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3-02-10 1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来稿具体要求:1.着重介绍经过实践肯定的并且切实给合基层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要的医学研究成果、防病治病经验与技术。实用性与技术性要强,且主题明确、内容新颖、材料真实、数据准确。2.稿件内容科学,无技术上的错误,药物剂量及重要的数据务请核对准确无误。3.文字简洁精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稿要求有3~8个主题词。一般文稿不超过2500字,讲座、概述不超过3500字,病例报告限1000字之内。4.名词术语以通用标准为准,全稿统一。用简称时,于文中初次出现时在全名后括号内加全称。计量单位按我国计量法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合书写,常用剂量单位使用符号,如kPa、kg、L等;中药剂量以“g”(克)计算。时间计量单位用天、小时、分或秒时,分别写作“d”、“h”、“min”或“s”。数字以用阿拉伯数字为原则,数字书写实行三位分节法(如3764写作3764),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等不用三位分节法。5.层次与序号:尽量减少层次,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写法如下:1(顶格)×××1.1(顶格)××× ×××1.1.1(顶格)××× ×××夹在段落内连排的序号用①②③6.图表要少而精,与文字叙述配合得当,切勿重复。凡用简洁文字能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采用三线表,两侧边线及表中斜上线及纵线均省略,表格随文列出。线条图用白纸或坐标纸墨绘,要求清晰准确,同一文稿内各图大小比例要一致。照片图要清楚,对比度要好,稿件正文中插图部位请画一方框,并注明图题、图号。7.文稿中引用他人文献内容时,务请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脚注,说明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8.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独家收录。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上述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稿件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9.来稿请打字,并附软盘。若无条件,请用钢笔誊写在非红格单面稿纸上(最好用20×15=300字稿纸),字迹工整清晰。简化字的使用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占一格。10.来稿请勿一稿两投,作者若改投他刊,请事先写信通知本刊。来稿请写清楚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军事单位要写明驻地),以便联系。来稿刊出后,赠送当期杂志2册,暂不付稿酬。11.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因人力有限,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2个月后未接到采用通知者,请作者自行处理。12.为方便稿件的修改与编排,缩短修稿周期,希望能采用E-mail投稿。13.本刊对每篇来稿收取20元审稿费,请在投稿同时汇款。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是国家级刊物吗?

刊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主办: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7185
CN: 21-1502/R
邮发代号: 8-22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曾用刊名: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创刊时间:1994

是国家级

手足癣有什么金方?

手足癣是浅部真菌侵犯指(趾)间及掌跖面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中医学将手癣称为“鹅掌风”、“鹅掌疯”;将足癣称为“脚气”、“脚湿气”、“臭田螺”、“趾缝烂疮”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水疱型:初起为成群或散在的针头大小水疱,剧痒,疱壁厚,不易破裂,干燥后表皮脱落形成鳞屑,新的损害继续出现。皮损多发生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旁。②擦烂型:表现为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因搔抓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容易引起继发感染。③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多发生于手掌、足跟部。
手足癣尤其是足癣是一常见的皮肤真菌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导致局部感染,甚至引起丹毒、癣菌疹等多种其他疾病,应高度重视。
(一)内治方【方一】完肤美掌汤【来源】新中医,2001:33(4)
【组成】黄芪、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各30克,生地黄20克,当归、苦参、厚朴各15克,穿山甲、陈皮、防风、苍术各10克,甘草5克。
【功效】补气养血,祛风除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剂为1疗程。
【方二】四妙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来源】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3(2)
【组成】苍术12克,黄柏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0克,萆薢12克,防己10克,栀子1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治疗手足癣重症或感染化脓,肿连足背者。
【方三】内服验方【来源】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
【组成】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黄柏10克,黄精10克,花椒10克,土茯苓10克,藿香10克,白鲜皮10克。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日为1疗程,一般连服1~2个疗程。
【方四】中药散剂【来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10)
【组成】苍术、白术、薏苡仁、藿香、陈皮、砂仁各100克,白芷50克,茯苓150克。
【功效】健脾化湿。
【制法】上药研末,备用。
【用法】每次1汤匙,日2次,口服。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角化型手足癣。
(二)外治方【方一】外洗验方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功效】收敛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方二】外洗验方二【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5)
【组成】川槿皮30克,川楝子30克,蛇床子20克,黄柏30克,蒲公英30克,苦参20克,川椒15克,百部草30克,金银花30克。有渗出者加明矾15克,大黄20克;皮肤皲裂者减苦参、黄柏、川椒,加紫草30克,皂角30克。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3升,煮沸30分钟。先局部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手或足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用2~3日,7日为1疗程。
【方三】外洗验方三【来源】中医函授通讯,2000:19(6)
【组成】生百部60克,生地黄60克,苦参20克,黄柏20克,马齿苋30克,枯矾10克(后下)。浸渍型加土槿皮30克,苍术30克,地榆30克,土茯苓30克;鳞屑角化型加红花15克,蜈蚣3条,僵蚕15克;水疱型加用生蒜,切片涂擦患处至水疱基底部变红,有轻度刺痛感为宜。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取前五味加水2升,煎20分钟取汁。二煎加水1升,煎20分钟后将头煎所取药汁兑入,纳入枯矾,使之溶匀。
【用法】浸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日3~4次,连续6日为1疗程,每剂药可用2日。一般1~2个疗程即愈。同时用药水浸泡袜子、拖鞋、毛巾等物品。
【方四】外洗验方四【来源】新中医,2002:34(10)
【组成】藿香、百部、蛇床子、大黄、黄精、苦参各30克,白矾(冲)、蜂房各20克。
【功效】润肤软坚,杀虫止痒。
【用法】加水1升煎至400毫升,待温时,浸泡患病手足,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备注】适用于治疗角化型手足癣。
【方五】外洗验方五【来源】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3:5(6)
【组成】黄柏30克,龙胆草30克,射干15克,苦参30克,大黄10克。水疱型及趾间糜烂型,加明矾30克(后入)。
【功效】清热泻火,治风杀虫,收敛。
【用法】水煎外洗,日1剂。
【方六】外洗验方六【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7)
【组成】白鲜皮30克,威灵仙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紫草20克,地肤子30克,硫黄5克,全蝎3克。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祛风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2升,煎至约1.5升,待温后浸泡手足,每次30分钟,日2次,每剂用2日,连用3剂为1疗程。
【方七】外洗验方七【来源】陕西中医,2004:25(3)
【组成】紫草、苦参、防风、蝉蜕、丹参各15克,土茯苓、苍术、蛇床子各20克,生地黄、当归各10克,牡丹皮12克,黄柏6克。
【功效】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温热外洗,日1次,重者日2次,连用3日为1疗程。【方八】祛风洗药【来源】《外科外治疗法》【组成】蛇床子、苦参、牛蒡子、防风、芥穗、泽兰、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生川乌、生草乌、皂角各15克,牡丹皮10克,大枫子24克。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日1~2次。
【方九】苦参白鲜皮汤【来源】甘肃中医,1992:(2)
【组成】苦参18克,白鲜皮15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半边莲15克,蛇床子15克,木香6克,白矾6克,芫花6克。干性者白矾、芫花减半量,加陈醋150毫升;手癣者加蛇蜕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消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先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中药用4日,8日为1疗程。
【方十】香莲复方【来源】新中医,1993:(10)
【组成】丁香,藿香、黄连、大黄、百部等。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配制成10%香莲外洗液、香莲酊。
【用法】每日用10%香莲外洗液浸泡患处20~30分钟,并外搽3次香莲酊。
【方十一】皮癣剂【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7(6)
【组成】苦参、百部、蛇床子、地肤子、艾叶、川椒、白鲜皮、硫黄各20克。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野菊花各2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日1剂,平均分2次用,每次浸泡20~30分钟。
【备注】适用于治疗儿童手足癣。
【方十二】洁尔阴洗液【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3)
【组成】蛇床子、苍术、独活、石菖蒲、艾叶等。
【功效】止痒,收敛。
【用法】将洁尔阴洗液用温开水稀释成5%的液体,浸泡患病手足30分钟左右,每日1次。
【备注】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方十三】斑蝥洗剂【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29(3)
【组成】斑蝥0.5克,土槿皮30克,大枫子仁30克,苍术15克,川椒15克,蜂房15克,艾叶15克,威灵仙15克。若皮损为轻度角化,斑蝥用量为0.5克;若中度干燥角化,皲裂不深,痒痛不甚者,斑蝥用量为1克;若干燥角化程度重,皲裂纵横,出血疼痛者,斑蝥用量为1.5~2克;若在角化的基础上伴有水疱者加黄柏15克;痒甚加蛇床子2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取汁。原药渣再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两汁合并,加老陈醋为药汁的1/3量,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浸泡手足患处2次,每次40分钟,以淹没为佳。
【方十四】克癣宁洗剂【来源】现代中医,1999:(3)
【组成】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黄柏、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楝皮、硫黄粉(待药煎好后再放入并搅匀)、花椒各20克,苦参、明矾各30~5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疗癣。
【制法】上方加清水约5000毫升,武火煎30分钟,取汁4000毫升置于盆中。
【用法】待药液温热时,将患病手足浸泡于药液中30分钟,早晚各浸泡1次,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第2次浸泡时只将药液温热后即可再行浸泡。
【方十五】辣蓼芫花枝条制剂【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总43)
【组成】①辣蓼100克(鲜品150克),芫花枝条50克(鲜品80克);②辣蓼30克(鲜品50克),芫花枝条20克(鲜品30克)。
【功效】消肿止痒,杀虫疗癣。
【制法】①方第1煎加水800毫升,第2煎加水600毫升,水煎,两次煎液混合浓缩至800毫升;②方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7日。
【用法】每日早、晚各用400毫升水溶液浸泡患处;每日用酊剂涂抹患处,日3次。连用7日为1疗程。
【方十六】完肤美掌洗方【来源】新中医,2001:33(4)
【组成】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百部、苦参、石榴皮、花椒、黄柏、黄精各20克,防风15克,丁香6克。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趁热浸泡,每次15分钟,日2次,药液可加热重复使用。
【方十七】苦黄汤【来源】吉林医学信息,2002:19(2)
【组成】苦参20克,黄柏15克,明矾15克,王不留行30克,白鲜皮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血脉。
【用法】水煎,待温时,浸泡患病手足,每次30分钟,日2次。
【方十八】克癣汤【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
【组成】斑蝥2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百部30克,土槿皮30克,海桐皮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白芷15克。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通络润肤,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每剂可用4次,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但应注意皮损处有糜烂或破损时禁用。
【方十九】青蒿溶液【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
【组成】青蒿。
【功效】清热杀虫止痒。
【制法】取青蒿适量煎水;另取青蒿嫩叶洗净,捣汁。
【用法】用青蒿水熏洗患病手足,每日2次;取青蒿汁涂于手足癣处。
【方二十】杀癣方【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
【组成】土槿皮30克,蛇床子30克,透骨草30克,徐长卿30克,黄芩30克,土茯苓25克,苦参25克,枯矾2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收敛,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煮沸后20分钟,取滤液2000毫升。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日1剂,连用12日,每剂可用2次。

中国乡村医生杂志

到当地政府的宣传部 去问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