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好投吗

2023-12-10 14: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好投吗

电机学报和电工学报都不太好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高电压技术相对容易发一点,非EI的核心更容易,比如电力电子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中国电力等一大堆。听说微电机比较好发呀!上品 优刊发吧,这家伙专业的,望采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清华大学都有那些专业啊?

清华大学设有20个学院、58个系,开办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80个本科专业,15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数量经济学、设计艺术学、专门史、分析化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物理化学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

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代码是多少?

南京工程学院代码是1127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大学。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学校历史

机专历史

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创建;

1922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械科;

1926年,改名为同济大学附设机师学校;

1933年,改建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

1935年,更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11月,该校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由上海迁往南京;

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在机械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迁出组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改建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83年,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江苏省管理;

电专历史

1946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创建(“苏高工”);

1953年,更名苏州电力学校;

1954年,更名南京电力学校,校址由苏州迁往南京;

1986年,南京电力学校升格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江苏电力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637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48.9%。其中正高217人,博士学位教师706人,学校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产品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

省级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首批江苏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

2005-2007年,学校共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95项,“十五”以来,产业依靠学校的支撑,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请并获批准专利项目61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项,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科技产业7个,其中,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康尼新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另有两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图书馆有馆舍面积3.85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3500多席,累计馆藏纸质文献200万余册,中文现刊1300多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86万余种,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6.5万余种,各类数据库68(含子库)个。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江苏省一级期刊,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社会科学版为省二级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在加强同国内高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加强同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国外高校、企业间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关系。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先后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1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19世纪80年代,学校就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2004年以来,学校又先后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等高校就学分互认等问题达成一致,按照“2+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合办学,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台湾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实验中心或培训中心,以“学以致用”为校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不断探索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是学校的直属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中心。截止2008年,学校先后与八家企业进行九个项目的合作。已建成的实验室有:GE-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验中心、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三菱电机激光加工机实验室、威诺斯汉数控机床实习中心、斯沃数控仿真实验室等

盐城工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

盐城工学院是公办。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美誉的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于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始名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6年成为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之一;盐城职业大学创建于1985年。2000年,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截至2018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270亩,校舍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0个教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及全程培养研究生181人。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月,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6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2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含建设点)。学校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机制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类)(7个):材料类、机械类、土木类、设计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江苏省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与淮海中联水泥联合有限公司、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盐城工学院---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9个):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中心、环境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新材料与江苏沿海工程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环保装备及先进制造实践教育中心、沿海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意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特聘专家3人、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500多人(含在读)、研究生导师139人。聘请特聘教授16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现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7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7人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为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术团队为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姚穆院士、阮雪榆院士、孙伟院士、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王新元等一批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的客座或特聘教授。

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2月,学校有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项,省级精品教材9项,校级精品课程1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改项目14项,其中2013年,学校有2项教学成果获得一等奖,2项教学成果获得二等奖,82个项目入选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4个):土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粉体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物理性能、CAD/CAM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等校级精品课程(14个):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专业素描、材料物理性能、物理化学、CAD/CAM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标志设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机械原理、电子商务、电机与拖动、电路与信号系统省级精品教材(9个):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会计学、政治经济学等校级精品教材(1个):平面构成省级建设精品教材:

建设工程质量检评与事故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有关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和交叉创新一等奖,学校获批"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校"梦之声"合唱团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2011年2月应邀赴维也纳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演出。多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术研究。截至2018年2月,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学校科技查新工作站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建有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其中,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是江苏首家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也是盐城市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2006年至2014年2月为止,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级12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项;发表科研论文5000多篇,被SCI、EI等收录507篇。其中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61项;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总数列全省高校第三位;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4件。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主要设置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历史、高等教育研究等栏目;同时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了"盐海文化"研究专栏,其内容包括海盐文化研究、新四军研究、沿海滩涂与湿地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名人。《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科版)》主要刊载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术论文。学校被中国高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社科版、自科版均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6年、2010年,《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在2009年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比和2010年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特色栏目评比活动中,"盐海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馆藏资源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96年,由原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和盐城职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设有迎宾大道校区(北校区)图书馆和希望大道校区(南校区)图书馆。据2014年学校图书馆官网介绍,馆舍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图书馆工作人员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16人,馆藏印刷型文献160万多册。目前使用的各类数据库近30个。

所获荣誉。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政工作先进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助学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文明食堂和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高校节能工作先进院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的2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大学合作开展互认学分、互发文凭校际交流项目。先后与美国UGS公司联合共建优集学院、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软件人才。学校积极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与中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兼职研究生导师34人,在培研究生44人,其中博士3人。

特色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盐城工学院的特色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大型城市,男生学习该专业较有前景。学生需要学习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毕业生可以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当下热门专业、学校环境好、设施完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可以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主要是盐城工学院首批具有招收本科专业资格的专业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毕业生可以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学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700多人、博士600多人、研究生导师260多人。特聘教授28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40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8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