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挺不错的。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是国家“兵工七子”成员之一,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硕博培养层次完整的院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基础坚实,建有127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拥有28个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5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
学校学科体系完整:
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4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学校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之一,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曾隶属于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5亿元,馆藏图书123.4万册,并有Springer等21类(种)电子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8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10人。有7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20余人。有11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有国内、外双聘院士8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受聘为该校兼职教授,并担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学校现有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系、外国语言系、数理系和体育系等4个直属系;1个工业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光学工程、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省级名牌专业。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物理光学、光学零件设计、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应用光学和工科电路分析等9门省级精品课程。“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首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书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以实践、创业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有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有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工业中心、物理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5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973、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以及省市等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创国内多项第一。积极开展学产研工作,近年来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5年,学校成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亲自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以及陕西省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亚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三连冠”。男子足球队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颇具特色与实力,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学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一批学生多次在全国、教育部、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2008年,有2名教职工分别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中,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学校题词。国防部长张爱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教育部领导、兵器工业部领导以及省市领导同志为学院题词、来校视察工作。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重要工科院系之一,2003年由原光电科学与工程系与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合并而成。光电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与学校创建初期的光学系,随着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先后更名为光学工程系、仪器工程系,后更名为光电科学与工程系。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前身是学校的科研所,是学校成立最早的专业研究所,经30多年的发展,在兵器靶场测试领域研制了一系列光电测试仪器,在我国兵器靶场测试行业享有盛誉。
光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学院面积约4000平方米。学院有2个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3个专职研究所(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微系统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目前承担着4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5个硕士专业(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教学工作。其专业涵盖“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也是学校的特色学科。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首批省级名牌专业。50多年来,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光学工艺、光学设计、光学测试、精密仪器制造、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光学工程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在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科建设取得喜人成果,1999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薄膜与光学检测实验室”,2004年先后经陕西省国防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科技部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学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在“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微光电器件制造与应用”、“光学加工与计量”、“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等方向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四年,先后在国内外100多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I、ISTP等收录,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1千8百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
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5个,如泰勒.霍普森(Taylor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北方光电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红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光机器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制造联合研究基地,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在薄膜技术、光电元器件技术、光学检测、靶场测试技术及等领域极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白俄罗斯无线电信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学校的著名学者来校交流和合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2年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中国与白俄罗斯高技术合作开发中心,简称“中白合作中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光电工程学院将不断发展,必将为我国的光电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机械电子和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拥有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基地。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学会挂靠在本院。
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
学院重视教学过程的规范和学生培养质量。1988年教育部对25所院校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评估,该校获得优良成绩;1998年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和“机电系统设计”等三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机电工程学院形成了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流体润滑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理论、先进制造工程等以制造技术为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科研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防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
材料与化工学院是西安工业大学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现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五个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目前主要科研方向有轻金属复合材料制造与成型技术;功能材料;凝固理论与新材料技术;先进陶瓷材料;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材料成型过程仿真与控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
学院主要行政机构为:学院办公室、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与化工系、复合材料研究所、综合实验室、功能材料研究所、耐热钢研究室。学院现任领导:院长李建平教授、总支书记赵玉厚教授、副院长王正品教授、坚增运教授、总支副书记张治宏。
目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材料与化工学院正在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使材料与化工学院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而加倍努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原电子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院下设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现代电子技术教学中心、电气与信息综合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实习中心、信控技术研究所、计算机控制研究所及院办公室。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四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控制工程”一个工程硕士办学点以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六个本科专业,覆盖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根据学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电信学院确立了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点,以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结合点;紧跟信息科学的发展热点;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完成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的建设主导思想。学院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方面广泛与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开展合作。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学科梯队。学院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选送中青年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
学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控制、测控技术、兵器测试技术、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国防科学技术奖、兵器工业科学技术奖、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努力加强教学质量工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十几项奖励。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宽基础高素质的自动化、信息科学、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工程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少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源自于1980年成立的经济管理系。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共三个硕士点,并拥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05年被授予省级名牌专业。为保障学院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学院还设有5个本科系,2个专业研究所,4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综合实验室,另设有图书资料、综合办公室、科研流动站、学生活动中心和研究中心等。
学院在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重点,多专业协调发展;狠抓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沿着“本-硕-博”的主轴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经管人才”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狠抓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软硬件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突出专业特色、建设特色专业,充分发挥经管院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双重作用。
在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秉承“敦德励学,知行相长”校训的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作用,不断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及自豪感,形成了独特的“厚学敬业笃行卓越”的经管文化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先,以质量为先”的做事准则,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形成了一种勤勉、进取、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经过全体教职工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集管理学与经济学为一体、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院。目前学院已经成为西安工业大学12个院系中学生人数最多、专业最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
西安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 五月的未央校区
特色,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西安第二工业学校(因为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故名为“西安市第二工业学校”),这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工程的军工配套项目,学校于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后于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从建校之初起,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二、第一、第三和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部委。1999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的办学定位,继续承担为国防工业和陕西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被陕西省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馆藏图书155万册,并有Springer等21类(种)电子信息资源,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10人,有5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3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学校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人、科技部和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三五人才”工程4人,有110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8名院士作为特聘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为学校兼职教授,并担任“西安工业大学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校设有14个学院、1个工业中心。拥有1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确立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4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5门陕西省精品课程、4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各类实验室114个,其中其中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陕西省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也设在学校。西安工业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高职生3400余人。
学校荣誉
学校长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兵工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973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项目、总装备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点项目等200余项。近三年来学校年均科研经费9756万元,其中2008年科研经费1.19亿元。近五年来,学校荣获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学校学术刊物《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在54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先后9次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30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30项。 学校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亚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冠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五连冠”,并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男子足球队曾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女子排球队曾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冠军;学校射击队多年来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法国梅斯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等学校签署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 面对新形势下发展的历史机遇,学校正积极实施发展规划,向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建设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详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斗!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传统
忠诚进取,精工博艺 学校的校训 敦德励学,知行相长 学校的办学特色 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学校的 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坚持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校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学产研结合之路;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学校的办学定位 学校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高 级专门人才;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
获得荣誉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历届领导
尹钧(1955-1963年任党委书记、校长) 廉振民校长
[1]张明德(1963-1965年任党委书记) 宗超(1963-1965年任校长) 郭韫(1965-1969年任党委书记、校长) 庄泽华(1980-1982年任党委书记) 何有先(1979-1982年任校长) 孙书孟(1983-1985年任党委书记) 武强(1983-1985年任校长) 骆秉璋(1985-1991年任党委书记) 朱崇荫(1986-1991年任代校长、校长) 郑洪刚(1991-2005年任党委书记) 舒朝濂(1993-2003年任校长) 刘江南(2003-2010年任校长) 廉振民(2011-今)
光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重要工科院系之一,2003年由原光电科学与工程系与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合并而 为省教学评估专家介绍光学重点实验室情况
成。光电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与学校创建初期的光学系,随着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先后更名为光学工程系、仪器工程系,后更名为光电科学与工程系。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前身是学校的科研所,是学校成立最早的专业研究所,经30多年的发展,在兵器靶场测试领域研制了一系列光电测试仪器,在我国兵器靶场测试行业享有盛誉。
学院规模
光电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学院面积约4000平方米。学院有2个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3个专职研究所(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微系统研究所)、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开设4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拥有“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也是学校的特色学科。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首批省级名牌专业。50多年来,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光学工艺、光学设计、光学测试、精密仪器制造、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光学工程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在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科建设取得喜人成果,1999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薄膜与光学检测实验室”,2004年先后经陕西省国防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科技部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学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在“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微光电器件制造与应用”、“光学加工与计量”、“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等方向造就了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四年,先后在国内外100多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I、ISTP等收录,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1千8百多万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 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中心5个,如泰勒.霍普森(Taylor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北方光电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红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光机器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制造联合研究基地,已经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在薄膜技术、光电元器件技术、光学检测、靶场测试技术及等领域极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白俄罗斯无线电信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学校的著名学者来校交流和合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2年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中国与白俄罗斯高技术合作开发中心,简称“中白合作中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光电工程学院将不断发展,必将为我国的光电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势专业
优势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书法)等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0�2�0�2�0�2�0�2�0�2 学校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之一,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曾隶属于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0�2�0�2�0�2�0�2�0�2 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5亿元,馆藏图书123.4万册,并有Springer等21类(种)电子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8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10人。有7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20余人。有11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有国内、外双聘院士8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担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0�2�0�2�0�2�0�2�0�2 学校现有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系、外国语言系、数理系和体育系等4个直属系;1个工业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
�0�2�0�2�0�2�0�2�0�2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光学工程、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省级名牌专业。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物理光学、光学零件设计、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应用光学和工科电路分析等9门省级精品课程。有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和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有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工业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0�2�0�2�0�2�0�2�0�2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2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5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
�0�2�0�2�0�2�0�2�0�2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0�2�0�2�0�2�0�2�0�2�0�2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项,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973、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以及省市等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创国内多项第一。积极开展学产研工作,近年来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0�2�0�2�0�2�0�2�0�2 2005年,学校成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亲自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0�2�0�2�0�2�0�2�0�2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以及陕西省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
�0�2�0�2�0�2�0�2�0�2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亚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三连冠”。
�0�2�0�2�0�2�0�2�0�2 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颇具特色与实力,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学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
�0�2�0�2�0�2�0�2�0�2 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0�2�0�2�0�2�0�2�0�2 在建设和发展中,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学校题词。国防部长张爱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教育部领导、兵器工业部领导以及省市领导同志为学院题词、来校视察工作。
�0�2�0�2�0�2�0�2�0�2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希望能帮到你)
【杂志名称】机械科学与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理论研究 设计计算机构分析 工艺.设备.材料 实验研究 CAD/CAM/CAE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版面费每页约200-250,图片另收费(好像是10/张)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EI源
【稿酬回报】按字数不同,大约每页不到50
【投稿感受】只要有新意,比较容易投中,本人投了几篇,保持全中。只是发表周期有些长(从投到发1-1.5年),
【其他】以前该刊在机械行业比较牛,但这两年有点下滑。不知是太牛了没和EI搞好关系,还是咋得,近两年一直没被收录,在唯EI是瞻的今天大大影响了吸引力。但在许多老教授心中其魅力依旧,所以可以投。
此外,该刊态度可以。
【杂志名称】核电子与探测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包括核技术、电子类等
【投稿联系方式】北京8800信箱,100020
【投稿费用】每页140元,要想提前发表需每页再多交几十元,不收审稿费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
【投稿感受】投稿录用率很高,一般一两个月就可以知道是否录用,很少作修改,EI收录的概率很高,如果为了发表EI收录的,可以向该刊物投稿。
【杂志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涉及信号处理、通信、数据采集等内容
【投稿联系方式】南京御道街29号,210016
【投稿费用】每页160元,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200元左右
【投稿感受】投稿时可以在寄两份打印费时同时寄出审稿费100元,以加快审稿速度,审稿很认真,不管是否录用都回寄审稿意见,只要文章有些创新就可以录用,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
【其他】很多重点大学都很认可该刊物,在它还不是核心期刊时,就得到西安交大等学校的公认,是核心类期刊中比较正规、稿件质量较高的刊物之一。
【杂志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计算机应用、电路设计、电子、信息等
【投稿联系方式】北京142信箱32分箱,100854
【投稿费用】版面费600元,审稿费100元
【杂志级别】核心,EI收录
【稿酬回报】100-200元
【投稿感受】投稿录用率较高,是电子信息类投稿较容易的期刊之一,发表周期在6-10个月。
【杂志名称】电波科学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电磁场、电波传播、电子信息类等
【投稿联系方式】河南省新乡138信箱3分箱,453003,
【投稿费用】审稿费200元,版面费我还没交,不能确定
【杂志级别】核心,EI核心收录
【稿酬回报】
【投稿感受】直接投电子稿到投稿信箱,对论文的格式要求较严格,在格式不符合要求时,编辑部会给你一份稿件要求的格式及所需材料说明等,审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
【其他】编辑部态度很好。
【杂志名称】 计算机应用研究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建模,仿真,网络,人工智能,比较杂。
【投稿费用】250元/页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无
【投稿感受】录用率非常高,如果有牛基金支持的话几乎不审稿,半个月内有消息。整体感觉就是太贵,想上增刊,交钱就行(250元/页)。无审稿费,2~3月就知道结果了!编辑态度差!
【其他】可以网上投稿
【杂志名称】 通信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在通信领域,信号处理和网络均可
【投稿费用】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据说与EI闹翻,故未被EI索引
【稿酬回报】
【投稿感受】审稿时间超长,严格3审,大约搞了8个月
【其他】
杂志名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报道电机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
【投稿费用】500元/页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有
【投稿感受】据说录用率始终保持在18%以下。但是投稿审稿很快,2~3月就知道结果了!编辑态度很好!
【其他】可以网上投稿
【杂志名称】 高校化工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工、环境等。
【投稿费用】版面费不知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EI核心
【稿酬回报】不知
【投稿感受】录用率低,编辑部工作效率低下,态度差
【其他】可以网上投稿
【杂志名称】传感技术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传感器、自动检测、电子学等
【投稿费用】无审稿费,版面费500
【杂志级别】EI Compendex
【稿酬回报】80
【投稿感受】我投过几次,都中了,编辑态度很好。录用快(1个月左右),发表快(6~8个月)。在EI收录的期刊中,无论是收费和态度来说,我认为都是相当好的。
【其他】Email投稿的同时要寄一份有全部作者签名和单位公章的打印稿。
【杂志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栏目:博士论坛学术探讨 产品、研发、测试 网络、通信与安全数据库与信息处理 工程与应用。
【投稿费用】先交审稿费70元
【杂志级别】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
【投稿感受】审稿周期比较长,一般得3个月以上,投稿难易程度中
【其他】可以网上投稿,编辑部态度不错
【杂志名称】农机化研究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栏目:农业发展新视点、农机化工程、农业机械理论与设计制造农业机械试验研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投稿费用】无审稿费,版面费280/页
【杂志级别】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无
【投稿感受】审稿周期比较短,一般一个月以内,投稿容易,一般一投即中.
【其他】编辑部态度不错
【杂志名称】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生物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
【投稿联系方式】邮寄投稿,打印稿一式两份
【投稿费用】审稿费50,版面费200/页
【杂志级别】核心,EI Compendex来源期刊
【稿酬回报】100
【投稿感受】审稿周期较长,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但外校也接受,感觉还好发.
【其他】编辑部态度一般
【杂志名称】计算机应用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投稿费用】约200元/页(投稿6个版面,版面费1257元,不知道怎么算的)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稿酬回报】有
【投稿感受】三审,审稿速度较快,二~三个月就有结果,半年可发表,编辑态度不错,回复也很及时.
【其他】网上投稿,审稿费50元,版面费不便宜(无基金)
【杂志名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类期刊:机械、能源、动力、材料、电气、电子、信息与控制、计算机、化工、生物工程、建筑、交通、管理、数学、物理、工程力学及有关交叉性学科
【投稿联系方式】邮寄投稿,打印稿一式3份
【投稿费用】审稿费(100元)待论文录用后与发表费一同收取.版面费150/页
【杂志级别】核心,EI Compendex来源期刊
【稿酬回报】100
【投稿感受】审稿周期3个月,EI收录率高,主要收本校文章,选择地发表校外及海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的优秀论文.
【其他】编辑部态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