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个人出书叫什么

2023-02-11 17: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个人出书叫什么

一、出版社发行出版:
一般是出版社找到作者,认为作者的书具有销售市场,愿意为其免费出版和推广发行,其合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买断出版权、发行权;另一种是按照销量,作者从每本书里抽取百分之几的赢利。

二、个人自费出书:
作者将书稿发给出版社或出版代理公司,再由编辑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再由编辑提交给社里进行选题申报,通过后,由出版社申请书号,之后由作者确定封面设计,最后印刷邮寄给作者。像评职称出书一般印量少不需要发行,文学艺术类图书的推广发行可交由出版公司来进行。
三、收藏纪念类:
作者单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为自己出一本书,并不想在市面上发行销售,只印刷几十本,送亲朋,送文友,或自己收藏的。此类形式可以无需书号,只需要付成本费和上机费,包括封面设计、正文排版、正文定稿等,也就是短版印刷。下来每本的成本大概在几十元左右。

个人如何出书?

个人出书其实是一种自我书籍把握的方式,主要是作者自己出资出书,也让广大民众出书有了更宽的舞台,自费出版的书籍有他固定的人群,如老师评职称、企业用书、政府用书、各类宣传、大众出版等等,针对学术类的、个人合集、在出版前景未知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采用这类形式。

首先个人出书必须有一本写好的书稿。没有书稿的话是不能完成出书的。出版社现在都是实名制,只有拿着书稿、作者简介等先申报选题,才可以 通过选题列入出版社计划之中。其次只要有书稿,就可以联系出版社,或者是选择出版社代理机构。我国出书版社就是国有制单位,办公成本较高。

当作者完成书稿,找出版社或者出书公司,出版社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去了,都是找出书公司。当出版方案商谈定下以后,作者将完整的书稿以及作者简介交于自费出版代理公司,由公司帮助作者完成选题申报工作。这个工作对于任何一部书稿来都是相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无论什么书稿,只有通过了出版社的选题论证,才可能得到出版社的批准,最终才能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发行。

你是需要在新华书店等正规书店销售还是自己用来赠送或者是网上销售。这是书号的问题。目前的书号管理费一般都在1万上下,如果是比较知名的出版社可能更高。部分出版社还需要另交编审费。总之建议大家在考虑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出版社。

请问 简 女贞 个人出书多少都叫什么名字?

  简媜已出版书目(台湾)
  【创作】
  水问 (散文) 洪范 1985.02
  只缘身在此山中 (散文) 洪范 1986.02
  月娘照眠床 (散文) 洪范 1987.02
  七个季节 (小品) 时报文化 1987.12.16
  一斛珠 (小品) 李白 1987
  私房书 (札记) 洪范 1988.03
  浮在空中的鱼群 (散文) 汉艺色研 1988
  下午茶 (散文) 大雁 1989 重出;洪范(1994.10)
  梦游书 (散文) 大雁 1991 重出;洪范(1994.02)
  空灵 (散文) 汉艺色研 1991.05
  胭脂盆地 (散文) 洪范 1994.10
  女儿红 (散文) 洪范 1996.09
  顽童小蕃茄 (散文) 九歌 1997.06.10
  红婴仔 (散文) 联合文学 1999.05
  天涯海角 (散文) 联合文学 2002.03

  【译作】

  Patricia Polacco:雷公糕 (童书) 远流 2000.02.15
  Uri Shulevitz :下雪了 (童书) 台湾麦克 2001.02

  简媜 作品小注
  简介:
  生于民国五十年十月二十日,宜兰县冬山乡人,家中务农。
  武渊国小、顺安国中、北投高中、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任广告公司撰文、「联合文学」主编、「大雁书店」发行人、
  「远流出版公司」大众读物部副总编、「实学社」编辑总监。
  现专事写作。
  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组散文第一名、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梁实秋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
  国家文艺奖、九歌年度散文奖、台北文学奖。

  小传:
  简媜原名简敏媜,民国五十年出生于宜兰,家里世代务农。

  从小她便比别的孩子早熟、敏感。生活在乡下,虽然比较欠缺文化的刺激,但大自然
  及周遭的种种,她都能以一颗纤巧敏锐的心去观察与体会。农村中的景物,朴拙自然,变
  化不大,家人邻里早已习焉而不察;小小的敏媜,却懂得用心去倾听与观赏,因而常满心
  惊奇和欢喜,并养成她恬静的性情与出尘的思想。

  国一那年,一场车祸夺去她挚爱父亲的生命,从此,身为长女的她,不但负起照顾四
  个弟妹的责任,也因此变得更为独立自主。她喜欢读书,并且有意进入文学殿堂潜心学习
  ,因此她在十六岁那年只身到台北来读高中,因为这样较有把握考上好大学。

  那时她在复兴高中就读,同龄的同学仍在爱玩爱闹的年纪,一般而言,也不那么看重
  课业,因此渐渐地,简媜意识到自己和她们的不一样。由于背景和想法大相迳庭,使得她
  在同学中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埋首用功之馀,不免有些寂寞。寂寞之馀,她就拚命看书
  ;看得多了,心中兴起一种有话想说的冲动,促使她提笔为文。她谈理想,抒感怀,记乡
  愁,诉寂寞……,写著写著,她发现自己在字里行间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也因此暗自
  下定决心走文学之路。

  民国六十八年,她先是考入台大哲学系,大二便转到中文系。

  「进入台大中文系,我的生命之页自此真正开启,」简媜说:「如今想来,仍然庆幸
  自己能有那样的机会,接触到那么多倾囊相授的好老师、那么多可以切磋的同学、那么丰
  富的图书典籍、那么有系统的课程训练……。」

  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她的创作欲亦更加澎湃。大学四年,她的散文得过台大文学奖
  、台大文学院学生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台大中文周奖……,校内各种刊物上,常出现她
  清丽富灵气的作品。

  简媜的第一本书《水问》,更是这段时期作品的结集。

  《水问》忠实纪绿了简媜大学四年生活中的种种。她细密的心思、敏锐的感受,使她
  写草木,比别人有情;写朋友,比别人知心;写爱情,比别人刻骨铭心;写知识的追求,
  比别人多一份舍我其谁的抱负,写心情的转折,更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文中情境……。

  谈起自己为文的风格,简媜说:「我在使用文字时,是相当自由的,某个字或某几个
  字,若是能造成一种意象、一种情境,我便大胆去用,而不考虑合不合章法,主词、动词
  的位置对不对,以前有没有人这样用过。因此,如果从严格的学术观点来看,我的文字也
  许是不及格的。」

  不过,这样不受拘束的文字,却是极富创意且非常美的,因而有人认为简媜的散文是
  唯美派抒情写景小品,简媜对此不同意,她说:「我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生
  命。虽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并未滥情,我写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
  对生命的一种礼赞、一种诠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