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和《Nature》杂志,被视为科学出版业的“百年老店”。在一代代编辑的不懈努力之下,持续发表着相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尤其是主刊)。每周相当有限的版面竞争,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要在上面发表文章,不是难,是相当的难,特别的难。
打一个比方。我负责招生宣传的河南省,2018年有98万考生参加高考,而能够录取进入清华北大的只有400人。在国内,也就是说,科研人员想要发一篇Science论文,比在河南省考上清北的难度还要大很多。从几率上来说,相当于要在河南省拿下状元这样的水平。
有一个科研工作者曾经对我说过,作为一个华人,如果你能在《Science》《Nature》这种期刊发表一篇文章,那么你可以在你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在国内横着走。
我国科研考核模式都是以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以及获得的影响因子,作为考核指标,也是比较客观公正。
无论在中国多顶尖的研究,其论文必须首先发表在国外期刊才显得有分量,其实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因为想给题主提供答案,才把这个问题拿过来,旁证一下。
SCI和Nature的含金量
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
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而中文期刊的论文或文献,因为大多数国外科学家都不懂中文,中文也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中文文献在全球的影响因子很小,即使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的顶级期刊上,也很难引起全球科学评审体系的关注和影响。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该是最不好发表的。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发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
SCI一区论文基本上是Nature、Science、PNAS级别的论文,可以说都是顶尖级别的期刊,对于学术界来说,能在这些期刊发表论文都是行业的精英,相对来说SCI一区论文是很难发的。
当然,有志者事竟成,找准研究方向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