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查重率

2023-12-07 14: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查重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是先审稿。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是先审稿再查重,一审二审之前不会进行查重的,通过一审二审后杂志社会确定是否最终录用文章,在这之前会进行查重检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的具体格式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
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
(英文文稿,长度不限)。
1.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
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1.4 层次标题序号
1.4.1 层次标题左顶格。
1.4.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 2, 3 …;
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 …;
1.4.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
1.4.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1.5 其他序号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
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1.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2.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
2.3 作者机构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
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2.4 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
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
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
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2.5 关键词
5.1 应有3~8个关键词。
2.5.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
2.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2.5.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
2.6 中图分类号
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
3 英文摘要
3.1 文题
3.1.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
3.1.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
3.1.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1.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3.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
3.2.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
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数为100~150实词。
3.4.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
3.4.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
2) 尽量使用简单句;
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
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
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
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
3.5 关键词
3.5.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3.5.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3.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3.5.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4.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
4.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4.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
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
4.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5.1 斜体
1) 量的符号、
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
3) 一般函数符号、
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
5.2 黑斜体
1) 矢量(向量) 的符号、
2) 矩阵的符号、
3) 张量的符号。
5.2 正体
SI词头和量单位、
从文字转化的角标、
阿拉伯数字、
叙述性文字、
化学元素符号、
缩略语、
仪器的规格型号、
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
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6.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6.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3.141 592 6”。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7 插图
7.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7.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
7.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
7.4 图注的字体、字号
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7.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
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0.8 p,或0.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0.4 p,或0.15 mm)。
7.6 函数图要求
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标线数目:3~7个;
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
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
7.7 照片、灰度图:清晰。
7.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
8 表格
8.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
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
8.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
8.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
8.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
9.1.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
9.1.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
9.1.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9.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
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
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9.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S718.6 森林昆虫学 S718.7
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S718.8 造林计划 S721
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
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
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
树木学 S718.4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
森林生态学 S718.5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
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
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
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S432.1
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
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