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什么是美》的论文

2023-02-10 18: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什么是美》的论文

什么是美如何提升审美论文如下: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

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可以考虑以下这几个方法:

1、从文学基础学起,博览群书。

同时多借鉴参考别人对艺术作品的探讨和评价,在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去感受和发现美的东西。慢慢,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就可以提高了。

2、想提高审美,多去一些展会。

例如画展,花展,艺术品展等等,这样对提高审美,提高品位都是会有很大的提高。

3、要有良好的学识。

博古通今,放眼全球。要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情感,内在的修为。对行业有很高的认知。多学习,多经历,多观察,多比较,多体验,多了解。才能更多更好地提升自已的审美标准!

4、多留意身边细节。

审美是个人对美的看法和标准,要提高对美的认识的标准,首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留意生活中的美。也可以多看看油画等等的艺术品,或者优秀的摄影作品,提高对美的认知。

5、那就花钱学习化妆,穿搭。

多去高档场所观摩众人的消费模式!如果是说提高内在的审美能力,个人觉得没有任何捷径,多看书,多运动,多旅游。做一个有规律有原则少说多做的安静人。剩下的都交给时间,沉淀下来得都是你的内涵,和审美!

6、深入观摩了解时下流行的服饰。

的美的东西,美人,美景,美的设计,研究的多了,看得多了,对时下的审美就有更好地理解了,也就提高了审美标准了!

多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美好物象和漂亮的画面,脑子里不断储存美的艺术形象和美术概念,才能提高审美的观念。

急需“美是什么”2000字论文拜托各位了 3Q

二、我国当代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 1.美在主观说 代表人物为吕荧、高尔泰。主张美是一种主观的观念,早在1953年,吕荧指出“美是人的观念不是物的属性”;高尔泰则明确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主观派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直接触及到了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密切相关的性质,触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是坚持美是人的心灵的产物,认为美是由美感产生的,这从根本上颠倒了美和美感的关系,混淆了美和美感的界限,违背了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的原理,陷入了主观唯心论,所以在当时讨论中主观派影响不大。在文革时没有效力,在新时期与解放思想有相同之处,故比较活跃。 2.“美在自然说” 代表人物为蔡仪,主张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是不以欣赏者、审美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后来蔡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美在典型”说,认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实际上“美在自然”和“美在典型”讲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美在自然是说自然事物本身就存在美,不管你承不承认它。“美在自然”“美在典型”的观点突出地强调了美的事物的客观性,故称之为客观派,但是这派观点虽是唯物的却是机械的,脱离了社会实践的内容。 3.“美是主客观统一说” 代表人物是朱光潜。认为美是心与物的统一,美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如果给美下一个定义,可以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种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形象”吸收中国的主要范畴“意象”引用,即“美是意象”。美与客观事物是有关系的,但又不完全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只是提供美的条件,它必经过主观意识的影响作用。因此美的意象就是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说力图克服主观派和客观派的片面性,理论上似乎比较辩证和全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认为客观事物只是提供美的条件,它本身并不美,它之所以成为美,只是由于适合了主观意识,经过了主观加工和情感的移入,因此起主观作用的还是主观。他所谓“主客观统一”是在主观上的统一,所以此观点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主观论,依然是主观唯心的,后加工为“实践”,但仅为精神的实践。 4.“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 代表人物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这种客观性并不是一种纯自然属性的客观性,而是一种社会存在的客观性。美就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美是人类客观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美,美的本质反映的就是社会的本质,人类学的本质。在人类社会之前,宇宙、太空、大千世界是无所谓美丑的,正如当时无所谓善恶一样,这样一来说美是客观的,就与主观说、主客观统一说区别开来,跟唯心主义美学划清了界线,同时又说是美是社会的,美的客观性就是美的社会性,就与自然说区别开来,跟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观点的阐发。说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实际上就是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来获得生存,将自己的才能、智慧、目的、理解等本质力量物化到对象世界中,使原始的自然成为一种“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成为马克思说的“人类的非有机的躯体”,因而也就成为人类可以在它上面“直观自身”,从而感受到了自由,享受到愉快的美的对象。人类物质的社会的实践就成为美产生的根本原因,即“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美学学派成为实践派美学。 这派观点较好地解决了美的起源问题,克服了主观派、自然派和主客观统一派的理论缺陷,将美的本质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比较接近美的本质,符合美的规律,因而被视为国内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肯定,影响深远。但这派观点在理论上也存在着不足:一、实践派美学在解释社会美时较有说服力,但在解释自然美时显得牵强,尤其是把自然事物的美简单归为社会性,否定了自然事物本身的物质要素和属性在美的构成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二、笼统地说美是社会劳动实践的产物,也失之于这一命题的内涵过于宽泛,无法说明有些劳动产品是美的,而有些劳动产品是不美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说,自从近代工业化进程以来,人类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人所寄寓所依托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这是一个悖论,生态美学将取代实践美学成为美学的新课题,科学发展观不以GDP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三、人类的劳动实践往往具有明确的现实的功利目的,是偏重于“善”的价值的一种活动,都是为了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实践活动,而美的东西往往没有明确的现实的功利目的,都不是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生存需要的对象。 所以实践派美学容易混淆“美”的事物与“善”的事物、“真”的事物的界限,无法回答美之所以为美的独特本质。总之,实践美学相对来说有较多的合理成分能够解决美的产生美的起源问题,但仍存在不少缺憾,特别是美的起源与美的本质混为一谈的问题,因而需要我们进行新的探索。 5.美是和谐与自由 此观点由周来祥先生提出。第一,美在审美关系。美作为一种特殊对象并不笼统地存在于一切主客观中,而是存在于人与对象间的特定的审美关系中,主体以一种情感的感受的本质力量把握对象,对象向主体呈现为美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美的本质就客观地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关系中。美在审美关系的规定也就意味着美不单纯是一种对象的属性,而是一种关系属性,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对象性属性。在审美关系中,主体用情感的感受的本质力量去把握对象的美、关照对象的美,因而一方面虽然包含了对于对象的某种认识,包含一定的理智因素,但在把握方式上却是非概念的、直觉的和体验的,因而是不受制于对象的客观性、必然性的,非概念地符合着规律性,这样不仅对象是自由的,主体也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审美关系虽然也包含了主体的某种实践欲求和一定的意志目的,但是对待对象的方式是非功利的、超然静观的,因而是不以牺牲对象的利益为代价的,是无目的的符合着目的性,这样不仅主体是自由的,对象也是自由的。所以,在审美关系中,主体和对象之间本质上不存在矛盾和冲突,都是和谐的、自由的。审美关系是和谐与自由的本质决定美的本质也是和谐与自由的。美是和谐与自由既是一个逻辑规定、综合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流动的范畴。和谐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发展的、流动的状态,是美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趋势,因而它在内部结构上、在发展的某个阶段上可能有时会存在着某些不和谐、对立冲突的因素,甚至有时候是丑的因素,但总体性质和基本趋势是和谐。 三、总体思考 纵观整个美学发展史,美是和谐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马克思都以和谐为美,和谐是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理想。在古典时期,是原始的和谐,朴素的和谐,强调杂多的统一,多为形式上的和谐。在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其产品的异化,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必然和自由的异化导致艺术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随着异化现象的逐渐消失,必然出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必然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出现向古典美复归的新型的对立和谐统一的美。这种美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否定之否定,是超越素朴的和谐的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个提出了美是和谐问题,但他们仅仅给予以自然科学的数的规定。柏拉图和理性派美学试图把形式的和谐和客观的理念及先验的理性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的和谐和生物有机体的统一性思想相结合,经验派美学则在美的现象特征上和生理、心理的感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探讨。但总的看来,他们还都把美归结为一种客观的属性,或者是物的自然属性,或者是先验的理念或理性的属性。狄德罗提出了美是关系说,才萌发了把物和人联系起来的新动向。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开始,企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的对立,把经验派的自然、感性、客体等方面,同理性派的人、理性、主体等方面结合起来,并把这种结合的本质规定为和谐的自由,是人与对象的一种自由的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美和人及人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美论的最高水平。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把美的和谐自由与人的和谐与自由的本质相统一。人的和谐与自由的本质又根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普遍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人和人、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便成为美的本质的一个最简单、最抽象、最科学的规定,它是人类创造的美的最早的历史形态(逻辑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也是适合于一切社会、一切美的形态的最抽象的最一般的规定。 这样美是和谐的思想便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上无概念无功利地实现了自由,既不依附于对象,也不依附于主体,而是在联系两者之间的审美关系上,从而更达到了一种和谐。

以“到底什么才是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
人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因而坚持是一种美,但我认为,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
  这还是我上初二时发生的事.
  夜,已经很深了.窗外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仿佛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见.星星困乏地眨了眨眼睛,沉沉的睡去了.我的上下眼皮开始不停地翻合,提着笔的手渐渐感到越来越沉重,我快支撑不住了.随着“啪”的一声,笔掉在地上的声音惊醒了我,我一下子回过神来,捡起笔又埋头苦干起来.
  但这清醒毕竟只能维持短暂的片刻,我又开始犯困,真想好好睡一觉,不过,作业还没写好,怎么办呢?
  我看了一下表,已近十二点,如果现在睡觉,明天肯定又要被老师教训,再翻一下我的作业吧,数学还有三大题没写,是放弃去休息还是坚持熬夜奋战?
  接着写吧,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初二学生,是必须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作业的.但与此同时,心底另一个声音在对我说:放弃吧!作为一名初二学生,完成作业固然重要,好好休息更加重要,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中去.
  坚持把作业写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你一定能完成的;放弃吧!数学本就不是你的强项,浪费休息的时间去完成这三道题,万一一点头绪没有呢?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啊!
  坚持吧!我一直在努力改变偏科的现状,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如果放弃,岂不是前功尽弃?于是我提起笔,在纸上“唰唰”地写着,写着写着,突然停下了.
  想起了这段时间连夜奋战,白天的上课效率急剧下跌,有的时候听着听着竟一不小心睡着了.这就导致了作业的效率直线下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再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会毁了我自己的.
  想到这,我就感到毛骨悚然.我还是放弃吧.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上课认真听,就不用熬得这么晚了.
  我轻轻而又坚定的放下笔,合上书,走进了卧室……
  很久以前,听过梁静茹的《勇气》,我很喜欢其中的一句:“爱真的需要勇气,去相信会在一起.”我觉得,做任何事,都是需要勇气的.对于那三道数学题,放弃会比坚持需要更大的勇气吧.
  放弃,是一种由勇气点缀着的,最绚丽夺目的美!
2、
美无处不在.端庄秀丽,静谧可人,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一种大气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
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真情的表白,感动于美好真诚的心灵,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登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
身边的琐碎事情看起来凌乱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真正的美丽.摒弃偏见和固执,美就在你心中.
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处处都是美.
生活不是由快乐和幸福而编织而成的,少不了落寞和惆怅.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
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在生活中呈现眩目多彩的美
3、
世俗的一切,只要是用一种美的心态去观看,一切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也是一种美.然而,生活中始终有几个禁戒,是不容以美去评论的,就好比"赌'',但是今天你看到的一面,却是赌的另一面,他的美.
赌场上,尔虞我诈,你输我赢,见过的,相信你会有这么的感觉.不挣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于是,就有了,赌场如战场.甚至与有时还会见到"以妻为注,以子为压''的情况.为赌场而倾家荡产的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你知道吗?他们在赌场上的那一韧劲.输了再来,我就不相信赢不了你.这是赌的美中的一点.请不要惊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对,这就是我所说的美.然而这种美他抑或是用错了地方,一切事物都要因地制宜,请你思考思考,要是这种情况不是出现在赌场,而是出现在一种正处于某种困难,挫折的公司,或者是人呢?那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精神品质吗?
赌场上的"精打细算''有是美的另外一点,问问一个正在赌中的人,压多少多少,赢了可以赚多少?输了该赔多少?我相信他会立马回答你的,因为,赌场上可是不容许你的缓慢,说不定因为一时的走神而赔了多少呢..那可是能与计算机拼呢?说不定前人的"天之骄子''是靠这种情况产生灵感的呢?但是当初的"天之骄子''体积是何等的大,怎么能与赌场上的一个人比呢?(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比喻).
不妨换一下角度,赌场也有一种美.

求议论文 什么是真正的美? 急!!!!!!!!!!!

什么是真正的美
大庇阿斯回答:马是美的,竖琴是美的,汤罐是美的……
但是柏拉图说这些只是美的现象,而没有触及到美的本质。柏拉图也觉得美难以解释,最后他不得不感叹:美是难的。
于是“美是什么”被称为柏拉图之问,成为美学的千古一问。
从此,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柏拉图:美是理式。
亚里士多德:美是形式。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海德格尔:美存在,但不可言说。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也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
美的本质自古也没有定论,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平时对事物的审美评价。“这朵花真美呀!”“这道菜真是美味!”“美女!”……“美”这个字可以说我们语言活动中用的最多的形容词之一。
那我们究竟根据什么来判断美,又是如何界定美的界限的呢?
从汉字构成来看,“美”——“羊大为美”,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美,甘也,从大从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大而肥的羊是被认为美的,即美味这一种感觉是美的。
还有一种关于美的说法,“人羊为美”。这是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起源。康殷(文字学家)指出,“美”的本义是指头戴羊冠或羊形装饰,翩翩起舞,祈祷狩猎的成功。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人获得成功,得到快感,有时就会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内心说:美,这事太美了。
“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这两个解释说明:一方面,“美”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与社会活动,即与人的群体活动相连。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都表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和现实事物。
对于美的认识,我比较认同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吕荧的观点,即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
美,人人都知道,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吕荧认为“美是人的一种观念。而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观念。”
由此可以看出,美具有虚体性,是凭感觉体验的。但是这种虚体性又寓于具体的实体之中。
关于美的本质,我认同维特根斯坦的说法:美是一种家族相似。即美是没有固定本质也没有固定外延的,其组成因素有一定相似之处却又永远说不尽说不清。如毕达哥拉斯的“美是和谐”苏格拉底的“美即有用”,都阐释了美的部分特点,却又远远不够。
又想到了我论文的题目:美是什么?
似乎越是论述就越难以清晰美到底是什么。
美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明快,是“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的凄清,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抑或是蛋糕的甜蜜,美酒的清香,春意的酣畅,秋风的飒爽……
或许这些也只是美的家族相似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同样给我们的是感动、清爽、平和、安详的心境。或许这种感受就是美的真谛了吧。

这个行不?不行告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