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日本

2023-02-10 04: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日本

【昵称】春雷

【书名】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阅读时长】20分钟

【阅读内容】页码131-155

【原文金句】

①所谓“事实”,应该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而“判断”则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是通过作者自身经验、价值观、偏见等过滤而成的观点。

②只要学会从眼前所见的情境中提炼(提取)出“事实”,那么自己动笔时,就能写出不含虚假信息的、诚实的文章。

③如果只是叙述事实,而没有写从中得出的结论,那就是作者的失职。

④“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越有逻辑性。

⑤擅长表达的人,大都是运用“比喻”的高手。

【原文案例】

①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日本经济回暖是可喜之事。
②事实: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判断:日本经济回暖
——区分事实和判断,这样读者就不至于把“事实”和“判断”混淆。

事实:下次我可能会调到海外去工作。
所以:要趁现在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越有逻辑性。

①人的外表很重要。
②比方说一道菜肴,一起用“薄薄的纸容器”,当然用“高级的容器”盛着感觉更美味吧。可见,“外表”是如此重要。
——运用比喻时,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比原来的事实更形象化。

【三个问题】

1.如何在文章中避免传达虚假的事实?
①避免传达虚假的事实,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作者的主观判断。
②作者在书写文章的时候,阐述自己主观判断的内容要用一定的词语去修饰,让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这些只是作者的个人观点。

2.如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
做结论,作者在描述事实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给出结论,文章的“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就越有逻辑性。

3.在写文章中如何总结陈词?
①善用转折词
②抓住话题的本质和核心

【今日阅读感悟和收获】

①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还能让读者更好的解读文章,不被作者的言论所误解而造成不必要的言论。

同时,学会区分事实和判断,也能让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因为眼睛所见到的东西而质疑和怀疑人或事。

比如:不因一个人染了五颜六色的头发就认为那个人是一个不着调的人,或许别人只是单纯的想尝试一个不一样的发型而已。

②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要有头有尾。写文章也一样,不能纯粹的写一个事实摆在那里,没有引出任何的结论。

然后就置之不管,美其名曰,给读者预留想象的空间。实则,这是作为一名作者的失职的表现。

③善用比喻,善用比喻,不仅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的通俗易懂、更加形象化,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中区分事实与主观看法——读《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阅读内容】第三章第16—19节(页码131—155)

【三个问题】

1.如何在文章中避免传达虚假的事实?

要避免将事实与主观判断混为一谈。可以加上作者的希望和推断,这样,读者就不会将事实与主观判断混为一体了。

2.如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

“事实→结论”模式能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利用“所以”得出结论。

【流程⑴】把握事实

【流程⑵】根据事实导出自己的结论

写文章时,必须意识到这个“⑴→⑵”的流程。“结论”部分,自然要加入作者的意见、主张或价值观等。

3.在写文章中如何总结陈词?

【流程⑴】把握事实

【流程⑵】概括事实,传达信息

“总而言之”之后,接着写从前文(事实)概括出本质的“总结”,也就是说,用“总而言之”一词凸显出你最想传达的信息。

【五个金句】

1.所谓“事实”,应该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而判断则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是通过作者自身经验、价值观、偏见等过滤而成的观点。

2.只要学会从眼前所见的情境中提炼(提取)出“事实”,那么自己动笔时,就能写出不含虚假信息的、诚实的文章。而且,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也能一下就看出其中的可疑之处,无论作者是否出于恶意而这么写。也就是说,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了,输出能力和输入能力也会得到整体上的提高。

3.如果只是叙述事实,而没有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作者的失职。

4.从事实概括出本质之后如何进行总结,正是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

5.运用比喻时,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比原来的事实更形象化。

6.“事实”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越强,文章也就越有逻辑性。

7.用“所以”导出的结论,能鲜明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意见和价值观。也就是说,这项训练还能起到认真审视自己的意见和价值观的作用。

8.进行“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时,并非只是随便概括就行,关键是要抓住话题的本质与核心。

【原文案例】

1.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日本经济回暖是可喜之事。

原文的问题在于,作者把“日本经济回暖”的主观判断当成了既定事实来写。

⑴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希望能成为日本经济回暖的契机。

⑵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也许能成为日本经济回暖的契机。

⑴是作者的希望,⑵是作者的推测,也就是说,都属于作者主观判断的范畴。这样写,读者就不至于把事实和判断混为一谈了。

2.看见戴耳钉、染头发的高中男生时,

事实:有个戴耳钉、染头发的高中男生。

未必是事实(无法断定是事实):这个人举止轻浮。

当你看见这个男生,觉得他“举止轻浮”的一瞬间,就需要分辨这个印象是否是事实。从外表上看,当然是很有个性的,但能不能因此就断定说“举止轻浮”呢?说不定,他只是比较好打扮,而性格其实很认真的呢。

所以,如果在文章里这么写:“有个戴耳钉、染头发、举止轻浮的高中男生。”恐怕就不妥。如果只是“不够准确”倒也罢了,有时候还可能会被视为“传达虚假信息”。

3.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这句话又如何呢?乍一看,好像符合“⑴→⑵”的流程……但却缺乏说服力。因为,“没有红绿灯→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因果关系太过牵强(简单粗暴)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十字路口都需要安装红绿灯了。

这句话的问题主要在⑴。为了让“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意见更具有说服力,需要稍微强化一下⑴的事实。

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因此,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个月已经发生了两起汽车相撞事故,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这就是强化事实之后的文章。补充说明“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和“这个月已经发生了两起汽车相撞事故”的事实之后,“⑴→⑵”的逻辑就变得自然多了。

4.要学习如何从事实导出结论,“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当你看见或经历过某个事实时,尝试用“所以”导出自己的结论。

事实:在前面行走的女人被绊了一下,差点儿摔跤。

所以:我也得小心别摔跤才行。

5.要引进(采取)新做法之前,请先把原来的做法扔掉(舍弃)。

读者看到这句话时,也许会觉得有些纳闷吧:“为什么非得把原来的做法扔掉不可呢?”对于这样的疑问,不妨加上一个比喻:

就好比把杯子里的凉水倒掉一样,如果杯子里有凉水,无论你倒多少热水进去,也只能变成温吞水。

用“水”比喻“做法”,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

【今日阅读收获及感悟】

事实与判断,这个部分可以运用到心理咨询中去。

许多来访者在遇到与他人沟通出现问题时,往往就是将事实与判断混为一谈,将自己的推论和判断当做事实来看待,于是要求沟通的对方也承认这个所谓的事实。

所以,来访者可以从自己的言行中学习区分事实与判断,锻炼自己对事实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帮助他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逻辑性,不仅仅是写作中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逻辑能力的锻炼能帮助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见,同时也是“发现自我”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训练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日] 山口拓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作者:[日] 山口拓朗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页数:272

内容简介: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一篇文章的好坏,九成取决于动笔之前。

即便不是作家,或文字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有枯坐在桌前,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苦苦思索的经验。

不管是Email、广告文案还是企划书,“写不出来”“不知该如何开始”“写的东西没办法说服人”……永远都是职场菜鸟、写作小白的噩梦。

本书并非专门写给“写手”——职业作家或记者看的,而是写给普通人的写作书。本书作者在成为日本写作高手之前,文章被批评为无趣、不具说服力、没有观点……差点失去了成为职业写作者的信心。通过不断思考何谓“好看的文章”,终于将“随便写写”上升到“写之前先准备”“思考过后再写”“写时思路清晰”……下笔必成的状态。

作者简介:

传达力【说话/写作】研究所所长。

1972年生于鹿儿岛县,成长于神奈川县。大学毕业后的6年期间,曾任出版社杂志编辑、记者,后于2002年成为自由作家。曾在18年间采访超过2300人,对象从流连涩谷夜店的20几岁年轻人到聚集在老人之家的90几岁高龄人士。曾为《FLASH》《Asahi Weekly》《日经大人的OFF》《安心》《RuRuBu东京》《RUNNERS》《Leadership》《税务通信》《Custom CAR》等约50家杂志媒体撰文。著有《能够“随心所欲”地“快速”写出浅显易懂文章的87个法则》《一写就热卖:照搬就很好用的101个写作术》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