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生殖健康咨询师相关论文

2023-02-10 23: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殖健康咨询师相关论文

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中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作者(吕 敏),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应正视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种种存在问题,采取多种性心理健康理念的教育形式,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科学有效的策略。[关键词]性心理健康理念 和谐建构 问题 策略随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以及青春期逐渐提前的大学生们自身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加剧了当代大学生对建构健康的性心理理念的渴望,却又苦于无处可问或难以启齿,长期处于困惑与焦虑之中。因此,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的和谐建构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一、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存在问题1.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弱化。我国学校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是在具有近代意义的学校建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20年潘公展编译美国Bigelow著Sex Education一书,以《巴哥罗底两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在《教育杂志》分三期全文发表,这是我国最早全册编译的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专著。1922年4月美国节育专家山格夫人(Mrs. Margaret. Sangert)到华,应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邀请,在北大三院作节育讲演,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生育、性、避孕等的公开讲演,也是我国学校公开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讲演之始。1922年11月我国新学制公布实施,学者们在报刊纷纷著文,大声疾呼确立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在新学制课程设置中的位置。与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学校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却弱化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也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2.时代呼唤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面对大量外来的性文学、影视、艺术的性知识、性价值观、性行为等的传入,很多人处于错综复杂与迷茫之中。缺乏性知识,特别是缺少与时俱进的性知识和性学修养、对国外性学动态缺乏了解等是突出的原因。中国要融入于世界大家庭,必须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和行为。至今,我国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性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2003年发表的北京等38所高校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的性认知、性行为等方面,与时代要求相差很大。3.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及时给予青春期生理心理的性健康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将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由于性心理健康理念知识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学生中时有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阴道炎等疾病的出现。而且,不洁的婚前性行为的发生还导致了大学生感染性传播疾病,有研究发现,非婚性行为可以使性病艾滋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外,由于性心理健康理念知识的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手淫或性行为后出现恐惧,同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 ,导致心理疾患的发生。因此,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刻不容缓。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存在问题的对策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方面既要站到较高的视角,学习世界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又要结合国情,正视地区发展差别,选择进行,以免得不偿失。因此,应从以下几种教育形式及其综合运用的效果进行探索和比较,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的基本方法、有效模式和基本规律。1.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公开、坦诚、彻底地与大学生谈情论性。可采用理论课、观看影碟等多种方法。2.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提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以举办班会、小组讨论、讲故事及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学形式,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3.采用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在单位时间内,经教与学的积极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确定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具有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4.采用双向评估方法。在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以对培训内容及教师培训能力进行评估。5.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统媒体的作用。通过建设好宣传教育网站,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掌握性知识,对性病艾滋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开展性心理咨询。对于已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可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认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消除性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三、结论与探索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塑成了人们的性学观,改革开放后还在发生大裂变,但与世界进程相比,其变化仍滞后于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的需要。因此,应正视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种种存在问题,采取多种性心理健康理念的教育形式,进行探索和比较,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科学有效的策略。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肖泽萍的代表性论文

1. Xiao Zeping, Yan Heqin, Wang Zhen, Zou Zheng, Xu Yong, Chen Jue, Zhang Haiyin, Ross CA, Keyes BB.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in china. : Am J Psychiatry. 2006 ,163(8):1388-91.(SCI 2005年IF: 8.286)2. XIAO Zeping, CHEN Xingshi, ZHANG Mingdao,et a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Modern Electrophysiology. 2003;10(1)18-22.3. Xiao Zeping, Yan Heqin, Wang Zhen, Zou Zheng, Xu Yong, Chen Jue, Zhang Haiyin, Ross CA, Keyes BB.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in china. J Trauma Dissociation. 2006;7(3):23-38.4. Wang J, Hirayasu Y Hokama H, Tanaka S, Kondo T, Zhang M, Xiao Z. Influence of 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 on auditory P300 in drug-naive and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5 Apr;59(2):209-14.5. Colin A. Ross, Benjamin B. Keyes, Zeping Xiao, Heqin Yan, Zhen Wang, Zheng Zou, Yong Xu, Jue Chen, Haiyin Zhang. Childhood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in China.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2005,14(4):115-126.6. Yalin Zhang, Derson Young, Sing Lee, Honggen Zhang, Zeping Xiao, Wei Hao, Yongming Feng, Hongxiang Zhou, Doris F. Chang.Chinese Taoist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7. Yifeng Yang, Zeping Xiao, Weixiong Chen, Hong Sang, Yousheng Guan, Yanwei Peng, Diran Zhang, Zhongzhong Gu, Mincai Qian, Guang He, Wei Qin, Dawei Li, Niufan Gu, Lin 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TP53 is genetically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4. 369(2):126-131. (IF: 2.091)8. Xinzhi Zhao, Ruqi Tang, Zeping Xiao, Yongyong Shi, Guoyin Feng, Niufan Gu, Jianguo Shi, Yangling Xing, Lijuan Yan, Hong Sang, Shaomin Zhu, Huijun Liu, Wuyan Chen, Jixia Liu, Wei Tang, Jing Zhang, Lin H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 ( DPYSL2 ) gene in schizophrenia: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y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05. 2:1-8 (IF:4.128)9. Lawrence park, Zeping Xiao, Jonathan Worth, et al. Mental Health Care in China: Rencent Chang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Harvard Health Policy Review.2005,6(2):35-45.10. Xiao Ze-ping, Chen Xing-shi, Zhang Ming-dao, et al. Folloe-up Study of three cognitive potentia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2005,17(2):79-82.11. 肖泽萍,陈兴时,楼翡璎等. 强迫性神经症的脑电生理学实验研究。(1)强迫症、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的关联性负变(CNV)检测。中国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1;6(2):27-30.12. 肖泽萍,陈兴时,楼翡璎等. 强迫性神经症的脑电生理学实验研究。(2)强迫症、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国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1;6(2):31-34.13. 肖泽萍,陈兴时,楼翡璎等. 强迫性神经症的脑电生理学实验研究。(3)强迫症及抑郁障碍的失匹性负波(MMN)检测。中国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1;6(2):35-37.14. 肖泽萍,施琪嘉,童俊等.谁适合作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42-144.15. 肖泽萍.心身疾病及相关问题.中国健康教育,世界卫生日专刊,200116. 肖泽萍,张明岛,严和骎.强迫症的病理心理机制研究进展.上海精神医学,2002,14(1):45-4717. 肖泽萍,张明岛,严和骎.强迫症的生化、内分泌研究进展.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109-11018. 肖泽萍,张明岛,严和骎.强迫症的神经病理学及遗传研究进展.上海精神医学,2002,14(3):168-16919. 肖泽萍.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心理治疗.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3): 174-177.20. 肖泽萍.精神分析在中国能否奏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68-76921.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有无遗传史的强迫症患者心理及生物指标比较研究. 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11(2):89-91.22. 肖泽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与健康,2003,1:4-623. 肖泽萍,陈兴时,张明岛等. 强迫症、抑郁症及焦虑症事件相关电位的比较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2):81-84).24.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 强迫症、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的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 211-214.25. 肖泽萍,陈兴时,张明岛等. 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三种认知电位的随访比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23(6):518-520.26.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9):620-623.27. 肖泽萍.女性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性教育与生殖健康.2003.3: 32-3828. 肖泽萍,江开达,李华芳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心理/精神障碍及其防治,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3)206-208.29. 肖泽萍,陈珏,李培勇等.强迫症与焦虑症、抑郁障碍脑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06-508.30. 肖泽萍,陈兴时,张明岛等. 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2):92-95.31. 肖泽萍,陈兴时,张明岛等. 强迫症患者的整夜多导睡眠图检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335-338.32. 肖泽萍. 强迫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331-334.33. 肖泽萍,陈珏,张明岛等.强迫症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4):368-37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