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

2023-02-11 17: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官网

要付费,才能下载全文。用手机付费,每份根据文件大小,收费。

国宴上的东坡肉,国宴上的东坡肉是什么菜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很多时候,美食与名人的传说都仅仅只是传说,但是到了东坡先生这里,很多听起来像传说的事情,反倒是真的。比如,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传承千年,名满天下的东坡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不过,那会还不叫“东坡肉”。也有说法认为,最早的东坡肉是不放酒的,因为《猪肉颂》中并未提及。苏轼的家人在烧猪肉的时候误会了苏轼的意思,把猪肉和黄酒放到了一起烧制,结果便“错烧”出了今日的东坡肉。小火慢煲,是东坡肉的要义。但整体上,还是要体现东坡肉软而不烂、瘦而不柴的特点,方可得其精髓。楼外楼的东坡焖肉,也是一绝。 国宴上的东坡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

| 东坡肉。图源:图虫创意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不仅是宋代文豪,更是一位越来越被人熟知的美食家。

很多时候,美食与名人的传说都仅仅只是传说,但是到了东坡先生这里,很多听起来像传说的事情,反倒是真的。

比如,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

01

“错烧”东坡肉

东坡先生之文笔如何,世人皆知。

但与很多文人不同的是,他不仅能写骋怀天地之情思,面对日常的柴米酒肉,亦不吝笔墨。

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还有那首被人津津乐道的《猪肉颂》——

| 东坡肉。图源:图虫创意

说真的,放在当时,这种跟大白话无异的打油诗,让其他人写,还不一定能写得如此生动。

传承千年,名满天下的东坡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那会还不叫“东坡肉”。

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知州,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工程完成后,苏东坡以这道烧猪肉犒劳大家,人们便将它称为“东坡肉”。

| 西湖苏堤,传为苏东坡组织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淤泥堆积而成。图源:图虫创意

也有说法认为,最早的东坡肉是不放酒的,因为《猪肉颂》中并未提及。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这种制作方法,成型于杭州。

据说,当时杭州百姓感念东坡先生的功绩,又知道他很喜欢吃猪肉,便抬来猪肉和黄酒作为答谢。

苏轼的家人在烧猪肉的时候误会了苏轼的意思,把猪肉和黄酒放到了一起烧制,结果便“错烧”出了今日的东坡肉。

加了酒的肉,鲜嫩肥香而不腻口,相比普通红烧肉,美味加倍。

燃起的炉火,生起的炊烟,在某个瞬间,创造出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直到今天,东坡肉依然流行着“不加水”的烧制法,用黄酒代替水,用酱油代替盐。

黄酒使肉更加鲜嫩,酱油浸入肉中,使肉均匀着色,呈现出诱人的色泽。

小火慢煲,是东坡肉的要义。炖煮时间按小时计算,需要烹饪者有极大的耐心。

不加水的锅易粘底,因此需要时时注意火候。

待汤收汁,变得浓稠之后即可出锅。

| 图源视频:bilibili@元气八眉菌

当然,如果自己在家做,也可不必如此讲究,按自己的喜好加水加盐,切块切片,亦无不可。

但整体上,还是要体现东坡肉软而不烂、瘦而不柴的特点,方可得其精髓。

02

西子湖畔,袅袅炊烟

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风景。

虽然东坡肉随着东坡先生的足迹走遍大半个长江流域,但现在一般认为,东坡肉是杭帮菜的代表之一。

| 西湖上的游船。图源:图虫创意

都说杭帮菜是文人菜,东坡肉自然也不例外。

西湖畔有家叫“楼外楼”的杭菜馆,“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

| 楼外楼水上餐厅。图源:图虫创意

楼外楼,有一处水上餐厅,可体验泛舟天地浩渺之中,品尝集天地精华之美食的感觉。

望着窗外的景,吃着船内的餐,看烟柳画桥,听南屏晚钟,赏平湖秋月,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 夜晚的楼外楼水上餐厅。图源:图虫创意

楼外楼的东坡焖肉,也是一绝。

杭州菜分为“湖上”和“城厢”两个派系。

“湖上”派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原汁原味;“城厢”派擅长蒸、烩、汆、烧等技法,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鲜咸合一。

楼外楼则是“湖上”派的重要成员。

楼外楼的东坡肉,酥而形不碎、油而不腻,每一块肉都层次分明,在口中融合成独特的口感。

用筷子夹起,看它在筷子上一颤一颤,好似在跳舞。

| 楼外楼的东坡肉。图源视频:纪录片《风雅钱塘:楼外楼》

如果说美食是口腹之欲,那么美景加美食便是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满足。

清炖、慢煨、嫩熘、生炒;

晴湖、雾湖、雨湖、雪湖,

相得益彰。

03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东坡肉,也登过国宴的餐桌。

只不过,穿了个马甲。

| 2016年G20峰会国宴部分菜单。

考虑到文化差异,国宴将猪肉换成了牛肉,创新了一道“东坡牛扒”。

代表杭州美食迎宾的“东坡牛扒”,在国宴过后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尝一尝领导人吃的口味”顿时成了杭州餐馆的宣传标语。

东坡肉,进可登上国宴殿堂,退可守护百姓餐桌。

| 街头版东坡肉,别有一番滋味。图源:图虫创意

最初的东坡肉,并不是什么精致的贵价菜肴。

《猪肉颂》中说得明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当时被贬谪黄州的苏东坡,手头并不宽裕。

豁达又好吃的他另辟蹊径,将猪肉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让价贱如泥土的猪肉,成为了一道脍炙人口的平民美食。

| 在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东坡肉是春节团圆宴的压轴菜。图源视频:纪录片《餐桌上的节日》

民以食为天。

东坡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象征着苏轼关心民间疾苦的为官之仁。

这是祖先给予我们的智慧——

“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 END ·

参考文献:

[1]康保苓,徐规.苏轼饮食文化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第1期).

[2]饶学刚.“东坡肉”本事的历史考察 ——兼谈黄州是“东坡肉”的发源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第4期).

本文来源:那一种味道

国宴上的东坡肉相关阅读:

中国最“高大上”的宴席,国宴十大名菜,你吃过的有几道?

1.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是一道地道的四川名菜,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作,后由川菜大师罗国荣发扬光大,成为国宴上的一道精品。

开水白菜以北方的大白菜作为主料,配以鸡、鸭、排骨熬煮,并用鸡肉蓉,猪肉蓉澄清的高汤调味,最后浇上鸡汤、骨汤,在淋上鸡油。成菜后,汤味清鲜淡雅,香味浓醇,不油不腻,又清香爽口。

2.狮子头

狮子头是淮扬菜系的传统名菜,主料为猪肉。肥、瘦肉做成肉泥,在混上葱、姜、鸡蛋、马蹄、萝卜等配料,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这道菜比较普及在全国各地的餐厅都随处可见。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发展,口味以及做法都有了大的改观。

3.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也是一道驰名中外的经典川菜,最早的发源依然是在四川。

这道菜的原料是以鸡肉为主,配料辅以黄瓜、花生、红辣椒等配料炒制。

出锅后鸡肉鲜嫩,黄瓜脆爽,花生香脆,味道浓郁香而不辣,口味独特。

这道菜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口味也根据各个地区改变。

4.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是苏菜系的传统名菜,因这道菜成菜之后外形酷似松鼠而得名。

原料为桂鱼,做法的特色是将桂鱼改刀,下锅炸至酥脆。勾出芡汁加上番茄酱辅以配料调制出粘稠的酸甜汁,再加入配料蒜头、香菇、虾肉下锅爆炒。最后再将酸甜汁淋在鱼身上即可。

鱼肉酸甜可口,是一口满嘴生香。

5.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也属于淮扬菜系,这道菜做工用料都十分考究。

用料严谨,做工精细。制作出的豆腐羹软能醇香,口味清香。制作的原料有豆腐、冬笋,鸡胸肉、火腿、香菇等。

成菜看似朴素简单,但却营养丰富,口感清香,回味无穷。

6.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南菜单的代表,尤其以福州为最。也是国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起源于光绪年间,用料昂贵珍惜,加上复杂特殊的烹饪方式。赋予其独特的美味,以珍馐美味来形容最不为过。

古有诗云:“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而得名“佛跳墙”

这道菜在民间也比较少见,因为珍贵独特的食材,除了闽南地区很少有这道菜。

7.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这道菜,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提起了北京就会想到北京烤鸭。

这是一道在明朝就被端上餐桌的美食,在以后的时间的到了充分的发展,口味、做法、使用方法等都进行了改进。

提到北京烤鸭就会联想到全聚德,这也是真正能让北京烤鸭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北京烤鸭皮薄而酥脆,味香而浓郁,肉质饱满、口感丰富让人欲罢不能。

8.东坡肉

东坡肉这道菜听名字就会联想到著名大诗人苏东坡,而这道菜也正是苏轼先生所创,后世不断改进做法延传至今。

这道菜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在多个菜系中都有,原料为五花肉,配料以葱白,黄酒等熬煮,成菜猪肉肥而不腻,味道香甜软糯。

9.白切鸡

白切鸡这道菜是一道正宗的粤系名菜,记得广东的朋友告诉我说:在广东看一个酒席师傅的白切鸡做的好不好,就能知道这位厨师做广东菜的水平高不高。

鸡肉在广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食材,更是宴席的必备菜品。

原料以三黄鸡为主,制作方法简单,对火候的掌控却是高之又高。要做到刚熟不烂,又要保持原味。

成菜鸡肉皮爽肉滑,清淡美味驰名粤港澳。

10.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这道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谓是一道家常菜,做法简单,用料便宜。

这道菜的原料是猪肉,辅料配以木耳丝、胡萝卜丝、葱丝。将腌制好的肉与配菜一起翻炒,

成菜后色泽红润,香味独特。醇香而不腻,在家庭的餐桌上也是常客。

这些就是我国国宴的十大名菜,常常用来招待外国代表团以及来宾,因此驰名中外。每道菜都独具特色,味道也是天差地别却又相辅相成。

红高粱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哪些?

第16卷第4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6No.4 2014年8月 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Aug.2014 ■■■■■■■■■■■■■■■■■■■■■■■■■■■■■■■■■■■■■■■■■■■■■■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民俗文化因素

张金晶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501331)

摘 要:莫言的《红高粱》中大量对高密民间民俗文化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地域特征,给读者带了丰 富的审美体验。同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 示主题更加深刻。从民俗学角度对《红高粱》进行全新视角的赏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新视角研究;红高粱;莫言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4)04-0062-03

DOI : 10. 3969/j. issn. 1672-1047. 2014. 04. 18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 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钟敬文先 生将其分为物质、社会、精神、语言民俗四个主要方 面。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故乡高 密东北乡是片传统民俗文化十分丰富的北方大地。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高密人,莫言更是受到其故 乡民俗的影响,不断地在作品中描写其故乡的各种 民俗文化传统,在文学世界中构建出一幅“高密东 北乡”的生动地图。莫言用故乡的民俗文化真实 地反映出高密人民在我国一定时期社会生活和时 代变迁中的生存状况,从而使作品充满了丰富而又 独特的民俗气息,增强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 力。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红高粱》,就是以其故乡 为背景而创作的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战争年代中 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反叛民族精神的经典 之作。作品中对东北高密大量民俗风情的描写,不 仅使我们体验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更使我们得 到一种民俗文化的审美愉悦感。同时,就文学作品 本身而言,民俗文化的描绘,又使作品中故事情节 的发展更加真实。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揭示 主题更加深刻。

一、民俗文化在小说中的展现

《红高粱》主要以“我爷爷”于占鳌为线索,讲 述了东北高密人民的一段抗战史。虽是一部讲述 抗战时期的作品,但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东北乡的各 种传统民俗风情,不仅让人体会到小说情节的魅 力,更让人感受到这片炽热的高粱地上的人文魅 力。本文试从小说中一些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民 俗文化出发进行分析。

(一)红高粱

高密与红高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料 记载,红高粱是高密人民最早自觉种植的农作物之

一。苏轼曾在《黍麦说》中记载:“吾昔在高密,用 土米作酒。”[2]北宋时期高密为高密县,隶属密州, 苏轼曾做过密州知州。这里所说的土米就是高粱。 高粱自身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 耐冷凉等多项优点,能获得稳定而较高的产量,所 以一直是高密人民的主要粮食。在抗日战争期间, 成片高挺茂密的高粱被抗日武装称为“青纱帐”。 作为高密人,莫言不仅将小说命名为《红高粱》,更 是在小说一开篇就写到“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 粱红成洸洋的血海……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 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张金晶,女,四川荣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2·

体育的功能论文

体育的功能论文

导语:体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普遍认同。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体育的功能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多,致使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而健身锻炼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体育健身的功能,才能将健身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 健身锻炼;功能;分析

一、健身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一)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良好改变,而且能够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且有规律,有利于抵抗外部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明显[1]。

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关节面骨质和关节软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这样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健身锻炼对肌肉的影响更明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等。这样肌肉会变得更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能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

(二)健身锻炼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健身锻炼对心脏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大量增生,进而使得循环血量的增加;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脏运动性肥大,收缩搏动有力,而且会使得心脏的容积增大,脉搏输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环能力。

健身锻炼能够促进血管功能[2]。体育锻炼使血管壁肌层增厚,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增大管径,以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并能顺利地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体育锻炼还可改善微循环。体育锻炼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能极大地改善微循环机能,使之有更大的潜力来满足激烈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供应。

(三)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肺活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即使经过后天的锻炼,提高的'空间也不明显,最多也就是30%左右[3]。体育锻炼对呼吸最大的效用是减少了肺的剩余容量,即减少了肺在呼吸中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健身锻炼并不能改变人的肺的容积,而是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状态和频率。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肺通气量,即每分钟呼出的空气升数。肺通气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健身锻炼虽然会降低呼吸频率,但是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节奏。健身锻炼对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频率降低,但一次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了呼吸效率,进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四)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而构成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神经冲动,即起相互间信息联系作用。而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传出,即起信息输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树突分枝增多,为人的智力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

科学适宜的运动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的工作耐久力,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

健身锻炼还可以提高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肤觉等器官的功能。

二、健身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大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境不仅包括例如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例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环境。

(一)健身锻炼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健身锻炼对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身体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二)健身锻炼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体间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所以,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激发参与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够锻炼参与者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练和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健身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智力

(一)健身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幼鼠的训练发现,体力活动能有效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枕叶细胞树突侧棘增多,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加[6]。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育锻炼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促进作用。

(二)健身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效能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记忆能力与脑疲劳有很大关系,而脑疲劳与脑部供能有着直接关系。对脑部的供能主要是指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大脑需氧量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25%,所以说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是保证其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

长期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两大系统对全身能源物质供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气量,增强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这样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就会伴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入脑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脑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机能。

四、健身锻炼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快和镇静。有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还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觉到舒适,产生愉快的心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一)健身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医学院,曾针对156名50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进行了试验。将他们分成每周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只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的三组进行试验比较。16周之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但是再过6个月发现,抑郁症复发率最低的是运动组,只有8%,而药物治疗组复发率为38%,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的效果会更明显,但结果却发现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更持久[7]。

这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使得病人的主动意识加强,对病情的自我掌控度增加,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导致病情复发率降低。所以说,健身锻炼对于抗抑郁有着显著的效能。

(二)健身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面对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等。

流畅体验对降低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而体育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体育锻炼的流畅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进行的锻炼之中,从锻炼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锻炼过程的控制感。

健身锻炼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参与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降低焦虑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Morgan(1987)在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进行的锻炼,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低强度或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并没有降低焦虑的作用。

(三)健身锻炼促进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所以当参与者完成特定的锻炼目标时,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参加竞技类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参与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机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适应日趋紧张的社会压力,从而成为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运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并结合体育锻炼不受空间、地域、年龄等条件局限的特点,选择适宜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8]。

参考文献:

[1]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吴中南,吕莉.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78.

[3]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陆阿明,朱小龙.科学健身运动指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5]原黎君.再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493.

[6]郭成吉,陈志明,等.体育锻炼“育智”功能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419.

[7]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申向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相关分析[J].内肛科技,2006,(4):1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