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段话十分精炼地说明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一句话,“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旗帜鲜明地突出了国家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的时代主题,但是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而对于中国自身来说,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外汇储备都稳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但我们自身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粮食安全、环境安全、金融安全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应对这些国际国内的安全风险,需要有紧迫意识,需要未雨绸缪,“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良好的国际国内安全环境是我们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必要基础。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新时代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和原则。
1、提高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部署。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大学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知识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2、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全覆盖。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培养阶段。通过加强国家安全课程建设,坚持拓展课程传播方式,有效扩大了网络课程覆盖面,同时改善传统安全类课程的传播途径。
扩展资料:
从实践角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把科学统筹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把攸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都放到一个系统里总体谋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
论文不能直接抄,因为被发现了不是好玩的
所以需要理解
首先把国家安全观的定义写上去
然后看下面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着重强调的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它的安全对象基本限定在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军事安全事物上,防御的是境外的军事威胁,以拒敌于国门之外为目的,准备战争和赢得战争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
从1980年至今,中国已经有24年的和平时期。林东博士指出,和世界上很多处于和平状态的国家和民族一样,“我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除了国家和军队要准备战争,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之外,地方政府、企业、大众与国防之间的心理距离、物理距离都很远,国民的国家危机意识淡薄”。
“然而,席卷全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改变了这一切。”林东认为,因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当今世界,国家和人民对国家安全的需求不仅大大超出战争和政治、军事安全范畴,而且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国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内部。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转入和平与发展的轨道,大国间战争风险明显下降,世界大战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乃至大国之间的大决战时代消退,甚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这样的危险游戏也大大降温。因此,“传统安全观下的国防呈现战略松弛现象”。
“然而,这种松弛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国间的争斗并未消失,而是改变了形式,寻求以武力为基础的和平演变方式来谋求政治、经济利益,也就是外部对你施以军事威胁,内部对你制造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综合起来破坏主权、蚕食领土、控制资源,甚至颠覆政权”。
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威胁兴起,这使各个国家面对新的敌人,恐怖势力从社会内部发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虽然目前恐怖袭击的破坏力还没有达到战争损失的程度,但是它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撼和公众安全感的丧失已经不亚于战争时代。每个国家的社会安全都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如此巨变的今天,林东认为,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重要而急迫”。
林东说:“‘新国家安全观’将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都纳入职责范围,极大地开拓了国防的历史使命,而这些领域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关联的。可以说,今天的国防不是同老百姓疏远了,而是拉得更近了。”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安全是个木桶,“新国家安全观”中的各个部分就是木桶上的木板,哪块木板低都会影响整个木桶的盛水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安全既离不开军队,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大众,国家安全就是每一个公民的安全。这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须从思想上实现从旧的传统安全观向拓展了的‘新国家安全观’转变,居安思危,心中长存忧患意识。”
经济全球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安全所处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从政治方面来看,全球化进程使国家及国家主权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人们以绝对主权来衡量国家安全的做法出现了变化。从经济方面看,全球金融、贸易和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更多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文化方面看,发达国家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传播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对他国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产生冲击。从军事方面看,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军事仍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手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国家安全观也在不断变动和调整。总的说来,一是安全主体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而且向下延伸到了个人,向上延伸到了群体和国际(人类)。与此相对应,对国家产生威胁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二是国家安全从绝对变为相对,安全状况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国家安全程度的实现与国家实力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9·11”恐怖袭击事件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三是国家安全观正在由重视影响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向重视内部因素转变。冷战后,随着国际机制的成熟与健全,合作成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主要选择。从现实看,一国吞并他国领土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但一些国家因内部问题引起社会矛盾激化,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威胁,进而引发国际社会介入的事例却越来越多。
四是从提倡硬实力到提倡软实力。二战以前,军事、人口、资源等硬实力因素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主导因素,现在,民族凝聚力、国家体制、科技、文化、信息等软实力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是少数几个完全靠自身力量维护安全的国家,这决定了,领土、主权和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仍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但我们也要看到,“9·11”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处于此涨彼消的变动之中,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把握好非传统安全问题,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注意掌握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坚定不移维护政治安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根本,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政治领域各类风险隐患。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省委制定出台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
坚定不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凝聚起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各种形式的安全问题,着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维护好辽宁全省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妥善防范和化解辽宁振兴发展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扎实做好辽宁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新时代辽宁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是主阵地,主战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和平年代的危机意识
当改革开放的车轮已经滚过30个年载,或许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硝烟的味道,30年前***访美和尼克松谈到越南问题时一句“小还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此后,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爆发,结束后,中国走上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道路,以后的30年,在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不断冲击国人的物质观念时,危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和平年代”这个看似和平的词汇。
直到08年中俄签署关于半个黑瞎子岛的回归文件时,一些军事关注者才想起在东北那条长长的国界线上,在珍宝岛上,中俄曾经陈兵百万,而俄罗斯,事实上从清朝开始,就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此次回归的,也仅仅是半个黑瞎子导而已,我不是一个危机论者,也不想在“中俄国界线划分完毕,中俄从此再无领土摩擦”这样一个大好时机里渲染危机,我只是想以08年这见貌似没有多少人关注的国防大事上引出自己的观点:和平年代,危机却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
当09年印度藏南增兵6万后,才真正在国内安逸已久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候,翻开历史,很多人才突然想起1914年英印政府划出的那条让国人耻辱的“麦克马洪线”,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中印为这条所谓的分界线争论不休,摩擦不断,并最终在1962年升级为边境战争,战争结束后,这块被国际上称为“克什米尔争议区”的地方充满了火药味!终于,当印度总理换届之际,辛格为了赢得支持,借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增兵藏南,与此同时,在靠近这里的地方增加两个Su-30战斗机中队,并大规模修建补给线,甚至,将公路修到了争议区,以期抵消中国因青藏铁路而形成的后勤补给优势,而中方也借机开始在各个军区进行转场军事演习,警告意味颇浓,中印边境问题在40多年的谈判无果后终于开始以一种高调的方式浮出水面,这些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那些为了边境问题而无休止进行和平谈判的人们值得我们尊敬,是他们为我们赢得了和平的时间,推迟了危机爆发的时间,所以,我们表面上的和平,其实是以一些人牺牲自己的青春为代价换来的,将危机抛之脑后,只知享受眼前的和平,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再来看看和平年代的中国海洋现状,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第一导链”、“第二岛链”,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意义,我曾经问过一些人,基本都只知道有这么几个名词,谈到它的内涵时,基本都不知道,这也反应了当今社会对国防的关注太低,一二岛链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若干美国阵营的国家为了遏制中国海军崛起而设置的庞大战略计划,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占它总军力的比例就可以看出它对亚太地区的重视,这也是中国海军建设中的关键阻碍之一,导致现在不懂这个情况的军迷一谈到中国海军就摇头,好在,08年,借助索马里海盗这个机会,中国海军终于走出了国门,实现了蓝水海军的梦想,海军上一次让国人感到热血沸腾的时候恐怕要追溯到1974年的西沙海战了,那一次,依旧是与越南,同样也是那一次,世界见证了中国人面对国难时的团结,当中国东海舰队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海军唐司令请示蒋介石时,他说了他人生中最闪亮的一句话:“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并且给解放军送补给,这是自解放后两军第一次合作,面对危机,同样是中国人,他们选择了合作。危机意识,不论是哪个时代,都应该存在,不应该仅仅是战争年代的产物。
我们这代人,从出生起,基本是与战争无关,或许,对于战争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伊拉克战争那种魔幻般的场景,电视上那种气势的战争场景一去不复返了,当武器的当量越来越高,打击精读越来越准后,战争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一场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的惊心动魄,也就很难唤起我们对它的关注,也许,这也是很多人缺乏国防危机意识的原因之一。
如今,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危机意识在一场金钱革命中继续淡化,国防教育开始在中小学,高校中作为基础课,我认为,这是一种悲哀,危机,从来都是自己通过了解而产生的一种意识,而不是通过灌输后形成的,当然,也不能否认这门课程在国防教育普及中的作用。至少,危机意识被放大了。
如今,东海危机(钓鱼岛,琉球列岛,东海大陆架…),南海危机(已经有几十口油井在黄海非法开采石油,并且几十个岛屿目前仍被一些国家控制),藏南危机(前面提到过的印度增兵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国际范围内的,在国内,各种分列势力、组织对国家政权的觊觎,当我们跳出自己原有的范围,以一种分析的眼光去看,其实,这个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和平。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和郎咸平说过,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战已经成为了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金融异常平静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更大的危机,然而,金融中为了规避风险,至少还能发明对冲基金,和平的背后,究竟会是什么呢?现在我们谁也不知道,只有下一轮权力洗牌后才能看清背后的身影,所以,愈是和平,我们愈是要有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