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气候科学进展杂志电子版

2023-12-12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气候科学进展杂志电子版

  是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5月,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是我国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2008年6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3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文版)的影响因子为1.560,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排名第4。 根据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中文版)的影响因子为1.426,在大气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

研究称目前的气候模型模拟明显高估了未来海平面的上升幅度

据外媒报道,南极冰层的融化速度主要受南极洲周围海洋温度上升的影响。 来自乌得勒支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更高分辨率的气候模型模拟发现,与目前分辨率较低的模拟相比,海洋温度的上升速度要慢得多。因此,预计100年后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比当前模拟的预期低25%左右 。 这些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估计是基于大量的气候模型模拟集合。这些模拟的输出有助于了解未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海平面的影响。气候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改进这些模型,例如使用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更多的细节。"高分辨率的模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海洋环流,"Henk Dijkstra教授说。他和他的博士生René van Westen一起,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研究高分辨率气候模型模拟中的海洋环流。

海洋涡旋

新的高分辨率模型考虑到了海洋涡旋过程。涡旋是海洋环流中的一个大的(10-200公里)漩涡和湍流特征,有助于热量和盐分的传输。在模拟中加入海洋涡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南极洲周围的海洋温度,这是确定南极冰原质量损失的关键。“南极冰原被冰架包围,冰架减少了陆冰流入海洋,”Van Westen解释说。“南极洲周围的海洋温度升高会增加这些冰架的融化,导致陆冰加速流入海洋,从而导致更多的海平面上升。”

目前的气候模型模拟没有考虑到海洋涡旋,预测在气候变化下,南极洲周围的海洋温度正在上升。新的高分辨率模拟显示出完全不同的行为,在气候变化下,南极洲附近的一些区域的温度甚至会变得更低。Van Westen说:"这些地区在气候变化下似乎更有弹性"。Dijkstra补充道。"由于海洋涡旋效应,人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温度响应。"

超级计算机

新的高分辨率模型预测,冰架融化造成的质量损失较小:与目前的气候模型相比,只有三分之一。Van Westen提到,这使未来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降低了25%。"虽然海平面将继续上升,但这对低洼地区来说是个好消息。在我们的模拟中,海洋涡旋在海平面预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明这些小规模的海洋特征可以产生全球影响。" 该团队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阿姆斯特丹SURFsara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上完成了高分辨率的模型模拟。Dijkstra表示:"这些高分辨率的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但很有价值,因为它们揭示了较小尺度的物理过程,在研究气候变化时应该考虑到这些过程。"

有史以来最强热浪:49.6度!印度55度可能再刷新高,地球怎么了?

热!已经成为了全球每年气候变化的一个“代名词”了。很多人可能会说,不是有人“高呼”地球要进入小冰河时代吗?这哪里冷了!反而热得不行了。

我们也多次说明了,全球变暖的持续发生,但始终有人说没有,地球就算是出现了高温,也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甚至还有人说,地球的变暖根本没有发生等等。

而这里我们只是强调一下,那就是全球变暖仍在发生之中,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包括2021年,虽然有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但是气候的变暖依然在持续发生之中。

2021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约高出了1.11 ( 0.13)摄氏度,成为了连续第7个(2015~2021年)全球气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摄氏度以上的年份。所以,再次肯定了全球变暖的发生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又有一个高温数据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全球有记录以来最强热浪确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

根据《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指出,2021年6月29日,北美地区遭受了极强的热浪袭击。在热浪的影响之下,加拿大创造了49.6 的 历史 最高气温纪录,并且也是有史以来最致命的天气事件。在这场热浪之下,也致使数百人死亡。

同时,高温天气产生的野火肆虐,造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损坏和农作物损失。

然而,这个温度也是比前一个最强热浪峰值高出了4.6 。所以,创下了全球有记录以来最强热浪。

同时,研究还指出,极端热浪与当地气温存在关联。此前记录的有史以来最热的3次温度分别在1998年4月的东南亚(32.8 )、1985年11月的巴西(36.5 )和1980年7月的美国南部(38.4 )。

所以,这意味着创新的高温是在连续破。而这次49.6度又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强热浪。但是,从2022年的气温表现情况来看,似乎又要刷新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49.6 是对2021年确定的最高气温,并且这场热浪是有记录以来全球任何地方所观察到的最极端的热浪之一,是一个经过确定性的数据。

而2022年,印度又遭遇极端性的高温,的确有可能再次刷新全球有记录以来最强热浪。在2022年5月的时候。

印度同样是遭受了极端性的高温,在高压控制陆地气候之后,不少地区白天气温高达44摄氏度,晚上不低于30摄氏度,个别地区甚至达到惊人的55摄氏度,这不得不说,这已经创下了印度当地的最高气温。

所以,一旦这个数据被世界气象组织再次确定,那么2022年,印度55度高温或再刷新高。

当然,对于2022年的气候来说,由于整个年份还没有过完,也就是2022年并没有结束。那么在后续会不会再次出现极端性高温,还不确定。我们暂时只能说,印度55度高温或再刷新高,具体等到2022年结束之后,就可以再次确定高温的问题了。

上面其实我们也提到了,其实极端性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该研究的共同参与者、布里斯托大学气候科学教授丹恩·米切尔教授也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非常大,高温造成的国家级负担或造成数千人死亡,极端高温天气最有可能对部分适应不了天气变化的国家产生冲击。

同时,该研究还说明了,从1950年起开始调查至今,全球气候一直在持续变暖。团队还使用气候模型预测了未来一个世纪的热浪趋势:出现热浪的可能性增加,其强度将随着全球气温上升而上升。

这说明什么?地球的气候变化正随着全球变暖的变化在改变,你说地球怎么了?全球变暖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人类是时候针对气候的改变做出响应了。不然,人类对气候的改变,可能会加速气候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并且并不仅限于高温的气候现象。

除了高温之外,还有干旱,降雨,强风暴等等,这一系列的气候变化都将可能出现增长的模式。同时,本身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问题等等,所以,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气候的威胁都是存在的。我们应该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进行气候的改变了。

卫星观测显示:地球20年前就已停止变绿

美媒称,科学家发现,全世界的绿色正在逐渐减少。全球各地的植物生长都在减缓,一项新研究将这一现象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联系起来,而后者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据《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8月15日报道,8月14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报告指出,卫星观测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植被一直在扩大。然而,约20年前,这一趋势停止了。

这项报告的作者称,自那之后,全球超过一半的植被都出现了“褐化”趋势,或者说植物生长减缓。

气候记录显示,这些减缓与一项名为饱和蒸汽压亏缺的衡量标准有关,该标准指的是空气中实际水分含量与饱和时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值。高差值有时被称为大气干旱。

报道称,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半数以上的植被出现了日益严峻的增长赤字。

作者写道,气候模型显示,随着全球变暖,饱和蒸汽压亏缺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加剧,这种模式“可能会对植物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报道称,这并非记录全球植被减少的第一项研究。201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一项研究是最早证明上世纪90年代绿化率增长陷入停滞甚至逆转的研究之一。这项研究还提出,这些衰退可能与水有关。

这并不是说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失去植被。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北极部分地区正在“绿化”。有些地区的植物生长也在增强。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平均而言,这一趋势正在走下坡路。

报道称,这种衰退挑战了主流气候科学的怀疑论者经常提出的一个旨在淡化全球变暖影响的论点,即认为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生长将更快。

正如气候科学家多年来耐心解释的那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算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观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确对植物有益,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但这只是一项因素,植物还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很多其他症候的影响,包括气温上升、天气类型变化、水供应量变化等等。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总体而言,对于包括农作物在内的世界大部分植被来说,气候变化可谓构成了净负面影响。这项新研究似乎表明,这些后果已经显现。

报道称,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生长放缓也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速度。

就在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一份展望报告强调了土地和植被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工具的重要性。森林和其他植被往往是重要的碳汇,它们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走并储存起来。另一方面,植物生长放缓则意味着碳储存减少。

报道称,像二氧化碳一样,大气湿度只是未来可能影响全球植被的众多因素之一。但是,鉴于干旱化趋势在过去20年里似乎产生了特别重大的影响,研究作者们建议“在评估未来的碳循环反应时必须审慎地加以研究”。

研究发现植被变化是过去一万年来全球气温的关键驱动因素

跟随者不断变化的花粉记录,根据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气候科学家的研究,过去的植物生活环境可以用来讲述全球温度的真实故事。根据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新的模型模拟,较高的温度带来了植物--然后是更高的温度。

文理学院地球和行星科学博士后研究助理亚历山大-汤普森更新了一个重要的气候模型的模拟,以反映植被变化作为过去1万年全球气温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的作用。

长期以来,汤普森一直被自上个冰河时代以来的地球大气温度模型的一个问题所困扰。太多的模拟显示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暖。但气候代理记录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故事。许多这些资料表明,全球气温在6000年至9000年前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

模型可能忽略了植被变化的作用,而倾向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或冰盖的影响。汤普森说:"花粉记录表明,在那段时间里,植被大量扩张。但是以前的模型只显示了有限的植被增长,因此,即使这些其他的一些模拟包括了动态植被,但它的植被变化还不足以说明花粉记录所表明的情况。"

在现实中,植被的变化是显著的。在全新世的早期,也就是目前的地质时代,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比今天更绿--它更像一个草原。其他北半球的植被,包括中纬度地区和北极地区的针叶林和落叶林也在蓬勃发展。

汤普森从花粉记录中获取证据,并设计了一套气候模型,即社区地球系统模型(CESM)的实验,该模型是此类模型中范围广泛的最佳模型之一。他进行了模拟,以说明以前没有考虑过的植被的一系列变化。

"全新世期间扩大的植被使全球变暖多达1.5华氏度。我们的新模拟与古气候代用指标密切一致。我们可以指出北半球的植被是一个潜在的因素,使我们能够解决有争议的全新世温度难题。"

了解整个全新世的温度变化的规模和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从地质学上讲,这是一个最近的 历史 时期。人类农业和文明的兴起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许多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和 历史 学家都对了解全新世早期和中期的气候与现在有什么不同非常感兴趣。

汤普森作为密歇根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进行了这项研究工作。他正在华盛顿大学气候科学家Bronwen Konecky的实验室里继续他的研究。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对植被变化的核算是至关重要的,"汤普森说。"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如果包括植被的变化,就更有可能产生更值得信赖的预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