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干部个人出书

2023-02-11 15: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干部个人出书

没有规定的,除非是用来评职称,则需要的。
不过自费出书,还是看个人吧。

新常委对党员干部出书的规定

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1.改进调查研究
  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迎送不宴请
  2.精简会议活动
  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3.精简文件简报
  文件、简报无实质内容一律不发
  4.规范出访活动
  严控随行人员,不安排留学生等迎送
  5.改进警卫工作
  减少交通管制,一般不得封路清场
  6.改进新闻报道
  进一步压缩会议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7.严格文稿发表
  除统一安排外,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8.厉行勤俭节约
  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待遇规定

周锐的人物经历

周锐 男,1965年12月出生,湖北浠水人。1981年毕业于黄冈农校,1988年毕业于黄冈师院中文专科。现就职于湖北省浠水县委政策研究室。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黄冈作家协会会员,《咨询与决策》驻鄂东记者站副站长等。周锐主编、用香港刊号出版的近30万字的《大别山浠水风物传奇》(以下简称《传奇》),将湖北浠水县拖入一个尴尬的“传奇”。该书汇编文章中的数十篇,大段大段与此前公开出版的他人作品一模一样,却署了近50名县领导和局、乡镇领导的名字,因而被指“以文媚官”。其中102篇文章100%侵权,为我国出版史上所罕见。本报湖北浠水12月22日电  本周以来,一本名为“传奇”的书,将湖北浠水县拖入一个尴尬的“传奇”。  署名周锐主编、用香港刊号出版的近30万字的《大别山浠水风物传奇》(以下简称《传奇》),其汇编文章中的数十篇,大段大段与此前公开出版的他人作品一模一样,却署了近50名县领导和局、乡镇领导的名字,因而被指“以文媚官”。  此事曝光后,浠水县方面反应迅速。  12月21日,记者在浠水见到该县文化局兼新闻出版局局长肖世珍,获知该书已被确认为非法出版物,受到查封。县文化市场稽查队姚队长透露,目前已依法没收《传奇》1000余册。  举报者称县领导“搭车”署名,抱怨“事情这么久了,没有一个部门、一个领导出来公开解释这件事”  记者见到的《传奇》一书,封底印有22名编委、22名编辑的名单,编委名单囊括县审计局、烟草局、卫生局、国税局、交通局、新闻出版局、教育局等局局长,编辑名单囊括广电局、财政局、电信局等多个部门的办公室主任。  联名向县领导反映这是本“问题书”的朱泗滨、王秋红、姜文珍等人,质疑该书有四怪:  一是它用香港刊号非法出版;二是浠水县副县长周佐平、县委办公室主任洪汉宽署名作序;三是书内文章大部分侵犯他人著作权,经查,其中102篇文章100%侵权,为我国出版史上所罕见;四是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权的100多人中,有一半是领导干部,包括县委常委、副县长、各局局长等。  举报者之一、77岁的浠水县原文化馆副馆长朱泗滨,就在22名“编辑”之列,可“编辑”为何告主编?  12月20日下午,朱泗滨指着一篇篇自己以前发表的作品说:“这篇给了宣传部长,那篇给了副县长,我要是编辑,怎么会让自己的作品署别人的名字?”  21日下午,蕲春县学者郑伯成专程从蕲春赶到浠水,向记者反映情况。  他说,书中有七八个蕲春县的原作者,也被领导“搭车”了,原作者名字的后面加上领导署名,或者根本就没署原作者的名字。  郑伯成介绍,近一年前,周锐在蕲春县委政策研究室领导的陪同下,找到他,说想了解一下地方上的风土人情,郑伯成就给了他两本自己写的书。不久前,他发现在周锐的书里,自己创作的4篇民间故事均被剽窃,署名均变成他人。  让郑伯成哭笑不得的是,剽窃的方式很特别,他写的《李时珍山沟治虎》,变成了某镇党委副书记署名的《庞安时谷中治狼》,除了李时珍变成了庞安时,虎变成了狼,“江”变成了“河”外,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郑伯成还说,书里的领导署名也是东拉西扯,蕲春县领导的名字后面,跟着两位浠水县领导的名字。  在该书主编周锐写的“跋”里,记者看到,周锐提到了郑伯成,对他送的几本书,表示感谢。  郑伯成指出,英山县几名作者的作品,也被该书和该书署名的浠水县领导“侵权”了。  朱泗滨、郑伯成等人表示,最让他们寒心的是,事情这么久了,没有一个部门、一个领导出来公开解释这件事。  县委宣传部部长:“领导也是受害者”,这件事败坏了浠水县领导的名声  浠水县文化局兼新闻出版局局长肖世珍本人,被署名为该书编委,在书中也有署名文章。  记者问他,作为文化局局长和新闻出版局局长,他如何评价该事件?他说,领导基本上都不知道这件事,“县级领导都不知道”。  肖局长说,11月底,周锐送了一本书给他,但自己当时没有细看该书,也不知道自己是该书的编委。  书中《闻一多纪念馆》一文,共有三人署名,先后是:肖世珍、龚成俊、朱兴中。肖说,署名第二的龚为闻一多纪念馆现任馆长,朱为闻一多纪念馆副馆长。肖说自己没有参与写这篇文章,但在开会的时候,部署过类似的文章。  对于县委领导集体侵权一事,肖局长表示:“我认为不存在侵权,因为这是非法出版物,已经查封了。”周锐曾对媒体表示“出书署上领导的名字,此前在该县有先例”,肖予以否认。他说,文章署领导的名字这种事可能有,但出书是没有的。  《传奇》的序言,署名是浠水县副县长周佐平、县委办公室主任洪汉宽。真的是周佐平、洪汉宽作序?他们事先知情吗?  21日14时至22时,记者一直试图找到副县长周佐平,他的手机关机。一位自称姓汤的工作人员说,周佐平到澳门开会去了,还没回来。有事找宣传部。但另有多名干部表示周早就回来了。  县政法委书记倪贵武被署名为该书的顾问,也有署名文章。记者试图采访他,也被工作人员告知“出去开会了”。《传奇》的责任编辑署名为司立新、胡根林,司立新是浠水县政府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胡根林是浠水县委政研室主任。  记者见到了主编周锐的顶头上司、署名责编的胡根林。  胡根林说,虽然我是周锐的上司,但他出书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县委政研室。胡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被署名为责编。《传奇》中有几张彩色插页,有一张是清泉镇党委副书记郭新志的照片,书中还有一篇署名为郭新志的文章。郭新志表示,他跟周锐比较熟,周锐曾提过想出一本书,自己就给了他2000元赞助费。  书出来后,周锐送了他3本。郭说没时间细看书的内容。  记者指着署有郭新志名字的文章问是不是他写的,郭回答:不是,一个字都不是。  记者随后指着编委栏里他的名字问:“你是编委吗?”他说,不是,自己连编委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在采访中,有官员说:这是本有关民间风物传奇的书,谈不上什么高档次,即使领导写这样的书,也显不出什么水平,所以领导根本没有什么“授意”和“默契”。  浠水县委宣传部杜部长说:县委对此事很重视,也很气愤,组织上要给周锐纪律处分。需要申明的是,出书完全是周锐个人的行为,他在很多领导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了很多领导的名义,也包括我本人,周锐败坏了我们浠水县领导的名声。其实,领导也是受害者,被周锐“侵权”了。  “以文媚官”事件曝光后,曾有人尝试向版权拥有者支付“民间故事稿费、转载费、他人署名费”  民间作者向县领导反映“侵权”一事,最早由《楚天都市报》披露,报道题为《浠水县众领导“抄袭”他人作品?》。  王勇超是已故6年的民间艺术家,他的作品被“合理利用”了10多篇。他的女儿王秋红就是反映问题的人之一。  《浠水县众领导“抄袭”他人作品?》见报当天,王秋红被请到清泉镇文化站,见到了浠水县政府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司立新(《传奇》署名责编之一)和县委政研室副科级干部周锐等人。  众人试图说服王秋红,这是民间文学,到处流传的,谁都可以写,怎么说是侵权?  王秋红说,我一个生意人也不懂这些,但这都是我父亲写的,看到活人用死人的东西,心里不舒服。  当日,王秋红和周锐签订了一份协议:周锐支付王秋红人民币4500元,作为书中所收录的民间故事的稿费、转载费、他人署名费,2004年12月19日上午10时前付清。协议的证人签名是:张庆和、周自如、司立新、华继兵。  王秋红说,当时周锐还要求将协议签订的日期提前,她没有答应。但王秋红并没等来允诺的4500元。《传奇》封面的翻页,有主编周锐的个人简介,有周锐的联系单位:湖北浠水县委政研室,还有办公室、住宅、小灵通3个电话号码。记者3次电话联系周锐,周都表示自己不在浠水县,而且没时间,最后干脆挂掉了电话。  某部门的一份书面材料《关于朱泗滨等同志反映有关“维权”情况的回复》,解释了周锐的出书动机:  其一,是为了“传承浠水文化”,有利于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做一点事情;  其二,该书由私人自费出版,全部赠阅,不以营利为目的,有方便浠水人和热爱关心浠水的外来客商学习、研究、开发浠水的用途;  其三,把有关领导干部的名字署在有关文章后面,是为了打造本土文化,提升这本书的知名度,方便这些干部外出招商引资,且大部分署名文章都作了一定的修改,只有几篇文章改动较小,目的绝不是“以文贿官”;  其四,民间文学是大众文学,口传广泛,相同之处在所难免,且浠水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是浠水人民的共同财富和资源,为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的可以编辑成册,共同挖掘,共同分享,共同使用。  该回复还称:口头文学由大众口头传承,用笔记下来的,不一定是第一作者,也许有好几个第一作者,所以,书中出现的情况是“合理利用”。  浠水县文化市场稽查队姚队长表达了他的“个人观点”:下属写材料署领导的名字,这已经是惯例了,认为署领导的名字就是侵权,这不客观。民间故事有其特殊性,著作权保护问题很复杂,领导的名字出现在书里,并不意味着领导在侵权,二者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一些书中文章的原作者表示,他们在考虑起诉周锐和那些署名的领导“侵权”。  那些不知情的“受害者”领导会起诉周锐吗?  县委宣传部杜部长表示,目前,政府官员这边还没有这个考虑。(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