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心理论文1200字自卑

2023-02-10 04: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理论文1200字自卑

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

摘 要:自卑是个体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危害和原因几个方面,探究大学生自卑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自卑心理 原因 对策

自卑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无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健康水平如何,人们都在生活中多多少少地体验自卑。大学是青年走向社会的过渡和成熟时期,在面临重大压力和激烈竞争下,大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不断地舞出人生辉煌的一面。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有效地适应和融入大学环境,反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说自卑、焦虑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高达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这些心理障碍给自卑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卑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因此,关注大学生自卑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

1.1 自负性

很多学生的自负倾向恰是由自身的自卑带来的,自负的根底是深层的自卑,这是自卑的一种变相表现。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有时会争强好胜、高傲自大、吹嘘自己有很强的能力,或夸耀自己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财富。其实,这只是通过炫耀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缺陷。

1.2 敏感性

自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损伤。他们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的估计偏低,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常会把他人的一些无关言语和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和攻击,甚至会怀疑他人在私下里说自己坏话。

1.3 泛化性

自卑的泛化性表现在把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波及到其它方面,进而对自己各方面做出普遍否定。例如,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受到冷落和排斥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常常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认为自己在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也不如别人,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

2 大学生自卑的危害

2.1 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进行社会交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自卑的大学生往往以闭锁的自我被动与他人交往,他们不会轻易对别人袒露心迹,显得比较封闭和保守。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离。

2.2 产生健康问题

自卑大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其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中各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产生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等。

2.3 影响个性发展

大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中,常以他人的性格特征和反馈信息为参照,进行客观全面地认知自我,并在平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应对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自卑的学生往往会敏感多疑,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缺少有效的交流。这样,个人在自我的狭小空间,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观念陈旧,从而影响了个性的全面发展。

3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3.1 个体内在因素

3.1.1 生理因素

人的外表,如容貌、身材等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所以每个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都很注重自己的容貌身材等自身条件与因素。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长相不如别人,或受到他人的冷漠轻视,便会引起自卑,由此远离他人,封闭自我。大学生身体有身体疾病或生理缺陷,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1.2 自我评价不合理

心理学家A・艾利斯认为,一些负性的情绪,如自卑、焦虑等都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的。自卑心理的实质就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时常是歪曲、片面和不合理的,表现在单一事件失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全面的否定。与成人相比,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能与理想自我相匹配,因此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3.2 社会外在因素

3.2.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小时候家庭条件贫困的学生,由于很多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不了,会形成失落和焦虑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父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有些父母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采取忍让、示弱的心态,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自卑的种子,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性格。

3.2.2 学校教育滞后

(1)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2)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是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理论和经验的兼职人员。(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还不健全,学校通常采取授课和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缺少有效的、直观的双向交流。

4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内外在两大方面的原因,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4.1全面认知自我

认知自我不仅包括对自我的身体、性格、能力、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也包含着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与情感体验。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往往因为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形成正确的认知自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客观性。大学生需要通过多个层次的信息反馈和反复多次的印证结果,来客观准确地认知自我,任意夸大或贬低自己某方面品质的做法都是不客观的。(2)全面性。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出发,以偏概全思维和盲人摸象的片面思维,都是不全面的。(3)动态性。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的动态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4.2 树立自信

自卑与自信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其形成和发展与个人的意志品质息息相关。充满自信的人,积极乐观,不会轻易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低头。意志坚强的人,不易自卑,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础。因此,高校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来克服自卑心理,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走出心理困境。

4.3 积极补偿自我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象征,如果个体一直保持着勇气力求补偿缺陷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进身边所处的环境,将自卑感转变为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以求得优越感,那么此时的补偿便是有效的,此时的自卑感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理上的补偿有盲人尤明、聋者尤聪等现象,除此,人还有心理上和才能上的补偿,如勤能补拙、扬长补短等。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吕蒙由“目不识丁”到最后“刮目相看”,便是通过后天积极补偿的结果。

4.4 有效开展心理咨询,矫正自卑行为

(1)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队伍,针对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尝试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在符合条件的同学中培养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为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方便。

5 结语

总之,综合分析大学生产生自卑的表现和原因,充分认知到自卑的危害,勇敢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学业、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有助于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艺敏,孔克勤.国内自卑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0(6).

[2] 陈冬云.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山西科技,2006(1).

[3] 孙瑞权.阿德勒理论对“自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9).

[4] 张继如.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5] 李望舒.关于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2).

[6] 张国民.大学生自卑心理及防治刍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 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8] 刘刚,杜彦杰.大学生自卑心理危机与认知干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9] 翟贤亮,徐莉,孟维杰.自卑的他人补偿探究[J].心理研究,201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论文

以自信、自卑为题的议论文

人生,是一场战斗的过程,时而平稳顺利,时而坎坷残酷,谁也不能卜知自己的命运,要想前进,要想成功,自信是必备的。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人生又像一座险峻的山峰,只有自信地向上攀登,才能无限风光尽览眼底。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历经多少失败,都要努力去战胜困难,要像那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能更换上刘汉的旗号?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自信是失败的支柱,是成功的基奠。自信,它给我以勇气与力量,有了它,失败不再追随我,胜利不再躲避我;有了它,生活更充实有趣,学习更富有生机。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使我享受了它的温暖;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什么时候用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自信,是征途的导航灯,指引我跨过一道道艰险的门槛。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戴朵花,自己给自己发锦旗,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培养出像欧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种豪迈的自信来!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天空因白云而蔚蓝,生命因自信而精彩.

大学生心理疏导论文

  下面是我找到一篇关于自卑心理疏导的论文:
  自卑心理一般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况,个别情况下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重视和研究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社会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征、需求、利益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群体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改革浪潮的冲击,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触动最敏感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较一般青年而言,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和素质,这无疑是值得倡导和庆幸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和变化正在直接影响和困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并导致他们中一些人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急剧扩招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令人关注的问题。最典型的是毕业生招聘会或人才市场上的某些情景:在某些比较热门的、待遇条件比较高的招聘台前簇拥着一堆堆的博士生、硕士生,而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们则抱着自己的应聘材料远远地站在圈外无奈地观望,一脸茫然与尴尬——某种程度的失落与自卑不禁油然而生。
  接下去,你稍微提点自己的建议再总结一下就好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