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策略

2023-02-10 03: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德育与班级管理论文策略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必须树立以"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面对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对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引导者,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时,要能够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对此,班主任要重视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教师先要使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对此,班主任可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主题课堂班会活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其中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在这五大类之下,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要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加以重视,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肩负起班主任的.责任,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只有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比如:

①不准无故旷课,有事需要提前请假,并经由班主任批准。

②不准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如有违反,将负责本班级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周)。

③不准上课随意插话、睡觉或做出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果被任课老师批评,那么当天将由该学生负责擦黑板任务。

④不准打架、说脏话,如有违反,请家长到校面谈等等。

无论是课堂纪律规范情况、轮流值日制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要细致规划,并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共同实施"一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天班长,按照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日班长"要进行记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规范同学行为,优化班级风气,能够使学生更能体会班主任的心情,并理解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1]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德育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亲切,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其引导,参与各项德育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此,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威严,并从心底敬重老师。[2]

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人格、性格和爱好,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其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尊和自信。其次,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能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要用温暖、阳光和爱心去浇灌,精心培育,认真栽培。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温暖,他们就会逐渐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愿意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班主任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相关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需要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德育管理工作,面对广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发挥更好效果。

四、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

[2]王学梅.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师,2017(S2).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进行的重点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硬性管理的同时,也要努力进行德育教育,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他们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使毕业班的学生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中考,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本文就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毕业班;班主任;班级;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学校进行的重点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也是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时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疏导心理问题,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特点

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面临着紧张的中考,他们的心理、行为、思想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就要认识到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从学习方面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十分具有信心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学习的方法科学,没有偏科的情况,成绩稳定上升。还有一类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成绩很好,其他学科的成绩不稳定,而且进取的意识比较薄弱,总体成绩很难提高。最后一类学生,他们的基础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认真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而且他们的自律意识差,对学校、班级的管理容易产生叛逆。[1]

其次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初中毕业生的心理主要是紧张、焦虑、迷惘、叛逆。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的成绩比较好,家长、教师和自己的期望都比较高,在毕业前期,家长、老师甚至是自己都会给自己压力,他们既有信心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是也怕自己失误落榜,存在着十分紧张、焦虑的心情。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平平,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在毕业阶段,他们出产生各种的迷惘,对前途产生困惑,会为自己设想多种初中毕业的结果,但是又在各种结论间徘徊不定,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而且不愿意学习,与其他学生的成绩相差较大,许多教师对这类学生都没有耐心,甚至是无视他们,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觉得被老师、同学抛弃,很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情绪激动,与老师、学生、家长反目,随意破坏公物、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2]

二、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毕业阶段,学生心理容易出现焦虑、浮躁,对自己的未来出现迷茫、困惑。这时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就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告诉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努力拼搏。而且明确目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目标具体化,给自己设置近期目标,一步一步完成,为实现自己今后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再感到焦虑、迷茫,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更加努力。[3]

2、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用心与他们交流

在毕业班的德育工作中,许多班主任想到的都是对后进生加强管理教育,而忽视那些看起来很听话、内向的学生。有时这些内向、安静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学习问题要比其他学生更严重,所以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要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认真研究、教育,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与学生交朋友,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真诚的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谈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当众批评、挖苦、打击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班主任要单独与犯错误的学生交谈,平等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班主任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不能对学生打骂,要用爱、用心感化他们。

3、加强班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

班级干部是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能够及时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作为班干部,不仅要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还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为其他学生做表率,起到领导和带头的作用,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4、以学生为主,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条例

面对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学习问题,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条例制度,用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硬性管理,以便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协助教师制定班级规范,可以使班规的管理作用更广,而且要求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定,避免班规起不到作用。在班级管理规定中,教师应多加入一些鼓励性的措施,由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而且时间紧张,所以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是给予提醒、警告,或者采用娱乐的形式惩罚学生,既不影响学生的心情,也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4]

5、定期组织开展班会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有些班主任会认为,这时要重点加强学生学习,没有必要开班会,开班会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由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压力,精神容易紧张,心理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班会来调节和舒缓学生的压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心结,释放自己跌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班会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比如说,学生今后的人生规划,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表演一些小节目等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放松自己的心情,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在学生毕业时期,经常会出现许多反常的行为、情绪,对此,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学生在毕业时期的一些正确教育方法,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便家长更好的教育学生。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正确的面对毕业,面对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

结束语:

对于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对于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生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就要用心、用爱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业美.浅议德育工作对初中班主任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 张琳,岳若惠.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J].青春岁月,2011(22).

[3] 李继勋,李亚军.如何做好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浅探[J].成功(教育),2010(6).

[4] 胡碧英.不可忽视对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J].人民教育,2010(4).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德育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且不容易完成的教育工作,为了能够将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较好的结合到一起,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德育教育措施,其中包括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用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健康成长营造鼓励氛围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低年级;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前言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与重要的思想品德。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意识较弱,因此就需要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交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做人的基本准则,将书本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品德等内容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过于表面化。有部分教育者表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大,只需要在课堂中一带而过即可。这些教育者会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投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个人习惯上,认为只要让他们学习好书本知识,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班级中用于宣传思想品德的黑板画与光荣角等反而成为了应付了事的装饰,学生只要根据主题去自由发挥即可,教育者一般不会再根据内容来展开更深层次的讲解。

2.德育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如今,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教育者也在紧跟住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然而,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引导,经常会出现“教育者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前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此外,还有一些教育者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推崇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只会让学生去机械的复述和背诵课本中的知识,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将思想品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心理。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1.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与进步的目标,他们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对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因此作为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来说,他们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三观正直的学习榜样。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怎样能够让学生懂得讲礼貌呢?如果老师在吃饭之前都做不到洗手,那么又怎样让学生懂得讲卫生呢?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小学低年级老师需要从如下几点来着手改进:首先,选择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服装;其次,按时上课,不因个人原因随便迟到;再次,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他人;最后,不要随便放大学生的错误,给他们足够多的改正机会。

2.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养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怎样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来与他人相处,进而达到寓教于境的作用。教育者可以借此主题来设计一个相对真实的活动情境:在课桌到门口之间放置一些障碍物,将学生的眼睛蒙上后,让他们在不依赖任何人的帮助下去走到门口,而后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盲人在生活当中的诸多不便,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替被人着想的良好习惯。

3.用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健康成长营造鼓励氛围。爱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小学低年级教育者需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让他们懂得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才能够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的亲密情感,从而获得学生的爱戴。相较于严厉的批评与一次又一次的说教来看,用感情来营造出来的鼓励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去懂得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需要去不断的提升自我,要将自己同学生置于相同的地位中,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与学习需求,争取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首先,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与学生谈心,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同学生之间交流彼此的想法与信息;其次,教育者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还要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触自己,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最后,教育者还还要多多称赞学生,即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错误,教育者也不应该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和态度来批评他们,而是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教育者需要勇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积极的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美怀.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1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