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姞民是一位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它的主要作品有《讲卫生》,《谈谈维生素》,《空气的故事》,《太阳》等。
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在解放区创作《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7年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主要成员。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
扩展资料
相关代表作品简介
《讲卫生》1955年 主要介绍一些农村的卫生知识
《太阳》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
个人简介能够让人简单了解自己的生平和个人成就,出书的作者尤其如此。那么你知道出书作者怎么写个人简介吗?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出书作者个人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赵勇,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专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等,合著有《反思文艺学》等,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傅书华的《蛇行集》为如此:
傅书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艺探索》、《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华东师大学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各地省级以上报刊发论文70余万字。出版有个人专著《山西作家群论稿》,与人合著有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五人著)、《鲁迅作品讲析》(三人著)等。 很显然,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陈述性的简介,不夸张、不伪饰、不评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
再看《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的“王蒙简介”: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王蒙自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蝴蝶》、《春之声》、《季节三部曲》、《王蒙文集》10卷、《王蒙文存》(23卷)、《我的人生哲学》、《尴尬风流》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大奖。全国政协、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张中行老人的《桑榆琐话》如此写:
张中行,男,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县,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治学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有“杂家”之称。著有《张中行作品集》6卷,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留梦集》、《流年碎影》等产生广泛影响。
上两位的简介中就夹着了一些“评价性”的语言。这种“自话自说”性质的文字,我以为是大可不必的。当然,这或许也不排除是责编加的,但不管出于谁手,署名作者本人的书籍,这样的评价语言是很不妥当的。
个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XX岁
E-mail: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
地址:XX省XX市XX路XX号 邮编:XXXXXX
工作经验:
2001年8月——现在 《XXXXX》报 责任编辑
职责:
与本地各新闻媒体、电视台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好节目的编辑和推介工作;
先后开设了“休闲天地”、“流行前沿”、“热线播报”等栏目;
所编生活版面曾获得99年度XX新闻奖版面类二等奖;
采写的《XXXXXX》获99年度通讯类三等奖;
协助报社每年策划并组织宣传报社形象、提高报社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
栏目稿件的撰写,知名人士的采访;
2000年9月——2001年8月 XXX日报社 编辑兼记者
职责:
创作完成《XXXXX》专题,《XXXXXXX》的追踪采写,多次受到领导嘉奖;
与各文化单位保持良好的通联关系;
每年文化活动的策划,加强各媒体的交流学习;
工作期间,共编辑稿件百万字,撰写稿件200余篇,四次获省以上好新闻奖,发表论文2篇;
教育背景:
1997年9月——2000年7月 山东省烟台大学中文系 专科
现正参加山东大学新闻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
职业特长和技能:
文字功底扎实,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写作,能胜任各类文字工作;
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网;
优秀的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熟悉各类媒体的运作和经营;
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
出色文字撰写及编辑能力,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优秀的策划能力。熟悉各类媒体,有丰富的采写经验。
1.出书需要什么要求
出版的程序包括:
1、完成作品并录入/排版,设计封面,做到稿件齐、清、定;
2、直接向出版社编辑部门投稿或者找代理人代理出版您的作品;
3、由出版社或者代理人初步审核选题、稿件,签署出版合同或代理合同;
4、交纳相关费用:出版管理费(书号费)、编审费(部分出版社不收取或者包含在管理费之中);
5、进入出版环节(若代理出版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或者更短时间);
6、审稿完成后,由出版社发取书号、CIP、委印单等(部分有发行委托书);
7、印刷-发行。
另外,图书出版前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书名(可以是暂定名)、内容简介、作者及简介、目录、样章;
2、稿件:要求齐、清、定,即是排好版的全稿/定稿;
3、向我方(或出版社)的作品授权书(您还需要提供原著作者或出版社的授权书)。
以上各项中书名、内容简介及作者必须要有,否则无法报送选题。
此外,一般作者直接到出版社联系是比较困难的,他们不太理会我们,或者会“慢待”我们,让我们一等等个几个月。
对此,你可以找代理商或者相熟的编辑,跟他们讲清你的选题和思路,说明你的图书市场潜力。
多问几家,如果不行,可以自费出版,国内最便宜的可能在3000左右。
另外,如果你的作品你觉得比较好,那不要直接将全稿和最后的书名寄到书商或者出版社那里,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以去中国出版服务网上寻求帮助:
2.能不能公费出书?
能是当然能,当是如果你的书必须要浏览量大会才能引起一些出版社的关注或者书商的注意.一般而言,一些没有市场前景的、学术类的、专业类的、书画类的、小印量的其他种类或出版社不愿冒市场风险不愿公费出版,两种方法可以让你免费出书.
一.书商可以包装或者和你签约由他们寻找合作的出版社帮你出.给你版税或者稿酬.
二.出版社看到你的书,确认有市场价值,可能会考虑公费出书.
你自己可以寻找出版社让他们看看你的稿子,让出版社帮你出.但是无论那种方式前景都有困难.毕竟现在每天上市的新书比比皆是.每个作者都非常自信的相信自己的书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能卖的好.但是书商也好,出版社也罢都会冷静的去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公费出版书都必须面对市场的考验,风险的承担.即便出了,初次印刷量也不会多到那里去.你所能拿的版税也必定有限.
3.大约需要多少钱?
一般说来出版发行一本书的相关费用可以分为:印前设计、出版、印刷,又具体分为:
印前设计:录排(含出片)、封面设计(含出片)
出版:书号费(管理费)、编审费
印刷:封面印刷(含纸张、印刷、覆膜、后期)、内文纸张、内文印刷、装订
假设书为传统的大32开,300页,单本单号,单色、胶版纸印刷一万册。则书商操作一本书的成本是这样的:
1、书号费10000~15000元,编审费0~2000元,计10000~17000元
2、稿费:3000~10000元
3、设计、录排、出片费用3000元
4、纸张、印刷、装订30000元
5、其他费用(仓储物流通联管理等)5000元
则成本为51000~65000元,取中间数,为58000元。则每本成本为5.80元。
但是,他们售出一般为4折左右,为10元,获利4.2元。
省级批发商获利10%,余下的基本上是零售书店了。
【作家苏叔阳】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省保定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风雨潇潇》,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曾出访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新书《中国读本》‘发行1200多万册,《西藏读本》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行。
[编辑本段]【现任职务】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田汉基金会 会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等。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大院》(又名(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贼》
剧本集
《苏叔阳剧本选》
《夕照街》
电影文学剧本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
散文
《秋风也让人快乐》等四集、《我的老师》<<理想的风筝>>。
中短篇小说集
《婚礼集》、《旋转餐厅》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集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评论集
《艺文杂拌》、《我的青苹果》。
知识读物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 、<西藏读本>。
[编辑本段]【参与制作的影视剧】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球场风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欢乐今宵>》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亚运新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明珠生辉>》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 (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金鸡奖(特别奖)。
《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2册、课改版第12册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浮在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自1993年苏叔阳患癌症以来,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
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是苏叔阳在十多年抗癌路上最主要的体会,“要把病当朋友看,善待他们。但这个朋友不请自来,还有点小脾气,必须耐心地安抚它。”每次去医院,苏叔阳都不是说去看病,而是说“看老朋友来了”。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得的是肾癌,也曾苦恼过,一是不愿承认事实,总幻想这是误诊;二是怕就此告别人世。后来想通了,既然哭和叹息都赶不走病痛,不如笑对疾病。”
于是,苏叔阳想了两个办法对付自己的病,一是锻炼身体,开始每天爬楼梯、快步走;二是让自己沉浸在写作的愉快中,就此赶走对病的愁苦。后来,他竟主动地体会疾病和整个治疗过程,“以便将来写到癌症病人时有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想象出来的。我敢说,我比那些没得过癌症的人,描写癌症更真实、更细腻。”自从苏叔阳将癌症看作“经历”后,他更积极配合治疗了。
苏叔阳把打针、吃药当成功课,该玩的时候照样玩,快乐的时候照样快乐,因此,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我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可爱的,我既然碰上了这个病,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中国读本》一书是苏叔阳利用第一次手术和第二次手术之间的空隙完成的,第二次手术后又做了一些修改。对于他来说,写作是一种诱惑。“马上奔70岁的人了,可我总觉得生活中还到处充满了我想探知的事情。”苏叔阳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那一年40岁,当时他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眼里看见的都是美丽的人与美好的事物。“现在和当时的感觉很像,所以,我今天的思想大约也就相当于40多岁人的水平,还在成长过程之中,更未到老年……”
现在,每每有朋友去找苏叔阳“取经”,他都会送给朋友四句话,“良好心态可去癌,乐观情绪能去病。戒烟限酒少烦恼,心胸开阔得宁静。”
著名作家苏叔阳和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洪昭光曾同时出现在南京大行宫会堂的“感悟健康”讲座上,他们精彩的演讲获得了听众们热烈掌声。
两位行隔千里的专家缘何携手健康话题?讲座中,大家了解到,曾创作过《丹心谱》、《中国读本》、《夕照街》、《新龙门客栈》等多部作品的苏叔阳,竟然有13年的癌症病史,他1993年患肾癌,2001年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先后切除了左肾和一半左肺叶,后又发现脾脏有了肿瘤,于是又做大剂量的放疗。在他患癌症的13年里,先后出版7部图书,300多万字,他最新出版的《中国读本》卖了1200万册。苏叔阳把自己称作“健康的病人”,他的态度是:既然病来了,就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个朋友,一起玩呗。有了健康的生活态度,就是老了,也有意思。在全国做过1000多场健康科普知识演讲的洪昭光教授,正是为苏叔阳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的心态所感动,两人就健康话题进入深入探讨,于是有了《感悟健康》这本书和讲座。
昨天的讲座上,两位专家以“真人秀”的方式重现了书中很多精彩的对话,从哲学、文学、历史、医学等多方面对健康进行诠释,将权威理论与亲身体验紧密融合,呼吁人们要从“被动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两位专家当场还表示,愿意携手走遍全国,把他们的健康新观念传播给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