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 之《清明上河图》鉴赏
关键字:城乡生活 思想 感情 审美时尚 摘要:张择端用严谨精细的笔法表现出了清明时节北宋都称汴河沿岸的风光,并且运用通俗的写实的手法,艺术的再现了宋代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幅杰出的绘画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描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正文: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身为艺术设计系的我,在学过美术之后,又经过了这一学期的美术鉴赏学习,我对美术更加的了解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对《清明上河图》这一行鉴赏分析。
宋代的画坛一个很重要的是院体画与文人画的峙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属于风俗画。而风俗画反映了城乡生活、思想、感情与审美时尚,把视野从描绘贵族仙佛的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显示出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成就。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都称汴河沿岸的风光。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树木、村落等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位市区街景,接到纵横交错,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作者运用通俗写实的手法,艺术的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一幅杰出的绘画,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清明上河图》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很多人都看过,欣赏过,甚至仿造过,现在的市面上出现的大多数《清明上河图》基本上都是仿造品,因为作为一幅名画,真迹已经不好寻找啦,而对于那些特别喜欢收藏的画家和收藏画来说,还是会有好多人去买那些高级仿造品的。而且现在的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那么这样又会有许多人们去购买啦,与此同时更增加了人们的欣赏水平。《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绘画杰作之一,由于复制品和复制方式较多,多数普通的人家也有收藏。有人将它的复制品作为墙上装饰,十分醒目,十分雅致;国内生产的一些大型瓷瓶,也往往绘上《清明上河图》,以便利销售。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现在,每当《清明上河图》卷在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展出时,在它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观众,排着队顺序缓缓移步,观看得兴味昂然,从他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出赞叹声。《清明上河图》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张择端因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加上他将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创作出了非常逼真生动的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我们看见他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生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虽是实景,但也并非一日之景,而是长期观察之后的印象合成,即将真实的诸多细节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整体。 首先展开的是画面的右端,即汴河的右岸。京城远郊的旷野、树林、道路、小桥、小船、流水、农舍、园圃、驮物的驴队、上河的轿子、随从的人马、离京的外族商队等等缓缓进入我们的视线。从远郊画起,表明“上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画卷末尾的城门内侧,则有商人赶着驼队将货物运走,驴车、驴队正在装货,还有几位商人已将货物包装完毕,账房先生在给客户结账等等场景,这与画卷开端的运货进城遥相呼应。画卷两端的主要对应还在于:开端以自然景观居多,终端以人文景观居多,共同构成了对“上河”主题的完整表达。 画的中部是汴河两岸的船只、建筑和人群。这一部分开始以右岸为主,到虹桥附近开始以左岸为主。在汴河跨过虹桥之后开始右折往上,直到画外,令人不禁想起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阔景象。在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图中之船几乎都是上行的。画家之所以着力描绘逆水上行的船只,应该是因为上行的船只更能显示出行走的艰难,表现出船工的紧张、奋力。虽然作者主要是实景描绘,但也可因此看出并不是纯粹的写实。 再往左端展开就完全以左岸为主了。在街上也有小桥流水,但并非汴河之岸。接近外城门的高楼,有一个水湾,这里已经看不见船只了,仅仅是供游人凭栏眺赏的平静水面。等到了外城门,全都成为街人熙熙攘攘街市。 张择端将两端人物的行动方向朝虹桥集中,无论是右岸的驴队、行人,还是河上的商船,还有左岸出城的骆驼队,前行的方向都是虹桥,加上河水向下流动与商船逆水上行,使得画面充满艺术张力。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你的美术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
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
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
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
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
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青铜器分类
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 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iu, 音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