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时代电影杂志1990年

2023-02-09 21: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时代电影杂志1990年

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他往往在公路片的形式格局中,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展示出现代人焦虑郁闷的精神症候。其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自由游走,对暴力和性的大胆表现,前卫奇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都使他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林奇尤为擅长充分利用类型电影的元素,将类型片打破/拆解成碎片再予以寓言风格化的混合重构,在游戏般的创作过程中显示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品格。

《橡皮头》(Eraser Head )(1976年)

大卫-林奇是美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旗手,除此之外,这位多才多艺的导演还是一位摄影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游弋在黑色的超现实主义和唯美的虚幻风格之间,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人们甚至直接用“林奇风格”来形容他的电影。

《橡皮头》是大卫-林奇的第一部公映的影片,旋即一鸣惊人。影片通过描述一名男子的对父亲的焦虑和恐惧,营造了一个黑暗、困惑令人毛骨悚然的梦境。影片中摇晃的镜头和充满矛盾的情绪正是林奇风格的完美体现。影片不仅毫不掩饰林奇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更像一道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暗流,冲进了当时还相当传统和保守的电影界,林奇走到了先锋派电影浪潮的前沿。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年)

1980年,大卫-林奇执导的影片《象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八项提名,虽然最后一无所获,却标志着大卫-林奇也渐渐被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接受。影片是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19世纪的英国一位天生畸形毁容的人,在一位好心的医生帮助下,重拾信心的经过,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在影片中出色地扮演了那位善良的医生,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是医好他的创伤还是帮他树立自信?林奇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和尖锐的思想又一次展现在镜头下面。

《沙丘》(Dune)(1984年)

《沙丘》是大卫-林奇在导演风格上做的一次大胆尝试。影片改编自弗兰克-赫博(Frank Herbert)的同名科幻小说,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风靡一时的即时战略游戏《沙丘魔堡》也源自同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沙丘的行星上,在这个星球上有宇宙中唯一的能量元素,为了争夺对它的控制权,邪恶和正义的力量都投入了跨越星空的战斗中。影片虽然投入巨大,特技制作效果逼真,但是却出乎意料并没有获得票房的成功,或许是因为太过沉重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也或许是因为影片太过形式主义。但无论如何,大卫-林奇都展现了他锐意创新的勇气。

《兰色的天鹅绒》(Blue Velvet)(1986年)

大卫-林奇又一部极端个人风格的影片。凭着这部电影,林奇再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但是人们对影片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批评者说这部影片是对人性阴暗面的崇拜……充斥着暴力、虐待、欺骗和滥性,赞扬者则说林奇是以一种面对着魔鬼的勇气来面对着黑暗,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林奇用他的镜头毫无忌讳地反映了人性中很少有人触及却是真实存在的另一面,就像尼采曾经说过:当你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你,当你和魔鬼搏斗的时候你也是魔鬼。

《双峰》(1,2)(Twin Peaks)(1989年,1992年)

大卫-林奇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电影中。1989年到1992年,他还为ABC电视台导演了大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双峰》和它之后的续集。林奇在剧中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生活在现实中的平凡人群,从高中的学生到古怪的老妇女……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林奇把一部人物众多的的肥皂剧驾驭得井井有条,而他的喜剧天才和独特的处理手法更是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双峰》获得了14项艾美奖的提名,并最终赢得了两项大奖。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年)

1990年的《我心狂野》是大卫-林奇的个人的代表作,影片为林奇赢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这是一部充满林奇风格的公路电影,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让人心惊肉跳的暴力场面,还有导演林奇的黑色幽默都让人难于忘记。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在影片中是一位刚从监狱中出来的反叛青年,他和女友搭上了一辆前往德克萨斯的汽车,一路上他们遇到了种种恶梦般的意外和不可捉摸的邪恶,一切都似乎在把他们诱入一个毛骨悚然的陷阱……光怪陆离的镜头和令人窒息的节奏展示出了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和恐惧的内心,林奇则把这种情绪推到了极点。

《卢米埃尔和他的伙伴们》(Lumiere&Company)(1995年)

就在大卫-林奇在影坛的地位不断上升的时候,他却突然沉寂了数年。这期间,他只参与拍摄了这部致敬性质的纪录片。影片邀请了全世界40位著名的电影导演,每个人拍摄了一段52秒钟的影片,根据个人的理解用镜头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你愿意参与拍摄这部影片?为什么你要拍摄电影?电影是否将会灭亡?

最终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大师们的回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用镜头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有的拍摄了自己的经历,有的关注于社会的变迁,有的则演绎了电影的发展……而从中看到的是大师们对电影的热爱。

《迷失公路》(Lost Highway)(1997年)

沉默了多年之后,大卫-林奇以一部《迷失公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他的导演风格更加成熟和锐利,一如既往地将人性的对立面解剖得入木三分。影片中宁静祥和的气氛仅仅是一个开始,偷窥者、谋杀、轮盘赌……一件件离奇的人和事在之后接踵而来,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掌握着一切。大卫-林奇从来就是一个擅长营造气氛的导演,他用影像唤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又一次一次用意识告诫人们冷静,就这样行走在黑暗和希望,深渊和悬崖之间。

《斯特莱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1999年)

当影片《斯特莱特的故事》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的时候,大卫-林奇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难以想象如此干净、如此质朴的影片竟然是出自一位以黑色风格而闻名的导演之手。

斯特莱特是一位退伍老兵,有一天他决定驾着他唯一的一部机动车……锄草用的拖拉机上路,去看望自己远方的兄弟,一路上他露宿在繁星下,麦田旁,追忆着美好的往事和感人的亲情……蜿蜒的公路在镜头下美得异乎寻常,单纯如初生婴儿般的情感更让人不由泪下。

没有隐晦的暗喻,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感人的温情,在斯特莱特满是皱纹的脸上,见不到人性的虚伪和掩饰,只有岁月留下的睿智和真诚,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天堂。

《穆赫兰道》(DR. Mulhollad)(2001年)

《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这绝对不是一部易懂的电影,散乱在各个角落的故事和来回跳跃的镜头像是在考验着观众的心智和耐心,轮廓一点一点地清晰,如同一个人在早上醒来竭尽全力在回忆着昨晚的梦境。你必须一遍一遍反复留意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细节,但即使是这些独具匠心的细节,比起影片深邃的主题、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和非凡的技巧也只能黯然失色。这次我又是谁?我活在镜头的里面还是外面……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次一次地问着,也把你带到了银幕的黑暗面。也许戛纳电影节上主持人的一句评论是最准确的:这是一部只有天才才能拍出的电影!-kamidi

大卫-林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呕吐!”从出道伊始,他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勇气和天才让他在深渊和悬崖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林奇也有安静的时候,只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宁愿一头扎入黑暗之中,偶而地显露峥嵘,却足以将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欧美漫画家漫画家DAVID FINCH 啊?

大卫·林奇是当代美国电影界的一个多面手,既是著名的编剧、导演,又是优秀的电视制作、摄影师、漫画家、作曲家和书画刻印艺术家。他在主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之间保持着一种游刃有余的平衡,在银幕上无情地揭露了现实生活中黑暗和极端暴力的一面,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同时代的电影制作者相比,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中文名: 大卫·林奇
外文名: David Lynch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蒙大拿州的米苏拉
出生日期: 1946年1月20日
物经历
林奇主义
  从《蓝丝绒》(“Blue Velvet”)的诡谲到《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的极 《时代》封面人物大卫·林奇
端暴力,从《迷失的高速公路》(“Lost Highway”)的混乱到《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的梦魇,大卫-林奇成为了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无不透射出诡异、阴郁、迷茫及黑色幽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往往令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我的电影是有关困惑、黑暗的。你可以说它是真实的,也可以说它是虚无的。它不是一个梦,但也不是现实”。独特的林奇,因此人们为他专门发明了“林奇主义”(Lynchian)一词。
初涉影视
  1946年1月20日,大卫-林奇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米苏拉(Missoula),他的父亲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研究专家。由于家庭的不断搬迁,他从小在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几个州长大。最终成为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中的一员,并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客串过领座员。儿时的林奇志向是做一个书画刻印艺术家,1963年进入了华盛顿特区的科科伦艺术学院(Corcoran School of Art),师从于表现派画家奥斯卡-科科施卡(Oskar Kokoschka),并曾赴欧洲进行短期的留学。1966年初,他回到了费城,进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Pennsylvania Academy of Fine Arts)就读,并开始尝试制作影片。   林奇在费城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了市民生活中的阴暗面,所遇见的暴力和腐败对他日后的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他学生时期的第一部实验影片----1967年的《六个苍白的人影》(“Six Figures Getting Sick")开始,他就致力于表现日常生活中人性贪婪的一面。1968年,他制作的一部16MM彩色短片《字母》(“The Alphabet”)曾获得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的奖学金。但是他不久就离开了电影界,继续专注于他的美术学业,直到1970年他才推出了另一部短片《祖母》(“The Grandmother”)。这一年林奇进入美国电影学会研读电影研究,为他的电影理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崭露头角
  1977年,林奇根据自己动荡的生活以及费城贫民区生活给他的启发,创作了历时5年的荒诞恐怖片《橡皮头》 橡皮头DVD封套
(“Eraserhead”)。在他这部处女作影片中,他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了他对社会黑暗面的恐惧和焦虑。一开始影片被打入冷宫,由于著名制作人本-巴伦诺兹(Ben Barenholtz)的努力终于得以上映,并一炮走红,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肯定,将他推上了超现实影片制作的最前沿。拍摄这部影片时,他得到了儿时的伙伴、著名的制作设计杰克-菲斯克(Jack Fisk,女明星西塞-斯贝西克的丈夫)的资助。这部影片确立了林奇独特的世界观,并组合了随后几年中演绎他作品的主要演员和技术人员,包括摄影师弗雷德里克-埃尔姆斯(Frederick Elmes)、音响设计艾伦-斯普奈特(Alan Splet)和演员杰克-南斯(Jack Nance)。
主流认可
  《橡皮头》的成功,使林奇引起了著名导演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的注意。1980年,他邀请林奇执导了剧情片 象人
《象人》(“The Elephant Man”),这是林奇创作的第一部主流影片。讲述的是19世纪英国社会一个被扭曲的头部畸形“象人”约翰-梅里克(John Merrick)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分体现出了林奇敏锐的观察力,演绎流畅感人。这部影片除获得良好票房成绩外,还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1981年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及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等8项提名,林奇也第一次受到学院肯定,获得最佳导演的提名。此片标志着林奇获得了好莱坞主流的认可。
挫折中成熟
  1984年,林奇为迪诺-德-劳伦提斯(Dino De Laurentiis)执导了动作科幻片《沙丘》 沙丘
(“Dune”),此片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系列科幻小说。应该说这部影片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场景安排,都很好地体现了原著风格,但是由于缺乏新意,可惜票房成绩不佳,成为了一次商业上的灾难。1986年,林奇执导了已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悬念片《蓝丝绒》。《蓝丝绒》里大卫·林奇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他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镇最平凡的日常生活。林奇在片中,运用诡谲的手法,反映出了美国社会最阴暗的一面。这部影片虽不能算是经典之作,但也是他继《橡皮头》后编导创作的又一代表作。此片获得了当年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并再一次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好的50位导演”之一。
另一种选择
  在他事业的顶峰,林奇放弃了大银幕影片,致力于开拓其它流派。1990年,他与长期的合作伙伴----作曲家安杰洛-巴达尔蒙提(Angelo Badalmenti)一起推出了音乐电视片《心碎的梦想》(“Industrial Symphony No. 1: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同年,他又拍摄了他票房成绩最成功的ABC电视连续剧《双峰》(“Twin Peaks”)。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肥皂剧,情节主线是“谁杀死了劳拉-帕尔默(Laura Palmer)”,这个迷将影片造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林奇也突然之间成为比片中任何演员都出名的电视制片。这部与《希尔街的布鲁斯》(“Hill Street Blues”)制作马克-弗罗斯特(Mark Frost)合作推出的电视剧,被认为是美国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我心狂野
  1990年,林奇推出了他的第5部主打影片----公路爱情片《我心狂野》,由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主演。讲述的是一对相爱的男女,冲破阻力和阴谋,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在片中林奇运用超现实的血腥暴力场面和色情幻想,展示出现代人焦虑郁闷的精神状态,充满了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诡异色彩浓重,但也不时流露出一种浪漫激情,是一种极其另类的爱的执着。此片获得了1990年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林奇也成为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但媒体能迅速捧红林奇,也可以很快地抛弃他。超现实的后现代影片《我心狂野》在美国评论界是毁誉参半,连带着《双峰》也遭到冷落,被安排到周六晚上非黄金时段播出,并最终于1991年初让位给其他节目。林奇创作的另二部电视系列剧:文献纪录片《美国史》(“American Chronicles”)和系列幽默剧《在空中》(“On the Air”)也早早夭折。
双峰:与火同行
  1992年,林奇推出了惊悚悬念片《双峰:与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此片是电视版《双峰》的前篇,这部延伸出来的影片重点是补充交代劳拉被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谁是真正的凶手。全片的视觉设计十分突出,具有迷幻一般的色彩和诡异风格。但这部雄心勃勃的影片,却饱受评论界的摧残。林奇毫不甘心,又开始策划他的下一部影片。接下来的几年,他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除了1994年的一部相片画集以外,有五年的光景,人们听不到也看不到有关他的消息。 大卫·林奇
终于,1997年林奇以一部高深莫测的悬念惊悚片《迷失的高速公路》重返影坛。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爵士乐手与妻子不断收到记录他们房中秘事的录像带,而产生的狂乱、支离的想法。由比尔-普尔曼(Bill Pullman)和尼古拉斯-凯奇的妻子帕特里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主演,这是一部实验性、梦魇般的影片,描述了人物黑暗、诡异、混乱的心理,是林奇影片中最怪异、最不明就里的影片。片中对性赤裸裸的描写曾一度引起争议,影评界对这部影片的反应是也各有说法。但由于影片大碟《迷失的高速公路》,林奇还是上了《滚石》杂志的封面。
林奇归来
  1999年,林奇一改他以往所熟悉的诡异题材,执导了公路剧情片《斯特雷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这部影片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73岁的阿尔文-斯特雷特(Alvin Straight,理查德-法恩斯沃思饰,Richard Farnsworth)开着除草机,前往3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看他兄弟的故事。影片中少有林奇那标志性的黑色、扭曲潜台词,是林奇自《象人》以来最温馨、最质朴、最有人情味的作品。影片风格沉稳细腻,展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以一个单纯而充满爱的小故事进入了美国乡村的岁月之旅。此片打动了众多影评家和观众的心,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和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影片。不止一个人评论道:大卫-林奇又回来了。
第三次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2001年,林奇又回归到擅长的黑色诡异风格上来,编剧执导了以好莱坞为场景的悬念剧情片《穆赫兰道》。象《双峰》一样,这部影片本来是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ABC)作为系列剧创作的。然而,与林奇当初进入电视界不一样的是,在片子亮相前就被“枪毙”了。虽然林奇对这部2小时的片子补了又补,试图配得上电视观众的胃口,但仍然没有获得通过。失望之余,他转而前往欧洲市场寻求支持,希望能将他的这部片子改编成一部电影,最终得到了法国制片皮埃尔-埃德尔曼(Pierre Edelman)的支持。林奇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秘密和好莱坞之梦的故事”。影片随着一名黑发女子遇上车祸丧失了记忆而展开,她遇上了前来好莱坞寻梦的女孩贝蒂(Betty),两人一起寻找黑发女子的身世秘密。神秘人物、怪异场景、离奇故事和梦魇气氛,组成了林奇心中的好莱坞世界。此片在2001年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上一经亮相,即得到一致赞赏,并授予了大卫-林奇最佳导演奖。接着林奇又凭借此片先后斩获了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还被法国《电影手册》编辑与读者分别评选为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并获得了第三次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温馨家庭
  作为战后出生的一代,大卫-林奇悠闲前卫。1967年,21岁出头的他就结婚成家,妻子佩吉-林奇(Peggy Lynch)于1974年去世。两人的女儿珍妮弗-钱伯斯-林奇(Jennifer Chambers Lynch)长大后继承了父业,1993年曾执导过惊悚恐怖片《盒装美人》(“Boxing Helena”),执导手法大有其父的风范。1977年,林奇与第二位妻子玛丽-菲斯克(Mary Fisk)结婚,并生有二个儿子。有意思的是,画家出身的林奇曾对记者表示:“我对Flash动画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亲自导演和制作一部Flash卡通片”。超现实主义大师与Flash动画相结合,会出现什么视觉效果?(新浪网)
编辑本段获奖纪录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穆赫兰道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法国《电影手册》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   2002年因《穆赫兰道》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大卫·林奇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   2001年因《穆赫兰道》获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影片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1999年因《斯特雷特的故事》获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   1990年因《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我心狂野
1987年因《蓝丝绒》获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1986年因《蓝丝绒》获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影片奖   1981年因《象人》获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   1981年因《象人》获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2010年 《Lady Blue Shanghai》大卫·林奇受John Galliano之邀为Dior所拍的一个大约17分钟的短片   2007年 ( boat) 内陆帝国
2006年《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   2002年《兔子》(Rabbits)   2002年《暗房间》(Darkend Room)   2001年《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   1999年《斯特雷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1997年《迷失的高速公路》(“Lost Highway”)   1994年《迷离情骸》(“Nadja”)   1992年《在空中》(“On the Air”)   1992年《双峰:与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1990年《美国史》(“American Chronicles”)   1990年《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年《双峰》(“Twin Peaks”)   1990年《心碎的梦想》(“Industrial Symphony No. 1: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   1986年《蓝丝绒》(“Blue Velvet”) 蓝丝绒
1984年《沙丘》(“Dune”)(美国)   1980年《象人》(“The Elephant Man”)   1977年《橡皮头》(“Eraserhead”)   1974年《截肢者》(“The Amputee”)   1970年《祖母》(“The Grandmother”)   1968年《字母》(“The Alphabet”)   1967年《六个苍白的人影》(“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界的一面旗帜,大卫·林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和对类型片元素的解析重构成为后现代电影的典型代表。他着迷于探讨美国社会的暴力本质,在他的影片中,世界是动荡、变化、分裂的,但他同时又具备将恐怖的梦魇转换为怪癖荒谬的超现实场景。他那些巴洛克式的影片中混合着某种彼得·潘式的天真,过度的风格化以及怪诞的幽默与他特有的热情纯真融为一体。俗丽的画面,古怪的摄影机角度,快速剪辑,前卫奇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象,不落俗套的音乐成为了林奇电影的标志 上大卫·林奇与杨紫琼、莎朗-斯通
。   从展现出一幅超现实意味浓烈的后工业社会图景的《橡皮擦头》,到试图从缺乏意义价值的世界中寻找真理的梦幻般的《蓝丝绒》,具有卡通风格的拼贴图《我心狂野》,以及风格平和朴实、充满温暖的人文关怀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大卫·林奇无疑已经写就了美国独立电影史中重要的一章,有人称其为“唯一给商业电影带来先锋感的独立导演”。他曾因《双峰镇》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也以《沙丘魔堡》的失败换来了一次代价高昂的教训;《象人》得到了商业和评论的双赢,而《妖夜慌踪》则引起了巨大的非议。但数十年来的起伏中他始终是美国最坚持个人风格的导演之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