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投寄该刊的论文在内容上应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学术针对性,应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表述准确到位,论文的引文注释应符合该刊所颁布的体例。1.2 该刊对于来稿采取编辑部三审、必要时延请相关专家学者匿名审读的办法决定是否刊用,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平,以保证刊物的学术权威性和兼容并包的多元性;但这又并不意味着本刊要标榜某种学术价值观的中空,毫无自己的价值取舍。1.3 为便于编辑的审读和修改,来稿请尽量采用规范的电脑打印稿,A4纸,行距1.5倍,正文为小4号字体,随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为保证联系便捷,请务必提供联系电话和电邮地址;作者在接到稿件选用通知后,请将稿件以E-mail(附件)方式寄发给责任编辑。由于编辑部人手和经费有限,该刊一律不退稿件,请作者自留底稿。1.4 为保证刊物的学术原创性,该刊不希望作者一稿两投或数投。作者如明确得知自己的稿件将不被采用,或在收到该刊寄发的收稿通知三个月后仍未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可对稿件自行处理。1.5 地址:北京建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11层《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732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
汉语言文学主要学习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
《影视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编辑、文秘、播音主持、财经文秘、创意写作、高级文秘、高级文员、企业秘书、商务文秘、新闻传播。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师范大学
1986
鲁迅文学奖
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一.指导思想
鲁迅文学奖评选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坚持少而精、宁缺毋滥的原则,评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二.奖项设置
鲁迅文学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目前包括以下各奖项: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三.评奖范围
1.凡属评奖年度内在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上述文学体裁、门类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单篇作品以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准,书籍以版权页标明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2.鉴于评选工作的语言限制,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要求以汉文译作参加评选。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可参加中国作协有关少数民族文学奖项的评奖。
3.诗歌和散文、杂文作品,以出版的诗集、散文、杂文集参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著述,单篇作品和理论评论专著,均可参评。
四.评选标准
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展趋势、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催人奋进、给人鼓舞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2.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3.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各奖项评委会,可根据本条例的要求,结合该文学体裁门类的特点,听取读者意见,提出具体要求。
五.评选机构
1.鲁迅文学奖各奖项的评奖工作由按文学体裁、门类分别组成的各奖项评奖委员会承担。各评奖委员会下设该奖项的评奖办公室,处理评奖的具体工作。
2.各奖项评奖委员会委员由中国作家协会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担任,人数以11人为宜。担任各奖项评奖委员会委员者不应交叉。每一届评委应比上届更新1/2以上。京外评委应占评委总数的1/3以上。评委名单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报告主席团,同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中国作协成立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协调各奖项的评奖以及负责评奖结果的发布和颁奖大会的组织工作。
4.各奖项评奖委员会组成后,须认真讨论评选标准,重申评奖纪律,统一思想,以确保评选工作的导向性、权威性与公正性。
六.评奖程序
1.参评作品征集。经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后,由中国作协评奖办公室向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以及全国省级以上出版单位和文艺杂志社发出作品征集通知,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向评奖办公室推荐符合评奖要求的参评作品。
2.推荐备选作品。各奖项评奖办公室报请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聘请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审读小组。审读小组的组成,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中京外人士应占1/3以上。审读小组在广泛阅读、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参评作品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供评委会审读备选的篇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亦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篇目外,增添备选篇目。
3.投票产生各奖项的获奖作品。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全部备选篇目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与讨论,最后投票产生获奖作品。投票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获得不少于评委会总数23票数的作品,方可当选。
4.评委会的评选结果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定,由中国作协统一发布。对获奖者,颁发奖牌和奖金;对出版、刊登获奖作品的出版社、杂志社及其责任编辑颁发证书。
七.评奖纪律
1.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鲁迅文学奖各奖项的评奖委员会要坚持评奖标准,实行评委名单公开、评委会评语公开制度。
2.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评委会、审读小组及评奖办公室成员,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选结果的不正当行为。一旦发现此种行为,有关评委或工作人员的资格将被取消,有关参评作品的资格也将予以取消。
3.实行回避制度。评委会成员若有作品参评,或与参评作家作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系作品的责任编辑、参评作者的亲属等),必须回避。若发现有隐瞒者,取消评委资格,并不得再参加鲁迅文学奖评奖工作。
八.评奖经费
鲁迅文学奖评选活动经费由国家拨款及吸收社会赞助的方式解决。
九.条例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负责解释。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予以完善。
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112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语文老师和高素质文职人员。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普通逻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电影文学、写作、语文教学法、书法等必修课,设有秘书学、秘书写作、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英语应用学写作、小说创作、影视评论、影视剧作、港台文学研究、最新文学现象研究、语义学、语用学、教师口语、演讲学、论辩学、社会语言学、电脑汉字处理等选修课,并开设文学鉴赏与写作副修系列课程。
就业方向: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格致中学、上海中学、进才中学、建平中学等市区重点中学;部分被政府机关录用,如国家安全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海关、各区县人民政府;部分被企事业单位录用,如上海电视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上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沃尔玛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等。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
(四年制本科)38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历史教师和高素质文职人员。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设置社会课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不仅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也能适应中学双语教学和社会课的教学需要。
主要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外语、计算机等主干课程和基础,中外文化史、社会史、宗教史、上海史、秘密社会史、当代国际关系、美日俄等国当代社会研究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格致中学、建平中学、世界外国语中学、上外附中等市区重点中学;部分被政府机关录用,如徐汇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等;部分被企事业单位录用,如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上海人才实业发展中心、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三菱电器公司、上海众瑞涉外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马士基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西觅亚科技有限公司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文科基地)
(四年制本科)30人
本学科点是国家教育部在我校设立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它旨在培养理论思维型人才,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学术层次、拓展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毕业后主要从事文科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院选派学有专长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承担专业课教学,配备高学历的学习导师。本专业实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与分流制的教学模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毕业后可直接推荐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普通逻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电影文学、写作、影视评论、影视剧作、港台文学研究、语义学、电脑汉字处理、文学鉴赏等系列课程。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报社、电视台、杂志社等单位录用。如国家安全局、上海市公安局、各区县人民政府、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网络有限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上航实业有限公司、史泰博商贸有限公司、水产大学以及各区县重点中学等。
对外汉语专业
(四年制本科)44人
本专业归属于人文与传播学院,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对外汉语专业学习和双语双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多种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或其他涉外工作,如涉外文书写作、外事工作、翻译、涉外管理工作等,成为适应上海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普通话测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基础写作、逻辑、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必修课。韩语、日语、英语口译、应用语言学导论、涉外应用文写作、文学概论、现代语言学专题、英汉语法比较、西方思想史、英美概况、中国学术史、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对外汉语教学管理、汉语汉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字学、涉外礼仪、当代国际关系等选修课。
就业方向:该专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有出国学习交流经历,分别去日本、韩国和美国,首批美国迪斯尼实习归来学生受到多家媒体采访和报道,如鲁豫有约、新民晚报等。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国外(如菲律宾)和本土(如新加坡国际学校、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担任对外汉语专职教师;部分在外企如德国邦泰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上海红塔大酒店有限公司、盛维商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欧瑞康(上海)有限公司等。
古典文献专业
(四年制本科)31人
本专业培养能以现代手段从事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及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文秘、教学等方面的人才。 本专业是全国高校重点培养古典文献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
主要课程:英语、写作、中国文学史、中国史、汉语言文字学、目录版本学、校勘学、编辑出版学、文史典籍、先秦学术概论、历史地理、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唐诗研究、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经济史、英语六级、旅游文化、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美学、礼仪文化、旅游学概论、历史文化名城等。
就业方向:历年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外,进入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旅游、政府机关、大中学校等部门。如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上海图书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图书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上海晟明进出口有限公司、道晟灯具(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宝山烟草糖酒有限公司、各区县人民政府以及大中学校。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41人
本专业旨在为各级广播电视机构、报刊杂志、网络传媒及各类单位的电教中心培养编导、编辑、创意策划、文案、摄影、摄像、文化营销等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有多名著名编剧、导演和影视制作人在一线授课。本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作品多次被影视机构采用播出并获奖。
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影视史、文学写作、影视剧作、戏剧艺术、传播学、电视编导和策划、影视后期制作、摄影、摄像、中外文学史、应用语音等。
就业方向: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卫视、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上海演出公司、上海广电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国际传媒人才有限公司、白玉兰影视公司、第一财经、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国际田径黄金竞赛有限公司、上海史道勒博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欧瑞康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美瑞实业有限公司等。
社会工作专业
(四年制本科)41人
本专业是配合国家福利制度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改革发展起来的应用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和实务工作技巧的新型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上强调涉猎广泛的社会科学,突出培养领导才能与沟通技巧、协调和利用资源能力,重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与适应。本系尤为重视实习,并设计有一套完整的实习计划,以保证学生每学年都有实践的机会。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技巧、社会工作行政、社会保障、人类行为与环境、专业外语等。并开设系列选修课,包括女性研究、当代社会问题、文化人类学、上海文化、日本文化等。
就业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徐汇区、杨浦区的街道办事处,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市立幼儿园、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中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
广告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95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广告企划营销与网络传播人员。主要为各类广告公司、工商企业、网络公司以及电视台、报社、电台等大众媒介培养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32人是多媒体设计方向,为艺术类)
主要课程: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广告传播学、广告创意与案例研究、广告文案写作 、电脑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摄影、网络推广原理等。广告学专业已有近十年的办学经验,在各类广告奖项或设计比赛中屡有获奖。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已获得多项各类全国广告比赛大奖。主要就业单位有徐汇区人事局、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上海书城、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开发发展公司、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上海分公司、盛世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北都国际广告有限公司、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智威汤逊-中乔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奥美广告有限公司等。
摄影专业
(四年制本科)29人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传统及数码摄影专业知识、较强的摄影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开拓传统摄影的教学、研究领域,更注重数码摄影、摄像技术以及具备现代传播理念。本专业在熟悉传统摄影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码图像技术,这意味着在未来拥有更多一展身手的机会。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数码摄像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无限伸展想象的可能。
主要课程:基础摄影、数码摄影技巧、视觉创意、电视摄像与数码技术、数码视频节目制作、新闻摄影实践、网络图像设计与传播、影视艺术概论、摄影发展史等。
就业方向:将从事新闻报业的摄影记者、各类杂志的专职摄影师和摄影编辑、婚纱和人像影楼的专职摄影师、广告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专职摄影师、摄影工作室摄影师以及其他各种新型传播媒体,包括网络图片库、图片市场调研等工作。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已获得多项各类摄影比赛大奖。2009年为第一届本科毕业生。
档案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38人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和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的学生既能从事电子政务管理、现代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又能从事信息系统分析和管理。经过系统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深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电子政务导论、信息学导论、政务信息概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档案管理、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秘书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设计、专业外语等。
就业方向:上海市区县各级档案馆、上海市高校档案馆、徐汇区文化艺术中心、南汇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花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九城网络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劳海公司、上海嘉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万中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康奈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专业
(四年制本科)32人
本专业旨在为各类图书、报纸、杂志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部门、电视广播部门、文化传播与网络公司、图书销售公司、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培养从事编辑、制作、发行营销等出版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编辑出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出版学原理、编辑学概论、编辑实务教程、编辑应用写作、出版经济学、出版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出版与印刷基础、电脑版面设计、出版法学概论、版权贸易理论与实务、报纸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编导与制作、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多媒体制作、出版社经营管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礼仪文化与职业素养、专业英语。
就业方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术世界》、《设计家》杂志、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上海代表处、上海花蓖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东昌汽车宝山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等。
根据你的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
还有以下几点:
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
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
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10.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12.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13.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14.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15.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16.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17.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18.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2.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4.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5.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6.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7.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10.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2.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13.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14.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15.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16.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17.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18.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