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领导班子

2023-02-10 15: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领导班子

说实话,烟草专业的研究生还是郑州烟草研究院好一些,直接也好就业。
河南农大研究生烟草专业的导师:
刘国顺,男,1954年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主任,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烟草专卖局第四、第五、第六届科技委委员,中国烟草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烟草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2003年主编《烟草栽培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参编《作物栽培学(南方本)》烟草部分。近五年在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

赵铭钦,男,1964年生,河南新密人。博士,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副院长,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烟草学会理事。主讲烟草学专业博士生《烟草香味化学》,硕士研究生《烟草香味与烟气化学》、《高级卷烟调香学》,烟草工程专业本科生《卷烟调香学》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烟草品质评价与特色烟叶理论、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烟草发酵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烟草微生物发酵技术、烟用香料的提取与合成、优质烟叶开发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基础。现主持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微生物发酵增香机理与增香技术研究”、“南阳国家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吉林省烟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延边特色烟叶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与开发”、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烟草品种喜好性研究”和河南省烟草公司“上部烟叶增香控碱技术研究”、“典型浓香型烟叶香气质量形成规律及分型创新研究”等7项重大攻关课题。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主持完成并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省教育厅鉴定项目2项,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 2篇、国际著名烟草刊物、一级学报、985重点大学学报1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3篇。

张全国的个人简介

张全国1982年7月至1983年2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407厂任助工,1983年2月至1984年10月在河南第一新华印刷厂任助工,1984年10月调入河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 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内燃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沼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质能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河南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沼气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节能与资源利用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会长、河南农业大学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太阳能学报》、《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和《安全与环境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

李玉玲的详细资料?

基本情况 姓名 : 李玉玲
任教专业 : 农学-植物生产类
在职情况 : 在职
性别 : 女
所在院系 : 农学院
所教课程 : 高级作物育种学、专业英语、研究生班讨论、计算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 : 普通玉米和专用型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相关的基础理论
个人简介 李玉玲,1962年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骨干教师,河南农业大学“2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玉米科研、生产第一线。1995年被评为“农作物核心论文作者”,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作物学会先进个人”,1998年荣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首届“百名巾帼科技带头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郑州市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一、 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面,担任了硕士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学》、《专业英语》、《研究生班讨论》、《计算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本科生的《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与贸易》、《种子经营管理》、《作物育种专题》等8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3门课程在无教材的情况下首次开设。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都根据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补充最新研究内容,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每年指导2-8名本科生完成毕业和生产实习,写出优秀毕业论文。1998年以来,每年指导1-2名硕士研究生。
二、 科研工作
在玉米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普通玉米和专用型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玉米高产开发工作。
(一)、主持和参加科一直参加全世界和河南省玉米育种攻关项目,主持并完成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攻关项目和河南省教育厅攻关项目4项,现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豫爆2号专用型爆裂玉米杂交种示范与应用”、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特优爆裂玉米杂交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利用”和河南省攻关项目“夏播区高油玉米杂交种选育及试验示范”。
(二)、荣获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
先后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5项,河南省教育厅一、二等奖3项。在《生物数学学报》、《中国农学通报》、《华北农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玉米科学》、《作物杂志》、《农业科技通报》、《河南农业科学》、《河南科技》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及正式出版的全国、省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4篇分别荣获河南省青年自然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河南省作物学会、农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5年还被评为“农作物核心论文作者”。已出版《玉米遗传育种学》、《河南玉米》、《作物育种学》三部专著,《特用玉米》一书书稿已交出版社,目前任副主编正在编写全国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一书。
(三)、品种选育工作
在普遍玉米育种方面,特别注重基础材料的创新,现已选育出优良稳定自交系300余份,积累各类资源材料2000余份,每年组配杂交组合1500-3000个。主持选育出玉米杂交种豫玉20号、改良豫玉20号、L9,另有1个新组合升入国家东华北组春玉米区试。其中豫玉20号在省内外各级试验中名列前茅,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中早熟、抗倒、抗病等突出优点,并先后通过了河南和安徽两省审定,累计示范推广1000余万亩,增收玉米3亿多公斤,创社会和经济效益近4亿元。
在专用型爆裂玉米育种方面,选育出了较为丰富的爆裂玉米种质材料,主持选育出的优良爆裂玉米杂交种“豫爆2号”已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通过了河南省和全国品种审定。豫爆2号是目前河南省审定的唯一一个专用型爆裂玉米品种,也是全国首批审定的3个爆裂玉米杂交种之一。
(四)、科技推广工作
在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方面,特别注重玉米优良杂交种的示范推广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先后参加了河南省玉米高产开发、河南省科协的科普项目和科技厅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编写实用玉米栽培技术资料,宣传推广优良玉米杂交种,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类具体的实际问题。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 《玉米遗传育种学》、《河南玉米》、《作物育种学》
代表性论文 : 爆裂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选系的膨爆特性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连续自交对爆× 普玉米选系膨爆特性的选择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遗传及杂交种选育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1希望帮到你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的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曾为《河南农学院学报》、《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85年以后定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王文凯的学术论文

1.闵亮, 谭亮魁, 王文凯.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5(3), 9-122.袁海山,王文凯,谢广林,闵亮.我国天牛的进出口检疫现状及处理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 140-1433.孟祥钦,闵亮,万方浩,周忠实,王文凯,张桂芬. 西花蓟马的SCAR分子检测技术. 昆虫学报. 2010. 52(3): 323-330.4.谢广林,王文凯.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初步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1):110-112.5.王文凯.瘦天牛科天牛科.见李子忠、金道超主编.《梵净山景观昆虫》,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4:291-299.7.王香萍,王福莲,王文凯. 不同防治措施对甘蓝田昆虫天敌动态变化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06).8.王文凯,劳水兵.鞘翅目,天牛科.见杨茂发主编.《贵州大沙河昆虫》,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237-244.9.Nobuo Ohbayashi,Tatsuya Niisato & Wang Wen-kai. Studies on the Cerambycidae(Coleoptera)of Hubei Province,China, PartⅠ.Elytra,Tokyo,2004,32(2)451-470.10.王文凯,谢广林.湖北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初步名录.见湖北省昆虫学会编《华中昆虫研究》第二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7.11.王文凯(副主编)《昆虫分类学》.见雷朝亮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12.王文凯(参编)《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见荣秀兰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2003.8.13.王文凯,郑乐怡.海南皱鞘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昆虫学报,2002,45(3):377-379.14.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中国脊筒天牛属分类研究(鞘翅目:天牛科).动物分类学报, 2002, 27(1):123-128.15.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污天牛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天牛科).动物分类学报,2000,25(2):183-186.16.王文凯,蒋书楠. 沟胫天牛族三新种记述.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1):76-80.17.王文凯,蒋书楠..中国天牛科二新记录属二新种记述.昆虫学报, 2002,45(增):50-52.18.王文凯,蒋书楠.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SACOTHEA GAHAN(COLEOPTERA:CERAMBYCIDAE)FROM CHINA.昆虫分类学报,2002,24(3):177-179.19.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泥色天牛属Uraecha Thomson分类研究(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昆虫分类学报,2000,22(1):45-47.20.王文凯,郑乐怡.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yanagapanthia Breuning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from China. Entomologia Sinica.2002,9(3):79-82.21.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中国楔天牛族二新种记述.动物学研究,2002,22(2):145-148.22. 王文凯. 云斑天牛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昆虫知识,2000,22(3):191-192.23. 王文凯. 天牛总科.见吴鸿等主编《天目山昆虫》. 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350-368.24. 王文凯.中国星天牛属12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见李典谟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0月.38-41.25. 王文凯. 沟胫天牛亚科雌性生殖器的比较解剖研究. 见张雅林主编《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152-158.26.王文凯,尹新民,沟胫天牛亚科族级系统发育关系初探.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1):11-14.27.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TWO NEW SPECIES OF OBEREA (COLEOPTERA: CERAMBYCIDAE:LAMIINAE) FROM CHINA.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3(3):74-76.28.王文凯,蒋书楠. 沟胫天牛亚科后翅脉序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2):120-125.29.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楔天牛类15属支序系统学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增刊),2000,31:1-3.30.王文凯.中国天牛科四新记录种.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21(2):117-119.31.王文凯,孙桂华,杨春旺.中国虎天牛族新记录.天津自然博物馆论文集(18),2002:19-21.32.王文凯.脊虎天牛属雌雄生殖器的分类研究.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3):202-205.33.王文凯.天牛科系统分类研究进展.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2):187-192.34.王文凯. 南开大学馆藏天牛科分类.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 9(2):1-8.35.王文凯,绿虎天牛属雌雄生殖器的比较研究.中国森林病虫,2002,21(5):3-7,21.36.王文凯. 鞘翅目:天牛科. 见李子忠主编《贵州茂兰昆虫》,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320-327.37.王文凯.天牛总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华中昆虫研究(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4-9.38.王文凯. 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1):90-95.39.王文凯.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2002.6:562-564.40.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纳天牛属二新种记述(英文稿).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213-216.41.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沟胫天牛亚科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999,21(2):119-122.42.王文凯,蒋书楠. 云南天牛科三新种记述. 动物学研究,1998,19(6):458-462.43.王文凯,蒋书楠. 西藏锐顶天牛一新种记述. 华东昆虫学报,1999,8(1):12-14.44.王文凯,蒋书楠. 四川星天牛属一新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4):334-336.45.王文凯. 天牛总科雌性生殖器解剖结构及标本制作方法. 森林病虫通讯,1999,18(5):2-3.46.王文凯. 天牛总科雌性生殖器高级阶元分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5):22-25.47.王文凯. 污天牛属雌性生殖器分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3):249-252.48.王文凯,蒋书楠. 尖天牛和坡天牛雌雄生殖器的比较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1):17-21.49.王文凯. 中国天牛总科综合分类研究进展.昆虫知识,1999,36(1):53-57.50.王文凯. 湖北锈色粒肩天牛一新亚种记述.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2):125.51.王文凯,蒋书楠.木天牛属Xylariopsis Bates一新种记述.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8,18 (3):232-233.52.王文凯. 普通昆虫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增刊):65-67.53.王文凯. 中国天牛科新记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6) :597-600.54.王文凯. 湖北省天牛总科昆虫初步名录.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4):305-310.55.王文凯(参编).湖北省昆虫名录.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6.王文凯. 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中国新记录.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5):438-44.57.王文凯. 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13(4):161-164.58.王文凯. 湖北农学院馆藏天牛科分类.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7,17(2):97-99.59.王文凯. 花天牛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2):91-95.60.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1):20-24.61.王文凯,蒋书楠.中国花天牛亚科新种及新记录. 昆虫分类学报,1994,16(3):192-196.62.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14(4):23-25.63.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14(2):31-38.64.王文凯. 中国金绿花天牛属新记录. 湖北植保,1993,增刊(2):1-2.65.蒋书楠,陈力,王文凯.中国长颊花天牛属及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1993,15(1):53-58.66.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花天牛亚科分类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2,12(2):43-51.67.龚信文,孟国铃,李传仁,王文凯等. 湖北烟仓害虫调查.中国烟草,1990,(3):26-30.68.龚信文,孟国铃,李传仁,王文凯. 微波防治烟草仓储害虫实验初报. 商品养护技术,1987(1):8-11.69.王文凯. 浅谈植物保护学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高教研究,1997,(1):42-45.青 春 璀 璨张晓明 康群王文凯,1985年7月毕业于原湖北农学院植保专业,1991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获博士学位。为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理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2002年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十佳“优秀博士后”。现任长江大学农学院院长。昆虫,随处可见,研究昆虫,人谓雕虫小技!可他,却一直醉心于与昆虫为伴,近20年来,他孜孜不倦的从事着中国天牛科昆虫的分类区系和系统发育研究,成为该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他就是我校农学院院长王文凯博士。王文凯1964年4月出生于湖北荆州。1982年9月,怀揣远大抱负,他迈进了原湖北农学院的大门,开始了他三年的大学生涯。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王文凯第一次从书本上了解了昆虫,并开始接触昆虫,进而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5年7月,王文凯大学毕业,品学兼优的他成了湖北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初为人师,除了激动和欣喜,他更多的却是冷静的思考。从学生到老师,不只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想到这些,王文凯心里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从此,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孜孜以求的在各种文献中查找、采摘;多少个薄雾飘漾的清晨,他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抬起头来。不懈的追求,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使王文凯的知识积累厚实了许多,很快,他脱颖而出,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他主讲的《普通昆虫学》等课程也获得了首届讲课比赛三等奖。他被列为学院首批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日子如水般流逝,慢慢地,在视野渐宽的同时,王文凯却感到授课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对他喜爱的昆虫研究,他更是有了一筹莫展的感觉。“不行,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丰富和完善。”于是,1988年,他走进西南农大,如愿以偿地做了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蒋书楠教授的学生。有了名师的指导,王文凯更奋力地遨游于昆虫学的海洋。被人熟视无睹的各种天牛于他看来却有着特别诱人的斑斓色彩,他凝神静气,真正进入了昆虫的领域。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天牛科分类方法和起源理论研究。1991年7月,王文凯满载而归,再度成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这次他有了游刃有余的感觉,厚实的知识积淀撑起了他的自信。他再一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研究,他所带领的昆虫教研室199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教研室,他在麻城科技扶贫期间,被省科委、扶贫办评为“科技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然而,满载青春收获的他并没有满足。为了更深层的探究昆虫王国的奥秘,1995年,王文凯以优异的成绩再次拜在蒋书楠教授门下,成了一名博士研究生。两年后,他被西南农大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王文凯在虫国的探索极为勤勉。1985年至今,他先后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2项、省教育厅攻关2项及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项。自1988年起,他主要从事中国天牛总科的分类区系及系统发育研究,已建立天牛科2新属,发现28个新种,7个中国新纪录属,35个中国新记录种。在《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动物学研究》、《Entomologia Sinica》、《昆虫知识》及《中国森林病虫》等期刊上发表天牛科论文50余篇。先后参与编著了《湖北省昆虫名录》(1992)、《昆虫分类区系研究》(2000)、《天目山昆虫》、《贵州茂兰昆虫》等;作为副主编参加“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的编著(2003)。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天牛科系统分类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8年6月,王文凯又以其实绩叩开了南开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大门,成为一名专职科研人员。如今,不负青春的他是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理事。2003年12月被选为荆州区人大代表。除了教学与科研,王文凯还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在他担任原农学系系主任三年多时间里,他创新思维,大胆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主持完成了“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获得批准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的中期检查;完成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两个学科的硕士点立项及“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博士点立项建设申报并获得批准;组织了“生物工程”新专业的申报并获得批准;创建农药生物测定中心,获得西校区首个国家级资格认证——农业部农药田间登记试验资格……如今,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的院长,王文凯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没有丝毫的松懈,他和班子成员一起,为农学院的发展谋划好了未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个博士点立项、2个硕士点立项学科建设;把科研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树立科研强院思想;加强湿地农业研究中心的领导与管理,把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研究中心真正建成长江大学的特色学科和优势领域,以湿地农业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他坚定的表示,乘坐长江大学之旗舰,依托湿地农业之特色,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院教职员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一定能够把长江大学的农科建设得更强、更特、更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