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参芪地黄汤长春中医药学报

2023-02-10 14: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参芪地黄汤长春中医药学报

【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具有不同发病机理和不同病理改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病程长(超过1年),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尿常规等检查查可见红细胞和蛋白。本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虽然急性肾炎可以发展成慢性肾炎,但大多数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而是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过程。本病预后较差,因此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其病因素复杂,但始终呈现本虚标实。脾肾两虚是其本,脏腑功能低下,导致水液代谢失调,气血运行受阻,湿、湿热、瘀血等邪气内生为标。正虚反复,易感外邪,外邪侵袭,正气更伤;致病因素产生后,又可影响脾肾。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有时夹有瘀血,有时夹有湿热,有时兼有外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治法,用药因人而异,法中有法,各有变通。本病病程长,治疗上在谨守病机的前提下,坚持治疗,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良效。
【治疗】1.风水相搏证【主症】头面部先肿,继而累及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但恢复较快,小便不利,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酸沉,咳嗽胸闷,或咽痛,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浮数。体检呈肾炎面容,血压大多数升高,尿检有蛋白、血尿、管型尿等。【方一】越婢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甘草6克,白术12克,大枣15枚。
【功效】宣肺利水。
【用法】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方解】方中主用麻、石、术三味。麻黄、生姜宣肺祛风,《本草纲目》载:“麻黄散目赤肿痛、水肿风症”,又“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故用麻黄引出营分之邪。”重用石膏以清热除邪,并防麻黄之辛温之弊。苍术、甘草、大枣燥湿健脾利水。药证合拍,用之使肺气宣通,湿热得清,风水自消,而获桴鼓之效。
【按语】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若风热偏盛,可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方二】五皮饮【来源】《华氏中藏经》【组成】陈皮9克,茯苓皮9克,姜皮9克,桑皮9克,大腹皮9克。
【功效】消肿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茯苓皮、健脾渗湿;陈皮理气醒脾化湿、湿去A不致聚而成水;桑白皮泻肺行水;大腹皮行水宽张;生姜皮宣胃A以散水,水去A不致溢而为肿,五皮合用,具有A脾利水之功。
【按语】若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2.脾虚湿困证【主症】面色萎黄或苍白,腹大胫肿,脘闷腹胀,甚或上泛清水,纳少,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体胖,苔白,脉儒缓。体检双下肢指凹性浮肿,甚者伴有腹水。尿检有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方一】防己黄芪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黄芪15克,防己12克,甘草6克,白术9克。
【功效】健脾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按语】脾虚水停,肢体肿胀明显者,加大腹皮、桑白皮,木瓜。
3.脾肾阳虚证【主症】全身高度浮肿,甚至胸腹水并见,面色白光白,皮肤发亮,按之凹陷恢复较慢,伴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倦怠肢软,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而润,苔白滑或腻,脉沉迟无力。【方一】实脾饮【来源】《济生方》【组成】白术6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6克,草果仁6克,大腹皮6克,附子6克,白茯苓6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
【功效】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互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使水湿从小便而利为臣。木瓜芳香醒脾,化湿利水,以兴脾主运化之功;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仁下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邪得化,共为佐。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群药相伍,共奏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然本方温补脾土之功偏胜,确有脾实则水治之功,故以“实脾”名之。
【按语】浮肿较甚,小便短少,可加肉桂、猪苓、车前子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如兼胸闷咳喘,可加葶苈子、苏子、半夏等泻肺行水,止咳平喘。【方二】真武汤【来源】《伤寒论》【组成】茯苓12克,芍药6克,白术6克,生姜10克,炮附子6克。
【功效】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附子辛热,温肾壮阳,散在里之寒水,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导水下行,生姜温散寒水,通彻表里,均为臣药;白芍即可和营止痛,又可酸收敛阴,制约生姜、附子辛热伤阴之弊,使阳气归根于阴,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为佐药。
【按语】腹胀大、小便短少,加桂技6克,猪苓15克,以通阳化气行水,纳食减少,加砂仁6克,(后下),陈皮6克,紫苏梗10克,以运脾利气。
4.气滞水停证【主症】除水肿外,必有胀满较著,胸腹满闷,呼吸急促,四肢肿胀紧迫光亮,小便不利,或有胁痛,舌质暗苔白,脉沉弦。【方一】导水茯苓汤【来源】《普济方》【组成】茯苓12克,泽泻12克,麦冬15克,白术12克,桑白皮12克,紫苏叶9克,槟榔6克,木瓜12克,大腹皮9克,陈皮12克,砂仁6克,木香6克,灯芯草12克。
【功效】行气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桑白皮清肃肺气,大腹皮、槟榔宽中导滞;陈皮、砂仁、木香、紫苏叶,斡旋中焦气机;茯苓、泽泻,灯草淡渗利水;白术、木瓜燥湿醒脾;麦冬清热养阴,以防利水伤阴。
【按语】通过临床观察,气滞水肿者运用本方后常使尿量骤增,水肿迅速退。
5.湿热蕴结证【主症】头面与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皮肤或黄,身热汗出,口渴不欲饮水,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尿黄或呈茶色,淋漓涩涌,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三仁汤【来源】《温病条辩》【组成】淡竹叶12克,川朴12克,滑石6克,通草12克,法半夏6克,白寇仁12克,苡仁12克,杏仁6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15克。
【功效】清热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杏仁升宣肺气,寇仁芳香化湿畅口,苡仁渗湿导下;配以半夏、川朴苦温除湿;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共奏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之效。
【按语】本方适用于湿重于热者。【方二】疏凿饮子【来源】《济生方》【组成】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商陆6克,羌活9克,大腹皮12克,椒目6克,木通4克,秦艽9克,槟榔10克,茯苓皮15克。
【功效】清热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中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利水疹湿,消退水肿;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滞,使气畅水行;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泄腠理,使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泄。诸药合用,攻里疏表,内消外散,有如疏江凿河,分消泛溢之水势,故取“疏凿”之名。
【按语】本方证属水湿壅盛,泛溢表里所致的阳水实证。阳虚水泛者慎用。
6.血瘀停滞证【主症】病程较长,水肿皮肤有赤缕血痕,尿血,皮色苍黯粗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见爪甲青紫,脉涩等。【方一】当归芍药散【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当归15克,川芎18克,赤芍9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白术15克,怀牛膝9克,车前子30克。
【功效】活血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以白术健脾运湿,配茯苓、泽渗、车前子泄湿浊,牛膝引药下行,如此肝脾两调,活血利水并进,药后常瘀去,肿消。
【按语】本方可加丹参、红花、三七应用效果较好。
8.阴虚水肿证【主症】水肿口渴,渴不多饮,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不寐,面部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方一】猪苓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6克,滑石6克,阿胶15克,怀牛膝9克,车前子15克。
【功效】养阴利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猪苓、茯苓甘淡利水;车前子、泽泻咸寒渗泄肾浊;滑石利水道;阿胶滋阴清热;怀牛膝滋补肾精,全方共奏滋阴利水之功效。
【按语】本方可用于水热互结者。
9.脾肾气虚证【主症】面色苍白或淡黄无华,气短倦怠,食少纳差,食入腹胀,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脉沉弱。【方一】补中益气汤加减【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5克,柴胡6克,升麻6克,甘草9克,菟丝子12克,山萸肉12克,怀牛膝9克,桑螵蛸15克。
【功效】益气健脾、固肾摄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人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以防补而壅滞;气血同源,气虚易致血虚,故用当归以补血。柴胡、升麻益气升提,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益脾气而无补肾之功,故加菟丝子,怀牛膝滋补肾精;山萸肉、桑螵蛸温肾固摄涩精。
【按语】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者,可加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益气健脾。【方二】归脾汤【来源】《济生方》【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0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按语】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当归宜炒用。
9.气阴两虚证【主症】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或肢冷但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纳差腹胀,大便先干后稀,小便黄、舌暗红,舌体胖大则有齿痕,脉沉细而数或弦细。【方一】参芪地黄汤【来源】《沈氏尊生书》【组成】人参10克,黄芪15克,生地24克,丹皮9克,山萸肉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生姜6克,大枣30克。
【功效】益气养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即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黄芪而成。方以人参、黄芪益气健脾,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共扶气阴两虚之本。
【按语】临证时,可加麦冬、五味子。【方二】生脉散【来源】《内外伤辨惑论》【组成】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功效】益气养阴。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服。
【方解】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
【按语】药理研究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气阴两虚怎么补

1、合理饮食,少吃冷饮

合理饮食,可使用饮食调理,适量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糯米、小米、大麦、山药、红薯、马铃薯、黄豆、白扁豆、香菇、蜂蜜等。冷饮要尽量少吃,冰糕,冰镇饮料要尽量避免。

2、适度锻炼

适当的运动除了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可调节心境,稳定情绪,但是天热的时候,运动锻炼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

如果运动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3、补充肾部营养

及时的补充肾部营养对于补阴虚是非常有好处的,建议服用博启健,从根本上补充肾部所需要的的营养成分,使肾气得到巩固,从而解决气阴两虚的问题。

4、规律作息

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所以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熬夜。

5、心态平和

心态要平和,不要思虑过多,多和亲朋好友交流,培养对身心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

治疗肾阴亏虚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软化扶正饮

[主治]健脾益肾。

[处方]地龙30克,水蛭10克,鳖甲15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山茱萸20克,肉苁蓉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枳实15克,大黄10克,枸杞子、菊花、墨旱莲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加味六味地黄汤

[主治]滋补肾阴,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黄、山药、茯苓、金银花各20克,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连翘、车前子、小蓟、威灵仙各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3~5节。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平均15天为1个疗程。

(3)加味地黄汤

[主治]健脾补肾。

[处方]黄芪15~30克,党参15~30克,熟地黄15~30克,山药10~15克,山茱萸6~10克,牛膝6~12克,茯苓10~20克,牡丹皮6~10克,白茅根15~30克,杜仲6~12克,益母草6~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分服。

(4)知柏地黄汤

[主治]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10克,茯苓20克,牡丹皮12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

(5)芪芦二丹赤苓汤

[主治]补益脾肾,化瘀利水。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山茱萸、牡丹皮各15克,山药、丹参25克,赤芍、泽泻、茯苓各20克,炙甘草5克,益母草、生黄芪、炙黄芪、芦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6)养阴益肾汤

[主治]补益脾肾,泄湿浊。

[处方]黄芪15克,山茱萸6克,生地黄8克,菊花8克,石决明10克,麦冬6克,龟板5克,山药12克,白茅根8根,芡实10克,白术8克,茯苓8克,薏苡仁12克,车前子8克,陈皮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参芪地黄汤

[主治]益气养阴,利湿清热,滋补肾阴。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2克,生地黄12克,山茱萸10克,淮山药12克,白术10克,茯苓16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4周。

(8)参芪地黄汤加味

[主治]益气滋阴,健脾补肾。

[处方]太子参20克,生黄芪20克,当归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生地黄各20克,山茱萸肉15克,生山药30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灵芝20克,知母9克,大黄3~20克。

[用法]水煎取汗,于每晚18时前和22时后各服1次,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改隔日1剂,继服3个月。

(9)滋肾阴方

[主治]滋养肾阴。

[处方]熟地黄2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黄精20克,枸杞子10克,陈皮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0)蟾蝼芪黄汤

[主治]补气健脾,滋养肾阴。

[处方]活蟾蜍1只(约200克),干蝼蛄4只(约20克),生黄芪30克,生大黄10克,益母草20克,生地黄20克,丹皮1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白术15克,丹参10克,白茅根15根,金银花15克,陈皮10克。

[用法]先将蟾蜍洗净去内脏,锅内加适量水煮沸20分钟后,再将1枚鸡蛋煮熟去壳,入蟾蜍汤内继续煮30分钟。方中其他药物另煎取汁服,并取蟾蜍汤所煮鸡蛋服半个,服中药第2次煎汁时,再服剩下半个。1个月为1个疗程,连治3~6个疗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