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他参加工作不久,就被调在中共潞城县委办公室,后又调入县委宣传部担任新闻干事(兼收音员)及《潞城小报》主编。后又任潞安县委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55年调地委宣传部、组织部、任干事,理论教员;1959年又任晋东南专署上党落子剧团党支部书记。1963年调省电台任省电台新闻组长,政教组长、政教部主任等职,他还任过省电视台的副书记、总监和副台长。是主任编辑。王群英同志,一生酷爱新闻写作。1943年在抗日高小读书时,就写了“查路条”,发在当时的《青年与儿童》上;1950年他写的《反动富农被处决》,发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1952年他写的“积极为人民服务的女共产党员张云婷”,发表在当年的7月号的《华北人民》上,以后,他写的稿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因他写稿积极,曾多次被评为《山西日报》的模范通讯员。1963年调省台事,更是如鱼得水。他办的《山西青年广播学校》节目,一举在全国打响,中央广播事业局通报过;中央台《广播业务》介绍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宣传过;新华社记者还专门采访了他,发在当时的《今日新闻》上。1984年他采写的《杏花村里的酒如泉》,在中央台播发后,被当时的轻工部长听到了,觉得很好,当即打电话问山西杏花村酒厂厂长吴寿先,说他听到广播了,很好!问“现在有没有困难?”吴讲“就是扩建经费有点紧!”,部长当即给拔了五百万元基建费,以加快汾酒的生产。该稿,也被评为当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稿。
社长、总编辑。同为正厅
内部分裂。良友周报停刊原因是内部分裂。《良友周报》于1992年12月正式创刊,是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份老牌、名牌文摘报。
本文向我们呢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概括方法: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魏巍
(当代作家、诗人)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 [2] 。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3]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 。中文名魏鸿杰外文名Wei Wei别 名魏巍、红杨树(均为笔名)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地河南郑州出生日期1920年3月6日逝世日期2008年8月24日职 业作家、诗人毕业院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要成就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目录1 人物经历2 个人生活3 主要作品▪ 诗集▪ 诗歌▪ 中长篇小说▪ 散文集▪ 短篇小说4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5 获奖记录6 人物评价7 后世纪念人物经历编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少年时期,进入平民小学,中学时代,在郑州的报纸上主编过《芦笛》周刊和《铁笛》周刊 [3] ,后就读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4] 。1937年夏,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毕业;12月,从郑州只身赴山西赵城县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参加八路军,该校后来并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1938年, 随营学校并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成为第三期学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5] 年底,从抗大毕业后, 被分配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6] [7]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魏巍(3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战斗部队任职, 在与一线官兵的朝夕相处中结下了战友情,这为他后来写成《谁是最可爱的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 [6] 。1941年,创作诗歌《杏花盛开的时节》,借景物烘托烈士的灵魂之美。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并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2] 。1949年4月,被任命为晋察冀野战军骑兵第六师第十六骑兵团政委,该团是傅作义起义部队改编过来的,成分复杂,工作危险 [5] 。1950年5月, 调到总政治部,任学校教育科副科长、创作室副主任,从此,离开了作战部队,始终在总部和战区工作, 走上了专业作家和文艺战线的领导岗位 [5] ;同年,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时,恰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作为总政《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派往前线的部队文化工作者赶赴朝鲜前线。1950—1958年,3次奔赴朝鲜 [6] 。魏巍(刘文韬摄)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推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随即批示“印发全军”;同年,出版诗集《两年》。1952年,与白艾共同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 [2] 。1953年,开始为长篇小说《东方》创作做准备。1956年,与钱小惠合作写出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2] 。1957年,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 [5] 。1978年,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文化部长,后担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同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 [6] 。1982年,凭借长篇小说获《东方》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6] ;1983年,考察长征路,为创作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准备。1988年,出版了全面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火凤凰》。2008年8月24日,因肝癌于北京逝世 [8-9] 。个人生活编辑1935年,魏巍父母双亡,靠誊写为生 [4] 。1946年3月19日,魏巍与刘秋华在战地举办了婚礼 [10] 。1950年,女儿魏平出生[6] 。主要作品编辑诗集作品名称发表时间《两年》 1951 《黎明风景》 1955 《不断集》 1963 《魏巍诗选》 1985 《红叶集》 2007 诗歌作品名称发表时间《杏花盛开的时节》 1941 《黎明的风景》 1942 中长篇小说作品名称发表时间《长空怒风》 1952 《红色的风暴》 1956 《怀人集》 1980 《地球的红飘带》 1988 《东方》 1978 《火凤凰》 1997 散文集作品名称发表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04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1951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我的老师》 1956.09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1956 《依依惜别的深情》 1958 《春天漫笔》 1959 《谁是最可爱的人》 1973 《壮行集》 1980 《魏巍散文选》 1982 《话说毛泽东》 1993 《魏巍杂文选》 1994 《四行日记》 2008 《新语丝》 短篇小说作品名称发表时间《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 1952 《老烟筒》 1954 《女将军》 1958 《我爱老师》 1984 (参考资料: [2] [11] )创作特点编辑主题思想国家意志魏巍的创作,贯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个根本点上,魏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阐扬着、论证着 [12] 。为战争而写作者总是要宣扬自己一方的战争行为的合理性,并在这种合理性中灌注以浓烈的英雄主义激情。魏巍的抗美援朝文学中,历史记忆被强化,使抗美援朝文学往往抚今追昔,由眼前的烽火追思着故乡的田园,注入了民族荣辱和存亡的痛切感受,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的文学政治学。由此形成的文学生产体制带有国家和作家互动而合力的一体化性质,从而成为了一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用血肉筑成新长城以复兴和保卫自己国家的历史尊严感 [13] 。亲善态度魏巍抗美援朝作品中,朝鲜与中国都是世界无产阶级政权,或者说是国际社会主义联盟共同体的一个代码,隐喻着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与斗争方向的同步性。他承认朝鲜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承认朝鲜与其相对应而不是相对立,他给予朝鲜充分的尊重,认为朝鲜应与自己享有同等的权利,并积极寻求与他者的互认,互相了解,平等对话及批评交流 [13] 。艺术特色人物刻画魏巍善于在浓烈的战斗气氛中来刻画人物,往往把艺术的镜头对准人物精神。闪射着特别耀眼的光芒的那一刹那,显示他们的思想美、性格美。例如《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中作者就在描写时删除了种种次要枝蔓,将全部光束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使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和精神突现出来,而且加以强化和渲染,因而艺术形象就鲜明而且富有诗意,这些特写镜头,就深深地熔印在读者的记忆里 [14] 。叙述艺术魏巍从生活出发,大胆地突破了“ 左” 的禁区,在结构布局与人物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特别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魏巍高屋建瓴,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以及翔实的资料与艺术构思的珠联璧合。作品所采取的紧缩式结构以及对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借鉴与发展,使情节紧凑、繁而不乱、简而不陋。 [15] 语言艺术魏巍在语言上力求个性化。他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资历、文化素养、气质习惯以及方言等多种因素,准确地突出语言中的“ 这一个”,努力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魏巍文学作品中人物多,但各自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或刚毅、或深沉、或诙谐、或活泼,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其语言也是颇有个性特征的,每句话都以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风貌和思想感情。如在《挤垮它》中,作者描写了拔雷,用“ 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当我不敢惹你吗?我偏偏要惹惹你看,你就是老虎,我也要拔掉你两个牙性你就是大象,我也要扯掉你的鼻子!同志们,站开一点,仔细看我的动作,我如果这么拔牺牲了,你们就接受我的经验,改个办法那么拔。 ”这有英雄气概、富于个性特征的话,而代替拔雷的过程 [14] 。人物形象女性形象通过对魏巍抗美援朝时期作品的阅读,能够发现在主流话语的统摄之下而以独立形式存在的朝鲜女性形象。她们在朝鲜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站在了斗争的前沿。朝鲜劳动妇女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绽放出光彩。她们中不仅有年迈的老人,“阿妈妮”形象,还有多情乐观的朝鲜年轻妇女形象,女性俨然是人物构成的主体,并担负着规约文本意义的积极作用。文本中“朝鲜女性形象”的艺术传达是琐碎的,散乱的;又是固定化的,完整的。用“镜像”原理来推论,就会想到当时的志愿军战士挺身境外的“游子情结”,转战异域,乡愁倍添,特别是在目睹了在艰难中生存却完整延续着生活格局的朝鲜女性之后,一种反观自身的想象关系由此建立。文本中充满着“阿妈妮” 、“阿姊嬷妮”的称谓,这预示了志愿军战士对这种想象关系的自我认定。反映了志愿军自我认定的“母亲”、“兄妹或妻子”的生活记忆与亲缘期待 [13] 。儿童形象在魏巍的作品中,孩子形象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还是硝烟未散的废墟旁,抑或是部队休整时的朝鲜老乡家里,处处可见他们的坚强、勇敢、成熟、善良、可爱,他们往往有一颗感恩的心。战争以神奇的速度催促着人的成长,他们在灾难面前不改本性的纯真。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孩子之间的“亲人关系”是抗美援朝文学中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面对敌人,他们变得坚强、勇敢、成熟、沉郁;对待志愿军战士,他们变得善良,可爱 [13] 。志愿军形象魏巍的抗美援朝作品中颂扬、讴歌了在朝鲜半岛的,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魏巍用激情与诗意的笔调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时时直抒胸臆,表达对英雄的热爱与赞美。魏巍的抗美援朝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和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说明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志愿军战士深爱着朝鲜人民,把邻国的朝鲜当成兄弟。他们对祖国深爱,对朝鲜人民情深谊厚。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当作自己的家人 [13] 。人民军形象在魏巍抗美援朝时期的作品中,朝鲜人民军的影子并不具有战争叙事的主体性意义,只是出于文本结构需要而特意设定的,即便有零星的描写,也时而从阶级友情角度取同情态度。人民军的影子虽然不是战争叙事的主体,但在文中依然能够见到他们可敬可爱的身影,他们是优秀的战士,真正的革命军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13] 。获奖记录编辑文学类 ▪ 1994 第二届 “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地球的红飘带》 (获奖) ▪ 1986 第一届 人民文学奖 《东方》 (获奖) ▪ 1982 第一届 茅盾文学奖 《东方》 (获奖) (参考资料: [16] [16] [17] )人物评价编辑魏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魏巍的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都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作家徐贵祥评) [18] 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郑伯农评) [19] 魏巍一生都秉持着无产阶级写作,虽然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但他那代从延安走出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经历都非常复杂,不管他们后来持什么样的理想和观点,只要他们的写作遵循着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评) [20] 在魏巍身上始终具有革命诗人的那种气质:敏锐的感应,饱满的激情,并在他的文、小说、杂文、通讯创作中,始终弥漫着一种诗的气息:构思时诗的意境,行文时诗的语言。(军旅诗人胡世宗评) [21] 后世纪念编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后世纪念(3张)2011年,魏巍首座头像安置在上海奉贤海湾园 [22] 。2012年4月11日,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福寿园园区内的魏巍纪念馆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名由诗人贺敬之题词。馆内展出了魏巍生前使用过的衣柜、书桌、所穿衣物及百余件物品,还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阅读魏巍作品后写给他的亲笔信等 [2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勇哥读史 优质创作者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高歌猛进的文学豫军:9名河南作家获茅盾文学奖,占五分之一迄今为止,文学豫军在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大放异彩,表现得非常好,一共有9人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占据全部获奖者数量的五分之一。2020-11-0434阅读6357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人和获奖作品中国现代作家参考资料1. 作家魏巍铜像昨揭幕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2020-04-29]2. 听说丨杏花盛开的时节 .山西日报社官方帐号[引用日期2020-04-29]3. 逼上梁山当作家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0-04-29]4. 魏巍和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5-01-03]5. 陈辉.他告诉世界谁是最可爱的人——追思著名军旅作家魏巍的传奇人生 [J]. 党史博采 , 2009(2):30-346. 梁新慧 .作家魏巍之女魏平:父亲始终心系故乡 要求我们热爱劳动人民 [N]. 东方今报, 2019:第10版7. 魏巍致田间信及《晋察冀诗抄》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2020-05-01]8. 绍兴文理学院.著名作家魏巍逝世 [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5): 889. 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 今起接受吊唁 .中国网[引用日期2020-05-01]10. 孙泽娟.魏巍家中的那个"最可爱的人" [J]. 青年文学家 , 2008(10):23展开全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