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刊价

2023-12-10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刊价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

陕西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简介: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796675.3 m2,有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现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拥有张学文、郭诚杰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21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中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学生5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18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 近六十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四、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 学校现有各级科研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1个,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1个,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技创新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五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9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2700张,年门诊量120余万人次,年住院患者6万余人次,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5个。两所医院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7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机制。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是集生产、经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注射剂、口服液、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六大剂型生产线,有 “固肠止泻丸”、“八正合剂”、“维血宁”、“参术止带糖浆”、“消炎退热合剂”、“金砂五淋丸”等主导产品,企业总资产达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陕西省高校产业中名列前茅。学校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先后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黄芪、连翘等药材种植基地,与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0多项科研成果和中药新药成功转让给省内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学校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目前有在校留学生51人,其中本科生44人、硕士研究生7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5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坚持30多年的“文艺百花奖”汇演、大学生辩论赛、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烘托出莘莘学子的青春热情。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全国“十运会”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学校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的惟一一所中医院校。学校承办的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九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领导及全国中医药院校的高度评价。
注册资本:81616万人民币

陕西中医药大学如何,录取分数线大概是多少?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医学校,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2016 录取最高分540,最低分468,录取分数线在468-540之间。

陕西中医药大学位于于陕西咸阳,是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截至2015年5月,学校总共占地面积796675.3 平方米,有南、北两个校区。它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有教职工2501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8个省级教学团队。在校生近120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专业名称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考生类别录取批次

中医学                2016    562       514       506       文科       二批

针灸推拿学          2016    523       501       494       文科      二批

公共事业管理       2016    512       497       491       文科      二批

英语                    2016    507      496        491       文科      二批

汉语言文学           2016   505      496        492       文科      二批

应用心理学           2016   505      496        491       文科      二批

市场营销              2016   500       494       491       文科      二批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学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
二、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北校区坐落于古都咸阳,南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2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91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0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6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人才12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

六十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8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现开设24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5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0人,本科生12215人,留学生127人。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

四、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已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2个、优势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40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示范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医院针对不同个体的优质服务和健康指导,建立起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案”“调”“管”“养”齐备、产业链条完整的健康服务平台。拥有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为代表的医疗、教学、科研、文化平台38个。是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医院注重文化建设,富含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庭院环境收到了很高的社会赞誉,荣获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第二附属医院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1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4个。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危重孕妇救治与转诊中心”,被誉为本地区“母婴健康的保护神”。

六、科技产业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学校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对全省60个县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对外交流

学校是中国最早有条件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是中国最具有中医药文化底蕴特色的高等院校,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现有来自15个国家在校留学生127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

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陕西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陕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陕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陕西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陕西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求陕西中医学院的详细内容,包括师姿,住宿,食物,学费,万分感谢

这是官方的: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616024.4 m2,分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连接西安咸阳的世纪大道南侧,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35.7万元,生均6404.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82.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尝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尝排球尝乒乓球羽毛球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常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6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4名。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分别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陕西拾三五”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老中医7人,省级名中医9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3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9人。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等2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8届毕业生。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049人(含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6107人,硕士研究生690人,高职学生1631人,成人脱产学生1621人。

2004年以来,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2004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各类教材87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2.1%、92.1%、88.3%。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400余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门诊量80多万人次、住院人数3.6万余人次均居咸阳市前列,年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3个(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中医眼科、中西结合肿瘤科、肛肠外科)。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2007年度“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尝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6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20多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反正很多,杂七杂八的都有。

我个人回答:
学校在80年代到90年代属于全国中医药类院校佼佼者!90年代后期近十年左右停滞发展,近几年应该是不错!有一定历史,有一定年代,有一定文化,有一定底蕴的学校。该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就业很好多为三级大医院),师资各专业今年来都有很大提高,学校有张学文(国医大师),杜雨茂,郭诚杰,陶根鱼等一批陕西名医,就业目前中医类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需谨慎考虑就学,学校新校区在世纪大道上,目前比较偏,有人说三年后西安地铁站就能修到此校门口,环境大体还好,学生比起西安一些院校算老实,纯朴一些,老师都还不错,学校近几年有一个优点,就是冬夏都是近60天的假期,这在国内高校不算多,冬天据说没钱供暖气,一般放假特早,这是一个优势,不像其它学校暖气不供,还天天让学生在学校呆着,起码这个学校很“人性化”,冷,学校帮不了学生,让其回家找妈妈解决啊!很好的,冬夏各60天假。

下来看师资:应该还行,这两年有很大改进和提升。授课与考核都比以前有很大改进。
住宿:就是六人间和四人间,都带有卫生间和洗嗽间,六人的1000元一年,四人间的1200元一年,但房间是根据系部随机分,不是自己选。住宿楼楼道有开水机,楼下有洗衣房。电一个宿舍每人每个月5度,一个宿舍总共一个月是20度或30度电,用完需继续购买。大一就可以带电脑入学。
食物:学院有两个食堂,饭菜就不说了,大学都那样反正面,米,菜,都有,种类繁多,花样齐全。能吃!而且吃不死人。虽然米饭像子弹,但馒头绝对不像手榴弹,这个学校馒头可能是最畅销最安全的食品了。大学院校食堂都一个样。反正这个学校不好不坏。但是饭堂哪位肚子一年比一年大的L经理比较坏,据说饭菜动不动就涨价!有一句顺口溜:L经理肚子一变大,饭菜肯定会涨价。
关键是他肚子不停的变一年一个样。
学费:4500元但个别是5000或者5500吧!不知道你学的什么专业住宿费已经告诉过你了,下来书费需要1000元左右,铺盖卷300左右(包括褥子被子枕头枕巾床单席子被召各一件)其它的没了。
学校内小商店很多的,什么都有的卖!

离西安也不算远吧!呵呵。

希望对你的选择有帮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