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点评

2023-02-09 23: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点评

罗以澄
张金海
姚曦
石义彬

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3.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

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请问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部分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研究学者,他们的著作主要有哪些?

陈鼓应 杨伯峻 王力 郭锡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