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3-02-10 05: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校内部报刊,且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与中小浮稿件关联不大,所以不收中小学稿件。

云南师范大学2023年考研参考书目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705)文学理论

(815)中外文学史

参考书目为:

1.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3版

3.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5.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

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学校占地面积3680亩,下设21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5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设有面向全省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

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18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5000余人,图书资料24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亿元。学校主办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进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百强之列。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云南师范大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建设有首批云南省特色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5~2017年连续3年在云南省主要社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数据排第一位;2014 年“中国边疆学研究”栏目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名单;201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7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云南省A级期刊,具有专业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

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93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35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40余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7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8项,科研经费7.6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1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7项;教师共出版著作674部,其中A类出版社190部;共发表论文13988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75篇,CSSCI论文1088篇;共获203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参与完成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1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125项);共获授权专利17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2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其中有教育部“*”特聘教授、*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位于春城昆明。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其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新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建校69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十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设有21个学院,31个科研机构,是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的设立学校。学校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8大学科门类,有1个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在建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

学校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职218人,副高职53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15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75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26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人等。

学校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培养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研究生2974人(其中:博士生7人、学术性硕士生1904人,在职攻读硕士生1063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3657人(其中:本科12983人),成人教育学生17254人。近5年来,培训和招收英、美等国及东南亚留学生2000余人次。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158项,总经费1.8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0项,包括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24部,发表论文552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89篇,获专利11项,成果转让17项,成果被采用160项,直接经济效益8659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4项。

学校现有校本部、龙泉路、学府路、呈贡四个校区,占地面积3680亩,校舍面积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5亿元,馆藏图书241.8万册,长期订阅国内外期刊7333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与51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国—东盟大学联合办学的16所大学之一,为国家首批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24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5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在泰国清迈大学设立了一所孔子学院。

学校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先后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聘用制为切入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科群和学科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创新团队等措施,使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师范大学确立了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云南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服务定位,明确了建成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省属重点大学,进入全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的发展目标。云南师范大学有信心励精图治,不辱使命,为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