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格式

2023-12-06 03: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格式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省级刊物吗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省级刊物,比较正规的双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0.429
综合影响因子:0.263
ISSN: 1673-1549
CN: 51-1687/N
曾用刊名: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几本 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介绍

1、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二本大学。

2、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2年改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979年改建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3、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自贡市与宜宾市两地办学,设有5个校区(自贡:汇东、营盘、黄岭、东部校区;宜宾:临港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3.5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60多亿元,图书纸质文献总量290余万册。

4、设有22个二级学院,开办75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涵盖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涵盖专业学位领域18个;有教职工2322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8万余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代码是多少?

四川轻化工大学代码是1062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学院简介四川轻化工大学(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在宜宾市也设有校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酿酒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天府高校外事联盟理事单位、川南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2年改为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1979年改建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截至2021年5月31日,学校坐落在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和宜宾市,拥有李白河、汇东、宜宾、黄岭四个校区 ;图书纸质文献总量290余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76个。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23个二级学院,开办76个本科专业,2019年19个专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3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8个、四川省重点学科3个。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0.2%;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等省部级以上专家80人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教学建设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学术研究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创新团队5个;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旅游科研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

学术资源截止2019年底,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97万余册,馆内购买了76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维普资讯、超星数字图书馆、ScienceDirect、EBSCO、Springer、优阅外文电子图书等,折合电子图书103万册、电子期刊98.9万册、学位论文896万册以及各种音视频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10个,如:中国盐文化数据库、酿酒特色数据库、腐蚀与防护特色数据库等;同时,图书馆还购买了近十个检索平台,如读秀、超星百链、学科服务平台等电子资源利用工具。

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6月,学校先后与四川省内外10余个市级人民政府以及五粮液、泸州老窖、中昊集团晨光化工研究院、华西能源等100多家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建有合作办学机制;开展中国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和大学生香港行活动。

形象标识主体图案为圆形,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图案色彩以墨绿色为主色。图案造型由汉字“川”及“理、工”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L”、“G”变形组合而成,呈白鸽云端飞翔之态、帆船破浪航行之姿、团结向上之势,体现了师生员工朝气勃勃、奋发图强、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和高远志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