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细胞杂志2022年6月

2023-02-09 11: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细胞杂志2022年6月

cell discovery2020年影响因子是5.942。

Cell Discovery中文期刊名是《细胞发现》。是Nature Springer 集团与国内杂志社出版的SCI期刊,也是Nature旗下的热门国产SCI期刊之一。该杂志创刊至今,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影响力非凡。2020年新公布影响因子IF是5.942。

影响因子的作用: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作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确定论文投稿期刊,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World J Stem Cells是什么杂志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世界干细胞杂志(电子版)(英文版)
主办: 百世登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英文;
ISSN 1948-0210
OPEN-ACCESS JOURNALS,要版面费,非sci

期刊简介:
The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WJSC) is a high-quality, peer reviewed, open-access journal. The primary task of WJSC is to rapidly publish high-quality original articles, reviews, editorials, and case reports in the field of stem cells. In order to promote productiv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for the WJSC is transparent; to this end, all published manuscripts are accompanied by the anonymized reviewers’ comments as well as the authors’ responses. The primary aims of the WJSC are to improve dia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modalities and the skills of clinicians and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in stem cells.

「年终特稿」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2021年,我国 科技 事业取得累累硕果。探火星、建“天宫”、潜深海、育良种、制新药……这一年涌现出的一大批 科技 成果,在世界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当今世界, 科技 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 科技 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我国空间站正式运行,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火星上有了中国足迹,仅用一次任务就完成了“绕落巡”三大目标;2020年带回的月球“土特产”迎来重大收获,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让月球寿命前推延长了约8亿岁;2021年中国航天火箭发射次数超过50次……星辰大海的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

科学家们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一株自生自灭的野生稻成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7000年到1万年的驯化。而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可能将这个驯化过程缩短到几十年,甚至更短。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份的《细胞》杂志,这项研究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这个颠覆性的成果曾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被中国人变成了现实,相关成果发表在9月份的《科学》杂志上。“我们在实验室实现了淀粉的人工合成,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说。

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要加大 科技 创新力度、解决“卡脖子”问题。为此,一年来 科技 领域战略规划不断、改革举措不断。

新一轮国家中长期 科技 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 科技 创新规划,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科技 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科技 支撑“双碳”行动方案…… 科技 创新战略规划布局近中远结合,为 科技 发展指明方向。

持续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间接费用比例提至30%,扩大包干制试点,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能;“揭榜挂帅”机制发布87项榜单,关键性应急性重大任务中安排“赛马”攻关项目184个,启动颠覆性技术专项,积极 探索 首席科学家负责制,80%的重点专项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 科技 体制改革破立并举,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

“ 科技 部组织全国科研精锐力量,聚焦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五大方向持续开展应急攻关,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硬核 科技 力量’。” 科技 部部长王志刚介绍,目前疫苗方面,5条技术路线2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7个获批使用;药物方面,我国首款中和抗体有效药物获批上市,小分子药阿兹夫定、普克鲁胺等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检测方面,65款检测试剂产品上市,高灵敏度大通量的检测产品取得突破。

科技 不仅助力国内疫情防控,也助力国际交流合作。

12月3日,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是一条 科技 之路,通过 科技 创新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技术难题,铁路沿线所有设备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它的建成通车意义重大,是 科技 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直观体现。

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7月20日,山东青岛,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下线。这是当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尖端 科技 成果。“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说。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在2021年投产发电,它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白鹤滩水电站计划于2022年7月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届时,电站年均发电量约62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60万吨。

科技 支撑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我国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科技 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抗旱 科技 成果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带动全国近1亿农民增收致富,黄河三角洲超10万亩盐碱地变为“吨粮田”,农作物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50%; 科技 保障人民生命 健康 ,启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后,支持获批上市的I类创新药达73个,百亿元以上医药企业发展到22家。

科技 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型指标普遍好于全国水平。据统计,1月份至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高企数量超过10.1万家,以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体25.1%的比重,拥有37.3%的资产总计,实现了33.4%的营业收入和40.3%的利润总额。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