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民画报杂志订阅价格

2023-02-09 11: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民画报杂志订阅价格

文革人民画报66到71年的有林的最值钱,品相好的500左右,无林的品好的也在200以上。像66年特大号,九大专刊,建国二十周年专刊,71年7——8期合刊,品相好的过千了,且还有供不应求之势。72年到76年的不怎么值钱,品相好的大概100到200吧。77年到78年的有华像的,品相好的大概80左右。80年代以后基本品相好的也只有35左右了。除了89年解放军画报第8期之外。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

人民画报的发行情况

《人民画报》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人民画报》46年8月1日创刊,创刊于河北省邯郸市,由晋冀鲁豫军区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1948年《晋察冀画报》、《人民画报》合并。1951年至1958年,《人民画报》相继创办了英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印地语、阿拉伯语等文版,从此以多文种面向世界发行至今。1963年,《人民画报》期印总数突破50万册;1972年,期印总数突破1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行的历史之最。1970年5月30日,周总理对人民画报社送审稿件作了具体批示,此后直到1971年底,周总理在百忙中都亲自审阅画报稿件、为画报改稿。从毛泽东主席为创刊号题写刊名,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画报稿件,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人民画报》题词,在全国性的杂志、报刊中没有哪一本像她一样,承载过共和国领袖这样多的倾情和关注。《人民画报》,中国综合性大型画报。外文版和海外汉文版名《中国》画报。1950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人民画报》月刊。8开本。汉文版和所有外文版由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版由人民画报社编辑,民族出版社出版。以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英、俄、法、日、西班牙、德、印地、阿拉伯、瑞典、斯瓦希里、意大利、乌尔都、罗马尼亚、泰等20种文字出版。发行到世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期发行量70万份(1988),是中国对外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内容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历史文物等。报道方式主要以成组的图片和简明文字组成专题,曾以《大河上下》、《万里长江》、《丝绸之路》为题,连载系列图片,报道黄河、长江和千里丝绸之路的风貌。

熟悉杂志的达人进 送分了

365dn免费软件下载站
康泰纳仕公司宣布,国际知名的时尚刊物《VOGUE》,经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由康泰纳仕有限公司与人民画报社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将在今年九月正式在中国发行面市。

人民画报社成立于1950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他们的出版物。

《VOGUE》,成立于1892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一本时尚类杂志。到现今为止,已经在15个市场发行出版。全世界各个不同版本的《VOGUE》均聘用了本地最有能力和创造力的编辑,写手以及摄影师来呈现出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

康泰纳仕公司在20个国家,出版了超过100本杂志,拥有超过一亿两千万读者。

康泰纳仕公司与人民画报社共同挑选组成了中国出版界天赋超群并具深厚经验的编辑团队来制作该本杂志,包括聘请了张宇小姐出任《VOGUE》的中国合作版的编辑总监。张宇曾任《ELLE》中国版《世界时装之苑》的编辑总监,《Marie Claire》香港版《玛利嘉儿》的总编辑,香港英文时装杂志《B International》的副出版人与香港英文报纸《Hong Kong iMail》的创刊执行主编。

康泰纳仕公司亚太区总裁简武浩先生(James Woolhouse)表示:“张宇小姐是中国市场中最有才华的编辑之一,我们感到十分荣幸能邀请她加入。在她的带领下,我有充分的信心,《VOGUE》的中国合作版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并极具影响力的流行时尚杂志之一。康泰纳仕公司亦十分期待能与人民画报社,乃至中国出版界,发展更深层与持久的合作关系。”(新浪网)

Vogue 历史简介:

《Vogue》杂志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拥有1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版本。美国版《Vogue》杂志诞生于1892年, 其出版商康泰纳仕公司随后推出了英国版(1916年) 365dn电脑技术站和法国版(1921年)。

纳仕先生是现代杂志版面设计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位聘用艺术家担任杂志摄影师的出版人。《Vogue》杂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用彩色摄影表现时装作品的杂志。

一九五九年,塞缪·纽豪斯先生收购了《Vogue》杂志及其相关杂志,并在其他国家及地区推出了更多版本:包括澳大利亚版 (1959年), 意大利版 (1965年), 巴西版 (1975年), 德国版(1979年), 西班牙版 (1988年), 韩国版 (1996年), 俄罗斯版(1998年), 日本版(1999年)等 。

《Vogue》杂志至今仍由纽豪斯家族所拥有365dn免费软件下载站。

《Vogue》杂志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杂志品牌之一。这一成就得益于其强调编辑独立的政策和秉承最高编辑水准的宗旨。

每个月《Vogue》杂志触及全球一千五百万最具影响力的忠实读者。在全球各地,《Vogue》杂志被设计师、作家和艺术家推崇为风格与时尚的权威。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Vogue》杂志都突显她独树一帜的定位,从独特视角力求反映出版所在地的文化。同时,她对相关行业的扶持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VOGUE》杂志推动了全球时尚产业的发展。

当今很多著名设计师都是从《Vogue》杂志被发掘的。世界上一些顶尖摄影师 - 如 Mario Testino, Steven Meisel, Patrick DeMarchelier 和 Irving Penn - 长期以来在《Vogue》杂志中发展了他们成功的事业。

《Vogue》杂志的理念是聘用最专业的编辑人员,结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最具才华的摄影师与模特,以最高的制作水准创造出市场上最高质量的杂志。《Vogue》杂志被公认为全世界最领先的时尚杂志。

我是怎样开始卖起旧书的。。。

那时,我初中毕完业,已经在母亲的单位上了好几年的班了。有时实在闲着无聊,一到星期天就总好到书店门口的一个旧书摊摊主那里花一毛钱一本,买一些《海外星云》杂志拿回家去看。由于杂志太薄了,不禁看,不到一个月就让我攒了有一百多本了。那时觉得卖废品怪可惜了的,就也拿着到书店门前去卖了。。。 当时记得还把家里的一些旧书也拿了去卖了:什么初中的课外书,还有些小时候看的童话书再就是每篇都有好几十个错别字的盗版的《射雕英雄传》。那时我卖的最好的书是一套很早以前从一个亲戚家借来忘了还的五几年版的《封神演义》让我给卖了五块钱。后来那个亲戚的儿子溜达到我书摊上来,我让他从我的书摊上拿了好几本书呢!我又给过他们家不少我卖剩下的书。这就算扯平了吧!抽冷子卖一回书,卖得还挺好。一大天下来,拿去的书几乎全都给我卖了,没剩几本。大概卖了七八十块钱吧!这可把我乐坏了!当时记得我一个月才挣一百五十块钱啊!交给妈妈一百二十块。留三十块钱自己零花用。现在一下子,一天就卖了七八十块钱,那心情甭提多高兴了。这真是个赚钱的好买卖啊!心里不禁这样想着,也做着我的发财梦。。。 可是紧接着最犯愁的事也来了,就是书源问题。那时冷丁卖书不知道有废品站。别人知道也没人告诉你。那时一下班我就满市的转,找书源。你还别说,真叫我找到了一家私人开的书店。但它卖大多的都是盗版武侠。有七块钱一套的,有五块钱一套的。当时我对卖盗版武侠不怎么感兴趣。突然间,发现柜台底下一个角落里,有一萝薄厚不一的旧书。上前一看,都是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工具书。有电工有、木工的、当时实在是没有书可卖啊!就问年青的女老版:“这些书咋卖啊!”“啊!那些书是别人放在那里让我代卖的,打五折。当时我心就一动,看了一下书后的价格,最高八毛多钱,最底八分钱。有三十多本书吧!我就全都给买下来了。一共花了七块多钱。后来,大概卖了五十多块钱吧!这是我第二次在书上赚钱,第一次是在《萍踪侠影》上赚了三块多钱! 后来,终于叫我费劲千心万苦找到了一家私人开的废品收购站。第一天就收了一小袋子革命小说。那时废品站里边是六毛钱一斤,外边是一块钱一斤。那些书现在还有印象的是《欧阳海之歌》《铜墙铁臂》《小城春秋》定价几毛钱的《小城春秋》还让我卖了十块钱呢! 记得那个时候旧书的后面的标价定得都是很低的,一般就几毛钱。你要是要价高一点吧!买书的顾客就说了:“这书的定价才几毛钱,你咋卖好几块钱呢?”当时,我还跟他们解释说:“这是十年前的价啊!”后来嫌烦了,干脆就用油笔把书后面的价改成十五、二十,她们就不再说书贵了。有一回,一个买书的老者买了一本《三侠五义》交完钱后,还得了宝似的说呢:“二十块钱的书,你才卖三块钱,真是太便宜了啊!” 后来知道这样做影响版本的收藏价值,我就再也没这么干过。那时没几家卖旧书的,所以我们这几家旧书摊生意都还不错。记得有一次,我在废品店里赶上一回二十多本的五几年的老《人民画报》和一些残了的五几年的老《连环画报》。第二天卖的时候,五几年的老《人民画报》让我三元钱一本卖给一个外地人了。记得当时他还激动的直喊:“今天可没白来,买了这多的好书。”好象一共卖了他七十多块钱吧!当时还给我兴奋够呛呢!那十多本残的老《连环画报》,让我白给了一个正好遛达到我摊前的一个同厂子爱好美术的同事了。当时,他想给我扔俩钱,我高底没要。不过,我现在有点后悔了,不是因为没要钱,而是自己想把它们留下来。没事欣赏呗!还有一回,从一个废品车上,一块钱一本收了一百多本外国名著,还记得的有:《呼啸山庄》《堂吉诃德》《唐璜》。。。这也是我刚卖书时收到的最大的一份书了。。。 还有一回,当年五一节,厂子加班。我给了我们部门的科长五十块钱。我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卖了三大天好书。大约卖了六百多块钱吧!好象是挣了五百来块钱吧!我开始觉得这个生不错,几毛钱一斤来的,几块钱一本卖!挣钱比上班容易多了,当时我上班一个月才挣一百五十块钱啊!所以就在厂子办了停薪留职,一心一意,专专心致志地做起了我的旧书生意。。。 还记得办完停薪留职的那天下午,我躺在废品站对个的废品车上,忽然有种一下子解脱了的感觉。以后再也不用看领导的脸色和小心翼翼和同事相处过日子了。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做回自己了。我这时的心情是自然和松弛的。眯缝着的眼睛任凭夏日的阳光从微风吹过的槐树叶的间隙洒落在我那充满温情的脸上。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躺在姥姥的怀里,听姥姥唱那过去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对我来说,美好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这样卖旧书的好日子没过多久,随着城管的成立,我们旧书摊不能在新华书店门口卖旧书了。后来经过我们十几家众摊住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终于在一个稍微偏僻的街道上,给我们成立了一个相对正规的“旧书摊”。城管一个月收我们五十块钱的管理费。当时我们都很高兴,有人收费就意味着我们“旧书摊”有了安权保证,没人在抢我们的书了。我们也能心安里得地卖我们的旧书了。。。 那时的旧书很好收。每到废品必有收获。记得有一回,到废品站捡了二十多张当地书法家写的书法作品。拿到老板那去秤,老板用手掂了一下道:“这咋秤啊!一两都没有,不要钱了,拿去吧!”我不好意思地给了老板一块钱。后来,我把这点东西拿到古玩市场卖给了一个专门收藏本地字画的胖子,他给了我四百块钱。那时,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也被别人捡了几回漏,现在想来捡漏其实也是一种罪过和值得忏悔的事情。要知道你捡漏的快乐是建立在对方的痛苦和懊悔之上的。如果被捡方事后知道的话,对方的心情应该是痛苦和懊悔的。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因为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虽然这是干我们这行所必须经历的事情。虽然现在的我还陷在捡与被捡的快乐与痛苦的矛盾之中挣扎着,但我还是要说:“我们至少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捡来的漏和被捡的人吧!而不是到处去炫耀自己捡来的漏的同时,还要去贬低被捡漏的人吧!你不要不相信,这样的人是大有人在的! 卖小人书对我的卖书生涯来说是不得不提的浓重一笔。因为最初卖书的时候,小人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书店已经没有卖的了。所以我把注意力都放在文史书上了。直到有一天我旁边书摊的“王老转”身边不时的总会有几个神神秘秘的人,时而交头接耳,时而拿出一张报纸比比划划的,这件怪事让我疑惑了好一阵子呢! 我很快的也如梦方醒地加入了寻访小人书的队伍中去了。那时我寻书有三个渠道:一个是坐地收,二一个是废品站,三一个就是“旧物市场”俗名就叫“破烂市”。 我第一次到“破烂市”买书,运气还是不错的。买了如下几本小人书:有八几年版的《山乡巨变》一二册、四十开本的《海港》都是九成新。还有一本就是五几年的五十开本的《东郭先生》,绿色封面,上面画的是一位将军把狼装入袋子里,游街时群众围观时的场面。由其是那些群众在老色彩的陪衬下,被刘继卣那出神入化的笔法把他们交头接耳,还略带夸张惊奇和欣喜的表情,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爱这些小人书的人们面前的时候,刘继卣的名字在我们这些爱小人书人的心中已经变成了永恒。。。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东郭先生》没有后皮。后来叫我十块钱卖给了一个坐手摇轮椅车的原来在我们市电影院画电影宣传画的中年男子了。当时卖我书的是对母子。母亲大约有三十多岁的模样,男孩有五六岁的样子。当时她们只管我要了五毛钱一本,当我把两块钱交到母亲手上的时候,她们的脸上呈现出很兴奋的表情。就是有一种把几本没人要的东西终于有人用钱把它们买走了的感觉。没办法把家里的旧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卖是我们城里那时候的一种流行和时尚。我是不是又在炫耀了,没办法为了真实,我也只能再卑鄙这一回了。其实我现在的心里还是很矛盾的。。。 记得我家的老平房动迁的时候,我的一个邻居把他爷爷辈给他留下来的带着大铜喇叭的手摇电唱机拿出来卖废品。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我小时候不只一次的到他家听那带大铜喇叭的电唱机时,那大铜喇叭里传出来的吱啦吱啦的带着古旧声响的周旋那带有大上海韵味味的歌声给我带来的美妙感觉。当时我抱着电唱机死活不放手,高低让妈妈给我买下它,他都没舍得给我。动迁的时候,他终于舍得卖废品了。收废品的更绝,来了一句:“木头我不要,我只要铜和铁!”没办法,他又只得回家捄了把榔头,愣是把电唱机砸了个七零八落,把里边的铜和铁捡出来加上大铜喇叭一共叫他卖了两块五毛钱。当时他接过钱的一刹那,那满足的表情我现在时常还能想得起来呢!唉!往事并不如如烟啊!现在我的那个邻居,已经早已不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人世上混了。记得他生前我们还提到过这件事情,他还感到很懊悔呢!唉!没办法,让我们一起怀念那个无知的年代吧!怀念那些被我们错当成破烂、废品,卖掉的那些好东西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