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幼儿园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考虑好如何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问题,尤其是路远、年龄有小的孩子,没有家长接送的话,根本就没有能力自行回家。
而且如今大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任谁也不敢放孩子自己走回家,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还毁掉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但是, 一位大学教师却十分看不得“家长接送”这种行为,他还特意批判了那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 这是怎么回事呢?
每到中小学上学和放学的时间点,也就是高峰期,大马路上经常会堵成一片,除了上班族的贡献,主要的拥堵制造者就是接送孩子的家长了。
作为没有孩子的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家长们拥堵大马路的行为 ,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替别人思考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也是特意针对家长上下学接送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利用日本小学生举例子, 据说在日本,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是没有家长接送的。
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这群孩子都手牵着手,背着书包,路远的就坐电车,路近的就步行,从来不需要家长的担忧,所以日本的小学生从小独立能力就强。
这么对比来看,的确是我们太惯孩子了吗?毕竟在我们国家,低年级的孩子是必须要接送的,家庭生活好了以后,当下有很多高中生也会被父母接送上下学。
“这种接送孩子的行为就是巨婴式养娃”,大学教授毫不留情的批评道,“家长迟迟不敢放手,我们这样如何养出未来国家的栋梁?”
此话一出,引发了网络上的大讨论,一部分网友说终于有人敢说出心里话了,家长们每天接送孩子的行为真的应该改改了。
可是也有家长针对这位教授的回答,给出了霸气的回怼,并表示自己接送孩子不是溺爱,而是真的关爱。
不少高中生和小学生的家长都不赞同这位教授的观点,并怒怼教授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说话太欠考虑,一点都不深入调查实际就发言。
首先,家长为什么要接送孩子? 除了孩子年纪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以外,一些年纪大的高中生也是很有必要接送的。
高中正处于学习最繁忙的时刻,而且大多走读生的家离学校都不算近,没有家长接送,就以为这孩子要多在路途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
高中生本来就天不亮就要上学,晚上熬到凌晨才能睡觉,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留给自己上下学了,父母接送孩子,难道不是为了孩子考虑吗?
其次,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 学生上下学的路上是最容易发生拉帮结伙、搞小团体甚至是校园欺凌事件的。
尤其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们都进入了青春期,一些男孩子更是叛逆得很,朋友和同学之间关系有摩擦就会被无限放大,演变成恶性事件。
谁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在放学回家的半路上受人欺负,那索性就由家长接回家最为合理。
最后一个原因也就是我们文章最开始就说到的安全问题, 安全隐患无时无刻都在,如果这位教授敢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大马路上穿梭,那就祝你平安。
考虑问题要从 社会 现实出发,虽然说别的国家和地区有小学生不用接送,但是那也只是在他们自己国家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再者说,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家长都是坚持接送自己家孩子上下学,也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大规模巨婴事件,这位教授还是要为自己说话的真实性负责任。
家长们的苦心,我们可以理解, 只要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做到溺爱,把握好这个分寸,其实就够了。
今日话题:你觉得上高中以后家长还有必要接送孩子吗?
2018年9月份的时候,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一项覆盖了15万人的调查显示:70后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四年以上,80后是三年半,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
我呢就是一个95后,大学刚毕业,刚进入公司实习的时候,真的特别敏感, 特别玻璃心,总觉得别人在说自己做的不好,总害怕做错事,收到指令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自己完美地做好,然而事实却是时间浪费了,事也没做好。基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循环,怕做错事――越怕越没做好――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怕做错事……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90后、95后是职场巨婴,玻璃心,个性张扬,被害妄想症,希望有人事事指点等等。
可能有些夸大了吧,至少我认识的人中都没有这样的,玻璃心会有,但是偶尔吐槽就好了,我们都知道职场毕竟不是学校的。
然后呢,分享一些算是适应了职场的经验吧。
第一,作为新人,应该主动去融入团队。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排斥,所以刚开始就是熟悉的时候,作为一个新人,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来主动邀请你融入团队,你应该主动去融入,一切都取决于你。比如说同事们一起去吃饭或者点外卖,你可以主动问一句能不能一起吃或者一起点,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了。
第二,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上级会给你分配很多工作,可能你这一个工作还没做完,下一个工作就又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分清轻重缓急,按照轻重顺序来做。不要埋怨事情太多,做不完,其实也许就不是让你今天之内就做完,但是一定要去做。
第三,当收到任务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有什么要求。比如说请你做个表格,要问一下做一个哪种表格,什么款式的,自己琢磨一下领导最想看到的数据,然后在表中主要显示这个数据,其他数据可以放在另一个表格里面供检查使用。
第四,到下班点了,如果工作做完了,该走就走,跟大家说一声就好了,千万别不好意思,无所谓的加班就是浪费时间。
第五,收到任务一定要做到完美,不会就努力学习,直到把工作做到别人指不出缺点甚至是另辟新路,总之呢,就是让别人觉得这个工作就只能是你做,你不在的时候,没有人能做,那你就离升职加薪不远了。
最后,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在电影《千与千寻》里有这样一个令人耐人寻味的角色,那就是汤婆婆的儿子,他拥有巨大的身体,但心理上却是一个孩子。只要儿子喜欢汤,婆婆就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只要得不到满足,儿子就会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甚至说一些恶狠狠的言语。
汤婆婆的儿子和她有共生心理,她在儿子就在,如果她不在了,儿子也活不了,这就是“巨婴”。
他们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母,他们偏执分裂,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妻子坚决要和32岁的“巨婴”丈夫离婚,她坦言:和他在一起就像照顾儿子一样,心太累了,只想快点逃脱。
01.晚婚男女,相识半年后结婚
她叫吴莉莉(化名),30岁时经朋友介绍认识比自己大两岁的陈月(化名),两人的第1次见面,为彼此留下了好印象。 此后的时光里,两人一起聊天、玩耍、玩游戏,年纪不小的他们,认定了彼此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在相处半年的时间后,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吴莉莉和丈夫陈月拍了很多结婚证,一张张的结婚照贴满了他们的新房,婆婆为他们准备了一百多万元买的九十几平米的婚房,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去居住过,因为丈夫坚决要和公婆一起住。
都说恋爱是甜蜜的,婚姻是现实的,恋爱的时候,总喜欢把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看,结婚后就慢慢地发现“原型”,那些不好的、缺点,全都显现出来。 吴莉莉的婚姻也是如此,恋爱时很甜蜜,但是结婚后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爱情是享受,婚姻是忍受,忍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那么这场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吴莉莉和丈夫刚结婚不久,婆婆就急切地希望早点抱孙子,于是两人去医院检查,双方都有点小问题,医生开了药,两人在慢慢调理。
身体的问题,可以解决,但心理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吴莉莉和丈夫结婚没多久,她就发现了端倪,丈夫不爱说话,没有朋友,对于性格外向的吴莉莉来说,她在一旁说个不停,但丈夫就像一面墙,很难回应自己一次,每次回应自己,都是一两个字。 时间久了,没有得到有效地沟通,矛盾就出现了,这些吴莉莉都忍了,想着一步步慢慢地改变丈夫。
为了改变丈夫,她多次劝说丈夫出去找一份工作,但是丈夫陈月不愿意工作,他整日面对电脑,他的世界里只有游戏。虽说一个月在游戏里能赚不少钱,但赚的多就花的多,一两年的时间陈月赚了七八十万,结果陈月一分存款没有,吃的喝的用的全是吴莉莉挣的钱。 因为这些事情,吴莉莉多次和丈夫争吵,可是丈夫就是一面墙,任凭吴莉莉的“暴风雨”,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这些吴莉莉都可以忍,但最让吴莉莉不能忍的是,他们和公婆一起住,每次吃饭时,婆婆都要给丈夫夹菜,吃鱼时,还要把鱼刺挑出来给丈夫吃。
这一切,在吴莉莉看来是多么不正常,可她的丈夫早已习惯了,而且还产生了依赖。吴莉莉和丈夫结婚的一年多时间里,丈夫全身上下全是自己买的,吃的喝的用的全要她一个人操心,她就像照顾一个儿子一样,照顾自己的丈夫。
02.坚决要和32岁的“巨婴”丈夫离婚
因为这些事情,吴莉莉和丈夫经常发生争吵,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吴莉莉直接跑回娘家。
吴莉莉在娘家住了二十多天,丈夫没有找过她,连一次电话都没有打过,最终还是婆婆打来电话。丈夫陈月冷漠的态度,让吴莉莉彻底心寒,迫于无奈,她只好向丈夫提出离婚。
吴莉莉提出离婚后,丈夫陈月不管不问,反而是婆婆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来询问陈月何时回家,婆婆帮丈夫辩解,诉说着她对吴莉莉有多好,劝吴莉莉回心转意等等。
当得知吴莉莉坚决要离婚时,婆婆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口口声声地说着,为他们准备100多万的婚房,把儿媳妇照顾的无微不至, 如今却要离婚,生气的婆婆直接将吴莉莉留在家里的衣物和物品,通通扔进了杂物间。
婆婆坦言,自己有些溺爱丈夫,因为在婆婆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众多,没有得到母亲的爱,婆婆不想自己的儿子和她一样,于是从小对儿子百依百顺,儿子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揽,只要儿子喜欢,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所以儿子不善言辞,没有责任心,自理能力差,所以即使他们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依旧把生活过得如此糟糕。
如今吴莉莉提出离婚,在婆婆和丈夫看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两家人坐在一起协商,吴莉莉和陈月沉默不说话,而两边的母亲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外人看来,离婚的不是他们小两口,而是两位老人一样。
在这段婚姻里,吴莉莉和丈夫陈月关于离婚达成协议,双方各退一步,吴莉莉退还部分彩礼陈月3万元。但当陈月的母亲知道后,马上翻脸,不接受这个协议,和吴莉莉吵了起来了,最终双方意见未达成一致,等待后续调解。
这就是吴莉莉和32岁“巨婴”丈夫的故事,他们两个人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只花了半年的时间,结婚一年多,因各种琐事,婚姻走到尽头。
03.这样的婚姻很累
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忙里忙外的都是婆婆。结婚时,婆婆为他们准备新房,让他们拍幸福的婚纱照,为他们举办隆重的婚礼, 仿佛吴莉莉不是和丈夫陈月结婚,是和婆婆“结婚”一样;离婚时,丈夫的态度冷漠,不管不问不关心结果,全程都是婆婆和自己协商,仿佛她是在和婆婆“离婚”一样。
这样的婚姻着实让人觉得很累,和丈夫在一起吴莉莉就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丈夫,将来有孩子后呢?将来公婆老了呢? 吴莉莉在这段婚姻里要承受太多的角色和压力,所以她才会坚决提出离婚。
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丈夫,陈月始终在扮演一个“儿子”的角色,他不愿意和妻子单独居住,他不愿意去工作,他和母亲有共生心理,他偏执分裂,对外界不管不问,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于这样的自己,他很迷茫,他想改变,他想逃脱,可他离不开自己的母亲,所以他一辈子也改变不了,这就是最爱他的人带给他最深的痛。
吴莉莉嫁给这样的“巨婴”丈夫真的很累,长期下去,她会在不知不觉中取代婆婆的“职务”,和丈夫在一起像照顾儿子一样,所以离婚是最好的选择。
写作最后:
杨澜也曾说: “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一方全心全意付出,而另一方无动于衷,如此不平等的婚姻,肯定会伤痕累累。
罗宾·威廉斯说: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那个使自己感到孤独的人终老。”
在这段婚姻里,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共同的目标,婚姻带给自己的只有孤独。
劳伦斯在他的经典名著《儿子与情人》中写道: “他全然不知,妻子对他多了一分宽容,是因为少了一分爱情。”
一次次的忍让,看似宽容,实际上是不爱了,累了,倦了,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爱他,就多为对方着想。
吴莉莉的故事给我们很多警醒,不管是婚姻,还是教育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最后问问大家,这样的婚姻还有必要继续吗?
我是一月爱八月,我有故事,你有茶吗?如果文章有帮助到你,希望你也帮助我一下。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与谁同行,我用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希望得到你的“点赞”称赞。
文|良大师
1.
我给孩子定的规矩不多,只讲哪些事不能干。其中有一件是:不能穿着睡衣出门。
你也许觉得很矫情,但这是在培养孩子的 边界感 。
心理学家武志宏出过一本书叫做《巨婴》,揭露中国成年人的心理弊病:很多人身体虽已成年,可心智还是处在婴儿期。
“巨婴”这个比喻很妙,从生理学的角度,脱离婴儿期的心理表征就是,知道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不是和自己融为一体的,两者是有边界的。
可是,就如《巨婴》所揭示的那样,很多成年人,其实并没有边界感,他们把很多东西都混为一谈。
2.
Annie·Liu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育儿专家,也是我的朋友,她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所以,她对两国教育孩子的差异,颇有心得。
她说中国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普通缺乏“边界感”。
什么意思?
Annie举了个例子,中国父母常有的事。
给孩子买了一瓶饮料,你说,来让妈妈尝一口。于是就着一支吸管,两人一同分享。
这在Annie眼中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事。
正确的做法是,事前先问孩子,你愿意和妈妈分享吗?
在孩子同意后,再拿个杯子倒出来。如果孩子不同意分享,你就随ta。
这就是边限感。
你要让孩子知道,这瓶饮料的所有权是ta的,不是你们两个的。
你也许会像我当时提出两个问题。
* 不分享不就是小气吗?
* 喝不完不就浪费了吗?
关于第一点,Annie的回答是,大方和小气都是孩子的一种特质。
有的天生喜欢分享,有的天生自我产权保护意识就强,本无优劣,你更不能去强迫,只能事后引导。而且,孩子渐渐知道协同的重要性时,自然会懂得分享。
关于第二点,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这次没喝完,下次就要买更小支的,或者在妈妈同意的前提下,和妈妈分享。
也就是说,在孩子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让ta知道应该承担的责任。
你也许觉得这么小一件事,值得这么郑重其事的说道吗?
当然有必要,你看那些穿着睡衣满街跑的人、餐厅里大声喧哗的食者、张口就问你工资几多的点头客......
他们的问题不在于明知故犯,而在于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所以,漠视边界感是无意识的表现,如果不从小培养,长大成为巨婴在所难免。
3.
去年年底有一则视频刷爆朋友圈。
伊恩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同学聚会时,想露一手中国的传统名菜:番茄妙蛋,可这货就是个吃货,不会做,怎么办?找父母喽。
于是发信息求助老妈,老爸也来凑热闹,老两口说了半天,小恩同学也没听明白。
后来父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拍了段番茄炒蛋的视频,发了过来,儿子比葫芦画瓢,最终得到同学们的称赞。
经人提醒,伊恩突然意识到,中国与美国的时差有12个小时, 也就是说,当时是中国的凌晨4点......
这个视频其实是个广告,广告结语是: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据说看哭了一大片人,感动于父母的无私。可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边界感的典型表现。
在小恩心目中,与父母的边界是如此模糊,老两口就是24小时可随时差遣的机器人。
你可能会说,他是忘记了时差,可是从心理学角度,忘记常识是一种选择性遗忘,也就是说他的潜意识中,这事儿压根就不重要。
深挖一层,这种无边界感,其实就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正是父母的用力过猛,冲淡双方边界;正是父母的无微不至,喂养了一个个巨婴。
作为父母,你可以把“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装在心里,可你就是不能表现出来,你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大于全世界,那只会催生出ta们心智上的残缺。
我为什么拿这个广告说事?因为这种充满细节的桥段,一般都会存在原型,这种原型在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
我曾面试过一个小鲜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又是朋友介绍,于是按简历上的电话打过去,打算先聊一下,接电话的竟是他母亲,和我唠了20分钟,一直说自己孩子如何优秀。
虽有些诧异,但还是让她通知儿子来面试。
第一次面试,一般就是我和行政助理两个人,结果不错,才会往人资上报。
那天,她和儿子一起过来。进了小会议室后,她竟不愿离场,碍于情面,我也默许了。
更奇葩的是,在问他儿子问题时,儿子稍有卡顿,她就抢先作答。
无奈,我们提前结束了面试,我也爽快告诉朋友,这事儿不成。
我不是不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太泛滥的爱只会把蜜糖变成砒霜。
就像网络作家Jenny乔所说:
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4.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处理不好自己与爱人的关系。
阿兰是我太太要好的同学,结婚没多久就离婚,原因很荒诞,因为10万块钱。
阿兰老公是个妈宝,结婚后不顾阿兰反对,听从老妈安排,仍然住在一起。
这在中国本无可厚非,但由此摩擦也渐渐增多。
阿兰是个有洁癖的人,却发现浴巾等物品被婆婆捞来就用,这些都是小事,阿兰也忍了。
真正的导火索是老公弟弟的婚事,由于彩礼太高,婆家积蓄不足,于是想借阿兰父亲10万元。
老公和阿兰商量,阿兰说父亲也没太多积蓄,他自己还要养老用,就没同意。
谁知老公绕过阿兰,直接去找岳父提要求,这下把阿兰激怒了,和老公在房间里吵了起来,阿兰的意思是,10万块钱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凑,可没和她商量好,就直接找她父亲显然不妥。
吵着吵着,婆婆直接推开房门前来助战,和老公一起数落阿兰,最后的结局就是劳燕分飞。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起悲剧的罪魁祸首不就是不懂得边界和分寸吗?
你可以说老公孝顺持家,可他执的是大家,小家就不用管了?显然他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和爱人已经是一个新的家庭单位了;
这就是边界感的模糊,分寸感的消失
周国平就曾说过: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5.
在一个社会体系中,边界感尤为重要,然而这却是很多人的软肋。
讲两小故事,第一则是我自己的。
一天一位读者,加了我的私信。
一上来先使劲夸我的文章,我正得意,她紧接着就是一通盘问,之前在平安做什么职位?收入有多少?现在创业感受如何?老婆对创业支持不支持?
看我有点沉吟,于是她把自己的经历,向我展开了一边。
然后说:“你看我多直率,创业者都是兄弟姐妹,怎么感觉你有点虚呢?”
我也只能直率说:“我不太习惯你这么直率的人......”
那姐们竟然来了句:“慢慢你就会习惯,而且还会觉得很舒服......”
舒服你个大头鬼,越往后我越不舒服。
她经常不是让推荐书,就是让我发一些材料给她,开始我还一一照办。
直到有次我正在上课,她多次拨打我的手机,我都给挂掉,微信告诉她有事留言,有时间我会回复。
结果她留下一句:“你是导师,我还一直把你当朋友,你有点让我失望了......”
看完这句,我终于下决心把她拉黑。因为,如果她把我当成奥特曼,我岂不是还要去拯救世界?
况且,我真的没把她当朋友。
再讲一则,很久以前老同事的故事。
大锤和定飞同一时间进公司,并肩作战,关系甚好。
后来定飞去了总公司,平步青云,节节攀升,又被调回原地区,就任地区总监,而大锤也不算差,在一家营业部做经理。
在得知定飞当大区总监时,大锤开心坏了,逢人就说两人的交情如何如何。
在定飞的履新酒宴上,大锤喝了不少酒,和定飞搭肩勾背,回忆峥嵘岁月。而定飞却似笑非笑,目光深邃。
然而不久,大锤有些失望,该得到的关照没有,反而定飞还总盯着他的营业部挑毛病。
加上大锤的火爆脾气,小摩擦不断升级。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大锤迟到,定飞一点不客气,要求晚到者不得参加会议。
大锤炸毛甩门而出,一瞬间,听到定飞对其他人说:“咱们有些干部,仗着有点资质,就目空一切,这歪风得治治了。”
大锤终于按捺不住,踹门而入,边冲向定飞,边骂道:“你特么什么玩意,你忘了你是谁了!”
幸好被众人拦下......
没过几天,总经理室发文,罢免大锤的营业部经理职务。
本来两个人挺好的关系,最终成了仇人......
这两则故事说明什么呢?用三毛的两句话很贴切:
6.
邦达列夫说:
其实不仅如此,人类最美的寓意,也存在于边界感之中。
《天堂电影院》中讲了个故事。
中世纪时,士兵爱上公主。公主要求士兵在城门口等100天,如果能做到,就嫁给他。
士兵果然在城门下守候,无论烈日高头,而是暴雨倾盆,一天又一天,可是在第99天,士兵冒然离去,再没回来。
有人解读说,“那99天,代表士兵对公主的爱,剩下的最后一天,却代表士兵的边界,他在守卫自己的尊严。”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
"士兵用99天证明对公主的爱。如果公主动了心,爱上了他,少这一天,也不妨碍以身相许。
如果公主并不爱他,他离开正好给公主找借口。士兵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公主。所以,那最后一天就是士兵送给公主的边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