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论文

2023-12-07 0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论文

论述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论文摘要]艺术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展现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行为是艺术创作者不可缺少的认知和感悟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方式。艺术教育的最终成果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行为首先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艺术实践获得。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认知,最终通过艺术行为来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实践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并借助艺术教育的内容来完善艺术认知、艺术技能,从而提升个人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作品的品质。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 艺术行为 艺术实践 艺术素质        一、艺术教育现状        艺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为:(1)艺术理论知识;(2)艺术专业技能;(3)艺术行为。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大概有师范类艺术院校、专业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艺术大学等。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强调艺术理论知识的,有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还有理论和专业相结合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针对艺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为目的。过分强调技能训练,最终可能会过分依赖技能手段而丧失艺术创作的真实感和纯粹性。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教育如果没有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必然导致低水平的艺术创作。就算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        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必须通过“艺术行为”来体现。艺术教育的现状往往过分强调理论或是过分强调技能,从而将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与艺术对于个人的要求(个人艺术素质)分离开来,忽略了艺术行为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价值。前文所述的两种观点,无论是重理论还是重技能,笔者认为都忽视了以下问题:首先,艺术教育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其次,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为前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即一种更加强调自我的、开放性的、非形式规定的教育。在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保障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艺术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艺术对于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及个人的艺术素质。美国的一位艺术教育家玛丽·埃里克森曾经谈到:“与其说艺术只是一件东西,还不如说艺术是一种活动。”艺术行为就是通过艺术的各种实践来实现的。艺术应该认为是一种活动的思想,一种变化的、充满活力的形式。所以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实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方面。    当然又会存在一种观点,艺术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就是艺术实践么?比如声乐练声、绘画练习素描、演员练习形体台词等等。但是这种“实践”其实是片面的。笔者所说的“艺术实践”,并不是指艺术院校的学生所进行的艺术技能学习与创作实践,而是指学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一些动手参与的部分,更要有动脑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像普通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而是通过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去挖掘自己身边鲜活的事物,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变为自己的艺术观点、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所以光靠着学生闷在房间里苦练声乐、绘画、形体台词,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审美的思想,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思维方式、观察角度与自己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技能和自我的关系、自我和艺术的关系、自我和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等,从而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个人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艺术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动手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艺术实践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提出艺术实践这个问题呢?笔者要从对艺术的基本认识来探讨。艺术实践不单纯的是一种机械的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或者对专业技能的反复熟练,而是必须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带着一种艺术的审美,对视觉、形式的思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冲突等。现有的艺术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原有“艺术精英”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概念,或者是教师传授的一些艺术创作经验。一些学生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进入到对艺术的兴趣和艺术本质思考的过程中。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学生或者艺术创作者,每个人都要有强大的艺术感受力。这种来自内心的对生活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表达就要靠艺术实践来实现。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精神的谋和。艺术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艺术体验方式和思维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关联。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意义就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目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学生之所以从声台行表学起,不仅是为学习基本的表演技能,其目的还在于培养用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体验和传达的能力,建立艺术的行为意识。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应该从课堂走向生活,不能用大量苍白的知识和僵化的技巧掩盖生活的缺失。艺术教育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个体生命存在的快乐,使他们意识到这种快乐并不遥远,而就在他们的身边,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由此将获得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要动态地了解艺术的常识、美学的原理、专业技巧与自己参与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各种精神体验和创造力,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介加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方法或者一种体验是绝对的。答案就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得到确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艺术洞察力、艺术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创作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为:从艺术教育到生活,再从生活到艺术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更加全面的艺术实践的过程。德国的艺术家博伊于斯曾经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成为视觉艺术世界中的一句经典之语,很多艺术家都曾经被这句话所鼓舞而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会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文化源心的人才。在艺术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感知艺术,特别需要通过艺术实践从各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和表现生活。        四、结束语        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它是一个针对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中的并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的工作。对于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我们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来对待,不能用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专业技能有多么娴熟来作为评判学生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或者将要从事艺术创作事业的人来说,自我的艺术素质,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思维方式,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对于自我在现实社会价值的体现和意义的本质,才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者的保证。我们进行艺术教育的结果不是以考试分数、技术过硬等作为目标。学生必须积极地回到生动艺术的思考与艺术实践中,并通过长期科学的艺术教育,最终用准确的艺术行为展现艺术的魅力,而不是把冰冷的理论和程式化的技能武装全身,拒人于千里之外。

谈论艺术体现人生价值的论文1500字

作为人类数千年文明史里发明的从业行当中,痛苦与烦恼最多,幸福与快乐也不少的首推“艺术”。如此对立又协调的矛盾体,却引得爱家们前赴后继,种种想使“艺术”概念明确、“艺术”面貌清晰的所谓奋斗与企图、都在“艺术”的晃动感、游离感、模糊感面前俯首称臣——“艺术”仍然是天边的云,看的见,摸不着。而作为“艺术人”的我们又该追求些什么?表现些什么呢?“人生价值”!——一个人在世上走一遭的最好说明……而我们又该怎样去确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在精神荒芜、贫困、堕落、空虚、浮华的围剿之中,当代艺术家们无法对现代生存关系做出抗争的其他选择。没有灵魂、没有道德、没有尊严、没有精神,这使他们抛弃了80年代那种波西米式的精神漂泊和人文热情。物质主义和艺术家们的作品共同勾肩搭背,面对这种道德困窘,精神乏力的现实,我们应该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努力使自己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学艺术的往往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什么。

虽然艺术正变得越来越服从于时尚的支配,艺术家之中也有一种不断增长的改变自身的趋向。在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家那里,更重视对当下生存状况,生活方式的表达,以个人感情和体验作为艺术创造的出发点,以期在作品中得到自我的价值。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而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多创作一些人们的作品,多反映一些生活的作品。虽然艺术也在“全球化”,艺术家们为了生计和利益,辛勤地生产出新出口画去换取美钞,但我们应该明白,也应该理解:艺术的观念化也在改变!它不仅仅在表现为作品的思想性与判断性,其中更是表现在对现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反省。所以我们不管怎么样,只要真正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追求、有所贡献,就是对我们各自的人生一个最好的体验!

艺术也不能仅仅按照艺术史的坐标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它必须在社会当中验证它的存在,而在现在,艺术家毕竟生活在尘世间,而尘世间并非真空领域,各种各样真实的、虚伪的、健康的、没落的东西弥漫、漂浮其中,稍一不注意便会沾染到身上,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当格外小心,避免自己被沾染;另一方面,得仔细甄别世间的人或物,越是庞大的形体,越是精美的结构,越可能被污染,所以我们在艺术的追求领域、奉献方式中都要踏踏实实,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升华、证实。

历史演进到当代,人们感叹过、愤怒过,但问题还是问题,而且似乎更重要,我们不可能着长衫马褂留着长辫子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同样不可能抱着旧思维走进当代。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催生出信息革命、网络革命。也催生出速度与效率的新实用主义。因此,现实中也许我们很多人都处在迷迷茫茫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但是,我们只要静下心来,与浮躁的气氛、心态做斗争,就可以迈出一步了,因为世界正在不断地缩小,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的足迹,不再有新的大陆被发现。今天,我们的新大陆就在我们自身,一种新的角度、一种新的选择,就是一次对世界的掘进。因此,我们应该始终明白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追求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艺术人的情景令人堪忧,在表扬栏上无名倒是处罚栏上“有名”了。寝室里也乱七八糟的说什么大丈夫要扫天下而不扫一家,可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又整夜整夜玩命似的上通宵网,旷课迟到简直是家常便饭,等等。这又谈什么人生价值?也许许多人都比较相似,口里说的与自己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只顾自己玩的开心活得潇洒就万事大吉了。就是不想想凡高的默默无闻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自然的伟大人生价值。以及贝多芬的坚持不懈对音乐的终极追求等...

依我看,确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当前该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赶路的人,虽然路旁的风景很美,但我们不能只顾欣赏而忘了赶路,那我们永远是一个迟到者,而路尽头的那个价值目标也永远是遥遥而望不可及了!

所以说我们艺术人只有把握好现在,夯实基本功,踏踏实实,方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自己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了,因为生命的色彩是要自己去涂抹的,浓淡深浅那只有看自己的冷静思维了,千万不要被温柔的环境所陶醉所腐朽,而应该崛起,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样人生的价值在自然而然中会得到升华、得到证实!

艺术的价值作文800原创

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着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fine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当时蔡元培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还包括了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分离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它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总之,在汉语中我们有“艺术”与“美术”两个词,它们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