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2023-02-10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 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的分析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目的和意义:《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生平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展开的,希斯克厉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复归”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线索。评论家们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历来意见纷纭,尤其是对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的讨论。评论家们对小说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希斯克厉夫这一人物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小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可以说是一种超人间的爱。但也就是这种爱情的产生和发展成了主人公西斯科历夫的性格中双重性形成的一个关键原因。本课题从西斯科历夫的被虐与自虐,懦弱与勇敢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成因,从而促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艾米丽的呼啸山庄

  2.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进行了分析。许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双重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的从社会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些学者认为他的性格是扭曲而自虐的,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他是爱情中的英雄,敢爱敢恨。

  许多的学者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如闫红梅,张润翻译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说到因为欣德利“那样对待希斯克利夫,圣徒也会被他变成恶魔的” 。刘风辉也在《复杂的双面人》中说道希斯克利夫特殊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当时社会的标准,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 褛 ,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而陈一萍在《希斯克利夫是浪漫主义英雄还是恶魔》中认为上帝是有报复性的,人类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斯克利夫他不能超脱于人性,他也会为他所受到的.伤害进行报复。因此,从多角度出发,综合多种角度对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双重性的形成进行分析,分析希斯克利夫性格中自虐与被虐的原因,在爱情中勇敢与懦弱的双重性性格成因。

  首先会分析希斯克利夫在幼年时作为一个正常人得性格特征。

  【幼年时的被虐】

  其次分析长大后的希斯克利夫在复仇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酷与扭曲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的自虐】

  再次:从希斯克利夫复仇后的性格分析,在他双重性的性格下是人性的扭曲。 最后通过对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分析,可以得到人性的回归。

  2.研究方法: 查阅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从多种角度了解西斯科利福性格的成因。

  分析法:通过对艾米丽笔下的西斯科历夫的性格分析,分析他性格双重性形成的原因。

  比较法:通过西斯科厉夫的被虐与自虐,勇敢与懦弱进行对比。

  3.步骤: 选题——开题——初稿——完善——截稿

  4.进度安排:

  11月 提交开题报告

  12月 完成初稿

  4月 完成论文写作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1.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本文将从西斯科历夫的被虐与自虐,勇敢与懦弱进行分析,从他最开始的正常性格到后来的性和扭曲的变化分析他性格中双重性的形成原因。以及他性格中的勇敢与懦弱也注定了他性格的扭曲。分析中凯瑟琳是一个影响西斯科厉夫的重要人物,而他们的爱情则是他性格双重性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原因。最后,不论西斯科历夫的性格怎样扭曲,始终抵不过人性,从他最后的结局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

  2.预期结果: 能够做到分析定位,表达清楚,提高对英文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准确分析,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

  3.成果形式: 论文 ;

英语专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急急

集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 (系) 专业 年 月 日
论文题目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英语隐喻汉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旨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重点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五个部分。一、简要介绍隐喻与语言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不可忽视文化背景,并简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论述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三、分析隐喻的特点,从人类文化的共性论述其可译性。四、讨论隐喻的汉译标准、难点、过程、基本方法以及根据语境而确定译法的原则。五、详述隐喻汉译的方法和技巧,指出在翻译实践中,对每种方法的使用都不能走极端。结论部分,总结研究隐喻汉译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隐喻的定义
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习用性隐喻
3.1.2新生隐喻
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4.1翻译的标准
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直译法
5.2意译法
5.3转译法
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四、参考文献:
[1]Aristotle. “Rhetoric” (W. R. Roberts, Trans.)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Original Work Written ca. 330 B.C.), 1924.
[2]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s in Metaphor. College English, 1988, (1): 89-94 [3]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London: Routledge, 1997.
[4]Jin Di and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5]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Nida, Eugene A. &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7]Soskice, J.M. Metaphor and Religious Languag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8]Tylor, Edward Burnett.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9]陈宏薇(不加汉语拼音,下同).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文伯.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1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3]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4]冯明之. 英文成语故事 [M],香港:万里出版社,1992.
[15]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7]徐莉娜. 隐喻的翻译 [J],中国翻译,1999,(3):18-22.

五、预期的课题进度计划:
1.2007年4月25日 完成初稿,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2007年5月9日提交论文第二稿。
3. 2007年5月16日提交论文第三稿。
3.2007年5月17日-6月9日继续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5.2007年6月13日提交毕业论文。
6.2007年6月14日-23日准备论文答辩。
7.2007年6月24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计划不能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从3月5日起至6月24日止编写计划。)

六、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已经修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2.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具备有关本论文研究所需的丰富的书籍、期刊等参考文献;
3.已经收集较丰富和全面的文献资料;
4.具有上网条件及丰富的网上资源。

(二)方法及措施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网;
2.小组讨论交流。

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

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表前六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求一篇范文急!!!!

在网上找的 我也刚写完 这个差不多很规范了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1.2.1.1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1.2.1.2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1.2.1.3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1.2.2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1.2.2.1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1.2.2.2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2.1 Theme
2.1.1 Good and Evil
2.1.2 Revenge
2.2 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 Villain-hero
2.2.2 Delicate Young Girl
2.3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2.3.1 Terror
2.3.2 Mystery
2.3.3 Supernatural
3.Emily’s Gothic Innovation
3.1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3.1.1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2 Use of Symbolism
3.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1998.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