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疫情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论文

2023-02-11 17: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疫情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论文

根据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的模型研究,疫情至少会使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相对基准水平下降4%。

大多数欧洲和北美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4%以上,但中国的经济状况将会好于欧美经济体。由于几乎所有经济体都采取了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预计各经济体将在明年弥补大部分损失。尽管疫情对各经济体的影响并不均衡,但由于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差异并不会很大。

在全球化之后,传统的地缘战略和区域对峙趋于缓和,但非传统安全因素,恐怖主义、环境恶化和公共卫生危机,已成全球共同敌人。然而,不少在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上的合作,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合作和解决,才是能让全球化给世界带来普遍福祉的深层因素。

扩展资料

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但不只限于此。世界范围的生产和贸易在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受到影响。在相对落后的国家里,随着疫情的延续,中下阶层的不满不断积聚,会随着感染和死亡人数的增多,产生诸多不可测变动。

积极财政和公共投入,必然是疫情后各国拯救经济的救命稻草。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可能会重新回到焦点之中,但问题是,世间已无马歇尔,自顾不暇的美国不太可能向欧洲伸出援手。而全球疫情又给环境主义者增加了题材,话题从气候延伸到公共卫生和政治领域几乎是必然。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观察:新冠肺炎大流行,将如何改变全球化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英国专家:新冠疫情将带来巨大但暂时的负面经济影响

新冠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由于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域的经济大国均已爆发疫情,停产、停工,各国为控制疫情扩散而封锁边境,导致经济活动趋于停止。而疫情结束后,重新恢复的全球经济有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洗牌,产业链和供应链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响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已进入快速恢复的阶段。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因此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会快速上升,除了医疗用品、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

疫情让世界看清了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此次疫情中,中国已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人员、资金、物资援助,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担当。同时,也让世界看出了,在灾难面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犹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关键时刻掉链子。尤其是美国在疫情期间,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表现,也使其国际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国际争端和重大事件出现缓和。如中美蔓延争端和英国脱欧等目前都暂时搁置起来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对于地缘政治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美国与伊朗仍处于战争状态,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三、疫情带来的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因衰落国际地位会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而欧盟将会被边缘化,东亚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将转移到亚洲。

当今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指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而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强势力量。美国目前已成为新冠肺炎确诊者最多的国家,疫情对美国的打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作用,企业停工,失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也必将影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欧洲紧随其后成为疫情重灾区。俄罗斯由于经济滞后导致其经济实力与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实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数据要严重,而东京奥运会的推迟,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将极大挫伤日本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医疗资源方面不到我国的一半,一旦疫情扩散,其国力必将遭到重创。中国在疫情中已经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中国的行为可能为自己带来一定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公信力则肯定会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一致决定要建立共同的东亚经济架构,从而加速东亚经济的发展。此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就将出现一个亚洲版的欧盟。疫情过后,世界经济的中心将转移至亚洲。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疫情对中美关系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国形象?

1、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凸显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能力来单独应对这场全球性疫情及其引发的综合性危机,或者单独提供抗疫所需的国际公共物品。所以,中美合作既有客观上的需要,也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2、中美之间的斗争博弈使两国开展抗疫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新冠疫情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使各国开展合作的意愿普遍下降。这场人类社会百年未遇的严重疫情,导致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和本国内部事务,很多国家的政府和社会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民粹主义和自私自利所裹胁,因而很容易忽视国际合作和全球利益,进而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至损人利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之间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就更加困难。即使在像欧盟成员国之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这样有着共同或者相似的意识形态的盟友之间,都很难及时开展合作。

我国进一步完善大国形象的方法

1、和平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交流,只有顶层设计与民间交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和平外交形象。

2、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我国硬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撑。在硬实力发展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形象,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

扩展资料:

中美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其外溢效应肯定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两国合作则事半功倍,两国相悖则事倍功半,这是毋容置疑的。

中美应该建立事关公共卫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播的协商协调机制。这个机制可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框架内进行,也可以在两国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之间进行。还需要加强两国医院、医生、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设立共同研究项目。不管以后疫情发生在世界哪个国家,中美都有责任共同参与抗击疫情,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疫情作为外生冲击,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疫情发生及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无疑会给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直接带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
扩展资料:
而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很多大的零售市场的大量商品来自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大量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等也都来自中国。
因此,人们会对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供应链会不会由此遭遇大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高度关注。
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全球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全球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

新冠疫情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新冠疫情将加速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正如两次世界大战对各国、各地区的冲击不平衡,故而引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变化一样,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区、各国的冲击程度也呈现不平衡态势,也势将刺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此次美欧等西方国家受创最重,目前确诊病例超过280万例,占全球确诊病例的2/3;致死病例超过23万例,占全球因病致死总数的3/4。不仅如此,最先遭遇新冠疫情的中国等东亚国家迅速遏止住疫情扩散,且在疫情过后迅速转入“生活防疫”,经济正在复苏;而美欧等西方国家疫情仍在扩散,尤其美国尚未进入“平台期”。据此推断,疫情过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占比将进一步下滑,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中美综合实力对比的天平尤其将加快朝有利于中国的一端滑动,中国按汇率计价的GDP总量超美时间表也可能因此而提前。

其次,从政治、文化及制度层面观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欧等奉为“法宝”的所谓“西方民主优越论”及“西方文明优越论”等遭重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欧等一直高调宣扬其以“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一人一票”等为支柱的政治体制以及其以“绝对个人主义”“绝对自由”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并试图强迫非西方国家照搬、复制。然而,面对新冠疫情,最先成为疫情“震中”的中国等东亚国家,发挥政府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和效率高等制度优势,采取了高效抗疫举措,而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东亚各国民众也高度自觉、自律,主动配合抗疫,显示了制度与文化优势。美欧等西方国家虽然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更完善的医疗技术设施,但面对新冠疫情,其政府或者不作为、乱作为,或者因权力制衡而产生的各种制度性牵制而难作为,其民众则以坚守其所谓“绝对人权”“绝对自由”“绝对个人主义”等为由,不肯配合政府抗疫。结果,美欧等白白浪费了中国等东亚国家率先抗疫而争取来的数周宝贵时机,渐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美欧等西方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败,不但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天平朝中国等东亚国家偏移,而且使西方长期自吹自擂的制度及文化与文明优势等“皇帝的新衣”原形毕露。这后一点尤其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新冠疫情对东亚及欧洲影响的不平衡性,将产生催化作用,加快全球经济政治中心由欧洲向东亚转移的地缘政治进程。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装备与科技、占有世界GDP及贸易总量以及军备的最大份额,还拥有英法德这些一流大国。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受到削弱,美苏崛起为超级大国,英法德等退出了一流大国行列。冷战后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东亚中日韩及“四小虎”“四小龙”相继崛起,“权力东移”一时成为国际热议。然而,欧洲不甘没落,力图以推进欧洲一体化方式挽救其颓势。但在此次疫情肆虐中,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医疗设施的欧洲主要国家,先是不作为,把新冠疫情说成是“黄种人的病”,而后是“各扫门前雪”,再往后则相互以邻为壑,甚至相互“截胡”,争抢抗疫医疗用品;欧盟各机构在欧洲各国抗疫过程中同样表现不佳,所谓欧盟凝聚力、欧洲一体化的“皇帝新衣”也被新冠疫情戳破。疫情过后,欧洲疑欧势力将再度抬头。欧盟凝聚力下降较之其经济力下滑更可能削弱其国际影响力,也更能催化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欧洲向东亚转移进程的加速完成。

最后,从非器物层面观察,此次新冠疫情将深刻影响人们的安全观、发展观、国际观及全球治理观等。一是影响人们的安全观。近代以来,现实主义的利益观、安全观和在国际政治中玩“零和游戏”等,一直受西方顶礼膜拜,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观念。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但有大量核武器,还拥有大量超级航母及各种高性能常规武器。但是,面对“新冠病毒”,这些高性能武器派不上用场。二是影响人们的发展观。近代数百年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展观及其发展模式也同样为国际社会顶礼膜拜。其基本特点是高消费、高享受、高消耗、高浪费,结果是人类在资源使用和消费方面无节制,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地球环境被破坏、生态恶化。此次“新冠病毒”使得全世界手忙脚乱,无疑与这种西式发展观和发展模式有直接关系,并促使人们反思由“四高”驱动的西式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弊端。三是影响人们的国际观和全球治理观。“新冠病毒”先肆虐中国及东北亚国家,而后肆虐欧美、进而向全世界扩散的进程表明了一个生物学的铁逻辑:“病毒无国界”。无论富人穷人、无论高官布衣、抑或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面对“新冠病毒”,都显露出人类不堪“病毒”袭击的脆弱性。战胜“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类型的传染性疾病,需要世界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合力,共同应对,而不是玩“零和游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