跄。

学友目前在长沙执教,过去在学校我们有着五载的室友历史,不同的是他后来上了大学,而我则在十八岁那年便告别了柳月洞箫的江南水乡,千里迢迢地漂泊到了深圳。初到的日子里,我经常将打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寄语笔尖下蓝色的液体跃然于纸上,然后托绿色使者把它带给远方的学友,学友同样也经常以相同的方式告诉我校园里的一些奇闻轶事。或许是受学友对大学生活的描述过于美好的缘故,以至于自己经常在梦中去到那座美丽的殿堂,每次醒来,辄绝黯然失神。我曾将自己的这些心情与感思写给学友,学友则回信告诉我,步入社会才算是真正踏入大学的门。我并不把这句话当作安慰,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能做到尽情地去追求和感悟……那时候书信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工具,我们彼此由衷地鼓励对方、祝福对方。

在幕鼓晨钟的轮转时序中守候生活,数载只是一晃间,今日读信,方觉“林花谢了春红,岁月太匆匆”的真实与残酷。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和学友中断联系,但不联系并不就代表遗忘。果不然,在这个秋天,以这种传统而又熟悉的方式我们又续弦了。

“还在写作吧?心在梦就在,但愿出书的日子为期不会太远,祝成功!”这是学友在这封信里的最后一句话。于我,很美好但更多的何尝不是一种沉重?

离缪斯女神的门究竟还有多远?我曾多少次在心里这样问。不甘心那殷情响着旋律的时光总在键盘上随着心灵的那份赤诚一起付诸东流,也从未怀揣过末雨绸缪的心态在每一个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叩响缪斯那扇尘封的门。但始终没有人能听到我敲门的声音。然而逝者如斯,逃避又能奈何?有时候也想跟自己说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远古的神话,能为自己的心灵隽永一点慰藉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万物也许都存在着庇瑕,所以为梦活着的人要学会懂得去包容。

夜幕降临,窗外仍下着雨,我渐渐地感觉到凉意越来越浓了,我似乎分不清这凉凉的感觉是来自肌肤还是源于心底。“心在梦就在……”我默念着这句似祝福又更像期望的话一遍又一遍。

夜阑入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湘西秋景怡人,好一个金黄的收获季节。

晨曦醒来,窗外竟已繁星点点,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总算又迎来晴空。回忆梦境,多想让自己盈满的感动与惆怅能释放在故乡那片落红满地的悉土。

我还能为生活写更长的诗吗?但愿点点的繁星就是答案,也但愿这种梦幻在心里永远是一份别样的守望。

深夜无眠,内心的那份执着正在蜕变,我也在蜕变,忘记了曾经那份对执着的承诺,忘记了我曾经年轻的追逐在执着的身后,可是现在……我在蜕变,我正在经历年轻之中最后一次脱茧之后的变身,原来此时我才会很痛的看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执着,在现实的考验下离我越来越远,向往自由的我,现在却越来越害怕孤独,害怕没有人去和我分享我最珍惜的事物,害怕我所珍惜的事物最后在活着的生存法则里,变的没有意义!

爸爸说,我现在不应该去考虑什么是人生,而是应该去思考怎么通过争取到,所谓的“生存通行证”,有了它,我应该会更好的生存,不是生活……我在流泪,我的心很痛,在很小的时候发誓,在自己长大懂事之后不再会让爱我的人为我担心,不再为我的生活所担忧,可是就连这个简单的对我爱的人的承诺我也兑现不了……我又一次在我懂事之后开始怀疑自己,从开始的妈妈,之后是奶奶,现在的爷爷和为我付出很多的爸爸……我开始怀疑我的存在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而是一辈子的担忧……

我怀念我的洒脱,怀念我为自己的自由,现在却变的没有意义,我努力让自己过的再好一些,更好一些,却让事情变的不近人情……变的很累,原来做一只毛毛虫的自由和要突然之间要多出一对翅膀的压抑感,让我变的没有力量,我以为我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怕,失去了还会有更好的等着我的希望,现在却对于我来说,证明了我只是个胆小鬼,我回不到过去,怀中却还保护着那份死去的信念坚持着,我不能再去形容它是希望,我只能给它一个附有死亡气息的名字“死去的信念”,可是我却还是在抱着死去的信念相信着我的坚持,会有回忆和值得去做的价值!

这就是我,一个还没有放弃我活着的执着与死去的信念,坚持能更好的生存者!

一天一天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周转,探索,行走开始有了固定的姿态,连呼吸都有了不一样的节奏,脚底扬起的灰尘,亵渎着时光深深的眷恋,我们,该去哪,便去往哪,该怎么样,便一丝不苟的怎么样,如此而已,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时常觉得,如果,用以小见大的眼光去看生活的这片天地,那实在是太过残忍。曾经你以为多么诚恳朴实的人,是那种朴实到全世界只剩那么一个两个的稀有人物,他(她),平凡却发着光,普通却闪着希望,但终究还是失去了光芒,毁灭了希望。于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旋转在脑海里,如此诚恳朴实的一个人,都被时光俗世所洗刷殆尽,那么这诺大的世界还有谁可以相信?

也许,我们可以相信的永远是我们自己,但依偎着的却是一种信念,是发自内心的持久不变的追求和坚持,这种信念时不时的影响着你的选择,推动着你执着坚强的前行。关键时候,它像一双无形的手把你从困境中拉出来,告诉你,做你自己,你,就是最好的。

在夜里写东西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坚持下来就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夏天,蚊虫会嗡嗡的叫个不停,很是招人烦,常常想一巴掌全给拍死,后来却平和了下来,渐渐的好像没了蚊子,终于清静了下来,到底还是自己不够专注,专注起来啥也察觉不到了,信念也有此等魔力,常常使人忽略了周围的一切。

一个选择可能会出错,一个判断也会出错,但是我始终相信爱是没有错的,一个心中充满爱,坚信爱的人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用爱去包容一切,宽恕一切,理解并接纳一切,是我们郁闷悲伤时可以得到的最大的宽慰。以爱为信念,始终如一,乐笑前行,未尝不是对世间所有悲欢离合的一种容纳。

生活在一个修心比修身更重要的年代,必须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们去摒除杂念,跨越阻碍,一路镇定自如,心如止水,处变不惊。常常听见一些人的叹息声,一些埋怨声,还有一些哭泣声……当然我也曾是那些人中的一个,除了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引起的之外,最多的就是情感问题,这情感问题之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便是爱情问题。

怎么说呢,爱情这种深深的可贵的情意,来了,躲不了,走了,留不住,散了,拦不住;所以呢,很简单,来了,当惜之,走了,莫强求,散了,不沉沦,当断则断,当行则行。至于那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你一定要去看清楚,弄明白,仁至义尽,就可以了,痛只有那一时,明白的却是一世,也值了,不是吗?

毕竟留存于心的永远是一种热爱,热爱生活,热爱所有出现在生命之中的一切,而非哪一个人,这即是一种爱的信念,亦是这种信念让一切变得美好且生动起来,于是新的一天,又开始有了生机与希望。

喝口茶,听首歌,生活再苦再累,也要记得爱自己,愿我们人生的征程,一心向爱,慈悲为怀,海纳百川,宽心博广。

现矣,我们都在追求,各业犹然竞争激烈的物质理念。

时光荏苒,昔日破土而出的绿苗,今朝已生得一身壮实的枝干,然而,不变的还是存于心中的那份信念。

花开花落,星辰间颗颗陨石的陨落,不过是自然的一粒浮沉。人类从诞生的那刻起,经历着幸福,欢乐,悲痛,离殇,这些在自然间不过也是一瞬。年轻的我们应当自信念,信心使人经得住时光的剑影,挺得过时间的波涛。

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品质。没有做不到的事,也不会有任何事会打倒我们,但这个前堤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再大的困难也不过如此。自信可以使旱地转瞬间变为碧湖;自信可以让枯黄的落花成为香气沁人的芳花;自信,也是英雄的本质。

此时的心情,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也无法形容...

就拿青春叙述吧!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绚丽却很短暂;青春是一场春晚演出彩排,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青春也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我认为青春是一部电影,由导演,策划,演员;不同的角色形成完美的邂逅。

青春,是旅途愉悦的一段,是一颗心的憧憬,爱情的萌动,童颜的逝去,理想建立的季节。

折下一段木条,插入他乡之土,依旧在不久后轻浮绿水。相信自己,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谨记朱书记曾说:信念自会造就自己的辉煌。

作者简介:张云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人

分别在:中国、余干论坛网、余干在线传媒、黄河之声、余干网、干越之乡、掌上余干等多个平台发表百余篇诗歌散文。

毕业院校:南昌教育学院

爱好:写作、唱歌、锻炼

今天的天气一如既往的热,我们的心情也跟着澎湃起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今天要来看我们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就只有我们学院的一个老师来,没想到今天最终来了我们这么多的老师,在异地看见他们实在是太亲切了,那个心情简直无法比喻。来了之后,我们的李书记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演讲,其中他提到了一个词“信念”。最初的时候他和几个老师相约一块来看我们,但是到了最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其他的老师都不能过来了。当时支撑他一人过来的就是信念。因为他之前答应过学生要过来看他们,他就不会失言。听到这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些触动。我们二十个人在这么

炎热的天气里,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那支撑我们下去的就是那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心中有了信念,感觉做事情都有了动力。

我是一棵小草,无依无靠,独自承受风雨的摧残,独自迎战凛冽的寒风,待到秋风袭来时,只留下坚韧而又脆弱的残根。

诚然,我是孤独的,但孤独铸就了我的秉性,使我尽展那最美的`一抹浓绿,也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我是一盏孤灯,孤单的我挂在荒野的树枝上。那生满锈的铁架在风中往复的运动着。但运动并不能增强本身的“体魄”。锈灯还是锈灯,只不过更破旧罢了。

夜晚,那点点星火,也在风中闪烁着。虽然,在这荒野里,只有孤独的我,但我坚信,孤独并不能改变我什么,它只会增加我燃烧的信念,它只会激起我燎原那星星之火,烧它个满天红,照亮这空旷的原野,绽放出生命中最美丽的火花。

雄鹰可以搏击长空,猛虎可以逞雄原野,我们既不是雄鹰,也不是猛虎,但我们可以成为雄鹰,可以成为猛虎,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火不灭。

如果我们燃起心中那团信念之火,何必哀叹:“过尽千帆皆不是”,又何必伤感“他年葬侬知是谁”。

如果我们燃起心中那团信念圣火,我们可感受到孤独的小草还有阳光的爱抚,还有雨露的亲吻,还有大地的关怀。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离群的大雁会找到更好的归宿,乌云过后将是阳光普照!

行为是思考的花朵,而欢乐与痛苦是思考的果实;于是,人收获着自己培养的果实,有的甜蜜,有的苦涩。——摘自《羊皮卷》

我坚信,自己的努力终有一日能够见到曙光;我确信,自己的坚持不会带来所谓的忧伤。如果在华丽的生活和宁静的沉醉中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因为:一个人,只有当他远离了喧嚣之后,他的灵魂才会得以适当的放松,即使有时这种感觉很短暂,可我也不想错过。

记得小的时候时常会听到一些人在谈论为人处事,那时的我对这个话题唯一的见解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问心无愧。时至今日,我依然坚持着儿时的信念,因为我知道,只有在得到了自己的肯定之后,才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过多的质疑。

总是喜欢一个人去走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在那时,我会感觉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但或许是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引人注目吧。一个人,只有在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他才会感到自己不是所谓的真正孤独,虽然我爱上了孤独。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介绍一下自己,因为在读到下边的文字后,你会发现,原来,幸运或许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或者,幸运比想象更容易。我从小就对文字情有独钟,这一点接触过文字的人或许和我会有同感。举个简单的例子,报纸人人皆知,有时候你应该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而是在和作者一起促膝长谈一般,仔细想想,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幸运。

作为一个文字的忠实粉丝,每天我都会坚持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坐下细细的阅读。书中的人哭了,我会暗暗地难过,书中的人笑了,我会偷偷地庆幸。

20xx年的十月,是我人生又一次新的开始,整整两个月,我的体重减少了五公斤,当然,我不胖。那时候的我每晚都会坚持码十个小时的字,一下班我就会坐到宿舍的小桌子旁开始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每在线更新完一章,我就会靠在椅子上吸一支烟,然后一遍又一遍的去修改。从前一天天黑前的亮直到新的一日开始。现在仔细回想那两个月的每一个日子,我只记得那是一种精神上真正的满足,是任何时候也得不到的的满足。

离开学校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似乎也疏远了许多,偶尔遇到时,他们就会问我一个问题:“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呢则会非常开心的对他们说道:“我很幸运,我在做一件很幸运的事”。

说真的,人生的确有着许多的不如意,就像刚刚我提到的那本让自己瘦了十斤的小说,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将她一直写下去,但是至少我努力过,我无愧于她。

祝愿看到此文的和未看到此文的朋友,事事如意。坚持,请相信,成功永远只属于敢想敢做的人,因为,至少现在,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风平浪静的。

引子:三毛说,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茶味不尽在茶,更在其心。

佛说,那一世,我磕长头匍匐山地,不为觐见,只为贴近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与你相遇。佛如此淡然,因了佛心中的一份固执。人生,纵使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也不要“金樽空对月”的惆怅。不论过程的是贫富悬殊般艰辛与否,也不管结果是肆意哭笑的好与劣,只坚持一份信念,便活的精彩。

镜头一:高中毕业前夕,青春的我心中是浮躁的,追逐在高考的边沿,什么国际时政什么离别伤怀都在各种测验中淡化。某天下午,学校通知晚上由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去当时镇上唯一的电影院看电影。暂时抛开作业去放松一下,同学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记得那部片子是由著名演员李幼斌主演的《横空出世》,主要情节是讲述当时一批科学家为制造原子弹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工作的秘密不得不对家人保密,整个过程付出他人想不到艰辛:环境条件的恶劣、与外界严密的隔离、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技术的落后——计算全是靠一双手来珠算……至今犹记最后一幕: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成功爆炸,当蘑菇云升起时,镜头变成了静音,而所有的人都在用力欢呼,这个动静的反差给观影的同学们极大的震撼。看着电影中李幼斌夫妻的热泪盈眶,我们这群高中生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滴落。我相信这就是深埋在心中的爱国情感的流露,因为大家都用最热烈的掌声道出了内心的喜悦。

观影结束,自然是要写观后感的。这次,我没有在作文面前迟疑,可谓是一气呵成,因为我内心依然是激动的。我联想到《江雪》中孤傲的老人,以《从孤舟蓑笠翁说起》为题,写出了700字的感想作文。文中,我将主角与诗中老人刻画在一起,面对现实的艰难、朋友的算计猜疑,最终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获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篇文章被我语文老师看中,送去安庆市发表,获得二等奖。这件事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如今的教学中依然让我有信心和勇气去执笔写作。

镜头二:20xx年底,我的爱情终于拥有了升华,我和妻子决定在腊月十八结婚。都说没有爱情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所以我憧憬爱情、重视爱情,准备请七天的婚假去安排一些礼仪事情。我的学校是偏远山区,9个教师100多学生,每个老师都有繁重的任务。那个学期我第一次担任教导主任,期末检测和结束工作都还没有启动,我内心不禁不安起来。同事和领导都劝我不要担心,请假之后大家的事情自然要加重,还有许多新老师对工作还在学习中,带着忐忑的心情跟妻子交流后,她给我的回答是:不用担心,好好完成学校工作,一切都有她。不激动是假的,任眼眶里的泪水打转,我深深拥住了我的妻子。

而后事情她真的有条不紊地打理,直到婚礼结束,都非常顺利。我在心理默默: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你给予我如此的支持,是因为对爱情的矢志不渝的信任。这份甜蜜我接受,这份深情我铭记,但是请相信:我会用以后的日子回报你的付出,让我们的爱情在甜蜜中越走越远,直至生命尽头。

镜头三:20xx年,我参加了__市__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审查等环节后成功突围。站在这片天地,面对可爱的小学生,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时值流火。

之前面对的都是中学生,看到小孩子们的天真、吵闹,真有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上课时,不像以前的宣讲,更多是感悟文字的背景与意境。看到字、词、句上的“难题”,孩子依旧纠结不已,我也深深的纠结了——到底如何才能快速进入小学教师状态呢?我开始“偷课”——看同事们上课的状态与教学方式、向领导、前辈询问请教、搜集小学教学经验交流的书籍……于是我开始进入了“角色”——放慢语速教学、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课堂扩大讨论的时间与范围,也开始收到孩子们的喜欢。打铁需趁热,课下我主动和他们互换qq号,谈谈QQ农场、洛克王国的等级,于是,我成了孩子们的“大哥哥”,我的课堂也成龙他们最喜欢的。

在我敢于去适应、去追求下,成功来得如此意想不到, 抑制不住的喜悦洋溢心间。

告诉佛:这一世,我选择三尺讲台为阵地,就不再想念喧嚣的尘世;这一世,我追求和学生长日为伴,就不要凡尘的灯红酒绿。我一个心思,不负工作,不负选择。执着一份信念,活出一片精彩。

纸寿千年

这篇算是为自己的频道写的序吧!开通账号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手发布过一篇文章,就没有后文了。深究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骨子里的墨守成规,用习惯一个软件APP以后就很难接受新的,特别是页面花哨繁杂的,基本没有耐心去使用,从熟悉的APP里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最为方便。就如同某站,我知道里面消息量特别强大,用户量也多,但就是适应不了那个界面,看了一次就没二次欲望了。

我与写作的故事应该从以下正式开始:我们总说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我认真的回想了自打记事以来,真正坚持下来的,又养成习惯的屈指可数。

从小读书一般,语言文字毫无天赋,更谈不上什么灵气了,小学到大学,语文成绩勉强及格,印象里没上过90分,爸妈爱小说的情怀也没熏陶我。长大了减肥越减越肥,练字照样是草上飞,做饭完全看心情,阅读时有时无。剩下就是坚持码字了,从最开始读了自己喜欢的文章,模仿着写几句,到有感而发,随心所欲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最难受的就是那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内里文字的的贫瘠的矛盾,由衷的佩服那些大家的信手拈来。自己慢慢写,随手记录,闲暇无事之余,翻出来看看,也是一件乐事。再到几年前,发现码字已经成了自己为数不多的爱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坚持,自己应该提点要求,定个目标,坚持每月至少要写一篇随笔。风格我自己定义是散文随笔,没有中心,形散神也散,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想到哪写到哪,爱写错别字,更讨厌反复检查和推敲打磨。从来不发表,基本不投稿,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很难达到各类大师的要求,还有就是内心里的傲慢,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所以出书就是天方夜谭。最大的理想就是,等自己老了,把这些文稿整理出来,自己编一本小册子,拿到打印店装订,来见证自己这平凡的一生。

2011年的3月5日,是我第一次在QQ空间上开始更新日志,那天是读了两首《钗头凤》有感,更是沉迷陆游、唐婉和赵士程的感情故事,在完全不懂格律的情况下,自己写一首零水平的《钗头凤》:

擦肩过,回首莫,深墙一时千秋锁。长风破,欢情薄,欲唱心事,自靠独墙。念,念,念

春依旧,人自瘦,一水相思,衣带摆,孤寂鸣。记忆难在,鸿雁独回,碎,碎,碎

虽然水平很差,但这是自己码字的开始,没有艺术价值,却有纪念意义。

那时候人们还喜欢聊QQ,喜欢玩QQ空间。十一年后的现在,微信和朋友圈基本上取代了前者,我已经在QQ空间更新了173篇日志了,累计30余万字,绝大部分的文字都更新于凌晨,熬夜的习惯也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我也试着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又觉得每次更新都要编辑文本过于麻烦。于是遇到了,闲暇时会刷会首页推荐的文章,但是从来不评论,就好比人家说话,你在旁边总插嘴的厌恶感让我止语。慢慢的我产生了一种想法,再过十年, QQ这样的平台是否还存在,所以我会将自己存在里面的文稿,逐步迁移到上,算是一种数据备份,主要是我这人写东西太过于随性,底稿凌乱。

谈谈自己写作的收获吧,十多年以来,我在报纸只发表一篇文章《外婆家的冬天》,这已经非常鼓舞我了,也是对我极大的认可,很满足。也会有朋友偶尔问我大学是不是学中文专业的,这也是对我的认可,很开心。我已经在更新了8篇文稿了,虽然阅读量寥寥无几,但是我每天还是会关注下自己主页的阅读量、点赞量、有没有评论,这恐怕也是我现阶段希望获得读者的认可吧!

年初,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纸寿千年,我没有子女,没有成家,我把这些书当成自己的孩子”。晓宇叔回家了,《本雅明书信集》终于也寄来了。所有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除了生死,都是擦伤,生命有尽头,但“纸寿千年”。

读舒婷散文自在人生浅淡写部分有感

一日,我无意在图书馆里找到一本舒婷的散文——自在人生浅淡,舒婷一直是我很喜欢的诗人,以前只知其诗句优美、清新、向上,她的诗句曾陪我度过了朦胧而富有诗意的少女时代,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我陈旧的记忆里。
读舒婷的散文,就象读她的诗,优美、敏感、清新,带着些许的忧郁,让我体味了人生的真情和美好。这几年,总有不少人以各种名义出书,但真正值得读的好文章却不多,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名人,刮起一股出书热,写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如一些所谓的随笔类的书,记录的都是些生活琐事,细读起来,却是粗糙得很,至于文笔之美,更是谈不上。而舒婷的这本散文集却不同,它收集了舒婷几十年作品的精华,既有少女时代的青涩,又有中年时期的深沉,笔调却是一如既往地优美,清新,读她的文章,也恍如与她一起成长。
现今,写散文的人不多,读散文的人更少。记得有一次,我抱着本徐志摩的散文集,在少年宫里边看边等上绘画课的儿子,一位朋友一眼看见我读的书,惊讶地大叫起来:“天呀!你怎么还看这种书呀?早就没人看了,我看你也快成稀有动物了。”我一楞,不会吧!难道这世道变了?而我没变?为什么现在看一本散文就会遇到如此的质疑,如若我在看一本哲学书,是不是也会引来众多的责难?是我与众不同,还是世人太急功近利,没有时间和心情坐下来看这些冷僻的书,可我觉得它们是我生活的一部份呀!它们让我觉得快乐!
唉!真的很怀念过去的那些日子,一到周末,我就可以泡在图书馆,找一颗树底下坐下,抱一本书,一看一天,累了就吃点干粮,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在慵懒的阳光下打发一天的时光;有时,我也泡美术馆,一逛逛大半天,看了无数画家的作品,领略那些我似懂不懂的画意;如真想到野外去流汗,就加入户外组织,做一头“驴”,踏遍千山万水,或是用双脚仗量我们的城市。。。。。。可,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们总是做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却不知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也不能免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