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小论文

2023-02-09 09: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小论文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

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回答者: 集星 - 助理 二级 2-14 09:54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5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已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求一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的大学论文,最好在1200字以上

要说个人修养,其实是个小问题;要说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可就是个大范畴了。一个“小问题”,一个“大范畴”,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思想政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这里的意思是说: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由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价值集和构筑的。而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良好的个人修养能帮助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窃以为:个人修养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成正相关。意即良好的个人修养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相反,则会阻碍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个人认为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个人道德修养及个人文化修养。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论证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与进步之间的正相关性。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保证
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道德价值体系,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管其初衷如何,(有的是为了钳制人民思想,加强统治)只要其构建的价值体系有充分的可行性,便毫无例外地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是因为当人们拥有了某种价值标准,建立了某种道德观念,就会朝这种价值导向和道德方向去努力。如果这种价值和道德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促进人们自觉地去创造财富,进而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而这种正确的价值和道德便是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才会有意愿去创造价值,因而我们说: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保证。
拿破仑年轻时曾经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现在我要用刷子把那些叛徒们刷黑......公开批评当权者,揭露所有的罪行......对于真理和祖国的热爱及热情一定会帮助我的。”(《拿破仑传》 德 艾米尔·鲁特维克 著)这就是一个伟人的道德修养。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拥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并决定为之付出努力。拿破仑毫无疑问是一个影响了历史的人,而他良好的道德观念无疑在他的伟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司马光所谓“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也是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个人怎么能够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是由于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汇聚成了社会价值的缘故。那么怎样判断这种价值呢?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道德要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就是指个人的思想符合道德的程度,理论上讲,这个程度越高,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越大,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力量就越大。从这个层面上讲,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关系也是不言而喻的。
良好的文化修养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催化剂
怎样理解文化修养这一概念呢?它是指人在理论、知识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通俗地讲,就是人在人在科学文化领域所达到的认知程度。它是个人修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主要力量。
文化一向在社会的发展中去着催化剂的作用。文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大步向前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依赖于个人文化修养的提高。我们讲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其实就是鼓励个人提高自我文化修养,进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进化论》一书是达尔文自我文化修养的体现,而它也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了文化上的革命,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尽管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达尔文,但至少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个人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看到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对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作用。
有一个伟大的人是这样看待文化知识的。“她(张海迪)在日记中写道:大脑需要营养,除了在生理上需要血液的供应,在精神上还需要广博的知识去营养。否则是一个低能儿......那便是不学无术的寄生虫。”“海迪不愿当寄生虫。”(《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中国青年报》1983年3月1日版》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了医学和多种外语,培养了良好的个人文化修养,最终也影响了世人,影响了社会。康熙皇帝也说过:”有学识的人是最应该被尊敬的......"(《暮鼓晨钟》 凌力著)这说明他也明白文化修养的重要。
当然,文化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它对人的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十分巨大的。文化使人具有更轻松创造价值的能力,并诱使人不断去奋斗、去创造,在其中寻找快乐。社会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向前发展。
全面提高个人修养,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提高个人修养对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巨大作用,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努力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自己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有一种关于领导者的修养观是这么说的:“修养表示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有一定水平,亦表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在第一个层面上,领导者必须有修养。修养的背后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的学习过程,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领导经验......在第二个层面上,领导者应当是充盈、内敛、谦冲、和顺、平实的,修养的背后是大智大慧,静水流深。”(《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张国庆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虽然是对领导者的修养要求,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
首先,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理想,有是非观。态度决定着我们的行动,理想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而明确的是非观是使我们有意义存在的保证。
其次,努力学习,丰富阅历,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不要忘了实践,多看,多经历。良好的文化修养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还有,做到知行一致,谦冲、内敛,性格健康。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必须坚持不屑的去探索、追寻。
如果我们都能认认真真去践行这几点,那才是真正理解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关系。我们探讨这种关系,不光要认识它、理清它,还要运用它,实践它,这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目的。
结论
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与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人修养能够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急求有关社会进步的论文

  我只找到一篇有关法制进步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法制建设三十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从而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在经历艰难曲折的长期探索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30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法制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都实现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到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的历史性转变。

  依法行政:从起步到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30年来,推进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法制建设的基本主题,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是其显著特点。依法行政作为现代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3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8年至1989年)。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称“十六字方针”)。“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国家管理的原则、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依法行政的提出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此后,我国的立法进程开始加快,先后制定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基本法律和经济合同法等一系列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使得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二)确立阶段(1989年至1999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依法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1999年3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被载入宪法。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也逐步确立起来。为了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在1989年至1999年的10年期间,我国先后制定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

  (三)全面推进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并于同年11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作了部署。2003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立即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将依法行政确立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之一,并明确规定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标志着我国依法行政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1999年以来,国务院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依法行政。2000年至2001年,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全面清理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03年,重点抓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2005年,重点抓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2006年,重点抓了行政复议工作。2007年至2008年,重点抓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通过上述努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政府立法:从重点关注“有法可依”向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为核心转变

  30年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我国的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从1979年到2008年6月底,除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380部法律,通过了14个法律解释和140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1105部行政法规。自1987年国务院建立法规规章备案制度至2008年6月底,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报送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共计14152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报送国务院备案的规章分别达到8193部和17254部。现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30年来,政府的立法理念、立法重点、立法机制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文革”结束时,法制几乎成了一片空白。为了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法律的迫切需求,“有比没有好”、“粗比细强”成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政府的立法理念。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立法工作的要求也由追求有法可依转变为追求有良法可依,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政府的立法理念也随之向“条件成熟再立法”、“粗细兼备”转变。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也由过去侧重经济领域立法,转变为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立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立法。在立法机制方面,由主要依靠政府法制机构,转变为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立法工作机制,政府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越来越高。在立法过程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积极探索建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立法听证会等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政府立法工作的制度和机制。2002年至今,国务院法制办经国务院同意,先后向社会公布了30多部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从2008年起,国务院法制办组织起草或者审查的行政法规草案,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外,一律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行政管理方式:从权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变

  30年来依法行政逐步推进的过程,也是行政管理方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权力导向型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则导向型转变的过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2001年9月,国务院专门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针对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利用审批乱收费等突出问题,国务院组织起草了行政许可法草案,2003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部法律。行政许可法旨在约束政府的权力,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确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截至2007年10月,国务院分四批取消、调整1992项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共取消、调整22000多项行政审批,均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一半以上。各省级政府和58个国务院部门共清理行政许可依据25554件,废止3981件,修改2493件;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2389个,保留1932个,取消302个,调整71个。

  各地方、各部门遵循行政许可法确立的高效便民原则,努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共建立了2100多个综合性政府服务中心,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等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全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公安、税务、工商、海关等一些部门建成了全系统的专网,不少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还在网上开设了办事窗口,通过网络实施审批、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更多地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等手段,积极发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此外,为了推进依法行政,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2000年12月以来,国务院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为了使政务公开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和制度。该条例已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行政执法:从“多头执法”、“权责不一”向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行政执法、权责一致转变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我国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所有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是由行政机关负责执行的。随着有法可依的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成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一环。

  为了理顺行政执法体制,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市宣武区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试点。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市县机构改革之中,进一步理顺市县行政执法体制。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了进一步探索创新行政执法体制,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在广东、重庆进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截至目前,除经国务院批准的82个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城市外,另有190个设区的市级政府和804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183个设区的市级政府和830个县级政府开展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城市管理领域,逐步扩展到文化、旅游、矿山安全、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相互扯皮、执法扰民等问题。

  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权责不一致现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在行政机关内部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了专门部署和安排。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级政府、58个国务院部门完成了行政执法依据清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开了清理结果,28个省级政府、16个较大的市级政府、13个国务院部门建立完善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理顺了执法关系、规范了执法行为,使得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逐年下降,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行政监督:从以具体行政行为为重点向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并重转变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滥用。30年来,国务院不断探索建立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行政复议是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复议制度逐步得以建立健全,海关法等法律规定了行政复议制度。随着1989年行政诉讼法、1990年行政复议条例的公布,行政复议制度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行政复议法公布后,国务院就该法的贯彻实施专门下发文件,作了全面部署。据统计,自该法实施以来,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累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92190件,受理620231件,办结561793件,平均办结率为90.58%。其中,维持的318815件,纠正的108531件,作其他处理的28327件,及时纠正了一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007年5月,国务院公布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基本制度,增强了可操作性。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日益重要。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地方政府和国务院规章备案工作的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初步确立了我国的法规规章备案工作制度。随着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相继出台,法规规章备案工作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目前,法规规章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逐年提高,当年制定的法规规章基本做到了全部报备。国务院法制办建成了法规规章备案数据和资料库。为了解决“红头文件”“乱”和“滥”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指导下,积极探索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四级政府、三级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截至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90%以上的设区的市级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也建立了这项制度。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大力推进政府法制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条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宪法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把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五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政府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并重;六是,必须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以“革命或改革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写一篇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革命或者改革命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的小论文,首先要写改革以后社会有哪些进步,你自己有哪些想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