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西教育杂志社来我校

2023-02-10 02: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西教育杂志社来我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感谢铁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5月23日下午,邀请到著名作家、《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社社长方心田来做《教师阅读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幸运的我为大会主持。人生何处不相逢!一年后,特殊的日子又遇见方社长,实感幸福!别样的有意义!

我提前做好备课。思考,会前怎么向领导、老师们介绍方社长?于是我想到读过方心田著作《焐暖》给我的教育灵感。介绍说,著名作家方社长致力于办好《教师博览》杂志,以高品味高质量高颜值赢得全国广大教师的一片青睐。无数读者用“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等词语表达喜爱之情。方社长有自己独具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有自己温和的坚定,温柔的信仰,有着自己的态度,人生的温度,知识的厚度,视野的宽度,思想的高度。会场座无虚席,热情满满!一片寂静!在倾听,在记录,在思考!

今天,我们同样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到鞍山市铁西区黎明小学,聆听方心田社长为我们做专题讲座。

方社长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气度不凡,突显自身独特的人文魅力。

方社长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谈了他对教师阅读写作的意义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秘诀。方社长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窦桂梅、李镇西、李希贵等名师、名校长的典型案例激励教师们不忘初心做有理想,有情怀的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涵养人文精神、培植教育理论、积淀教育智慧、丰盈教育心灵。

方社长用“ 骑着别人的文字    欣赏世界”“骑着自己的文字    创造世界” 来比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教师们不仅要多阅读更应该多写作。同时,方社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 为立身之本,用 阅读 壮大自我,借助 研究 走上成才之路,用 写作 来沉淀思想的结晶。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只翅膀的话,那么写作就是另一只翅膀,只有左右平衡才能飞得更远。

只读不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难以把所读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边读边写,大量的写,反过来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读与写就相当于教与学,教学相长,读写相长。

除了读书、写作,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深入的思考,没有思考或者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心灵的表层行走,很难抵达心灵的深处。通过思考,把学到理论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行”。读书、写作是教师们也是我专业成长的双翼,思考、践行能助我们飞得更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社长的讲座,如源头激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写作,用阅读与教育写作滋养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其实,身边每天都有故事发生,有自己与好老师的故事,有自己与学生的故事,有自己与书籍的故事。曾想起: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学;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研;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写!用慧眼细致观察,用爱心进行专业写作,妙笔生花,描绘自己教育故事,抒写铁西教育芳华!努力前行!

最后,我想用三句话结束聆听讲座感悟: 阅读,远方的光亮;写作,向上的天梯;改变,勇敢的跨越。 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借助阅读的光亮,登上向上的写作天梯,不断改变自己,实现一次次的勇敢跨越。

也许,这条路艰辛与漫长,但是我坚信只要梦想,努力做,一定会到达那个关于铁西教育的诗意远方!

                                          辽宁 鞍山 李斌

                                        2019年5月26日

教育有光,行走最美

下雨了,下雨了,昨日立秋,窗外的秋雨噼里啪啦有声有色地敲打着小窗,凉风阵阵驱走了夏日难捱的燥热,难得的清爽沁人心脾。环视小屋,眼睛不经意地停留在电脑桌旁边参加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蓝色的营牌上,以及印油文质老师和刀哥照片的“宁波,教育行走的纪念”字样的书签:“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是啊,“世界那么大,我多想去看看。”霎那间,这句网络流行语像是提醒我什么,久违的灵感扑棱着翅膀悄然而至,于是端坐在一屁股在电脑前坐下,任各种思绪活泼泼地纷至沓来,不吐不快。

    教育有光,行走最美!今天是8月8号, 7月24日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已经尘埃落定两周了。我,虽然人已回到河北老家,但是,恍然如梦,好像教育行走就在昨天。几乎每天凌晨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欣赏分享手机微信群 “宁波行走群”,“写下我的教育人生群”,还是公众号“行走拓宽世界”里,来自全国各地精彩一群的优秀伙伴们用心书写图文并茂的美人美文,那如井喷般喷发,饱蘸激情与兴奋滚烫而炽热的美图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我甘之若饴地欣赏着,回忆着,感染着,陶醉着,这些亲切的,可爱的,活泼的,美丽的具有相同尺码的小伙伴们个个都是棒棒哒,人人都是激情似火,多才多艺、出类拔萃。

    老实说,无论是欣赏与会照片,还是翻阅钟杰女神的《治班有道》,摩挲着刀哥的《阅读照亮世界》,凝眸傅国涌先生的《美的相遇》,聆听文质老师的《哈拉扎尔的微笑》《教育的勇气》 “行走拓宽眼界,读写重建心灵。”这句经典台词从此就印刻在我心中,时时令我心旷神怡,令我怦然心动,更令我魂牵梦系。去年的教育行走闭幕式交接仪式得知,今年教育行走花落浙江宁波光华学校,我心兴奋不已。 因为这是一场颇为罕见激荡人心的思想盛宴,更是一场直抵灵魂深处的行走之旅。在火爆的现场,再次见到生命化教育倡导者,教育行走的发起人如一座佛一样的文质老师以及笑脸相迎温和而勇猛的刀哥,以心怀世界,活在当下的教育情怀,感召天下群英追随,汇聚教育贤人云集。我的心被他们的平静而丰富澄澈猛地击中了我心深处: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们不收取一分会费,每年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精心筹划这空前四百人的公益盛会,图什么?场场精彩的讲座分享擦出的思想碰撞的火花照亮了光华学校的夜空,也点燃了每一位参赛者的激情与梦想。整整三天,我耳朵里听到的,嘴巴里谈论的,以及睡梦中呼吸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教育行走”气息,我身心沐浴在这种教育的人性光辉里游弋着,内心慢慢地变得橙名敞亮而自信愉悦。

    整个活动给我更多震撼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国际行知赏识学会会长,近七十高龄的曾桂安校长震耳发聩地告诉我;“赏识以爱为基础,夸是一种术,爱是一种道。自信心是启动孩子们的内驱力的金钥匙。赏识是雪中送炭,不是伤口撒盐。天下最美好的教育就是允许孩子犯错,最残忍的教育是不允许犯错。我的眼睛怎么就看不到学生的优点呢?”曾校长的话让我反思,让我脸红,我今后该怎样去赏识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是需要一辈子研究实践的课题。 不管夜空多么黑暗,也遮挡不了星星。典型的属于内心充满故事,脸上不见沧桑的余年初,侃侃而谈,他不是一般牛气,在这么盛大的场合这不仅是说大话吹牛皮,人家确实且具备有牛人的资本和胆识。他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理事长不行万里路,读不懂万卷书。《左右之间的故事》左右为难,左右开弓,左右逢源,个性张扬的他演绎着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唯有真情才是奔腾的江流。让我们听到了来自教育体制外的晴天霹雳。 要想青春不老,就要跟孩子一起奔跑。学识渊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历史学者的付国涌先生,用心和孩子一起与世界对话;倡导通识教育,最好的教育先给自己的孩子,告诫我们“:自己的孩子非常非常重要,做教师的首先要把最好的教育给自己的孩子的名为子虚的扈永进老师;能把树举起来的东道主王光华学校的领路人,芳菲满抱向人来王树举校长。一看都是充满教育情怀的理想主义者。 “文字是最有生命力的,扛着思想奔跑,乘着文字飞翔”的《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杂志社社长方心田先生,是一个温和而坚定的人,有滋有味,有心有梦的他掀起了教师思想,心灵写作的裸奔潮;更让我精神一震的是从教三十七年田园教育倡导者李庆明先生,现场用英文高歌一曲作为《吾道一以贯之》讲座的结束,令现场非常振奋。他们,无不给与会的各位美人们奉上一道道新颖别致的教育理念大餐,令我目不暇接,耳不暇闻,手不暇写,真恨自己不能伸出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台上的专家大师让如草根的我惊叹折服,却又徒有羡鱼情,你看最让我感到内心清凉温润的是来自一线教师们的精彩演说,如高金萍老师微笑着演绎《我想封印一间教室》的愿望,李素怀老师《有滋有味做教育》的情怀,邓夏秋老师对《电影课堂的蝴蝶效应》的钟情,又见到自带霞光灿烂一片的明霞老师等等接地气地分享都都带给我更多的感动与唤醒。

      光华不但有光,还有华。每个与会者都是现场耀眼的星星。千真万确,这号称四百人的公益研修营,不受一分会费,除了发起人文质老师和刀哥总策划之外,王树举校长领导宁波光华学校的团队们微笑着精心周到的无私付出之外,以王绪卫老师,蒋铭国,刘宇娟老师,刘霞辉老师等等大会报道组的老师们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地为大会服务的行动和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写下我的教育人生》沙龙论坛上,我分享了安徽宿松张敏老师的《诗意的旅行----一个乡村教师教育写作之路的回顾》深深吸引和感染了我。幼儿教师像洋娃娃般可爱的刘宇娟用她的爱心和智慧书写着她在幼教道路上精彩故事,让我对她无比喜欢和钦佩。还有山东荣成团队的领头羊杨雪梅老师,来自内蒙年近花甲之年却不知老之将至的刘玉峰老师,来自河南以无比豪迈情怀写下《五十岁,再出发》的王莉莉老师…… 

  总之,美好美妙的相聚时刻是那么的短暂,与这么多的因教育行走而结缘的教育美仁们激情相遇,喜,兴奋 ,幸福,幸运激荡吾心,感觉告诉我:教育行走是一场民间活动,与体制内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与众不同,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身体和灵魂再一次真正行走在路上,我不虚此行!   

  教育有光,行走最美!

年过不惑才认真来到这个世界 ――职业生涯叙事

年过不惑才认真来到这个世界

――职业生涯叙事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农历新年初二。阳光明媚,鞭爆声声,实乃祥和时光。端坐一隅,拿起手机,完成一份迟交的作业。

犹记得2020年1月,我与几位好友同时被新网师录取,甚为欣喜。如今一时年光悄然逝去,留下的是什么?

2020年上期选修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与刘丽赏老师的《中小学电影》。一门优秀,一门良好,也算是完成了学业。

2020年下期新网师有一道大作业:提交一份职业生涯叙事。这是一个未曾写过的叙事,也是一个未曾真正思考过的话题。虽然一个多月前就收到了这份作业要求,但一直未能去完成,时间都用在“智慧作业”工作站上了。

细细想来,似乎时间使用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从1月15日至今近一个月的时间居然就没有做别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定义为“智慧作业”人应该不为过吧!然而作为一个个体,作为一个急需学习、发展、提升的一线老师来说,在时间的使用上的确有些奢侈。不过,这一切都是自愿的,都是自我内心需求的表现。反思,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明天2月14日,是提交职业生涯叙事的最后期限,因此到了必须完成作业的时候了。

职业生涯叙事未曾写过,因此模仿学习就成了必要。昨天特意进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钉钉群学习马增信老师的职业生涯叙事。还有四年就退休的马老师,令我们敬仰。从叙事中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如陈亚山老师点评到:一匹驰骋在教育战场上的头马。

读罢,不禁想,我的职业生涯又如何去理解与诠释呢?或许,正如张文质老师研究生命教育一样,一却从回望童年开始,便可找到蛛丝马迹,也才能够把握余生的努力的走向。

与优秀为伍,以荣誉为伴,相信“相信”的力量,或许成为了人生的执著。

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或许成为了人生的底色。

每一步都算数,不重复昨天的故事,那是生命最美的样态。让自己成为自带光芒的人,则成为了生命的最高追求。

01

一切只为端上“铁饭碗”

中华民族誉为龙的传人,而我,1976年生。有时暗暗地想,我属龙的,是不是真龙啊?说来奇怪,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才是意念之物,任凭我们想象。说有几威武就有几威武。“龙”是皇帝的象征,我们又是龙的传人,这样说来,属“龙”的人该有一番建树才对。

然而,每年每日都有生命的降生,属“龙”者又何其之多?的确,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世界给予我们的阳光,给予我们的时光都是一样的,是否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只在于生命个体各自的成长与不断地从这个世界汲取滋养。

作为极其平凡的我,出生于农村多兄弟家庭。九零后,甚至八零后的年轻一代似乎很难想象我们那一代。

小学一二年级的我与多数人一样贪玩。三年级时,长我两岁的四哥因不愿意留级与我同班,结束了学习生涯。如今考一个驾照,一上机便瑟瑟发抖。长我五岁的三哥更是因为多次留级五年级考不上初中,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校园。大哥、二哥据说才读二年级便被硬生生结束学习,帮助一大家人忙于生计。

三年级时候,刚满十岁的我似乎有些领悟。于是开启努力学习的模式。其实努力的力量来自于四、五年级时父母不停地念叨――只有努力读书,将来有份工作,端上“铁饭碗”,才会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于是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端上“铁饭碗”。

八九年暑假,我终于以全班前三名的成绩考取了乡里的初中,成为了我家兄弟六人中第一个初中生,也是唯一一个。当年姑父那种赞许的眼光与言语,着实激励着我,也幸福着我。

全班近三十人,能考上初中的也只有十几人。我是幸福的,走在端上“铁饭碗”的路上。考上初中,来到了新的班集体。我的入学成绩排名靠后,于是我更加努力。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一跃成为班级前三名。获得了老师、同学、家人、邻居们的赞许与鼓励。于是越发幸福,充满活力。

农忙双抢季节,天蒙蒙亮,我们蹲在秧田拔秧苗,时常听到隔壁秧田邻居家对孩子的教导:“你们看看老五爷爷学习那么好,将来就要端上‘铁饭碗’啦。你们要好好向他学习。”(我排行老五。按辈分邻居家孩子叫我爷爷。)每当这时,我就充满了自豪感,越发鼓劲,一定要考上吃“公家饭”的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三那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景德镇师范学校,成为了一个端上“铁饭碗”吃“公家饭”的人。当时,这种事儿实属稀罕事,一时间名声响遍十里八乡。

02

企盼读书,“积淀”为永远的痛

其实读师范不是我真实的愿望,只是苦于家里兄弟多,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就读高中。

记得初三那年暑假,我是幸福的,幸福的是我中考成绩在全校两个班100多人中排名第一,在各校有指标录取“小中专”(师范、卫校等毕业包分配的学校)的那个年代,意味着吃“公家饭”是铁板钉钉的事。

我也是充实的,每天帮助家里收拾着家里的收成。白天顶着大太阳,一遍一遍地拍打着新收割的大豆秆,一次一次地翻晒着新收割的稻谷。虽然汗不停地滴,然而心里却涌动着无边的幸福;傍晚又准备好稀饭,洒扫着晒场,将竹床一字排开,等待一家人在夏夜里纳凉。

晒场上,竹床边,就着刚炒的西瓜皮,喝着滚烫的稀饭,这时一丝悠风吹来,“哟呵呵”,随着父亲的一阵吆喝,大家顿感惬意极了。这是平常而又最美的夏夜。如今,父亲健在,那种惬意却无法再现了。

除了幸福与充实,我还藏着秘密,也充满着向往。

虽中考成绩全校第一,但乡下学校能出什么好成绩呢?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英语。在我印象中100分试卷从来都没有考过80分。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把英语学好。初三这年暑假,我找来初中三年的六册英语书,恶补了一番,按照自己的理解,用班主任老师给我的练习本做了自认为全方位的梳理与总结。然后将好几本做满了记录的练习本装订成更厚的册子。期待后面的英语学习能用的上。没成想师范学习居然没有英语课,英语学习便成了我一生的痛。

所谓的秘密那就是,我始终怀揣着读重点高中的梦想,直到跨入师范的大门。记得中考报志愿那会儿,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不服从分配”和“坚决不服从分配”是有区别的。我填报的是师范,“坚决不服从分配”意味着与重点高中无缘,“不服从分配”意味着中招办仍然可能会将我们录取到重点高中就读。

我最后填写了“不服从分配”。暑假里真的被录取到重点高中,但我清楚地知道,家里是没有负担读高中费用的。于是我每天除了做一些该做的事,同时也做着“白日梦”――希望哪一天能抢到一笔钱。“白日梦”终究是梦,也只有年少的人才做得出来。现在想来似乎痴人说梦。开学的日子一天天靠近,钱自然没捡到,父亲只好托人将我的档案从重点高中取出,投到命运给我安排的地方――景德镇师范。

一个错过了高中的人,知道学习机会的珍贵;一个整理了六本英语课本笔记,却不能继续学习的人,知道命运也会捉弄人。一个乡下初中考来的人,知道与别人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于是除了努力,就是认真。

师范毕业那年,班主任说学校准备从五个班级中抽调出优秀的毕业生组成一个大专班。作为全班成绩排名第二的我,满怀期待。最后,学校能力有限,申请未能成功。于是我黯然神伤,默默地、失望地怀揣“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带着对渴望继续学习的遗憾踏上了教育工作的人生旅途。

于是期盼读书,成为了一生的痛与念想,至今仍然不能忘却。

03

得与失,一个无法验证的命题

参加工作8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某一天,课间我回到办公室,听到办公室里的女老师们七嘴八舌,说是学校里面有带薪脱产学习的机会,这个老师不愿意去,那个老师不愿意去。

对于一个曾经渴望学习的人,我一直热衷于对在校学习的幻想。觉得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千载难逢。我立马来到中心学校校长办公室,平时与校长接触还算多,于是我直白地问道:“校长,听说学校里有带薪学习的指标!”“是啊!”校长回答得很是干脆。“我可以去吗?”我进一步地直接问道。校长这时略显迟疑地说:“可是可以。不过我没考虑过有家室的人。我们只是考虑那些还没结婚的年轻老师。”

我有些心急:“那我可不可以去?”校长这时动摇了当初的想法:“可是可以去的,不过你一定要与老婆商量好。这是脱产学习,要去南昌读三年书的。这可不是小事,一定要认真商量好。”我略加思考肯定地说:“基本上可以决定去了。给我留一个指标,谢谢校长!”

作为一个“奔三”的老师,能做出到南昌脱产学习三年的决定,着实让很多同事想不通。但是他们哪里能理解,一个曾经渴望学习却又失去机会的人,这些年是如何一路走来。“在校学习”一直是埋在心里的痛。

这次脱产学习,按照上级的安排是学习计算机专业,并且是大专层次的学习。而我已经是一个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获得了大专文凭的人,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立马对这三年脱产学习进行一些规划:第一必须同时取得本科文凭,第二在三年脱产学习当中要完成入党的愿望,第三在计算机方面一定要有大幅度提升。毕竟是“奔三”的人,不再年轻。三年后,三项计划果真全部得以实现。

然而,在这三年中最值得一说的是,追梦与生活的冲突。在头一个学期中,我除了认真上课就是泡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充分感受到了年轻人爱好学习的力量,校园里各处捧着英语书大声朗读的成人班学生,更是催人奋进。慢慢地我也有了考研究生的志向,并且锁定了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有了目标学习生活更充实了,早上三千米的晨跑,晚上加餐,挑灯夜读,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与一帆风顺。在所有的学习当中英语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只有初中英语水平,时隔八年后,再来学习大学英语,难度可想而知。庆幸的是,150分的试卷也能考个80分左右。

可是,好景不长。有家室的人就是不一样。第二学期,便把爱人迎了过去。一个月后便帮爱人打理了一间小店。这样一来,原本充实安逸的学习生活便被打断了。一边学习,一边打理门店则成为了常态。英语学习却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于是便被搁浅了。

好在三年后彻底完成了当初的脱产学习计划。只是附加考研计划得以搁浅。考研于是成了至今掩藏心里的一个梗。

04

2018,一个改变重新定义生命

时光飞转,2017年,表姐来乐平就医。谈话间得知我热爱学习,便推荐我加入江西教育杂志社方心田社长组建的“教师博览读书联合会”以及“《教师博览》名师联盟”群。

这两个群是高端群,专家聚集,名师荟萃,思想碰撞,文化交流,我的眼界被迅速打开,学习机会也迎面扑来。

2018年5月,群里发来一则招募链接。我点开一看,是《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核心营员及部分活动征召令》。重点是免费的。这一点着实吸引了我。于是撰写报名需要提交的教育随笔。6月有幸被录取为核心营员。7月21日我第一次如期参加“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

这次教育行走,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我,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终日苦着的教师也可以这样活着——生命可以如此精彩而炫目。生命自觉,只在于一次前所未有地走出去。这次教育行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7月21日是教育行走“法定”的日子,来源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豪迈与勇气。正式开营之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是预热阶段。组织方会把被录取的人员邀请进教育行走群,然后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的预热活动――每天安排教育故事的分享。

当时受王绪卫老师激情的感染,也受到他的热情邀请,我做了一场分享:《最美遇见,开启教育人生春天模式》。然后热衷于志愿者的工作,逐渐引起陈秀玉老师的关注。后来我成为了教育行走宣传报道组长,负责策划活动现场报道工作。也正是由于担任报道组长的缘故,我受到了教育行走活动发起人张文质老师的关注。我的改变,从这里开始。

张文质老师是教育学者,家庭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倡导者,教育行走发起人。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国庆节期间举办的第二期张文质教育写作培训班。在教育写作培训中我再一次被张老师的智慧与人格所征服。尤其是从张老师那里获得了坚定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

写作班培训结束后,我们加入了跟着张文质写作团队,开启了日更写作挑战。在大家抱团成长的日子里,我坚持日更写作成功。如今已日更写作800余天,累计写作110万余字。这一坚持让我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意义,迈上生命觉醒之路。相信“相信”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成为了我笃定的人生信条与追求。

05

2020,不觉中铸造了一个“神话”

2020年1月我与几位好友报名参加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

在上半年的《教育写作》与《中小学电影》课程学习中,我坚持分别打卡50次、42次。打卡文被置顶9次。其中《心喜方致 怀悦能远——悦远·两岸“温清”论坛——“图形与几何”专题第一次课有感》一文发表在2020年3月21日新网师周报【11】B版“学员中心”栏目,《以优秀为舵,以努力为桨,向生命更深处漫溯——中小学电影课程打卡完结篇》一文发表在2020年7月20日新网师周报【29】A版“心声”栏目,《外挂外衣撑自信,内化动力驱成长——由纷飞老师的点评说起》一文发表在2020年8月30日新网师周报【34】B版“学员中心”栏目,《疫情,“未来学习”的催化剂——互联网+技术视角下的数学教育实践与初探》一文发表在2020年7月6日新网师公众号“网师笔记”专题。

六月份学期末,依据评分条件,经过教务处的核定,上半年两门课程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李镇西老师主讲的《教育写作》获得优秀,被授予“榜样学员”,刘丽赏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电影》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下半年的学习中,课程进行了改革,全体学员学习同样的课程,算是基础课程学习吧,也就是将各个相关课程先期做一个简单的学习,在之后的分科学习中再进一步深入学习。教务处提倡在小打卡群里打卡,这次我抓住了先机,从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了打卡。这样就可以达到超过打卡学员100%了。再不会像上半年一样,永远都达不到100%。

由于坚持打卡,因此也写出了很多值得一读的文章。目前打卡180余天,被置顶文章23次。

坚持打卡可以让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也会产生阅读的需要。阅读与思考则是我们抵到心灵与远方的基石。除了打卡,更重的是每周一次的直播讲座学习以及在相同尺码的优秀教师团体中感受各位优秀老师的内心力量,激发勇往前行的动力。

新网师,让我更加走近了李镇西老师,学会思考教育何为;认识了刘丽赏老师,开启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知晓了郝晓东老师,领略教师专业成长的啃读精神,明晰从优秀通往卓越的自我成长路径。

2020,除了在新网师学习取得了丰收,在专业成长、技能学习与电教信息方面收获更是令人瞩目。

首先是获得省级专家证书两份,分别是江西省第一批微课评审专家,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系列资源评审专家。

其次是微课作品《不马虎过生日——分数“比”的意义与应用》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第13届全国(网络)悦读活动“学习短视频”创作专场中获全国二等奖;《分物游戏》课题在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15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在京师园“2020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评选中获得杰出奖。

再次是2020年累计获得省级奖10项,市级奖9次,县级奖3次,省级优秀资源录用3项。奖次覆盖省级一、二、三等奖,市级一、二、三等级,县级一等奖与县级先进个人。

最后,在课题立项与论文发表方面也是收获颇丰。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1项重点课题与1项普通课题,市级重点课题1项,主持课题研究省级“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项。论文发表4篇,其中《通透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例谈“鸡兔同笼”解法多样性培养数感及建模》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出版的《教学与研究》。

加上教育行走活动中的公益讲座证书以及新教育学习证书,累计年入各类证书50余份。这一年,比之前25年所获得的证书还要多,于我而言,这就是一个神话。居然在毫无征兆中得以实现。越努力越幸运,再一次被验证。

06

2021,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启航

2020年,让我收获不少,这奠定了我进一步精进的专业之路。

首先,今年景德镇市将举行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评选。信息化教学应用也纳入了评选的范畴。我仔细研读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带头人的申报条件。研读后,深感荣幸,这些条件,2020年意外地都准备齐了。这的确是意外的惊喜。看来,努力的人总会幸运的。

这一切,感谢省电教馆,感谢省厅智慧作业项目的实施。如果市级信息化教学应用带头人申报成功,这又为2022年的省级学科带头人的申请奠定了基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将是职业生涯的最烂漫的春天。

除了在省馆引领下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大力发展与空前提升,数学专业学习也是紧步跟上。一是积极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与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举办的专业性主题活动,二是加入了温州大学章勤琼小学数学名师工作站学习。

相信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专家与章勤琼教授以及“研师三人行”团队的指导下,专业学习会更加精进。

如果说数学专业学习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立命之本,那么信息化教学应用则是让我们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的立命之根。在这信息时代,只有掌握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前沿技术,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研究前沿,革新自我,推陈出新。

最近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研究》立项正是应证了这一点。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正是基于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教育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

2020年3月,教育部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使用。2020年在智慧作业项目的推进中,省馆给予我的一切正好赶上了节点。

省馆就是一位巨人,而我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启航。

信息化教学应用是技术,新世纪小学数学学习是专业,那么,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习,则是开阔我的视界,让我永远知道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在学习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正因为,学无止境,又因为,独行快,众行远,于是我正酝酿着启动学习成长共同体。“彼岸·教师成长联盟”应运而生,相信假以时日,借助巨人的力量,站在巨人的肩膀启航,一定可以飞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