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待遇非常好。
1、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工作环境好:有独立的办公室,有空调等基本设施,同事之间融洽,领导和睦。
2、福利待遇好:员工工资在8000元左右,每个节假日都有单独的礼品,每月的饭补为300元左右,还有旅游卡。
编辑待遇最好的出版社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工作环境好、有五险一金、周末双休、早九晚六,年薪可达30万。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是农业部直属的以出版农业科技图书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为首批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表彰的十五家全国优秀出版社之一。
有收藏价值
邹建源,号满芽子,1957年4月生,湖南湘潭人。1980年毕业于湖南省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在湖南省株洲市陶瓷厂从事艺术设计,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理事,渤海大学客座教授。
人物简历
1980年 湖南轻工业美术学校毕业,1985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家协会研究员。作品《 井冈山麓迎朝晖》入选建军50周年美展,《尝——记少奇同志回故乡》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 美展,《立春、立秋》入选全国第四届年画展,《虎虎如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出版有 《邹建源画集》、《图说二十四节气》等。
2005年3月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编辑们又一次来到江西赣州,农业出版社带着他们编辑出版的《沼气用户手册》来赣州,为农民送书上门,仅这一本书,在赣州就销了6万册。这样的情形,在农业出版社可谓司空见惯。作为国家级“农”字号出版单位,他们多年来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三农”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上,一套套优质图书的出版,一次次送书下乡活动,记载着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服务三农”的不懈努力和踏踏实实的步履。贴心——想广大农民之所想很长时间以来,农业图书因发行难、效益差而不被出版界看好,以致农民群众“想奔富路缺技术,想找市场缺信息,想学知识缺图书”的现象日益凸现。中国农业出版社迎难而上,以社会效益为先,以满足农民需要为重,主动把一道道“精神大餐”送到农家门口。为配合湖北襄樊市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他们于2003年、2004年连续送去价值200多万元的实用科技图书,充实“文化中心户”的图书资源。出版社还组织编辑深入到河北香河,与农民朋友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为他们送去《养鸭技术》、《鸭病防治技术》等图书。“编辑人员下乡后,切身体会了农村的贫困。在工作中,他们都不辞辛苦,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表现出极大的爱心。”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江凡对此体会很深。2004年伊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农民们惶惶不安。农业出版社立即动员一切力量,在短短10天内出版了两本防治禽流感的小册子和一个挂图、一张VCD,内容包括科普知识、防治措施和政策等。为让农民们尽快看到这些资料,出版社全体人员日夜奋战。有的编辑一边输液一边看稿子;有的腿坐肿了,就把腿架在椅子上工作。正月十五,库房人员工作到凌晨3时,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各地送去160万册防治禽流感图书及挂图,还免费向各地提供版权,租型印制480多万册。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说:“拿到这些书就像吃了颗定心丸。”春节过后,农业出版社又在大批农民工返城之际,集中精力出版《农民进城务工指导手册》,销售、赠送共65万册。在湖南长沙、永州等地,他们向每个县赠送1万多册,当地农民交口称赞:“你们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创新——急新形势下“三农”发展之所需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农业出版社努力在图书出版的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创新。这种切实的努力,博得了农民的信任,同时也打开了农村图书市场的入口。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农业出版社2004年重点推出了一套160个品种的《农民增收口袋书》丛书,分为种植篇、养殖篇、进城务工与文化生活篇三个板块,介绍高产、质优技术,提供最新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进城务工信息。在满足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的同时,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农民维护自身权益。针对农村、农民的需求和阅读特点,丛书定位于小册子、低定价、单品种。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一次重大创新,也是他们为更好地服务“三农”的新尝试。这些小册子丛书,装帧开本只有巴掌大小,携带十分方便,一上市就赢得了农民读者的喜爱。口袋书定价低廉,每本不超过5元,平均只要3元。在北京农展馆展出时,一位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拿着小册子爱不释手:“这书便宜、好带、实用,俺们愿意买。”的确,丛书的内容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而且每一内容都单独成书。“小本书介绍的全是‘干货’,内容都是我急于了解的问题。”福建龙海市农村青年王海平说出了很多农民的“读后感”。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使丛书真正成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图书,投放市场后第一次印刷的2.2万套很快就被订购一空,目前已有67个品种重印,总发行量近500万册。农民读者的评价是:书中的政策法规明明白白,增收措施实实在在,关键技术清清楚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责任心——立足“三农”开拓“双赢”前景农业出版社的实践证明,农民并非不读书,他们对致富科技图书有着迫切的需求;农村市场并非没有购买力,而是适合农村市场的科技图书存在巨大的出版和发行缺口。切实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出版界的任务很重。为了提高全体职工自觉服务“三农”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农业出版社专门成立了“三农”读物出版发行领导小组,制订年度出版计划和中长期出版计划,调整选题结构和图书结构,充实“三农”读物品种,加大“三农”读物比例;开展多种形式的送书下乡和区域“三农”图书订货活动,培育“三农”图书市场。“只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感去克服各种困难,把服务‘三农’变成自觉行动,就一定会为农民、为出版社和书店带来三赢的好局面。”这是农业出版社在总编辑傅玉祥的倡议下践行的理念,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印证的经验之谈。2004年,农业出版社销售收入达1.33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3%。“农业图书薄本微利,发行途径也不畅通,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陈江凡说,“这不仅是数字的简单增加,更是农民朋友对出版社工作的肯定,是图书迈向农村市场坚实步伐的回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的新打算是,不但要多出小册子、低定价图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还要抓住重点书和专著的出版。“前者是对农民的深切感情,后者则是出版者的社会责任。”傅玉祥说,“农业专著书发行量不大,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新的科技成果,没有大部头也就没有小册子。”他们将继续迈着自觉、全面服务“三农”的步伐前行。
这应该直接问他们吧…打电话问问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