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2023-02-10 16: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类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如下:

1.首先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写开题报告:

我们在做正式的研究之前,让你树立好三个问题,第一个你要写什么,其实比如之前我们不是确定了这个题目吗?那么一般来说,就是你确定题目之前,其实应该是查阅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这种各种论文,然后通过这个论文就知道一些研究的热点,还有包括一些难究,研究的一些难点。

然后就是从中可以就是探讨出我们的这样一个话题,所以就是在开写开题报告之前,首先你要你要想好你要写什么,就是找了两个元素,A元素和B元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写提报开题报告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要写什么。

2.开题报告的意义:

我们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会就是要讲到选题的意义,所以就是它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写什么,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然后第三个就是怎么写,其实写开题报告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把论文写好,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肯定要想我要做什么,然后我为什么要做,以及我怎么做。

3.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写:

我们的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般来说背景和意义它应该包括两部分,一个就是理论上的意义,还有实践上的意义。那么理论上一就是其实写的比较空,稍有时候会容易空洞一点,因为你会说,这个在什么理论上,然后他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就是比如说他具体要求,具体的话,客观一点,有针对性。那么其实更多的与众不同点的,应该是我们这个主题对于实践的意义。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快要毕业了,关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爱弥儿》大义——卢梭教育哲学研究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 (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本科论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写作思路:可以写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具有科研性;教学形式要带有更多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意识、进行实践活动方法,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等等

正文: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s the rapid replacement of the old and new thing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As far as higher education is concerned, it also needs to constantly update and add new contents. College teaching content is also closely following the pulse of the times,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knowledge, so it has a certain frontier of the times.

教学内容要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新旧事物的快速更替,新事物不断涌现。就高等教育而言,同样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增添新的内容。高校教学内容也是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是现代知识发展的一个缩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前沿性。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iversifie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r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mployment preparation. Only by combining teaching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ging the single teaching 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have a certain scientific research nature, can the teaching quality be improved.

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具有科研性,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进行科研和就业准备的。只有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改变高校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科研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The teaching form should be more practical,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n open process. It is a process of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the unity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and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教学形式要带有更多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过程,是课内与课外相互配合,认识和实践相互统一,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整体推进的过程。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systemat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skills and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ransform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engaging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意识、进行实践活动方法,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1 找指导老师商量,请老师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包括题目的选择
2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题目
3 按照学校下发的开题报告要求,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4 开题报告格式不用管,用自动生成工具就行,比如求道无忧论文系统,很好用,几分钟就能输出标准格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