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民族报民族问题文章

2023-02-10 07: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民族报民族问题文章

新中国建立以来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及相关民族政策,总体是成功的,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及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意识形态都已发生很大变化,民族政策的一些部分,也到了进行适度反思与改进的时候了。民族政策的走向,还是要向交往交流交融方向努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文章推出后,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民族报》就此文刊发7篇特约评论员笔名文章予以批驳。

中国民族报的传播内容

  中国民族报创刊于2000年元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份面向全国各民族读者及宗教界人士的中央级综合性报纸。《中国民族报》遵循指导民族工作、传递民族信息、普及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办报宗旨,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部署;报道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新举措、新经验;报道少数民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新风貌;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2000年元月正式创刊,自创刊以来,现已出版发行900多期,每期发行量近三十万份,遍布北京、江苏、四川、内蒙古、贵州、云南、湖北等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民族报》融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全方位追踪民族宗教热点新闻、深度报道民族宗教亮点事件、倾情推介民族宗教精英人物、如实反映民族宗教工作成就、生动讲解民族宗教典型事例、全面传播民族宗教多元文化、努力探索民族宗教前沿理论。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地为广大读者报道民族新闻并展示56个民族的独特魅力与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报》辟有“要闻”、“综合新闻”、“经济”、“教育”、“环球”、“理论”、“时空”、“人物”等专版及《宗教周刊》和《文化周刊》。共推出100多个特色精品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视觉美感好。 “要闻”、“综合”等8块专版集中报道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进展,宣传新世纪民族工作领域重大事件、政策法规、模范人物及辉煌成就,刊发民族学、人类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新成就及民族中小学办学特色,反映民族地区民品、民贸、民族医药的经济发展动态与近况,关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中遇到的突出困难与问题,回应民族地区特困群体的现实需求,探索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与路径。 《宗教周刊》共4块版,分别是“新闻”、“理论”、“圣迹”、“文化”。该周刊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及民间信仰为报道对象,追踪境内外宗教重大事件及重大活动,透视当代宗教学术领域的理论热点,揭示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宗教习俗、宗教节日、宗教音乐、宗教建筑等知识背景,解析各大宗教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周刊》共4块版,分别是“文化”、“关注”、“品味”、“视野”。该周刊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主轴,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文化历史轨迹为经线,以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俗风情、民间习俗、民间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服饰、民间节日、民间建筑、民间艺人及民族地区的地域风貌等为纬线,全面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时代风貌。
  《中国民族报》每逢周二、周五出版。周二为对开8版;周五为对开12版。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综合
  第03版:新闻·社会
  第04版:民族发展30年
  第05版:环球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时空
  第08版:专题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观察
  第11版:生态
  第12版:旅游·休闲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思考

社科院学者撰文谈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方素梅11日在《中国民族报》发表长篇学术文章谈辛亥革命。她指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更为中华民国建立奠定基础,开创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政治,实现了中国由王朝体制向民族国家体制的重大转变。

  《中国民族报》是在当天“理论周刊”版面刊登这篇《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章。编者按指出,将以“民族视野下的辛亥革命百年”带来学者对辛亥革命之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意义与作用的思考。

  方素梅在文章中提出,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位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概念20世纪初出现时只指代汉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高举“排满”旗帜,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革命时期,他们及时提出“五族共和”口号,对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维护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例如,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通电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方素梅说,辛亥革命成功和中华民国建立,对于推动中国各民族的现代国家认同,同样产生积极影响。

  她指出,新生的共和政权还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在一系列的文告、电报、批示及演说中多次号召“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

  人们开始认识到各民族要携手建设新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振兴中华的途径。她引述了当时康有为的论述:“凡满、蒙、回、藏同为国民,无多立彼疆此界之分,则内能结合,足以永靖乱源,外之宏大,益以巩固邦基矣。”

  方素梅还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他们所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也得到了少数民族进步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她说,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如安健(彝族)、赵钟奇(回族)等少数民族青年都是在日本入会;武昌起义爆发,新军中回族的马骥云、沙金海参与了酝酿过程和战斗;陕西是西北地区最先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西安地区有一两千名回族民众直接参加光复之役。

  文章末尾写道,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苦又充满希望和成就的道路。当前,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也都面对着主权、领土、民生、民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方素梅指出,章开沅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说:“孙中山晚年对世界主义,特别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思考,经过百年世界风云变幻的映照,在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世界各地的今天,仍然可以发人深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无限的。

  当日,《中国民族报》还为该文配以“中南银行在1927年发行的‘五族共和’系列钞票的一元银元纸币”等资料图片。(完)
地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