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2023-02-11 0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公关世界
国际公关
领导科学
人文杂志
湖北社会科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电大学刊
教育与现代化
中国图书评论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
商场现代化
价值工程
高等建筑教育
中国林业教育
青年记者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州大学学报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高等农业教育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职业技术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等职业教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干部学刊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今日科苑

邹霞的学术资料

2007-2012期间负责和参与研究的课题五项,公开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培养研究生45人,已毕业25人。 近5年发表的论文:1、远程协作学习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独立)2、论e-learning与高校教育改革的关系《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0期(独立)(核心期刊,CSSCI收录)3、对教育技术的再思考《中国教育技术发展》论文集2003年(第一作者)4、改革教育技术理论课教学,培养本科教育技术人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期(第一作者)5、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1期(独立)(核心期刊,CSSCI收录)6、Bound states of the Dirac equation with vector and scalar Eckart potentials《Physics Letter A》 (2005年,346卷,1-3期,54-64页,SCI核心源期刊) 第1作者(核心期刊,SCI收录)7、试论虚拟环境的整体实现《教育信息化》2004,12(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8、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7(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9、论人本主义教学中的技术整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6(第1作者)10、浅析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06,5(独立)(核心期刊,CSSCI收录)11、利用智能代理技术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2006,3(第1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12、虚拟学习环境在高等特殊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之COSE系统简介《中国特殊教育》2006,7(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13、浅谈WIKI技术在网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2006,11(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14、博客,教学时空的延伸《教育技术资讯》2006,12(第2作者)15、移动学习与IPV6《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第2作者)16、家长培训: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2(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17、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教育技术导刊》2007,2(第二作者)(徐林)18、论走班式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7,3(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19、教育技术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4(第1作者)20、谈教育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独立)(核心期刊,CSSCI收录)21、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2、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变“学”为“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7(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3、Wiki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7,8(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4、浅析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论整合《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8(第二作者)25、基于Wiki的网络作文教学模式探究《现代教育技术》2007,9(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6、网格计算在网络学习情感评价中的应用初探《现代教育技术》2007,10(第二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7、移动学习研究初探《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0(第3作者)28、Flash Lite: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新型技术《现代教育技术》2007,11(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29、论基于普适计算框架下的远程教育之前景《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6(第2作者)(核心期刊,CSSCI收录);30、“多重能力结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07,3(独立)31、美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WCAG1.0解读《中国特殊教育》2007,7(第2作者,合作)(核心期刊,CSSCI收录)32、美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Section 508解读《中国电化教育》2007,12(第2作者,合作)(核心期刊,CSSCI收录)33、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流程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7,12(第2作者,合作)(核心期刊,CSSCI收录) 1)、四川省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课题“基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四川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研究”,负责主持与研究工作。川教函[2004]3922)、四川省重点教改课题“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分层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负责主持与研究、实践活动。3)、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研究”;负责主持研究工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8年7月,山东日照);西南、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07年学术年会(2007年8月,昆明)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学术会(2006年10月,武汉)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与学科定位学术研讨会(2005.07,兰州)四川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04.12.成都)第三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4.07,长春)全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讨会(2004.4.上海)第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3.12,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讨会(2003.11.成都温江)国外优秀教育技术引进教材骨干教师培训班(2003.8.庐山)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大会(2003.06,北京)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1.12.广州)教育部“高师教学改革计划”(物理学科)成果报告会暨JS038A项目结题会(2000.10.重庆西师大)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CBE99.12.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绵阳市第一中学的一中骨干

绵阳一中校党委书记,校长贾清仁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西南大学课程研究生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绵阳市优秀党员。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管理的高三年级均获得绵阳市普通高中A组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特等奖第一名。曾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绵阳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优秀教师”,“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员”,“全国图书管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陶文忠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课改专家组成员、四川省高考改革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30年,担任过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导处主任。2000年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2011年分别被评为绵阳市优秀校长,是四川省英语骨干教师、绵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荣获绵阳市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一等奖,多次参与四川省教育厅普(职)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其成果分别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省教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所著论文《关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过大发展的理性思考》刊登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发表在教学与研究杂志、《论发展性学生评价》刊登在《教育导报》、《感受新西兰教育》收录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集,并有多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参加过四川省第二届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2004年随教育部赴新西兰Hamilton University学习,2006年到美国Oklahoma,King School访问,并担任见习校长。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林运志校工会主席,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员。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教育部中学校长研修班结业。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科学,作风务实,善于构建有创新精神、有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奠定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功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及管理业绩显著。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罗立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先后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绵阳市优秀教师、绵阳市劳动模范、绵阳市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有多篇教研论文发表。市特级教师潘家林曾多次从事英语教师培训和四川省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口语培训等工作。先后两次出国担任口语翻译,历时五年。在此期间,三次被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长期担任绵阳中级职称评委、四川高级、特级职称评委。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注重教学研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成绩突出。历届高考英语的上线率、优生率均居全市前列;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先后取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所教学生考入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若干;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刊登在市、省、国家级刊物,并获一等奖;多次对省市教师作专题讲座并参加绵阳市中考、统考命题工作。  屡次获“绵阳市先进工作者”、“绵阳市优秀党员称号”等荣誉称号。市特级教师黄娅春学校化学教研组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绵阳一中主委。 1982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中教学工作并连续担任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教学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高考成绩优秀和在班主任工作的出色表现,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绵阳市先进班主任(2004年)、四川省模范班主任(2000年)、绵阳市先进盟员(2001年、2004年)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获绵阳市先进班级(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四川省先进班集体(1999年、2002年)等荣誉称号。 在教研工作中,长期参与绵阳市教科所高考复习资料的编写工作,曾为全市统考命题。在市化学教研会上上公开课,并作专题发言。担任绵阳一中化学教研组组长,教研工作获得一等奖。 撰写论文《化学史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被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教育改革探索》一书收录。《在理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发表于四川师大研究生论文集),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心理教育活动,培养健康人格品质》一文,在四川省德育工作会上交流。另有关于环保、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备考及填报高考志愿等文章在绵阳报纸上公开发表。市特级教师冯永康1978年9月~1992年8月,在中国核工业第24建设总公司中学任教生物学科。 1992年开始,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从事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兼任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约教研员。 现为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会员,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初中生物教学大赛评委,四川省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生物与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7年以来,先后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1996年以来,应邀参加了西南地区第一次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科学》、《科学月刊》(台湾)《中国科技史料》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遗传学史研究论文10余篇。 参与了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高中生物综合练习》、《高考3+X理科综合训练手册》、《高考3+X演练·理科综合》等教辅书籍的编写。 2002年12月,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等担任主编的《中国遗传学史》编写完成,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9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2002年7月,获绵阳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2003年10月,获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绵阳市环保十佳人物”的荣誉称号。市特级教师向瑢德理学学士。从事高中物理教学27年,一直在省重点中学执教,其中担任15届班主任、16届高考毕业班教学,2003年获得省人民政府中学特级教师称号。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标兵,第十二届民进全国优秀会员教师,市高三明星教师,市高三优秀骨干教师。市联合教研组成员,市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考核检测员,市中学物理实验技术主讲教师,省教材编写委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市两届中级职称评审专家,一届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市教科所赛课及论文评审专家,省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专家。参编教学论著、编写复习丛书及试卷11部,公开发表论文44篇,辅导学生奥赛获奖50多人次,课题《图文互偿教学研究》获省教科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研究》获省政府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课程方案、调查报告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46项.市高级教师雷顺才理学学士,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教导处主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2002年被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绵阳市优秀教师”荣誉,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级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党员,2010年被省教厅、省教院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2003年编写的《物理·三维整合方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2006年在全市高中课堂效益管理研讨会上作《让课堂养育文明延伸实践》的专题发言,参与主研的《初中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报告》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同年参与编写的《中考易错题解读·物理》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年担任副主编并参与编写的《优化设计·2007年四川中考模拟冲刺卷》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2011年撰写的《中考物理丢分现象简析》在全国基础教育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发表并被《中学物理教学探究》收录。市高级教师魏婉蓉理学学士,1983年7月由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绵阳第一中学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共绵阳市第五届党代会教育系统代表。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一直从事高、初中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担任年级主任,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物理教研组长。魏婉荣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潜心钻研教学业务,特别是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一定造诣,曾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班学习,并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特别擅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调整,有多篇有关心理辅导方面文章发表。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23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所教班级成绩一直位居市区前列,特别师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中,成绩突出,有多人获全国、省、市表彰奖励。 荣誉称号: 1985年被共青团绵阳市委、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员”; 1986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0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2001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2003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因分别在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辅导学生夺得全国一等奖而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2003年获绵阳初中教学质量(物理学科)一等奖。 2004年获绵阳初中教学质量(物理学科)二等奖。 2005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7月6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2006年5月17日评为绵阳市高中招生实验操昨直属考场考务工作 先进个人 分别在98—99;99—2000;2000—2001;2001-2002; 2003-2004;2005—2006学年度被评为绵阳一中优秀共产党员 学科竞赛辅导奖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共计25人获国家级奖,52人获省级奖。市高级教师陈小川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绵阳市级骨干教师指导教师专家团队成员,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上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及市级中考质量“一等奖”,被评为绵阳市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市级“红旗团支部”。教学风格生动幽默,针对性强,善于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学生长远发展,主张“先成人,再成才”,欣赏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舞台,并为之喝彩。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乐于研究学生、善于因材施教。努力让学生好学、会学、学会、学好,注重让学生体验成长、进步、成功的快乐。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谈数学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和《重视学生心理研究 激活数学教学》在全国公开发表,并获一等奖;调查研究报告《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及反思》发表在《天府数学》;论文《初三数学复习策略》、《浅谈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分获市级一等奖、三等奖;在报刊上发表《数学不仅仅是聪明人的游戏》;合著《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6 华东版》、《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7 华东版》、《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8 华东版》并担任主编,并担任《神州中考 数学 2008 人教版》主编。所辅导学生有三人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十多人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初2014级9班彭文楷同学以满分获得全国一等奖。市高级教师张长虹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首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教师,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市(县)级升学奖,有丰富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市高级教师山松四川省绵阳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摄影报记者,绵阳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大赛中学组特等奖;多年来指导培训的美术高考考生专业上线率和升学率达100%; 2002年参加市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工作,独立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和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思考〉,该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研究〉杂志上,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03年陶艺作品《扭曲》参加绵阳市青年画家作品展获铜奖;2004年我撰写的论文〈搓出“成就”玩出“自信”〉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华创新教育〉杂志上;在绵阳市少儿书法大赛中多次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受市教委之聘多次担任绵阳市美术优质课大赛评委。市高级教师李胜高校地理教研组长,中国民盟一中支部委员,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师;绵阳市教科所特聘教研员;绵阳市优秀教师。中国民盟盟员。长期从事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和中学地理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 学术园地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绵阳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要论著及获奖论文:《中学地理自主研究课的形成性研究》 全国地理教学论文一等奖《研究性学习的地理实践性研究》 四川省教学论文一等奖《试论情感教育的功能和方法》 《地理教育》《高中地理目标与评价》市高级教师伍海英执教20年,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政治课教学工作,多次荣获绵阳市教育局高考文科综合一等奖,多次在绵阳市高三政治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并获一致好评。也曾获四川省、绵阳市优秀班主任的殊荣。市高级教师杨得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二十位候选人之一。极富爱心和耐心,善于倾听与对话,长于思考和表达。所带班的学生连年书写高考传奇,屡创佳绩。市高级教师彭世超绵阳市中级职称评委,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民进绵阳一中支部书记。从1994年调入绵阳一中后长期从事高三应届和往届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荣获高考文综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市历史教学资料编写,先后有《成功跑道》任志鸿《优化设计》等五本专著出版。

汪树东的学术论文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