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旅游地质论文3000字

2023-12-12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旅游地质论文3000字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但严格说来应属地质科学范畴。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旅游地质学以旅游地质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如具有地区性、区域性和国际性地质对比意义的地层剖面及重要而珍贵的化石产地,即那些在区域性地质对比上具有摸式、标准或典型意义的地质剖面,或是一些出露齐全、保存完好的生物地层分带,以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剖面、重要的化石产地、古人类化石与古人类居住遗址等。   (2)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岩石、地质构造及矿物、矿产等产出地段,具体来说,即地区性或国际性的岩石产地、有历史性经济价值的矿物矿产地以及具地区性典型意义的地质构造点。   (3)可观察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造型地貌的典型地区以及有地质意义的著名风景地貌区,其中包括岩溶、山崩、冰川及其遗迹、滑坡、泥石流、岩洞、泉水瀑布、峡谷、岸湾、峰峦、黄土,以及熔岩、火山、火山口、天池等火山地貌和丹霞地貌,还有石林、土林等自然奇观地貌。   (4)具有特殊的经济、医疗、科普和教育阶值的地质现象,如矿泉、温泉和黄金、宝石、建筑石料等矿产地,以及古代的采矿与冶炼遗址等。   (5)其他地质自然历史遗迹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景观,包括由于大自然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山岳、江河、湖泊、海滨、岛屿、沙漠、草原等,以及古代建筑和历史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如古城、宫殿、庙宇、园林、陵墓、城堡、古塔、古科学艺术制品与建筑、古书院、石窟、石刻、碑碣、摩崖、壁画、运河、桥梁、渠堰、大坝、水库及一些纪念性建筑或遗址。
旅游地质资源: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便是旅游旅游资源。旅游旅游资源可分为:典型地质构造形迹(如台湾东海岸清水大断崖)典型标准地层剖面(如天津蓟县中古元古界地层剖面)、奇特的岩石和矿物(如太湖石),古生物化石点(如山东临朐山旺中新统化石点)、火山遗迹(如云南腾冲火山)、地震遗迹(如唐山地震遗迹)、古人类文化地质遗迹(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景观,如古冰川遗迹、古河流遗迹、古湖泊遗迹、古海蚀崖与古海积沙堤等遗迹称外力旅游旅游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地质资源的科学和使用价值,毫无疑问是可以肯定的。但作为一个旅游资源的价值来判断时,它的自然景色则可能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从旅游消费心态来看时,一般的旅游者,对产品价值的要求相当高,因此,无法说明单纯的科学和使用价值就有绝对的魅力,所以,如何体现地质资源在旅游产品中的价值,自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但价值判断有着极大的难度,原因在评价者间各有着不同的身分,他们有可能是科学家,地质学家,或是单纯的旅游者,因各有自己的立场,彼此之间的价值观自然不同,这个结果很可能造成地质资源的价值无法在旅游产品中体现,而形成了其“价值的不确定性”。而这个不确定性,事实上就是旅游产品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考虑它在产品中的重要性时的一个难题所在。
因此,假设旅游产品在开发与设计时,过于强调其科学性和使用的价值性时,很可能只能满足部分人士,而失去更大一方的客源市场,如此必然成为旅游产品的致命伤。毕竟在旅游者中科学家或地质学家所占的比率较低,过分强调科学价值,自然不符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性和现实性。
那么如何解决“价值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是凸现地质资源在旅游发展上的关键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地质资源的价值很容易的被凸现出来,但同时也可能因某个因素的存在而制约了它,使它在旅游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很难被显现出来。因此,一个以地质资源为主要旅游资源,当它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景点景区时,首先解决“价值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是一件极为重要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工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好地质资源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的困境和所处的地位问题,使它能够真正的丰富旅游产品的实质内容,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
三、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
如果说旅游资源在旅游产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话,那么如何有效的充分利用资源,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自然有利。
3.1∶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开发旅游资源的立场来看,一个成功的景点景区很难单靠开发一个资源就能达到经济效果,原因在于目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因此,产品的多样性自然成为开发的基本原则了。
以三清山为例,作为一个景点景区,不但具备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特征,又有文化资源的支撑。旅游资源既丰富又具科学价值与市场的价值,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但是三清山花岗岩资源也可能存在“价值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因此必须慎重处理,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高点。
我们假设目前三清山的资源,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的情况下,直接将现有的资源转换产品的话,也很有可能造成因产品缺乏多样性而失去市场的问题。因此依然必须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才能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这就是目前三清山景点景区发展旅游的重要工作。
这里所指的资源是整个三清山大环境的旅游资源,而非仅围绕着花岗岩资源而论资源的概念。我们应该以与花岗岩共存共生的一切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础,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地质,河川,水资源,空气,气象气候,宗教文化等等资源,来展开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工作。在以上的资源能够充分被利用后,必然能创造出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如此将能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也就是说在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后,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客源市场,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更大宽广的道路。
3.2∶扩大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任何旅游的开发在条件与技术上,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是必要的,而资源的挖掘更是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的必要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产品过于单一化而失去魅力,因此,主要资源之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挖掘等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然为了弥补资源“价值的不确定性”的缺点,减轻在开发时因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采取扩大资源的利用,也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因此,这也是采取这个手段时所考虑主要因素之一。
有效的利用与开发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符合旅游的发展,更大的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借此机会更好的保护好整体环境,对整体环境在形成产品时得到较好的协调,对提升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更大的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选择性。但更为明确的结论,是由于产品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它很可能因此而扩大了市场的规模,为旅游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这就是有效利用资源在旅游发展上的必要性。

旅游地质学科普写作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地质学诞生了。

  旅游,是指临时性的以游览、娱乐、消闲为目的的异地旅行活动;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旅游地质学则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用来解释、探讨、介绍作为旅游景点的山、石、河、川等的地质成因和发展演化史,并开展拟作为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为开发、改造和保护这些旅游资源提出地质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实用性上考虑,地质学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性研究两大类。旅游地质学同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都属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同属于实用地质学的范畴,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旅游在当今世界上是非常时兴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在逐步提高,人们放缓脚步、聆听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旅游热也正在兴起。作为人,不单是吃饱穿暖的问题,精神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者的审美情韵是不同的,游览目标也是各种各样的。旅游者中有喜欢观瞻宫殿、园林、寺塔、陵墓、楼阁、庙宇、石窟、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和古今宏伟建筑的人;旅游者中也有喜欢涉足高山、峡谷、江河、湖海、泉溪、洞穴、悬崖、沙漠、冰川、雪原和岛屿的人。前者属于对人文景观的爱好,后者属于对天然景观的喜爱,当然也有对二者都感兴趣的。这些天然景观,就是旅游地质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我们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我们不但有无数令世人艳羡的人文景观的文物古迹遗存,我们还有绚丽多姿的让世界称奇的自然景观,这些都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厚的实体基础。我们已经有了众多的、闻名遐迩的天然景观旅游目的地,我们还有很多尚待开发的隐形天然景观旅游点……这些天然景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点的地质背景是什么?它们后面都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秘密,都需要地质工作者去探索、去揭开,并向人们予以介绍述说。

  笔者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近些年来就自己接触到的、比较熟知的部分天然景观旅游景点,陆陆续续地撰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向人们介绍述说了它们的地质背景、形成原因和演化变迁历史。这些都属于旅游地质学的一部分。

  笔者虽然为旅游地质学做了一点工作,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也觉得,现今写科普文章的人不太多,地质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的也是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这种缺憾应当予以弥补。要弥补这种缺憾,除了专业的科普作家予以努力之外,还应当提倡一般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提倡一般地质科技人员写地质学方面的科普文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科技人员要想进入科普创作队伍,要写科普文章,写出的科普文章能够得以发表,阻力却是不少的,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是不务正业、想挣稿费、想捞外快,故而设置重重障碍。这种看法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要知道,科普文章也属于科学范畴,是科学知识和文采兼而备之的科技成果,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是名副其实的正业,写科普文章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应当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形成写科普文章光荣,写科普文章受到尊重的社会舆论和氛围,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加入到写科普文章的队伍中去。

  还有一些人认为写科普文章是雕虫小技,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不如写大块头的科技论文有力、来劲,不愿投身而为之。殊不知,要想写科普文章、写出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并非易事,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一个能够写出科技论文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好科普文章,无数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同写科技论文相比较,写科普文章除要求写作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求写作者的知识面要广博,要求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精选、善于进行联想,并要求写作者对文字要有相当的驾驭能力。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具有可读性、文学性、艺术性。要做到这些,确非易事,这是一般科技人员做不到的。因此,认为写科普文章是雕虫小技,显然是小看了科普文章和其创作者。

  应当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来写科普文章,应当鼓励科技人员提高文学修养,成为一名科普文章的写作者。科技人员不应当只是一个只会干技术活儿、写写科技论文的单面手,而应当是一身而二任、一身而多任的多面手。更多的科技人员应当既是学术研究上的学者,又是技术上的专家,还是科普创作上的作家。

  提倡科技人员写科普文章,还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方便。有的科技人员开始写科普文章时,作品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但只要大方向对头,只要所介绍述说的内容是正确的、是比较新颖的,报刊编辑和相关部门就不应该求全责备,弃之不理、将其扼杀。而应当积极热情地予以关心爱护,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扶植。要有发现新出现的科普作者的慧眼,要多多地发表科技人员的新作,壮大科普创作队伍,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

  为了繁荣科普创作,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有力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助力科普创作的发展。比如,一些部门出台了知识分子休假制度、疗养假制度,是否可以把这样的制度变通变通,让他们中的科普作家,或有一定实力的科普创作者改休假和疗养假为休创作假,给他们参加相关学习班、培训班、采风访问、深入生活等方面的方便,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以便他们写出更多的科普作品。

  作为报刊出版等部门,不能有门户之见、一味地崇拜“名家”、囿于划定的狭小作者“圈子”,应当为广大科技人员敞开大门,为他们发表作品创造条件,为他们发表作品提供更多的园地。

  期待更多的科技人员拿起笔来,成为科普作品的写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来!

求一篇《论述中国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及其具体措施》的论文3000字左右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资源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旅游基础设施过度膨胀等问题,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河南省云台山景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旅游精品的探索与实践,给人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云台山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1983年开始考察论证,1985年正式开发。1989年4月,成立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2001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台山人把云台山建成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过10多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创业,云台山景区已经崛起。但是,要想保持发展的领先优势并寻求新的突破,还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2007年,修武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积极进行二次创业,重点处理好发展进程中的“开发与保护”、“奉献精神与利益机制”、“市场开发与品牌打造”、“发展与富民”、“经济效益与人本理念”这五对关系,逐步走出了一条云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云台山景区主要客源市场由过去半径300公里区域扩展到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到90%,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也已全面启动。2009年,景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6.55万人次,门票收入2.5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6.3倍和63.5倍。

  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基础,确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其发展受其他行业的制约很大,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管理界限模糊、职责不清等问题往往容易产生许多扯皮现象,导致效率低下,阻碍旅游业发展。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为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焦作市委把云台山景区管理局从副处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景政合一”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政令畅通,从而为景区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确立了良好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子房湖水库、青龙峡景区、峰林峡全部纳入云台山景区统一管理,实现了人才、资金、资源、建设、管理上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使景区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以制定科学规划为前提,确定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要把一个拥有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景区建成全国一流的景区,前提是必须制定一个适合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为此,云台山景区先后投入220万元,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景区进行科学定位,编制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规划。该规划的总体框架包括:投资1亿多元修建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15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投资6亿多元拆除、改建破坏景区景观的各类设施,合理规划游览线路;投资1.5亿元进行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等等。按照这一规划,景区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目前,所有进出景区的道路已经得到全面硬化、绿化、美化,所有人行观光步道都以贴近生态为标准进行了铺设,使各个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了观光环线。事实证明,云台山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是树立景区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增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干事业需要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更需要一个甘于奉献、勇于创业的领导班子。云台山景区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增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求团结,营造领导班子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管理局狠抓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机制这个根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其次,重事业,同心同德开创新局面。在景区,领导班子成员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领导班子成员都身先士卒,带领职工背石沙、抬水泥,扫冰雪、清路障。这种比奉献、求实效的务实拼搏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增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树立服务品牌为主线,提高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水平。“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云台山景区管理局把提升软件服务作为打造云台山品牌的重头戏,在景区牢固树立“不让一位游客在云台山受委屈”的优质服务理念,对全体职工进行“一切围绕游客,一切为了游客”的职业精神教育,要求职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细节,佩证上岗、文明用语,从自身的一言一行抓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严禁出现任何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考虑到一些游客的需要,云台山景区在各景点入口处设置了手机“加油站”和行李寄存处等设施。同时,定期对游客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游客需求,在旅游道路上合理设置休息点、垃圾箱,以方便游客。可以说,云台山景区正是以突出人性化的精细服务,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誉,提高了景区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加强对外交流为抓手,拓展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近年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加强对外交流为抓手,有力地拓展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2007年8月27日,云台山景区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缔结为“姐妹公园”,成为我国继黄山之后第二个与美国国家公园建立官方合作关系的景区。同时,云台山景区还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云台山教学科研基地,并在对云台山景区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云台山模式》。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与科研项目的实施,拓宽了云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增强了云台山景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