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排版

2023-02-10 04: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排版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科版和社科版 都没有入选第六版北大核心期刊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合影响因子:0.235
综合影响因子:0.109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合影响因子:0.149
综合影响因子:0.083

内蒙古工学院的学校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 坐落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绥远省创办的第一所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绥远省政府主席杨植霖兼任校长。1958年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金川校区、矿业学院、工程技术专修学院四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3178亩。风雨沧桑半世纪,薪火相传六十载。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努力拼搏,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相结合,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先后被自治区授予“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现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化工学院、机械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电力学院、国际商学院、矿业学院以及研究生学院、工程技术专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络中心等25个院(部、中心)。学校拥有85个实验室,49个研究院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2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4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4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3个,具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学科门类较齐全,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热能工程”、“材料学”、“工业催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企业管理”9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可再生能源”和“煤化工”2个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纺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过控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1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35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364人,有62.6%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有52人次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5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学校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有3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生24000余人,此外,还有来自蒙古等6个国家的留学生130余人。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7万余名学子从这里走出,奋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许多已成为高校、大中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学术技术骨干以及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他们以骄人的业绩和杰出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学校就业率一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学校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自治区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长期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许多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学研究计划,大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工业催化、可再生能源、轻金属材料、机电控制、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绿色建筑测评(培育基地)等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新能源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内燃机代用燃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内蒙古制造资源计划应用研究中心、内蒙古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也设在我校。“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05项,获自治区以上科技奖励52项,还承担大量横向科研项目,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设施完备。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呼和浩特中心考点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蒙古中心考点设在我校,学校还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学校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校园网络技术先进,运行良好,覆盖教学、办公和生活区。学校图书馆是自治区收藏工程技术方面图书文献的中心之一,是首批开通专项咨询服务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一级检索站。《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敞开胸襟,兼收并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波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等国的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教师进修、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合作成果丰硕。2003年学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实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高校,2005年获准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项目招生资格,2007年成为教育部留学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招生单位。六十载春秋,学校几代人艰苦创业,铸就了“民主、团结、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谱写了灿烂的育人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蒙古工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水平,将秉承融入地方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理念,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孟方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教育。主持和参加省、厅项目多项。独撰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出版教材、专著7部。 1浅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审美 朱曙辉; 孟方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252大学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9-12-153写作学:梳理合构、力求突破与新的挑战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6-12-154写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以有效性为准则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7-12-155高校教学院系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孟方宿州学院学报2008-12-156从一篇佚文看钱玄同文学观的坚执与变化 孟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10-307用新的审美范式构建艺术世界——论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表现方法 李继林; 孟方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1-208讨论式教学法:一种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法 孟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3-159摄影文学与诗画相融的中国画 孟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3010论钱玄同佚文《给黎锦明先生的信》的学术价值 孟方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4-3011黎锦明小说的艺术特色 孟方皖西学院学报2004-06-3012一篇不该被遗忘的钱玄同的佚文 孟方河西学院学报2005-02-2513谈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孟方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09-3014高师《写作》教材中的几个问题 孟方宿州师专学报2002-02-1515新课改背景下提高经典文学文本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孟方; 周艳青 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5

张鹏举的代表论文

·为人的需要而具形——包头青山区向阳市场设计《新建筑》1993年第1期总38期P21-23唯一作者·理性的分析是创作的基础——几个近作的创作探讨《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1期第16卷P67-75 唯一作者·界面——从城市空间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新建筑》1997年第1期总54期P9-12 唯一作者·城市街道和广场设计的历史演进和时代特征《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17卷P74-80 唯一作者·小城镇形态演变的规律及其控制《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第18卷P279-233 唯一作者·创作与定位——内蒙古大学文体馆设计《新建筑》2000年第1期总68期P41-43唯一作者·开放、共享、交流——对新时期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体认《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21卷P202-206 第一作者·建筑作品内在结构的可解释性《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建筑——内蒙古师范大学逸夫艺术楼《新建筑》2004年第2期总93期P37-39第一作者·存一份完整的记忆给城市——从包头东河区旧城北渠改造看传统街区保护《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建筑策划——建筑合理性的依据《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第二作者·实体空间化——一种建筑形体设计的手法《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第二作者·大尺度城市广场向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变——以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 第二作者·内蒙古文化大厦设计总结《建筑技术及设计》2005年第11期总134期P80-83第二作者·满载着历史的“箱子”——蒙古族家具博物馆设计《建筑技术及设计》2006年第6期总141期P92-95 第一作者·时代感、地域性、民族性——内蒙古大剧院及博物馆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评价《建筑技术及设计》2006年第6期总141期P114-117 第二作者·小建筑大理念——生态视野下的内蒙古草原小型博物馆《时代建筑》2006年第4期总第90期P84第一作者·应环境而生的建筑——包头市规划局展览展示中心设计《建筑技术及设计》2006年第8期总143期P94-95 第二作者·为自己做建筑——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楼设计《建筑技术及设计》2006年第9期总144期P66-69 第二作者·回归体育建筑朴素内涵——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馆《新建筑》2006年第5期总108期P43-46第一作者·中外名建筑鉴赏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 参编·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 参编·草原·城市·建筑《建筑百家谈古论今》P36-42 入编 第一作者·属于学生的“家园”——内蒙古大学东校区学生公寓设计《建筑技术及设计》2007年第11期总158期P82-83·内蒙古鄂尔多斯影剧院改造扩建设计《新建筑》2007年第6期总115期P46-48第一作者·盛乐古城博物馆《建筑学报》2008年第三期总473期P57-59 第一作者·试析文化建筑的空间类型—来自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群的启示.《城市建筑》第9期总第48期P10-12.2008年.第二作者·从校园里的旧厂房开始《城市建筑》第12期总第51期P116-120.2008年.第一作者传统意象的现代解读《城市建筑》第6期总第57期P56-58.2009年.第二作者内省空间的营造《城市建筑》第9期总第60期P21-23.2009年.第一作者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建筑学报》第四期总473期.2010年.第一作者平实中的真与善《城市建筑》第75期P42-48.2010年.第一作者·《草原城韵》.第五作者·一次务实的旧厂房改造与再利用实践——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设计.《建筑技艺》 05、06月合刊,总200-201期P196-199 .2011年.第一作者适应·更新·生长——次人文与生态视野下的旧产业建筑改造实践论著.主编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师》总153期P89-92.2011年.第一作者从旧厂房到建筑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新建筑》05期,总138期P52-57.2011年.第一作者由问题衍生的建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图书馆《新建筑.》02期,总141期P72-76. 2012年.第一作者分解、正交、嵌理——恩格贝沙漠科学馆的设计策略《建筑学报》第10期P60-61.2012年.第一作者内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的一般形态《新建筑》01期P152-158.2013年,第一作者再为自己做建筑《建筑学报》第1期P82-89.2013年.第一作者我的2012关键词—庆典、盘点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楼.UED,第3+4期P184-186.2013年.第一作者.北方的思考-建筑师视野下的创作背景《新建筑》第3期P59-66.2013年.第一作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