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百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12-08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百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连接装置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二氧化锰,塞进塞子。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装过氧化氢。

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在水中给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生态伦理学的期刊

自然辩证法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贵州社会科学 伦理学研究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哲学动态 森林与人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北华大学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的电子邮箱是什么


叶舒宪的主要论著

(一)主要著作:1.《神话-原型批评》(译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2010年2.《结构主义神话学》(译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2010年3.《探索非理性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4.《符号:语言与艺术》(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台湾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5.《神鬼世界与人类思维》(合著) 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6.《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原型重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7.《中国神话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997年 ,第三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原型》(合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9.《<诗经>的文化阐释》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0.《<老子>的文化解读》(合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1.《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2.《中国古代神秘数字》(合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998年,第三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中国神秘数字》 日文译本,铃木博译,青土社,东京,2000年13. 《〈庄子〉的文化解析》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韩文译本, 青林社,汉城,2002年14. 《文学人类学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5.《阉割与狂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6.《两种旅行的足迹》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7.《亥日人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8.《文化与文本》(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9.《文学与治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0.《性别诗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1.《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翻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22.《耶鲁笔记》,鹭江出版社2002年23.《原型与跨文化阐释》,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4.《千面女神》,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25. 《激情》(远近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26.《LA PASSION》法文,巴黎,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3年27.《文学与人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8.《圣经比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29. 《人类学关键词》(合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30.《<山海经>文化寻踪》(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老子与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32.《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年33.《神话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4.《中国神话学国际研讨会文集》(主编), 大象出版社2008年35.《活着的女神》(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6.《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37.《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8.《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二)主要论文:1.《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哲学研究》1988.2.2.《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民间文学论坛》1988.2.3.《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陕西师大学报》1988.1.4.《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中国比较文学》1992.15.《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中国比较文学》1993.1.6.《破译与重构:原型批评的发展趋向》,《上海文论》1992.1.7.《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幻梦原型》,《文艺争鸣》1992.5.8.《老子哲学的人类学解读》,《陕西师大学报》1993.2.9.《穷而后幻:<聊斋>神话解读》,《人文杂志》1993.4.10.《诗可以兴--孔子诗学的人类学阐释》,《中国文化》第八期,1993.11.《诗言寺辨---中国阉割文化索源》,《文艺研究》1994,2.12.《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文史哲》1994,3.13.《爱神的东方家园-- 兼论爱与死主题的神话发生》,《东方丛刊》第9辑,1994.14.《人类学三重证据法 与考据学的更新》,《书城杂志》1994,1;15.《原型与汉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5,2.16.《西方文学人类学研究述评》,《文艺研究》1995,3-4期连载.17.《“孝”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分析》,《文艺研究》1996,1.18.《庄子与神话》,《中国神话与传说研讨会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19.《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学报》1996,3.20.《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新东方》1995,2.21.《风、雷、雨、露的隐喻通释》,《新东方》1997.1.22.《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社会科学战线》1997.1.23.《归根情结说》,《天崖》1997.1.24.《文学人类学:文本与田野之间》,《文艺研究》1997.1.25.《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寻根》1998.1.26.《山海经与文化他者神话》,《海南大学学报》1998.2.27.《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中外文化与文论》1998.2.28.《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7.1.3.29.《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民族艺术》1997.3.30.《文学人类学的世纪性潮流》,《广西民院学报》1998.4.31.《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海南师院学报》1998.2.32.《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及其文化类型》,《东方丛刊》1998.2.33.《苏美尔神话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8.4.34.《跨文化阐释的有效性》,《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斯芬克斯谜语解读》,《中国雅俗文学》1999创刊号.36.《<山海经>方位模式及得名由来》,《中国文字学》1999.创刊号.37.《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38.《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古典文学”及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39.《人类学与文学》,《文学评论》2002年4期.40.《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活:〈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文艺研究》2002年3期41.《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2期42.《文化寻根的学术意义与思想意义》,《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6期43.《人类学质疑发展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44.《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韩国汉城 东亚神话学大会宣读2004年5月,《学术交流》2005年1期45.《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上海,首届中国学论坛2004年8月,《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46《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3期47.《反现代性与艺术的复魅》,《文艺研究》2005年3期48.《新启蒙:文化寻根与20世纪思想转向》,《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4期49.《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5期50.《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文学理论前沿》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05年51.《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读书》2005年<, /SPAN>1期52.《符号经济时代的文学增值术》,《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53.《猪龙与熊龙》,《文艺研究》2006年4期54.《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文学评论》2006年5期55.《“学而时习之”新释》,《文艺争鸣》2006年2期56.《再论新神话主义》,《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4期57.《<春秋>与中国想象》,《博览群书》2007年8期58.《大禹熊旗解谜》,《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59.《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文化学刊》2008年7月第四期60.《二里头铜牌饰与夏代神话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4期61.《文学治疗的民族志》,《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2.《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63.《新原道:从考古新材料看道教思想的神话起源》,《诸子学刊》创刊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4.《鲧禹启化熊神话通释——四重证据的立体释古方法》,台湾“兴大中文学报第二十三期增刊”《文学与神话特刊》,台中,2008年11月。65.《中国的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1期。66.《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3期67.《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角》,《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6期68.《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文艺研究》2009年7期69.《玄鸟神话的图像学探源》,《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70.《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71.《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号,2009年7月1日72.《中国文化的构成与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73.《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应改称“鸮形玉牌”说——玄鸟原型的图像学探源续篇》,《民族艺术》2009年第4期74.《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其展望》,《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75.《色与美:<金瓶梅>性主题的复调变奏》,《原学》1995年第三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